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陈东 焦力群 +5 位作者 王继跃 万晓楠 石军伟 张利勇 尹国阳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452-457,共6页
目的分析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影响术后≤30 d卒中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于2001—2011年连续采用CEA治疗的颈动脉... 目的分析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影响术后≤30 d卒中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于2001—2011年连续采用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94例(其中15例分期行双侧手术,每例按2例单独病例进行计算,共计509例)。观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患者术后≤30 d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结果①509例中,439例单纯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血管全部通畅;70例颈动脉完全闭塞或狭窄率为95%~99%的患者中,7例未能再通。手术成功率为98.6%。②术后≤30 d,发生主要不良终点事件有20例(3.9%),其中死亡6例(1.2%),卒中14例(2.8%);次要不良事件120例(23.6%)。③503例生存患者术后3个月全部获随访,对其中494例(98.2%)患者进行了≥6个月的随访。在随访期间,5例发生新发卒中,其中1例为致死性卒中;28例(5.6%)发生再狭窄,闭塞6例(1.2%)。④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改良Rankin评分(mRS)≥3分者,术后≤30 d卒中和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3分者(17.4%比2.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667,95%CI:1.048~6.791,P=0.040)和mRS评分≥3分(OR=8.690,95%CI:3.279~23.031,P=0.000)是术后≤30 d主要不良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术者学习曲线对术后≤30 d主要终点事件有影响。结论 CEA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但对于吸烟和术前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的患者,手术的风险会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危险因素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剪应力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葡萄糖调节蛋白78和C/EBP同源蛋白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张森 王先伟 +3 位作者 黄家明 张昊然 李梅 陈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8-395,共8页
目的探索流体剪应力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C/EBP同源蛋白(CHOP)表达的影响。方法以HUVECs作为实验细胞,设计并构建流体动力学模拟实验系统,控制流体动力学模拟实验系统中灌流液的流速,以实现对实验细胞... 目的探索流体剪应力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C/EBP同源蛋白(CHOP)表达的影响。方法以HUVECs作为实验细胞,设计并构建流体动力学模拟实验系统,控制流体动力学模拟实验系统中灌流液的流速,以实现对实验细胞施加不同的流体剪应力。按实验细胞在实验系统中所承受的不同流体剪应力,将实验细胞分为低剪应力组(A组;0.4 Pa)、中剪应力组(B组;0.8 Pa)和高剪应力组(C组;1.2 Pa)。每组HUVECs包含3个细胞玻片,每个玻片经实验系统灌流液反复循环流经12 h。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对各组细胞中GRP78和CHOP蛋白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各组细胞GRP78和CHOP蛋白及其信使RNA(mRNA)相对水平。应用GraphPad Prism 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A、B、C组HUVECs中GRP78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33±0.46、0.93±0.34、0.64±0.30;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17,P<0.05)。A组GRP78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B组、C组(均P<0.01),B组GRP78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C组(P=0.0013)。3组HUVECs中CHO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A组1.29±0.38,B组0.90±0.34,C组0.59±0.29;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27,P<0.05)。A组CHO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B组、C组(均P<0.01),B组CHO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C组(P=0.0004)。(2)A、B、C组HUVECs中GRP78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8.3±3.4、11.3±1.8、5.4±2.2;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20,P<0.05)。A组GRP78 mRNA相对表达水平高于B组、C组(均P<0.01),B组GRP78 mRNA相对表达水平高于C组(P<0.01)。3组HUVECs中CHOP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A组20.4±3.8,B组14.2±2.1,C组7.8±1.3;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1.80,P<0.05)。A组CHOP mRNA相对表达水平高于B组、C组(均P<0.01),B组CHOP mRNA相对表达水平高于C组(P<0.01)。结论低流体剪应力可能增加HUVECs中GRP78、CHOP的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内质网应激 流体剪应力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C/EBP同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血管周细胞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3
作者 付明杰 陈晓旭 +1 位作者 白艳 张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aemangiopericytomas,HPC)的发病率、临床病理特点、遗传学改变。方法对2例颅内HPC进行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颅外HPC1例、血管瘤型脑膜瘤2例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2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例均由密...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aemangiopericytomas,HPC)的发病率、临床病理特点、遗传学改变。方法对2例颅内HPC进行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颅外HPC1例、血管瘤型脑膜瘤2例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2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例均由密集的梭形细胞组成,其内含丰富的鹿角状血管,网状纤维包绕单个瘤细胞,免疫组化CD34+、CD99+、Bcl-2+。结论颅内HPC是一种不同于脑膜瘤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少见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肿瘤 血管周细胞瘤 血管瘤型脑膜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和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栓塞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石军伟 李宝民 +1 位作者 张加伟 姜金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和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和经血管内的栓塞治疗。材料与方法:根据40例不同的动静脉瘘、动静脉畸形和血管瘤分别采用聚乙烯醇颗粒、微钨螺旋圈和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栓塞病灶。结果:血管畸形消除100%者26例,90... 目的:探讨脊柱和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和经血管内的栓塞治疗。材料与方法:根据40例不同的动静脉瘘、动静脉畸形和血管瘤分别采用聚乙烯醇颗粒、微钨螺旋圈和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栓塞病灶。结果:血管畸形消除100%者26例,90%7例,70%~80%5例,50%2例;随访5个月~4年未见明显复发;67.5%的病例有临床改善。本组主要并发症为栓塞后的继发血栓和蛛网膜下腔出血(17.5%)。结论:选择与超选择造影和栓塞是基本的技术要求;栓塞术中严防累及脊髓前动脉或Adamkiewicz动脉。若供血动脉细小不便导管操作时,应推荐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畸形 脊柱血管畸形 栓塞治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400例临床经验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东 王先伟 +5 位作者 万晓楠 姜晓辉 黄家明 韩鹏 崔思福 石军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3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70%-99%)患者共实施400例次(双侧狭窄44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分别采用标准式(120例次)、外翻式(255例次)和补片式(25例次)术式...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3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70%-99%)患者共实施400例次(双侧狭窄44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分别采用标准式(120例次)、外翻式(255例次)和补片式(25例次)术式,其中368例次未行术中转流。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12例术后出现缺血性卒中(4例)、脑出血(1例)、声音嘶哑(1例)、癫痫发作(2例)、术后再闭塞(2例)、再狭窄(1例)和切口血肿(1例)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36个月,无一例出现脑卒中和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成熟的医疗团队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成功的意义至关重要。于围手术期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对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超声显像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佳 李旭琴 +2 位作者 岳庆雄 贾黎丹 杨世财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6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传统超声显像技术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手术治疗的颅内肿瘤患者21例作为超声监测组,手术中于开颅后应用传统超声凸阵探头置脑皮层表面观察颅内肿瘤,确定肿瘤位置、描述肿瘤特征并测量肿瘤体积,协助术者选择手术... 目的探讨传统超声显像技术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手术治疗的颅内肿瘤患者21例作为超声监测组,手术中于开颅后应用传统超声凸阵探头置脑皮层表面观察颅内肿瘤,确定肿瘤位置、描述肿瘤特征并测量肿瘤体积,协助术者选择手术入路及确定切除范围;术后关颅前即刻查寻有否残余病灶并协助监测再次切除。随机选取同期手术治疗的颅内肿瘤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术中不应用超声监测。随访术后疗效并比较二组致残率。结果超声在手术中对肿瘤位置及物理性质的判断与手术所见一致,肿瘤体积测量与术前CT测值比较无差异,监测组21例颅内肿瘤在超声监测协助下顺利切除,监测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传统超声显像技术在颅内肿瘤手术中应用有助于术者深入认识病变、选择最佳入路、有效切除病变,降低术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硬膜淋巴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7
作者 付明杰 陈晓旭 +3 位作者 王艳霞 赵俊军 李明惠 张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硬膜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2例原发性硬膜淋巴瘤大体与镜下形态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1例为原发性硬脊膜外中心/中心母细胞淋巴瘤(CD20+),瘤细胞体积相当于1—3个小淋巴细胞,核卵圆或成角或核膜呈锯... 目的 探讨原发性硬膜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2例原发性硬膜淋巴瘤大体与镜下形态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1例为原发性硬脊膜外中心/中心母细胞淋巴瘤(CD20+),瘤细胞体积相当于1—3个小淋巴细胞,核卵圆或成角或核膜呈锯齿状,染色质粗密,核较大者可见核仁。1例为原发性硬脊膜下腔大B细胞淋巴瘤,瘤细胞体积大,胞质中等,核圆形,可见核仁。结论 现有资料提示硬脊膜外淋巴瘤以高中度恶性居多,硬脑膜外淋巴瘤以低度恶性居多。硬膜淋巴瘤可能源于颅及椎管外淋巴组织迁入硬膜外甚至硬膜下腔隙的淋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肿瘤 淋巴瘤 CD20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8
作者 考宏盛 刘业俭 +2 位作者 隋全英 周峰 赵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36-238,共3页
我们于1975年2月~1990年4月,共收治小儿脑动静脉畸形(AVM)16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手术中几点体会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9例,女7例。年龄:56天~14岁。部位:幕上15例,左侧6例,右侧9例。其中额叶4例、颞叶3例、顶叶2例、顶枕叶4例、... 我们于1975年2月~1990年4月,共收治小儿脑动静脉畸形(AVM)16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手术中几点体会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9例,女7例。年龄:56天~14岁。部位:幕上15例,左侧6例,右侧9例。其中额叶4例、颞叶3例、顶叶2例、顶枕叶4例、侧脑室2例。幕下1例,位于左侧小脑半球。按史氏分级标准,本组Ⅰ级3例,Ⅱ级8例,Ⅲ级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畸形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凉膈散对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葛鹏 罗亚岚 +3 位作者 徐秋实 许才明 张桂信 陈海龙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91-3096,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凉膈散对急性胰腺炎肺损伤(AP-ALI)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TCMSP、TCMID、GeneCards、DisGeNET及STRING数据库建立药物与疾病的靶点网络,使用Cytoscape筛选靶点,借助GO和KEGG富集分析阐释生物学机制,使用Autodo...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凉膈散对急性胰腺炎肺损伤(AP-ALI)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TCMSP、TCMID、GeneCards、DisGeNET及STRING数据库建立药物与疾病的靶点网络,使用Cytoscape筛选靶点,借助GO和KEGG富集分析阐释生物学机制,使用Autodock Vina 1.1.2和PyMOL计算并可视化成分和靶标的结合情况。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凉膈散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经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50 mg/kg)制备AP-ALI模型,凉膈散组于造模后2、12 h灌胃给予10 g/kg凉膈散。造模后24 h收集血浆、血清和胰腺、肺组织,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血浆PaO_(2)和PaCO_(2)值,血清淀粉酶活性和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肺组织MDA、GSH水平和MPO活性,HE染色观察胰腺和肺组织病理损伤,TUNEL染色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PTGS2、cleaved caspase-3、HO-1、P53蛋白表达。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筛得凉膈散活性成分155个,靶点网络确定了41个关键靶点(TNF、IL6、MMP9、HO-1、PTGS2、P53、STAT3、MAPK8、CASP3、FOS等),涉及TNF、MAPK、HIF-1、TLRs和癌症等信号通路。动物实验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湿/干重比、血浆PaCO_(2)值、血清淀粉酶活性和TNF-α、IL-6水平、肺组织MDA水平和MPO活性、肺组织细胞凋亡率及PTGS2、cleaved caspase-3、HO-1、P5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P<0.01),血浆PaO_(2)值、血清GSH水平均降低(P<0.01),胰腺、肺组织出现严重病理损伤,病理评分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凉膈散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P<0.05,P<0.01)。结论凉膈散可能通过促进HO-1通路活化缓解AP-ALI的氧化应激损伤,并调控P53/caspase-3通路发挥抗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膈散 急性胰腺炎 肺损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PTGS2 HO-1 P53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