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颌倒置弯根阻生中切牙的分类及正畸牵引适应征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吴平 张海滨 +2 位作者 韩立赤 王明锋 闫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75-576,579,共3页
上颌中切牙倒置弯根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阻生,以牙冠唇侧倒置居多,文献多见个例报道[1,2]。对弯根的定义,是指牙根相对牙冠或牙长轴弯曲超过90°[3],而不仅仅是根尖弯曲。有学者应用锥形束CT或全景片评价唇侧倒置或腭侧阻生上中切牙的... 上颌中切牙倒置弯根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阻生,以牙冠唇侧倒置居多,文献多见个例报道[1,2]。对弯根的定义,是指牙根相对牙冠或牙长轴弯曲超过90°[3],而不仅仅是根尖弯曲。有学者应用锥形束CT或全景片评价唇侧倒置或腭侧阻生上中切牙的正畸矫治疗效[4,5],但未论及阻生牙弯根类型及弯根程度。本文回顾性研究倒置弯根上颌中切牙阻生病例,根据冠根相对位置分类,并通过对正畸牵引成功与不成功病例的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中切牙 正畸牵引 阻生牙 弯根 倒置 分类 适应征 根尖弯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J钩正畸治疗成人双颌前突 被引量:1
2
作者 吕园园 殷洪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39-639,共1页
关键词 J钩正畸治疗 成人 双颌前突 牙齿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氏2类错正畸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侧貌的变化
3
作者 吕园园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8-88,共1页
关键词 安氏2类错he 正畸治疗 面部软组织侧貌 咬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锥形束CT比较骨性Ⅲ类高角■与正常■成人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梅冬兰 韩立赤 +1 位作者 阎振梅 黄宏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99-904,I0008,共7页
目的:通过锥体束CT(CBCT)图像分析骨性Ⅲ类高角[牙合]与正常[牙合]成人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差异,初步探讨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畸形对成人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辽宁省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成人患者42例,其... 目的:通过锥体束CT(CBCT)图像分析骨性Ⅲ类高角[牙合]与正常[牙合]成人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差异,初步探讨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畸形对成人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辽宁省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成人患者42例,其中骨性Ⅲ类高角[牙合]组和正常[牙合]组各21例,利用MIMICS 20.0软件测量2组患者CBCT的上气道各分区线距、横截面积、体积和舌骨线距,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牙合]组比较,骨性Ⅲ类高角[牙合]组患者鼻咽的最大横向距离(LAT1)、腭咽的最大矢状距离(AP2)和腭咽的体积(VOL2)均增大(P<0.05),舌咽和喉咽的最大横向距离(LAT3和LAT4)、喉咽的横截面积(CSA4)和体积(VOL4)均减小(P<0.05)。与正常[牙合]组比较,骨性Ⅲ类高角[牙合]组患者舌骨位置有向前、向上移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畸形可使上气道上段腭咽横截面积和体积增大,上气道下段喉咽横截面积和体积减小,并且舌骨有向前、向上移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体束CT 骨性Ⅲ类高角[牙合] 正常[牙合] 上气道 舌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方诱导在治疗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畸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明锋 李福军 +3 位作者 冶录平 姜洪涛 刘琳 佐藤贞雄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79-1082,共4页
目的:介绍并评价利用后方(牙合)诱导治疗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畸形的方法。方法:16例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畸形患者,年龄16-30岁。治疗前SNA基本正常,SNB≤75°,ANB≥5°,磨牙关系为双侧远中关系。常规排齐整平及适当扩弓后利用多... 目的:介绍并评价利用后方(牙合)诱导治疗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畸形的方法。方法:16例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畸形患者,年龄16-30岁。治疗前SNA基本正常,SNB≤75°,ANB≥5°,磨牙关系为双侧远中关系。常规排齐整平及适当扩弓后利用多曲唇弓暂时消除磨牙区咬(牙合)干扰,并通过升高下颌双尖牙,远中倾斜上颌后牙段,使双尖牙区形成暂时的早接触,进而建立双尖牙区的后方(牙合)诱导,利用后方(牙合)诱导引导后缩的下颌骨适当向前建立咬(牙合),并纠正磨牙的远中关系。结果:所有患者磨牙关系均调整到中性,侧貌改善明显,SNB平均增大1.58°,下颌前牙略有唇倾,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后方(牙合)诱导可适度纠正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方(牙合)诱导 下颌后缩 多曲唇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上尖牙牙槽骨形态的CBCT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郝璐 刘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1-356,共6页
目的:比较运用2种方法内收上前牙后,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颌尖牙旋转及牙槽骨形态的改变。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其中15例拔牙治疗,15例非常规拔牙治疗,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术前术后CBCT影像扫描,分别对其上颌双侧尖... 目的:比较运用2种方法内收上前牙后,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颌尖牙旋转及牙槽骨形态的改变。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其中15例拔牙治疗,15例非常规拔牙治疗,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术前术后CBCT影像扫描,分别对其上颌双侧尖牙正畸治疗前后牙槽骨厚度、牙槽骨高度及尖牙牙根旋转范围、尖牙牙根旋转距离进行测量。利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治疗前后的CBCT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拔牙矫治与非常规拔牙矫治后,上颌尖牙牙槽骨厚度、牙槽骨高度及尖牙牙根旋转范围和旋转距离变化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非常规拔牙矫治比较,拔牙矫治后,尖牙更加直立,牙根的移动范围更大,唇侧牙槽骨吸收更多,而远中牙槽骨高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 成人患者 正畸治疗 上尖牙区牙槽骨形态 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Ⅱ类高角拔牙病例软组织侧貌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姜洪涛 刘帆 +1 位作者 丁晓仪 原工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96-1099,共4页
目的:研究成人Ⅱ类1分类高角患者拔牙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例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对12个测量指标进行测量,比较矫治前后软组织变化情况。结果:矫治后TUL-EP、TLL-EP、上下唇位... 目的:研究成人Ⅱ类1分类高角患者拔牙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例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对12个测量指标进行测量,比较矫治前后软组织变化情况。结果:矫治后TUL-EP、TLL-EP、上下唇位置等减小,而鼻唇角、Z角、颏唇沟倾角等增加,统计学分析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成人骨性Ⅱ类高角拔牙病例治疗后侧貌能得到有效改善,随着前牙回收矢状位关系更协调,而垂直向位置关系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骨性二类高角病例 拔牙矫治 软组织侧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升枝矢状劈开截骨术对骨性下颌前突舌骨位置和气道宽度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琳 马卫东 +2 位作者 曲卫国 吴平 王明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5-577,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骨性下颌前突患者施行下颌升枝矢状劈开截骨术(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SSRO)后,其舌骨位置及气道宽度的变化。方法:选择16例(男性5人,女性11人)严重骨性下颌前突,用固定矫治器治疗且只施行下颌SSRO术式的患者,对... 目的:探讨严重骨性下颌前突患者施行下颌升枝矢状劈开截骨术(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SSRO)后,其舌骨位置及气道宽度的变化。方法:选择16例(男性5人,女性11人)严重骨性下颌前突,用固定矫治器治疗且只施行下颌SSRO术式的患者,对其正畸-正颌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性下颌前突患者施行SSRO后,气道宽度(P<0.05)、颏舌骨肌附着点间的距离(P<0.01)减小;而男性患者茎突舌骨肌附着点间的距离虽有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骨性下颌前突患者单纯施行下颌骨SSRO后,气道宽度以及舌骨与下颌骨颏部间的距离明显减小,但未发现舌体和气道明显的临床症状。提示下颌施行SSRO后,舌体以及气道软组织可能存在某种生理性代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下颌前突 SSRO 舌骨 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YAG激光辅助去除陶瓷托槽对托槽的粘接强度及髓腔温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白丁 刘筱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7-289,共3页
目的 研究国产DL_2 0 0型计算机控制脉冲Nd :YAG口腔激光机去除陶瓷托槽的最佳技术参数。方法 观察未使用激光照射组 ,以及激光功率 5W、照射时间 2s组 ,功率 3W、照射时间 3s组和功率 2W、照射时间 5s组 ,3种参数下激光对陶瓷托槽的... 目的 研究国产DL_2 0 0型计算机控制脉冲Nd :YAG口腔激光机去除陶瓷托槽的最佳技术参数。方法 观察未使用激光照射组 ,以及激光功率 5W、照射时间 2s组 ,功率 3W、照射时间 3s组和功率 2W、照射时间 5s组 ,3种参数下激光对陶瓷托槽的粘接强度及髓腔温度的影响。结果 ①激光照射后可以显著降低陶瓷托槽的粘接强度 ,约降低 5 0 % ,4组间的平均粘接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②激光照射后各组髓腔温度均升高 ,各组温度升高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激光功率 3W、照射时间 3s组髓腔温度只升高 3 6 5℃ ,较其他两组低。结论 国产DL_2 0 0型计算机控制脉冲Nd :YAG口腔科激光治疗机激光照射后可以显著降低陶瓷托槽的粘接强度 ,去除陶瓷托槽的最佳参数是激光功率 3W、照射时间 3s,这一能量不会明显升高牙髓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陶瓷托槽 去托槽 粘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粘结剂粘结托槽的抗剪强度 被引量:1
10
作者 房伯君 杨亚囡 翟俊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86-787,共2页
关键词 托槽 抗剪强度 釉质粘合剂 趟强粘结剂 单组分粘结剂 正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曲构形对不锈钢圆丝矫治器刚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筱琳 韩向龙 +3 位作者 白丁 张洪荣 贺燕 叶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4-66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弯曲构形对不锈钢圆丝矫治器刚度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微型正畸弓丝测试仪,将直径为0.36、0.41、0.46mm的不锈钢圆丝按既定的弯曲参数弯制成跨度相同的匣形曲、双水平曲和双垂直曲,行加载实验,研究其载荷形变... 目的探讨不同的弯曲构形对不锈钢圆丝矫治器刚度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微型正畸弓丝测试仪,将直径为0.36、0.41、0.46mm的不锈钢圆丝按既定的弯曲参数弯制成跨度相同的匣形曲、双水平曲和双垂直曲,行加载实验,研究其载荷形变规律。结果在弓丝尺寸、跨度相同的情况下,直径为0.36、0.41、0.46mm的匣形曲、双水平曲、双垂直曲相比较,其矫治器刚度递增。结论弯曲的构形对矫治器刚度有显著的影响,匣形曲、双水平曲、双垂直曲三者相比,匣形曲的力学性能最佳。匣形曲能够产生轻而持续的、可控的矫治力,且0.41mm的匣形曲在产生0.01~0.02N·m最适力矩时,有合适的激活范围。临床上在矫正个别轻、中度倾斜错位牙时,宜首选0.41mm的匣形曲不锈钢圆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圆丝 矫治器刚度 载荷形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托槽的去粘结方法及其对牙釉质表面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筱琳 辜岷 白丁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2004年第1期80-82,共3页
陶瓷托槽能够满足患者的美观要求,且耐用不易变形,是目前成人正畸的理想托槽。但是陶瓷托槽的物理性能和粘结特点与金属托槽不同,去粘结技术更为复杂,如果操作不当极易造成牙釉质表面的组织丧失和损害。本文讨论了陶瓷托槽的粘结特点、... 陶瓷托槽能够满足患者的美观要求,且耐用不易变形,是目前成人正畸的理想托槽。但是陶瓷托槽的物理性能和粘结特点与金属托槽不同,去粘结技术更为复杂,如果操作不当极易造成牙釉质表面的组织丧失和损害。本文讨论了陶瓷托槽的粘结特点、去粘结技术及其对牙釉质表面的损害等问题,以便陶瓷托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托槽 去粘结 牙釉质表面损害 粘结特点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酸蚀时间托槽与牙面间抗拉粘接力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冶录平 罗颂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9-190,共2页
目的 测量不同酸蚀时间托槽与牙面间的粘接力 ,以探讨正畸临床上粘接托槽于牙面的最佳酸蚀时间。方法 选择 80颗正畸减数的恒双尖牙 ,根据托槽酸蚀时间 (1 5s和 6 0s)和施力方向 (0°和 4 5°)的不同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 0... 目的 测量不同酸蚀时间托槽与牙面间的粘接力 ,以探讨正畸临床上粘接托槽于牙面的最佳酸蚀时间。方法 选择 80颗正畸减数的恒双尖牙 ,根据托槽酸蚀时间 (1 5s和 6 0s)和施力方向 (0°和 4 5°)的不同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 0颗 ,用MTSNEW81 0 1 0 0KN液压伺服材料实验机测量托槽剪切粘接强度 ,并评价牙釉质表面粘接剂残留量。结果  1 5s酸蚀组托槽剪切粘接强度小于 6 0s酸蚀组 ,1 5s酸蚀组最小托槽剪切粘接强度均值为 5 86 2 5MPa;1 5s酸蚀组牙釉质表面粘接剂残留量明显少于 6 0s酸蚀组。结论  1 5s酸蚀组剪切粘接强度虽然小于 6 0s酸蚀组 ,但已能满足正畸临床需要 ,且 1 5s较 6 0s酸蚀组牙釉质表面粘接剂残留量少 ,临床去除托槽时操作时间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酸蚀时间 粘接力 牙釉质表面粘接剂 残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上颌拔牙与不拔牙去代偿对双颌手术矫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徐冰 秦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评价骨性Ⅲ类畸形双颌手术患者术前正畸上颌拔牙与不拔牙去代偿的效果及对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进行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其中18例术前正畸采取拔牙矫治,另18例未拔牙。对2组病... 目的评价骨性Ⅲ类畸形双颌手术患者术前正畸上颌拔牙与不拔牙去代偿的效果及对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进行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其中18例术前正畸采取拔牙矫治,另18例未拔牙。对2组病例术前正畸后及治疗结束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前正畸后,拔牙组的U1-SN、鼻唇角(Cm-Sn-UL)和覆盖都较非拔牙组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组下颌平均后退(8.66±1.42)mm,非拔牙组下颌平均后退(6.21±3.06)mm,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拔牙组ANB、U1-SN、NA-PA在正常值范围内(P>0.05)。结论在骨性Ⅲ类畸形的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中,上颌拔牙术前正畸能够更彻底地去代偿,真实反映原有骨性畸形,使下颌能够后退至更加理想的位置,从而更好地矫治凹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 拔牙 去代偿 侧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干细胞减轻重度烧伤大鼠心脏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怡 林冰 陈剑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193-3196,共4页
目的探讨脐带干细胞对重度烧伤大鼠心脏损伤的保护治疗作用。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伤组、烧伤组和干细胞组。烧伤组和干细胞组建立头颈背部35%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干细胞移植后24 h,采集血液和心脏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脐带干... 目的探讨脐带干细胞对重度烧伤大鼠心脏损伤的保护治疗作用。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伤组、烧伤组和干细胞组。烧伤组和干细胞组建立头颈背部35%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干细胞移植后24 h,采集血液和心脏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脐带干细胞在心脏中的分布,以及检测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程度。HE染色检测心脏的结构。血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含量。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结果脐带干细胞经静脉血迁移入损伤的心脏,集中分布在心肌的小血管内。脐带干细胞可显著降低重度烧伤大鼠心脏中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程度,以及可显著减轻其心脏结构的损伤。此外,烧伤组中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含量较假伤组显著升高,而干细胞组三者的含量则显著低于烧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带干细胞迁移归巢重度烧伤大鼠心脏组织后,通过降低炎性细胞的浸润程度而发挥有效保护心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干细胞 烧伤 心脏损伤 重症 心肌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YAG激光去除陶瓷托槽对兔牙髓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筱琳 王丽辉 +3 位作者 王明锋 刘琳 王茜 翟俊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3-416,共4页
目的应用Nd:YAG激光,观察在不同功率、时间等参数下,激光照射辅助去除陶瓷托槽后兔牙髓的组织学变化。方法选择新西兰长耳白兔20只,将其4颗前牙作为实验用牙齿,常规黏结陶瓷托槽。左上前牙机械去黏结,作为对照组;其余3颗牙齿采用激光去... 目的应用Nd:YAG激光,观察在不同功率、时间等参数下,激光照射辅助去除陶瓷托槽后兔牙髓的组织学变化。方法选择新西兰长耳白兔20只,将其4颗前牙作为实验用牙齿,常规黏结陶瓷托槽。左上前牙机械去黏结,作为对照组;其余3颗牙齿采用激光去黏结,右上前牙激光能量为3W、3s(A组),左下前牙能量为2W、5s(B组),右下前牙能量为5W、2s(C组)。去黏结后5min、1d、3d、1周和1月后处死动物,每次处死4只,拔除前牙,制作兔牙髓组织切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不同能量激光照射后5min,兔牙髓组织均出现轻度毛细血管扩张。1d后,A、B组出现中度毛细血管扩张;C组除有中度毛细血管扩张外,还伴有少量炎细胞浸润。3d后,B组牙髓症状消失;A组牙髓症状减轻,仍有轻度毛细血管扩张;C组有毛细血管扩张、出血,并伴有炎细胞浸润。1周后,A组毛细血管扩张减轻,基本恢复正常;C组症状仍很明显。1月后,A组牙髓症状消失,C组仍有轻度毛细血管扩张。结论采用能量为3W、3s的Nd:YAG激光去除陶瓷托槽,兔牙髓组织不会出现不可逆的组织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 陶瓷托槽 去黏结 组织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锥形束CT探究上颌前牙区颌骨微种植支抗钉植入的安全区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岩 吴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6-489,共4页
目的:对上颌前牙区颌骨的骨量及唇侧骨皮质厚度进行测量分析,为正畸治疗植入微种植支抗钉的安全区提供参考。方法:对25例成人患者上颌前牙区行锥形束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距上颌牙槽嵴顶3、6、9、12 mm水平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根... 目的:对上颌前牙区颌骨的骨量及唇侧骨皮质厚度进行测量分析,为正畸治疗植入微种植支抗钉的安全区提供参考。方法:对25例成人患者上颌前牙区行锥形束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距上颌牙槽嵴顶3、6、9、12 mm水平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根间区近远中向、唇腭向的距离以及唇侧骨皮质厚度。结果:在距上颌牙槽嵴顶3、6、9 mm水平中切牙根间近远中向距离均最宽,唇侧骨皮质均最薄;在距牙槽嵴顶9mm水平中切牙与侧切牙根间近远中向距离最窄;在4个测量水平侧切牙与尖牙根间唇侧骨皮质均最厚;唇腭向在距牙槽嵴顶9 mm及以上水平,中切牙根间骨厚度最薄,中切牙与侧切牙根间骨厚度最厚。25例中仅3例前牙区各牙根长度超过12 mm,在距牙槽嵴顶12 mm水平测出的根间近远中向距离均较宽。结论:通过对扫描后颌骨影像的分析,明确了前牙区颌骨的骨量及唇侧骨皮质厚度,为植入微种植支抗钉的安全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微种植支抗钉 上颌前牙区 唇侧骨皮质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支持式3D打印导板在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屈振宇 王茜 +3 位作者 赵岩 绳兰兰 马卫东 曲卫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制作的截骨导板和再定位导板在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例因上颌发育不良行Le FortⅠ型截骨术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并建立上颌骨三维模型,使用3D打印技术制...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制作的截骨导板和再定位导板在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例因上颌发育不良行Le FortⅠ型截骨术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并建立上颌骨三维模型,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上颌骨截骨导板和再定位导板。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名医生操作,术中使用截骨导板截骨和再定位导板固定上颌骨块。术后复查CBCT,测量6个标志点到3个基准平面的距离,比较术前虚拟手术与实际手术中上颌骨的位移误差,评估其用于正颌术中上颌骨截骨和再固定的准确性。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口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明显并发症。位移误差均值最大为1.35 mm,是左上磨牙点到冠状平面的位移误差;标准差最大为0.85,标准误最大为0.30。位移误差均为临床所接受范围。结论 3D打印技术制作的截骨导板和再定位导板有助于安全、准确地完成上颌骨Le FortⅠ截骨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上颌骨 LeFortⅠ型截骨术 锥形束CT 正颌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屈振宇 王茜 +3 位作者 丰鑫 绳兰兰 马卫东 曲卫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4-508,共5页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制作的截骨导板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O)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19~35岁,平均23.5岁)下颌发育不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BSSO(Hunsuck模式,64侧),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锥形...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制作的截骨导板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O)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19~35岁,平均23.5岁)下颌发育不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BSSO(Hunsuck模式,64侧),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并建立下颌骨3D模型,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下颌骨升支内侧水平骨切口截骨导板。64侧手术分别由年轻主治医师或具有丰富正颌手术经验的专家(主任医师)使用或不使用截骨导板来完成,对各组完成下颌升支内侧水平骨切口的时间进行计时。术后复查CBCT并按照LSS(lingual split scale)分类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口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各组完成下颌升支内侧水平骨切口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059,P0.05)。尽管所有64侧手术均按照标准方式进行,仅有59.38%(38/64)的骨折线遵循标准Hunsuck骨劈开线,21.88%(14/64)骨折线累及下颌神经管,其余18.75%(12/64)是其他方式。经列联表分析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发现,截骨导板的使用影响舌侧骨劈开线的方式(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制作的截骨导板能够帮助年轻医师更快更好地完成BS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锥形束CT 快速成型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干细胞治疗重度烧伤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张怡 林冰 陈剑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87-691,共5页
目的研究人脐带干细胞治疗重度烧伤大鼠急性肝损伤的效果与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伤组、烧伤组和干细胞组。烧伤组和干细胞组建立头颈背部35%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采集干细胞移植后24 h的血液和肝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该干... 目的研究人脐带干细胞治疗重度烧伤大鼠急性肝损伤的效果与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伤组、烧伤组和干细胞组。烧伤组和干细胞组建立头颈背部35%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采集干细胞移植后24 h的血液和肝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该干细胞在肝组织中的分布。HE染色检测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肝组织的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TUNEL染色检测肝细胞的凋亡。血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以及乳酸脱氢酶的水平。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人脐带干细胞集中分布于肝组织的小血管内,可显著降低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减少肝细胞的凋亡数目,显著减轻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改善肝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脐带干细胞具有保护治疗重度烧伤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干细胞 烧伤 急性肝损伤 炎症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