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连市秋冬季环境空气中VOCs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洁 唐伟 +2 位作者 张玮琦 包艳英 孟凡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37,共7页
对大连市2015年秋冬季环境空气中VOCs进行采样分析,获得其组成、含量、昼夜和季节变化规律,分析不同类别VOCs的来源,并计算不同VOCs物种的臭氧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大连市环境空气中秋季VOCs平均体积浓度(55.81×10^(-9))略高... 对大连市2015年秋冬季环境空气中VOCs进行采样分析,获得其组成、含量、昼夜和季节变化规律,分析不同类别VOCs的来源,并计算不同VOCs物种的臭氧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大连市环境空气中秋季VOCs平均体积浓度(55.81×10^(-9))略高于冬季(42.66×10^(-9));秋季VOCs以羰基化合物和烷烃为主,而冬季VOCs以烷烃和烯炔烃为主。大连环境空气中光化学反应的主要VOCs类别为羰基化合物、烯炔烃和芳香烃,主要物种为丙烷、乙烷、正丁烷和乙烯。羰基化合物含量高与机动车尾气及医院大量试剂的使用有关,烷烃主要来源于汽油车与液化石油气(LPG)燃烧排放,芳香烃主要由机动车排放贡献。各类别VOCs的组分含量与其OFP并不一致,大连市环境空气中各类VOCs的OFP由高到低依次为羰基化合物>芳香烃>烯炔烃>烷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市 VOCS 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中心城区地下水“三氮”污染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中卫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7-40,共4页
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对大连市中心城区2006—2010年地下水"三氮"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氮"的检出率(最高为100%)和超标率(最高为58.8%)都较高,其中亚硝酸盐氮超标显著。氨氮浓度各... 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对大连市中心城区2006—2010年地下水"三氮"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氮"的检出率(最高为100%)和超标率(最高为58.8%)都较高,其中亚硝酸盐氮超标显著。氨氮浓度各年均值均超标,呈波动变化;亚硝酸盐氮浓度各年均值均超标,并呈上升趋势;硝酸盐氮各年均值波动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除2009年以外,其他4年中丰水期的硝酸盐氮浓度都比枯水期高;除2007年外,其他4年中的丰水期氨氮浓度都比枯水期低。"三氮"最高浓度值主要出现在中心城区周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三氮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思路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成义 刘景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共3页
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只有依靠计算机信息系统才能发挥其作用,根据预警体系的特点、内容以及要实现的功能,论述了信息系统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基本要求、系统的组成和系统实现的方法。
关键词 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计算机信息系统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Kuznets曲线分析大连市环境与经济状况及趋势
4
作者 王焕顺 万显烈 +1 位作者 徐辉 魏雪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59-60,70,共3页
文章应用环境Kuznets曲线(EKC)原理,对大连市与环境相关工业废水排放及工业废气排放量指标和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人均GDP数据的进行分析,建立了大连市环境Kuznets曲线(EKC)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大连市工业废水与工业废气EKC趋向于具有二... 文章应用环境Kuznets曲线(EKC)原理,对大连市与环境相关工业废水排放及工业废气排放量指标和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人均GDP数据的进行分析,建立了大连市环境Kuznets曲线(EKC)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大连市工业废水与工业废气EKC趋向于具有二次曲线特征的倒"U"型.通过计量经济学理论计算,得出大连市环境质量良性转折点,从而得出大连市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应大力发展现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Kuznets曲线 工业废水 工业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福伟 《绿色科技》 2016年第16期84-85,87,共3页
指出了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保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而生物监测作为环境监测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综合分析了生物监测技术在土壤污染、大气污染以及水体污染等方面的运用,探讨了目前生... 指出了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保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而生物监测作为环境监测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综合分析了生物监测技术在土壤污染、大气污染以及水体污染等方面的运用,探讨了目前生物监测技术的不足,展望了生物监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监测 环境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近三十年大气环境变化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被引量:4
6
作者 包娜仁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4-56,共3页
介绍了近三十年来大连市在经济快速发展 ,能源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针对目前仍然存在的由能源结构不合理、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及二次扬尘等污染问题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进行结构和布局调整、推进清洁生产。
关键词 大气环境 变化 污染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典型污染日成因 被引量:33
7
作者 包艳英 徐洁 +2 位作者 张明明 唐伟 孟凡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7-178,共12页
通过对大连市区10个空气监测子站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大连市臭氧污染的时空分布、气象条件对臭氧污染的影响,对臭氧污染日进行了归类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市臭氧污染主要出现在4—10月。在强紫外辐射、高温、低湿、低压和低风速的... 通过对大连市区10个空气监测子站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大连市臭氧污染的时空分布、气象条件对臭氧污染的影响,对臭氧污染日进行了归类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市臭氧污染主要出现在4—10月。在强紫外辐射、高温、低湿、低压和低风速的气象条件下,监测点位的臭氧浓度较高。臭氧污染日的日变化分为单峰型、双峰型和夜间持续升高型3种类型。通过对2015年的一次高浓度臭氧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污染物浓度和污染气团轨迹进行分析,发现臭氧浓度在夜间持续升高现象与区域输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市 臭氧 时空分布 污染日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夏季近地面臭氧污染数值模拟和控制对策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包艳英 徐洁 +4 位作者 唐伟 纪德钰 韩锋 何友江 孟凡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9,共11页
通过区域空气质量模型CAMx对大连市2015年8月近地面臭氧(O_3)污染进行模拟,探讨了O_3及其生成前体物(NOx和VOCs)的来源,O_3生成控制区,并根据敏感性分析结果对前体物排放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本地NOx排放对大连地区的NO... 通过区域空气质量模型CAMx对大连市2015年8月近地面臭氧(O_3)污染进行模拟,探讨了O_3及其生成前体物(NOx和VOCs)的来源,O_3生成控制区,并根据敏感性分析结果对前体物排放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本地NOx排放对大连地区的NOx浓度贡献占90%以上,本地VOCs排放对大连地区的VOCs浓度贡献占80%以上,而本地NOx和VOCs排放对大连地区O_3浓度贡献仅占29%;大连市整体上为VOCs控制区,控制VOCs能有效降低O_3污染,还能有效削减O_3的峰值浓度;通过敏感性分析结果计算得出,削减大连本地工业源VOCs和民用源VOCs能够有效降低大连地区O_3浓度,削减10%的工业源VOCs能使市区O_3平均浓度降低2%左右,削减10%的民用源VOCs能使大连市区平均O_3浓度降低1%左右。建议NOx与VOCs削减比例为1∶2,对大连市O_3和PM2.5污染进行协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市 臭氧数值模拟 来源贡献解析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饮用水中多环芳烃的概率致癌风险评价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宏文 王震 +1 位作者 刘景泰 陈景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7,共4页
饮用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水平及其致癌风险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体健康。考察了大连市饮用水中14种典型PAHs的质量浓度,并应用概率致癌风险分析方法评价饮用水中PAHs对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人群的致癌风险。结果表明:饮用水中基于苯并(a)芘... 饮用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水平及其致癌风险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体健康。考察了大连市饮用水中14种典型PAHs的质量浓度,并应用概率致癌风险分析方法评价饮用水中PAHs对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人群的致癌风险。结果表明:饮用水中基于苯并(a)芘的毒性当量为3.6ng/L,低于国家饮用水标准。对儿童和青年,饮用水中PAHs引起的累积概率为90%的致癌风险分别为6.2×10-7和7.4×10-7,低于美国环保局建议的致癌风险值10-6,且性别间的差异很小;对成年人,累积概率为90%的致癌风险为1.7×10-6,饮用水中PAHs对成年人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并且女性大于男性。同时分析了影响概率致癌风险评价的主要因素,其中饮用水中PAHs毒性当量的变化对致癌风险评价结果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风险评价 饮用水 多环芳烃 大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类型及趋势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鲁意扬 王颖 尹忠民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2-96,共5页
根据1991~1999年大连市近岸海域的水质监测资料对该区域水体的质量作了分析和评价.监测结果表明,大连市近岸水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无机磷和油。并对整个海域的污染趋势进行了研究.根据污染特征,分析了影响水质... 根据1991~1999年大连市近岸海域的水质监测资料对该区域水体的质量作了分析和评价.监测结果表明,大连市近岸水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无机磷和油。并对整个海域的污染趋势进行了研究.根据污染特征,分析了影响水质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市 近岸海域 水质 污染类型 无机氮 无机磷 监测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尘暴对大连市空气质量影响的判别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焕顺 万显烈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9-71,共3页
利用二次因子分析法对大连市区5个大气自动监测点位所测的四种污染因子(CO、SO2、NOx、PM10)和风速(1997~2004年)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了当地污染排放累积和外来输送两种主要原因,对大连市空气质量的影响。通过进一步对CO、NOx、P... 利用二次因子分析法对大连市区5个大气自动监测点位所测的四种污染因子(CO、SO2、NOx、PM10)和风速(1997~2004年)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了当地污染排放累积和外来输送两种主要原因,对大连市空气质量的影响。通过进一步对CO、NOx、PM10因子得分之差(FS2-FS1)的分析,找出了适合确定沙尘暴对大连市空气质量影响的判据,即(FS2-FS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空气质量 因子分析 影响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机获取环境空气监测信息的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福波 沈学崴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5-57,共3页
为满足了社会公众实时查询区域空气污染物实时状况和日变化,监测点空气污染指数和对应的SO2、NO2、CO、PM10的质量浓度,以及气象信息、空气质量日报、预报信息的需求,基于KJAVA在嵌入式系统上的应用技术,建立了手机GPRS无线通信环境空... 为满足了社会公众实时查询区域空气污染物实时状况和日变化,监测点空气污染指数和对应的SO2、NO2、CO、PM10的质量浓度,以及气象信息、空气质量日报、预报信息的需求,基于KJAVA在嵌入式系统上的应用技术,建立了手机GPRS无线通信环境空气质量信息查询分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信息 环境监测 无线分组业务 手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区大气气溶胶的无机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万显烈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3,共3页
通过对大连市的两个采样点从 2 0 0 2年 4月至 1 2月三个期间的气溶胶的三种粒径的采样分析 ,结果表明 ,大连市区气溶胶中PM1 0 质量浓度约占TSP的 5 0 %,PM2 5质量浓度约占TSP的 30 %;8种可溶性离子在不同粒径气溶胶中所占的比例 ,... 通过对大连市的两个采样点从 2 0 0 2年 4月至 1 2月三个期间的气溶胶的三种粒径的采样分析 ,结果表明 ,大连市区气溶胶中PM1 0 质量浓度约占TSP的 5 0 %,PM2 5质量浓度约占TSP的 30 %;8种可溶性离子在不同粒径气溶胶中所占的比例 ,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 ,冬季的SO42 - 、NO3- 、NH4+在各种粒子中含量高于夏季 ,沙尘暴期间各种可溶性离子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含量较低 ;1 1种常见元素在细粒子中的含量比粗粒子中的含量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可溶性离子 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氮氧化物排放现状与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580-587,共8页
文章介绍了NOx的来源和危害,结合国内外NOx的调查现状,对大连市目前NOx的排放现状、变化情况、新增排放量预测和减排潜力分析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大连市NOx控制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讨论了NOx治理的对策,及对大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环... 文章介绍了NOx的来源和危害,结合国内外NOx的调查现状,对大连市目前NOx的排放现状、变化情况、新增排放量预测和减排潜力分析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大连市NOx控制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讨论了NOx治理的对策,及对大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状 NOx 潜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黑石礁湾赤潮调查与研究
15
作者 王惠卿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1994年第4期13-16,共4页
大连市黑石礁湾赤潮调查与研究王惠卿(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116023)黑石礁湾位于大连市区西南属半敞开的小海湾,见图。是国务院批准的风景旅游区,湾内水域面积36km2其中南部养殖区面积2000m2。入海排污口十余个。... 大连市黑石礁湾赤潮调查与研究王惠卿(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116023)黑石礁湾位于大连市区西南属半敞开的小海湾,见图。是国务院批准的风景旅游区,湾内水域面积36km2其中南部养殖区面积2000m2。入海排污口十余个。生活污水占47%,工业废水占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调查 大连市 海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近岸渤海海域水质现状与趋势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晶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4-26,共3页
根据 1995~ 2 0 0 0年大连市近岸渤海海域的水质监测 ,对该区域的水质状况和趋势作出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 :大连市近岸渤海海域水质污染呈逐年减轻的态势 。
关键词 大连市近岸 渤海海域 水质状况 趋势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大连沙尘天气机理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宋煜 黄艇 +1 位作者 程相坤 李丹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4-39,共6页
应用颗粒物质量浓度、降尘、卫星遥感以及激光雷达气溶胶消光系数监测等资料分析,结合沙尘天气物理量场分析,揭示出大连沙尘天气特征和动力机制。结果显示,沙尘天气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显著增高,沙尘对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有显著... 应用颗粒物质量浓度、降尘、卫星遥感以及激光雷达气溶胶消光系数监测等资料分析,结合沙尘天气物理量场分析,揭示出大连沙尘天气特征和动力机制。结果显示,沙尘天气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显著增高,沙尘对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有显著贡献,并且增加城市的自然降尘量。经过大连上空传输的沙尘高度一般在4km以下,普遍分布在1~3km之间;沙尘气溶胶消光系数最大值超过2.0km-1;沙尘影响地面时,近地面附近气溶胶消光系数超过0.5km-1,强沙尘过程超过1.3km-1。大连的沙尘天气是在高空西风或西北风急流对沙尘的搬运前提下产生,大连附近锋面后部的下滑运动是地面沙尘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锋后下滑气流越强,地面沙尘污染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 颗粒物 气溶胶消光系数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温带海域潮间带底栖海藻固碳和储碳潜力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邵魁双 巩宁 +2 位作者 王立军 曲翊 杜念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3-120,共8页
底栖海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力,开展其固碳和储碳机制研究,有利于提高对我国海域海洋固碳和储碳潜力的认识。本文基于海区条件的模拟,开展了大连海域潮间带优势海藻的日固碳量、日呼吸量和日有机碳释放量的测定,结合海区生... 底栖海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力,开展其固碳和储碳机制研究,有利于提高对我国海域海洋固碳和储碳潜力的认识。本文基于海区条件的模拟,开展了大连海域潮间带优势海藻的日固碳量、日呼吸量和日有机碳释放量的测定,结合海区生物量的调查,阐述了3个海藻床潮间带海藻固碳和储碳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海藻固碳能力方面,绿藻类的固碳能力最强,褐藻类次之,红藻类最低。大连海域潮间带海藻的固碳量、储碳量和有机碳释放量在12月至5月处于较高水平,6月至11月较低,平均每个海藻床潮间带区域年固碳量和年有机碳释放量分别为1.72×10^5 g/a和2.1×10^4 g/a。潮间带海藻月固碳量是储碳量的1.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海藻 固碳 储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湾海域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赤潮及其生态特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惠卿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1991年第1期53-59,共7页
1985~1987年夏季,大连湾发现国内首次记录赤潮种——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赤潮。本文记述了该种赤潮时的适宜生态特征,并指出大连湾海域富营养化及有机污染程度。为控制沿岸排污和深入研究该种赤潮机制提出依据。
关键词 红潮 赤潮异弯藻 生态特征 大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ICP/MS联用技术在环境有机汞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景泰 王炜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3年第3期58-61,共4页
简述了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在环境有机汞分析中的应用进展,介绍了水、土壤和沉积物及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对仪器设备的要求和分析条件,以及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与准确度等方法性能参数... 简述了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在环境有机汞分析中的应用进展,介绍了水、土壤和沉积物及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对仪器设备的要求和分析条件,以及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与准确度等方法性能参数,并对现有文献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汞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 环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