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连市火箭人工增雨流动作业技术与业务流程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红斌 张殿刚 +3 位作者 张靖萱 赵繁盛 濮文耀 赵雅轩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71-1278,共8页
文章通过统计和分析大连地区1975—2004年30年过程降水≥5 mm的40个天气样本资料,总结了主要降水形势为大槽型、中纬度系统型、北涡型和南涡型4种类型;同时分析了2003年6—10月过程降水在5 mm以上的22个多普勒雷达观测个例,总结得出大... 文章通过统计和分析大连地区1975—2004年30年过程降水≥5 mm的40个天气样本资料,总结了主要降水形势为大槽型、中纬度系统型、北涡型和南涡型4种类型;同时分析了2003年6—10月过程降水在5 mm以上的22个多普勒雷达观测个例,总结得出大连地区主要降水云系为层状云和积层混合云,且积层混合云多于层状云,表明大连地区更适宜开展火箭增雨作业,进而统计和建立了火箭增雨的雷达作业预警、决策判别指标模型;并研究了通过自然降水落区与社会需水综合分析确定作业区域的技术方法;根据雷达预警判别指标权重分析,侧重研究了作业车辆适时调度技术方案及业务流程,为火箭人工增雨科学、高效作业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增雨 流动作业 技术与业务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1-2015年大连地区低风速气象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祝青林 王丽娜 +1 位作者 徐梅 牛桂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78-1583,共6页
利用1971-2015年大连地区7个国家气象站的气象资料,统计低风速条件下的累积频率、日变化、月变化和持续性等特征,分析低风速频率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大连地区低风速频率较低,平均约20%,地区间差异显著,近海区域长海站... 利用1971-2015年大连地区7个国家气象站的气象资料,统计低风速条件下的累积频率、日变化、月变化和持续性等特征,分析低风速频率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大连地区低风速频率较低,平均约20%,地区间差异显著,近海区域长海站最低,为8%,内陆的普兰店地区较高,达32%。(2)近45年,低风速频率呈增加趋势,大连、长海和普兰店站增加趋势显著,特别是近10年增幅更大。(3)大连站低风速频率具有显著的日变化,主要表现为白天偏低、中午时段最低,夜间高,半夜达到最高。(4)3-7月,大连地区低风速频率低;9月至次年2月较高,最大值出现在9月。(5)低风速持续时间长海站最长,持续10 h以上低风速频率达到27%,持续20 h以上接近9%,大连站低风速持续时长最短,持续4 h以下的占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风速 风速频率 Mann-Kendall趋势分析 气象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地区干旱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3
作者 徐建文 张黎红 +2 位作者 侯彦泽 李铭 王岩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5-22,共8页
为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大连市干旱特征及变化趋势,基于2007~2023年大连市80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和1964~2023年6个国家气象站的气象数据,使用相对湿润度指数探讨分析了大连市干旱的时序变化趋势、空间分布规律及概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 为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大连市干旱特征及变化趋势,基于2007~2023年大连市80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和1964~2023年6个国家气象站的气象数据,使用相对湿润度指数探讨分析了大连市干旱的时序变化趋势、空间分布规律及概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大连市干旱主要以轻旱为主,发生轻旱的区域主要分布于瓦房店、旅顺和大连市区。相对湿润的区域为东北部地区,相对干旱的区域为西北部地区和旅顺、市区及长海的部分地区。春季以轻旱和中旱为主,瓦房店、旅顺、市区和金普新区的部分地区为中旱,庄河、普兰店和长海大部为轻旱。秋季庄河和普兰店的部分区域为无旱,其他大部分地区以轻旱为主。(2)干旱发生频率较低的区域基本在庄河地区,干旱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基本在瓦房店西北部及大连市南部地区的大部分区域。(3)近60年大连市相对湿润度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即干旱程度显著减弱。春季、秋季及冬季相对湿润度指数均出现显著上升趋势,干旱显著减弱。(4)近60年大连市的相对湿润度在2002~2003年开始了突变,在2012~2014年发生了突变。(5)近60年大连市无旱年占45%,轻旱年占52%,中旱年占3%,无重旱及特旱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地区 干旱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棉花叶铃脱落及纤维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李红英 李悦 +5 位作者 吕美云 杜峰 蹇瑷 张鑫 尹远渊 田苗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20-26,共7页
为了解决高温热害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问题,采用控制高温处理试验方法,研究不同高温处理在不同时期对棉花叶片、蕾铃脱落、叶片净光合速率、蕾铃形成率、果枝部位分布、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棉花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为了解决高温热害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问题,采用控制高温处理试验方法,研究不同高温处理在不同时期对棉花叶片、蕾铃脱落、叶片净光合速率、蕾铃形成率、果枝部位分布、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棉花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时,叶片和棉铃会异常脱落。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高温持续时间的延长,叶片和棉铃脱落率明显增加。与对照相比,35℃高温9 d落叶率、落蕾铃率分别提高50.7%和33.7%;38℃高温9 d落叶率、落蕾铃率分别提高52.3%和37.5%。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然而,随着棉花的生长发育,棉花叶片功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高温胁迫时间越长,结铃率最多的区域就越接近棉株顶部。高温胁迫明显降低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9 d高温籽棉产量减产36.2%,导致纤维平均长度、均匀性下降4.50%和0.65%,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分别上升了1.49%和2.22%。棉花花铃期高温可造成异常落叶落蕾铃,使纤维品质下降和减产,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展防御高温灾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高温胁迫 叶铃脱落 产量构成因素 纤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地区ECMWF细网格风向与实况的对比检验 被引量:4
5
作者 隋玉秀 杨景泰 +4 位作者 常慧琳 卞若玢 赵华睿 肖剑 曹波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31,共11页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ECMWF细网格10 m风资料,与大连地区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地面5类实况风向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类实况风向平均误差(ME)相差不大,平均绝对误差(MAE)随着预报时限延长均呈增大趋势,正点最大风MAE最小且各时...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ECMWF细网格10 m风资料,与大连地区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地面5类实况风向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类实况风向平均误差(ME)相差不大,平均绝对误差(MAE)随着预报时限延长均呈增大趋势,正点最大风MAE最小且各时限r均最大,综合来看EC 10 m风向预报与正点最大风最为接近。统计分析EC 10 m风与大连地区正点最大风向的ME和MAE,表明EC风向预报的ME均在0.1°~6°间,预报略偏向实况风的来向左侧,各时限MAE则均在36°以上。风向误差在不同风向、风级和站点中均差异明显,东风误差最大,当实况风力小于4级时,各时限ME均为正差,风级越小正差越大,4级及以上均为负差,风级越大越向负值偏离,风级越大MAE越小。ME在不同风级和风向上均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夜间误差整体大于白天,17—20时是全天误差最小的时段。对比08时和20时两个起报时次的风向ME、MAE与RMSE,总体来看08时各时限的预报风向略好于20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向 最大风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大连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丽娜 祝青林 +1 位作者 王岩 周百慧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8期156-157,共2页
本文基于大连地区8个国家气候站及190个区域自动观测站数据,对2018年大连地区极端天气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极端天气特征及其对农业和渔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要极端天气包括干旱、高温、旱涝急转和暴雨,干旱和暴雨造成农业和果业... 本文基于大连地区8个国家气候站及190个区域自动观测站数据,对2018年大连地区极端天气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极端天气特征及其对农业和渔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要极端天气包括干旱、高温、旱涝急转和暴雨,干旱和暴雨造成农业和果业受灾减产,高温造成渔业中的海参养殖受损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 农业 渔业养殖 辽宁大连 2018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1971—2017年
7
作者 侯彦泽 王秀萍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6期150-152,共3页
利用大连地区7个气象站1971—2017年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滑动t检验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了该地区近47 a来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趋势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近47 a,大连地区年、季平均气温整体均呈显著上升趋势,... 利用大连地区7个气象站1971—2017年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滑动t检验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了该地区近47 a来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趋势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近47 a,大连地区年、季平均气温整体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增温率南部高于其余地区、春季最高,年平均气温在1973年发生增温突变,夏季突变早于秋冬季节,南部突变早于其余地区。大连地区年、生长季降水量均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且减少速率东部高于其余地区,非生长季降水量增加趋势也不显著;全区及其各地区年降水量未发生突变,生长季降水在1998年发生突变,非生长季降水在2007年前后发生突变,且南部突变略早于其余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地区 气候变化 趋势分析 突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黄淮海平原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的潜在影响模拟 被引量:38
8
作者 徐建文 居辉 +2 位作者 梅旭荣 刘勤 杨建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0-158,共9页
为了探明黄淮海平原冬小麦需水关键生育阶段干旱对产量的潜在影响,该文基于黄淮海平原6个农业亚区典型站点的1981—2009年气象数据及田间观测资料,使用作物模型DSSAT模拟探讨了近30 a冬小麦关键生育阶段潜在干旱对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 为了探明黄淮海平原冬小麦需水关键生育阶段干旱对产量的潜在影响,该文基于黄淮海平原6个农业亚区典型站点的1981—2009年气象数据及田间观测资料,使用作物模型DSSAT模拟探讨了近30 a冬小麦关键生育阶段潜在干旱对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各典型站点干旱减产的概率分布以及典型丰水和缺水年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与产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DSSAT模型的区域模拟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模拟的冬小麦开花期、成熟期和产量的相对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0%、2.5%和12.4%),调试的区域品种3H能够代表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品种进行区域模拟。黄淮海平原冬小麦需水关键生育阶段潜在干旱减产率在1980s均呈现出明显减轻的趋势。冬小麦拔节—抽穗期的潜在干旱减产率由南向北逐渐加重,黄淮海农作区天津(Ⅰ区)、石家庄(Ⅱ区)和莘县(Ⅲ区)的减产率超过了40%,临沂(Ⅳ区)、商丘(Ⅴ区)与寿县(Ⅵ区)分别为38%、27%和13%,干旱减产的区域差异主要是由各地气候因素的差异所导致。另外,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同一水平的干旱减产率,在拔节—抽穗期发生的概率要远大于灌浆期的概率,北部地区冬小麦在拔节—抽穗期同一水平的潜在干旱减产率要明显高于南部地区,而在灌浆期的概率差别不明显。该研究可为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抗旱管理与合理灌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干旱 模型 冬小麦 生育阶段 产量 DSSAT 黄淮海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层高度的变化对冰雹融化影响的分析和应用 被引量:30
9
作者 濮文耀 李红斌 +4 位作者 宋煜 黄振 何阳 赵繁盛 张殿刚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80-985,共6页
通过冰雹融化过程的热量平衡公式得到0℃层高度与冰雹融化能力的近似关系,分析小尺度冰雹条件下0℃层高度对0℃层冰雹半径和地面冰雹半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面冰雹半径随0℃层冰雹半径和0℃层高度变化,设定冰雹云判别的雷达回波高度和... 通过冰雹融化过程的热量平衡公式得到0℃层高度与冰雹融化能力的近似关系,分析小尺度冰雹条件下0℃层高度对0℃层冰雹半径和地面冰雹半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面冰雹半径随0℃层冰雹半径和0℃层高度变化,设定冰雹云判别的雷达回波高度和中心强度等指标时应考虑0℃层高度变化的影响;0℃层高度在2000~6000 m范围内时,0℃层冰雹最小半径临界值在0.32~1.08 cm,临界降雹的最小上升气流速度在11.5~21.2 m·s^(-1);结果分析可初步了解0℃层高度对冰雹融化的影响,为冰雹预报及人工防雹作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降低通过WSR-88D增强HDA算法做冰雹尺寸预报的虚警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层高度 0℃层冰雹半径 地面冰雹半径 雷达增强HDA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苹果干旱触发判识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建莹 霍治国 +4 位作者 徐建文 王培娟 邬定荣 毛红丹 孔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99-108,共10页
基于小样本历史灾害数据和长序列气象、林果生长数据的林果灾害判识,对目前历史灾害数据匮乏的林果等经济作物气象灾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中国陕西省富士系苹果干旱灾害为例,利用气象资料、苹果干旱灾情史料和富士系苹果发育期... 基于小样本历史灾害数据和长序列气象、林果生长数据的林果灾害判识,对目前历史灾害数据匮乏的林果等经济作物气象灾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中国陕西省富士系苹果干旱灾害为例,利用气象资料、苹果干旱灾情史料和富士系苹果发育期资料,充分考虑苹果不同发育阶段的水分需求和降水供给情况,以及前期水分盈亏状况对当前发育阶段苹果生长的影响,在水分盈亏指数计算的基础上,构建苹果干旱指数。通过概率分析、K-Means聚类、欧式距离等方法,厘定陕西省富士系苹果的干旱触发阈值。采用致灾因子序列对比分析、预留样本验证相结合的方法,验证苹果干旱触发阈值有效性。结果表明:1)苹果干旱触发阈值分别为:苹果果树萌动-萌芽期0.87,萌芽-盛花期0.84,盛花-成熟期0.73;2)基于阈值提取的苹果干旱年份的干旱指数序列与历史灾害样本干旱指数序列具有同一性;预留独立样本指标判识准确率为85.58%;典型站点长时间序列检验判识结果准确率为80.95%。研究结果可为林果灾害指标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气象 苹果 阈值厘定 有效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型、多尺度城市风廊发掘及景观策略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飞 赵君 +2 位作者 张弘驰 王哲 宋煜 《风景园林》 2020年第7期79-86,共8页
中国已从高速城市化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然而在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热岛、人口老龄化的多重压力下,未来城市气候问题将日益严峻。城市风廊是有效的气候规划缓解策略,然而风环境影响因素复杂、不均匀性显著,单一模型或尺度难以充分理解... 中国已从高速城市化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然而在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热岛、人口老龄化的多重压力下,未来城市气候问题将日益严峻。城市风廊是有效的气候规划缓解策略,然而风环境影响因素复杂、不均匀性显著,单一模型或尺度难以充分理解、科学描述其特征。以中国北方半岛城市大连核心区为例,综合运用观测、遥感、中尺度气象模拟、城市形态参数、空间分析等多种模型和尺度进行跨学科融合研究,在全面准确描述城市地理、热环境、风环境、用地布局、城市形态特征等要素的基础上定量发掘其风廊分布,据此制定了相应的规划管控和设计策略,包括风廊布局、宽度和用地调整等规划导则以及景观设计导则等成果。研究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廊道 气象模拟 城市热岛 城市设计 规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秋季干旱的年代际转折及其可能原因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顾炜 曾刚 +1 位作者 倪东鸿 周国兵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1-323,共13页
采用1961~2012年中国气象局753站降水和温度资料、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NOAA海表温度资料等,应用观测统计分析和全球大气环流模式NCAR CAM5.1数值模拟,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我国西南秋季干旱的年代际转折及其可... 采用1961~2012年中国气象局753站降水和温度资料、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NOAA海表温度资料等,应用观测统计分析和全球大气环流模式NCAR CAM5.1数值模拟,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我国西南秋季干旱的年代际转折及其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西南秋季干旱的主要分布型为全区一致型;西南秋季SPEI在1994年发生年代际突变,突变后(前)为偏旱(涝)期。(2)西南秋季偏旱期的主要环流特征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面积偏大、强度偏强,南支槽偏弱,西南地区存在下沉运动。(3)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的海表温度年代际升高对西南秋季SPEI在1994年发生年代际突变有重要作用,该关键海区海表温度异常升高,一是会使秋季西南地区500 h Pa高度场偏高,南支槽减弱;二是产生偏强的Hadley环流,使得我国西南地区存在下沉运动;三是会在西太平洋激发气旋性环流,使我国西南地区被偏北气流控制,削弱了向我国西南地区的水汽输送,容易造成该地区的秋季干旱。应用NCAR CAM5.1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关键海区海表温度年代际变化的敏感性试验,验证了观测分析结果,即秋季关键海区海表温度年代际升高对西南秋季年代际变旱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中国西南地区 秋季干旱 年代际转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浪对海气界面风应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健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3-598,共6页
海气动量通量(即风应力)作为海气界面的关键物理过程之一,其计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海洋、大气及海气耦合模式的发展与改进。虽然对海气界面风应力的机理研究已逾半个世纪,但由于海气通量是湍流过程,其本身的复杂性以及高质量观... 海气动量通量(即风应力)作为海气界面的关键物理过程之一,其计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海洋、大气及海气耦合模式的发展与改进。虽然对海气界面风应力的机理研究已逾半个世纪,但由于海气通量是湍流过程,其本身的复杂性以及高质量观测资料的匮乏,风应力的参数化方案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海浪在这一不确定性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其对风应力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本文从风应力矢量角度出发,回顾了海浪对风应力大小和方向影响的研究现状,重点梳理了海气界面风应力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最后,给出了未来这一研究方向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浪 海气界面 风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后墙体塑料大棚绿色采暖智能控制方案 被引量:4
14
作者 贾超 杨宏业 +2 位作者 侯彦泽 张奥 王景怡 《农业工程》 2023年第6期26-30,共5页
针对北方后墙体塑料大棚冬季绿色采暖,提出一种解决方案。采用典型的“互联网+”设施农业智能控制系统,其网络架构由底层传感网络层、中层汇聚层和顶层服务应用层构成,可实现远程监控。白天利用阳光集热器将空气加热并通过管道循环泵将... 针对北方后墙体塑料大棚冬季绿色采暖,提出一种解决方案。采用典型的“互联网+”设施农业智能控制系统,其网络架构由底层传感网络层、中层汇聚层和顶层服务应用层构成,可实现远程监控。白天利用阳光集热器将空气加热并通过管道循环泵将热空气输送到地下,利用热交换原理使得土壤升温蓄能,夜间缓慢释放热能来解决北方后墙体塑料大棚冬季采暖的问题。当发生连续阴天、倒春寒等情况时,可启动电地热辅助装置来维持棚内的温度。该方案与北方现有温室大棚智能系统相比,具有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大棚 太阳能集热器 智能控制 电地热 绿色采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季风指数定义的分类及方法
15
作者 方晓 房一禾 +2 位作者 王囝囝 张影 张运福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期223-225,共3页
东亚季风指数的定义方法很多,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采用了不同的要素场。归纳了前人对于东亚冬、夏季风指数定义的不同类别,包括气压场类、风场类、环流场类、温度场类、水汽场类和综合类;同时还总结了定义东亚季风指数时所采用的不同方法... 东亚季风指数的定义方法很多,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采用了不同的要素场。归纳了前人对于东亚冬、夏季风指数定义的不同类别,包括气压场类、风场类、环流场类、温度场类、水汽场类和综合类;同时还总结了定义东亚季风指数时所采用的不同方法,以及不同东亚季风指数的适用范围,以期对东亚季风指数形成完整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季风 指数定义 要素场 分类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