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苯胺蓝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大鼠口腔牙周致病菌灭菌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栾秀玲 秦艳利 胡艳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观察甲苯胺蓝介导的光动力对大鼠口腔牙周致病菌的治疗效果。方法:20只大鼠均在上颌第一磨牙用牙周致病菌(主要为牙龈卟啉单胞菌)接种创建口腔大鼠牙周病模型。6周后,用甲苯胺蓝1.0g/L+光强度48J/cm2+光剂量212mW/cm2对大鼠进行治... 目的:观察甲苯胺蓝介导的光动力对大鼠口腔牙周致病菌的治疗效果。方法:20只大鼠均在上颌第一磨牙用牙周致病菌(主要为牙龈卟啉单胞菌)接种创建口腔大鼠牙周病模型。6周后,用甲苯胺蓝1.0g/L+光强度48J/cm2+光剂量212mW/cm2对大鼠进行治疗,观察前后灭菌效果,临床症状(菌斑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并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疗效。结果:光动力治疗后,细菌明显减少,细菌总菌落数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g)菌落数从(947±28.79)个和(591±21.17)个分别减少为(343±26.06)个和(181±25.48)个,P<0.01。光动力治疗后菌斑指数(PLI)从3减少为1,龈沟出血指数(SBI)从4减少为1。组织学检查未有牙槽骨损伤,炎细胞减少。结论:研究发现甲苯胺蓝介导的光动力疗法能够有效治疗牙周病,与传统方法相比,光动力同样能有效杀灭牙周致病菌(主要为pg),减少炎症,且对正常组织没有损伤,是牙周病常规治疗的有效补充,可能用于牙周病的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牙周病模型 光动力疗法 龈下菌斑 甲苯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胺蓝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对龈下菌斑灭菌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栾秀玲 胡艳秋 秦艳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研究甲苯胺蓝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对牙周龈下致病菌的灭菌效果。方法:从门诊25例牙周病病人随机提取龈下菌斑各1份,放人装有1mL预还原转送液的离心管,振荡,稀释。2h内送到微生物室,接种于牛心脑浸液平皿,在厌氧环境(含CO2、H1、N... 目的:研究甲苯胺蓝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对牙周龈下致病菌的灭菌效果。方法:从门诊25例牙周病病人随机提取龈下菌斑各1份,放人装有1mL预还原转送液的离心管,振荡,稀释。2h内送到微生物室,接种于牛心脑浸液平皿,在厌氧环境(含CO2、H1、N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0%、10%、80%)培养。培养出黑色菌落并与牙龈卟啉单胞菌标准菌株相鉴别。将菌样随机分为4组,A甲苯胺蓝组,甲苯胺蓝浓度分别为0.1、0.5、1.0、2.5g/L。B组光剂量组,光剂量为53、106、159、212mW/cm2。C组光强度组,光强度为6、12、24、48J/cm2。D组空白组。观察比较各组的灭菌效果,并确定最佳治疗组合。结果:光动力疗法的灭菌效果最佳组合为甲苯胺蓝1.0g/L+光强度48J/cm2+光剂量212mW/cm2,其灭菌效果平均23.45%。结论:本研究发现以甲苯胺蓝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对龈下菌斑有灭菌效果,最佳光敏剂浓度仍为1.0g/L,而龈下组所需光剂量和光强度均比前期研究的龈上组剂量大。不同病人的取菌条件不同,其灭菌效果也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胺蓝 龈下菌斑 光动力疗法 二极管激光 牙周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蓝发光二级管诱导荧光检测龋损的研究
3
作者 栾秀玲 秦艳利 +1 位作者 毕良佳 张治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9-591,共3页
目的:利用蓝发光二级管诱导荧光检测龋损。方法:将30颗牙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实验组,龋坏组(P1组);实验对照组,龋损去除组(P2组)。结果:荧光检测结果显示P1组与N组荧光光谱有显著差异,P2组与P1组荧光光谱明显不同,P2组与N组荧... 目的:利用蓝发光二级管诱导荧光检测龋损。方法:将30颗牙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实验组,龋坏组(P1组);实验对照组,龋损去除组(P2组)。结果:荧光检测结果显示P1组与N组荧光光谱有显著差异,P2组与P1组荧光光谱明显不同,P2组与N组荧光光谱相似。结论:以本方法可以早期发现邻面的早期龋损,继发龋或隐匿性龋,另外在深龋去腐过程中,同时进行检测,还可以防止去腐过度和意外穿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发光二级管 荧光检测 龋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冬眠瘤1例
4
作者 戴俊峰 丁小玲 布静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1183-1184,共2页
冬眠瘤是罕见的包含棕色脂肪的良性软组织肿瘤,1906年肖。先波Murphey等报道,并称其为“假脂肪瘤”。刚形态卡H似于冬眠动物的棕色脂肪.于1914年由Gery命名为冬眠瘤.临床报道较少。文中报道的冬眠瘤,因其位置在颈郎正中舌骨前缘。... 冬眠瘤是罕见的包含棕色脂肪的良性软组织肿瘤,1906年肖。先波Murphey等报道,并称其为“假脂肪瘤”。刚形态卡H似于冬眠动物的棕色脂肪.于1914年由Gery命名为冬眠瘤.临床报道较少。文中报道的冬眠瘤,因其位置在颈郎正中舌骨前缘。极易误诊为甲状舌管囊肿,国内未见相似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眠瘤 良性软组织肿瘤 颈部 甲状舌管囊肿 棕色脂肪 临床报道 冬眠动物 脂肪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牙龈平滑肌肉瘤1例
5
作者 李阳 王吉 +2 位作者 刘樱 曲卫国 马卫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4-194,共1页
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是一种由平滑肌细胞或向平滑肌分化的间充质细胞所组成的恶性肿瘤,较多见于子宫和胃肠道。发生于软组织者较少,软组织的平滑肌肉瘤好发于中老年人,以40~60岁为最多,男女发病率相近,但原发于口腔内牙龈粘膜... 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是一种由平滑肌细胞或向平滑肌分化的间充质细胞所组成的恶性肿瘤,较多见于子宫和胃肠道。发生于软组织者较少,软组织的平滑肌肉瘤好发于中老年人,以40~60岁为最多,男女发病率相近,但原发于口腔内牙龈粘膜的平滑肌肉瘤极少。我科于2014年4月收治1例下颌牙龈平滑肌肉瘤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女,60岁,发现左下颌牙龈肿物1个月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肉瘤 平滑肌分化 间充质细胞 男女发病率 左下颌 平滑肌细胞 组织来源 病理检查 神经损伤症状 黄豆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成骨技术在颞下颌关节强直重建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李阳 刘樱 +4 位作者 王吉 曲卫国 曲哲 王颖 马卫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842-844,共3页
目的:探讨牵引成骨技术在颞下颌关节强直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6年7月~2011年7月大连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收治例颞下颌关节强直病例6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18~27岁女性患者均为单侧骨性强直,术前... 目的:探讨牵引成骨技术在颞下颌关节强直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6年7月~2011年7月大连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收治例颞下颌关节强直病例6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18~27岁女性患者均为单侧骨性强直,术前开口度0.5~1.0cm,术中安装下颌骨内置式牵引器,术后1周开始骨牵引。所有患者采用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治疗,通过测量开口度及牵开长度观察其疗效,并观察并发症情况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症状改善情况,随访观察6个月~2年。结果:6例患者均完成治疗进入结果分析。6例患者牵开长度30~32mm,平均31mm。开口度由术前平均7.5mm提高到术后平均3imm,开闭口运动正常。随访6个月~2年后,开口度平均38mm,成骨良好,术后3个月X射线片检查及创口内检查均证实骨质形成良好。所有患者无明显并发症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症状缓解明显,术前每例患者均有睡眠打鼾症状,术后均有缓解。结论:牵引成骨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具有手术简单,风险小,治疗效果确实可靠,复发率低等优点,同期还可以治疗颌骨发育不足导致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成骨 颞下颌关节强直 并发症 组织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