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生长因子联合MK-801治疗缺血性脑损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潘树义 余磊 +2 位作者 王苏平 秦建强 钟世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80-280,共1页
关键词 NGF 神经生长因子 MK-801 治疗 缺血性脑损害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P38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中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解丽丽 吕洪涛 许瑞雪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 建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慢性压迫模型,探讨磷酸化P38(p-P38)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切开皮肤与肌肉)、慢性背根神经节压迫组(CCD组,L_3与L_4背根神经节插入不锈钢棒)、治疗组(行CCD... 目的 建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慢性压迫模型,探讨磷酸化P38(p-P38)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切开皮肤与肌肉)、慢性背根神经节压迫组(CCD组,L_3与L_4背根神经节插入不锈钢棒)、治疗组(行CCD手术并注射SB203580)。SB203580分别于术前1d,术后1,7d鞘内注射。各组大鼠分别在术后1、3、5、7、14 d检测机械痛和热痛阈值。使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DRG中p-P38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CCD组术后p-P38水平增加(P<0.05);与CCD组比较,治疗组大鼠DRG中p-P38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sham组比较,CCD组大鼠机械缩腿阈值明显降低(P<0.01);与CCD组比较,治疗组大鼠机械缩腿阈值明显升高(P<0.05)。与sham组比较,CCD组、治疗组大鼠对热刺激缩腿反射时间明显缩短(均P<0.01)。CCD组、治疗组大鼠比较热刺激缩腿反射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大鼠外周神经损伤后p-P38表达升高,进而引发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磷酸化P38 背根神经节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白塞综合征1例
3
作者 郝丽 邴晶 +1 位作者 谭晓天 付煜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80-1780,共1页
患者男,54岁,因"发热伴突发右侧肢体无力2天"就诊。既往因反复发热、口腔溃疡2年,诊断为白塞综合征。查体: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左偏,右侧肢体肌力Ⅴ级,肌张力降低;指鼻试验、轮替实验、跟膝胫实验均为右侧无法完成,左侧正常;右侧偏... 患者男,54岁,因"发热伴突发右侧肢体无力2天"就诊。既往因反复发热、口腔溃疡2年,诊断为白塞综合征。查体: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左偏,右侧肢体肌力Ⅴ级,肌张力降低;指鼻试验、轮替实验、跟膝胫实验均为右侧无法完成,左侧正常;右侧偏身痛觉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白塞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E2-Ang-(1-7)-MasR轴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梁贺 蔺建文 +3 位作者 莫名 谢露霜 杜世伟 刘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38-741,共4页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具有维持心血管稳态、水电解质平衡的作用,这一过程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及其作用轴血管紧张素1-7[Ang-(1-7)]和Mas受体(MasR)共同组成的ACE2-Ang-(1-7)-MasR轴广泛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过...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具有维持心血管稳态、水电解质平衡的作用,这一过程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及其作用轴血管紧张素1-7[Ang-(1-7)]和Mas受体(MasR)共同组成的ACE2-Ang-(1-7)-MasR轴广泛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本文总结RAS结构与功能以及ACE2-Ang-(1-7)-MasR轴在缺血性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焦虑状态、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展,以期提高研究人员和临床医师对ACE2-Ang-(1-7)-MasR轴的认识,为药物研发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肽基二肽酶A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苷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及凋亡保护高糖诱导大鼠皮质神经元损伤 被引量:4
5
作者 吴琼 崔利 +1 位作者 张大伟 马斌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高糖诱导大鼠皮质神经元氧化应激及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从新生SD乳鼠大脑皮质分离和培养神经元,4 d后分为对照组、高糖组(50 mmol/L高糖)、低、中和高浓度组(2.5、5.0、10.0μmol/L芍药苷预处理再加50 mmol/L高糖)。...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高糖诱导大鼠皮质神经元氧化应激及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从新生SD乳鼠大脑皮质分离和培养神经元,4 d后分为对照组、高糖组(50 mmol/L高糖)、低、中和高浓度组(2.5、5.0、10.0μmol/L芍药苷预处理再加50 mmol/L高糖)。采用细胞增殖活力检测试剂观察细胞活力,用吸光度(A)值表示;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通过2',7'-二氢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水平;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染色测定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Western blot测定Bcl-2、Bax、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A值明显降低(0.452±0.505 vs 0.985±1.010,P<0.01)。与高糖组比较,低浓度组A值无明显变化(P>0.05),中和高浓度组A值增高(0.648±0.714和0.782±0.805 vs 0.452±0.505,P<0.05,P<0.01);SOD、CAT活性增加,活性氧水平降低,MMP表达增加;凋亡细胞减少;且中和高浓度组Bcl-2蛋白(0.506±0.601和0.742±0.803 vs 0.107±0.137)表达显著增加、Bax(0.748±0.659和0.411±0.355 vs 1.488±1.359)、cleaved-Caspase3(1.274±1.438和1.036±0.853 vs 2.137±2.601)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芍药苷能够抑制高糖诱导的乳鼠皮质神经元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及凋亡,其作用可能与调节凋亡相关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甙 氧化性应激 细胞增殖 神经元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小鼠脑HO-1表达变化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林岩 李芳 +1 位作者 王苏平 于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1-715,共5页
目的研究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脑内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 HO-1)的表达变化;检测CO中毒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脑内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情况。探讨血红素氧化酶-1与脑细胞凋亡之间的变化关系... 目的研究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脑内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 HO-1)的表达变化;检测CO中毒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脑内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情况。探讨血红素氧化酶-1与脑细胞凋亡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使用腹腔注射CO的方法制备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的模型,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HO-1蛋白水平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凋亡细胞,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观察Bcl-2、Bax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ting法HO-1蛋白表达情况:空气对照组表达较少,CO中毒组1 d表达增加(1.14±0.43,P<0.01),3 d达高峰(2.91±1.07,P<0.01),21 d仍高于对照组(P<0.01)。细胞凋亡情况:空气对照组各时间点细胞凋亡百分数较少,CO中毒组12 h凋亡细胞百分数数增加(21.95±24,P<0.01),5 d达高峰(34.27±4.19,P<0.01),21 d时(9.25±1.16)仍高于对照组。凋亡相关蛋白表达:Bax在中毒后表达增加,3 d达高峰(34.5±0.58,P<0.01),Bcl-2在3 d减少至最低(12.5±3.69,P<0.01),Bax/Bcl-2的比值于3 d时达最大。结论 CO中毒迟发性脑病小鼠海马区HO-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凋亡细胞明显增多且与HO-1的表达变化一致。HO-1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CO中毒所致脑损伤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血红素加氧酶-1 神经细胞凋亡 凋亡调控基因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脑供血及丘脑缺血性卒中临床表现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毅 孙邈 +3 位作者 吉训明 王翠 蔺建文 王苏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02-905,共4页
丘脑卒中占全部脑血管病的2%~3%。丘脑解剖学结构复杂,供血动脉变异繁多,因此丘脑缺血性卒中临床表现多样,急性期临床难以准确诊断。本文旨在归纳和总结丘脑解剖学结构、丘脑供血及丘脑缺血性卒中相应临床表现,提高临床医师对丘脑缺血... 丘脑卒中占全部脑血管病的2%~3%。丘脑解剖学结构复杂,供血动脉变异繁多,因此丘脑缺血性卒中临床表现多样,急性期临床难以准确诊断。本文旨在归纳和总结丘脑解剖学结构、丘脑供血及丘脑缺血性卒中相应临床表现,提高临床医师对丘脑缺血性卒中的全面认识,提高急性期的诊断与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丘脑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后遗症上肢瘫痪运动区硬膜外电刺激疗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钱盛伟 王苏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69-872,共4页
随着社会老龄化,生活习惯病增加等因素,脑梗死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特别是慢性期后遗症的影响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已知脑梗死后6个月,有65%的患者患侧手影响日常生活,即便通过功能训练上肢瘫痪如果超过11周也很难改善。脑卒中... 随着社会老龄化,生活习惯病增加等因素,脑梗死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特别是慢性期后遗症的影响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已知脑梗死后6个月,有65%的患者患侧手影响日常生活,即便通过功能训练上肢瘫痪如果超过11周也很难改善。脑卒中后的功能预后判定3个月决定功能恢复的80%、6个月为95%、12月几乎达到100%。对脑梗死后偏瘫的治疗半年以内主要以康复训练为中心,之后的治疗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伴随着脑科学研究的进步,神经可塑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引起学者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遗症 上肢瘫痪 电刺激疗法 硬膜外 运动区 神经功能恢复 生活习惯病 社会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癌病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淑敏 蔺建雯 王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2-712,共1页
患者男性,73岁,因进行性反应迟钝伴双下肢无力20余日入院。既往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病史,内科奄体无阳性体征,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碱性磷酸酶1383U/L;血沉18mm/h;CEA78.12ng/ml,余肿瘤标记物正常。ECG、... 患者男性,73岁,因进行性反应迟钝伴双下肢无力20余日入院。既往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病史,内科奄体无阳性体征,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碱性磷酸酶1383U/L;血沉18mm/h;CEA78.12ng/ml,余肿瘤标记物正常。ECG、胸片、睡眠脑电图正常。P300提示潜伏期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癌病 腺癌 脑脊液 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循环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刁剑霞 高政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探讨前循环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进展性卒中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分为进展组32例,非进展组68例。由1名经过相关培训的神经科主治医师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检... 目的 探讨前循环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进展性卒中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分为进展组32例,非进展组68例。由1名经过相关培训的神经科主治医师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检,记录与前循环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发生可能相关的24个危险因素,进行,或t检验,对所有入组的患者以病情是否进展为因变量(Y),以单因素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后退法分析,筛选出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显示:有颈动脉狭窄(OR:22.069,95%CI:5.169~94.223)、入院体温增高(OR=13.404,95%CI:1.958~91.736)、有糖尿病史(OR=12.598,95%CI:2.867~55.359)3个因素进入模型(P〈0.05)。结论 颈动脉狭窄、入院体温增高、有糖尿病史是前循环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前循环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危险因素 进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少突胶质细胞: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新靶点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红 李潇 王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595-1599,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起病隐匿,逐步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等症状。既往认为AD为皮质性痴呆,灰质有明显的病理改变。少突胶质细胞形成的髓鞘是脑白质的重要成分,...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起病隐匿,逐步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等症状。既往认为AD为皮质性痴呆,灰质有明显的病理改变。少突胶质细胞形成的髓鞘是脑白质的重要成分,然而近年来发现白质异常也是AD的重要改变,且这种改变先于Aβ聚集和Tau蛋白的发生。文章从影像学、生化和病理学角度证实AD患者存在广泛的白质损伤,这类损伤与其他病理损伤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共同促进了AD病程的进展。多种因素如年龄、基因突变、Aβ和tau蛋白毒性、缺血性损伤等均可导致脑白质损害。对AD脑白质损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AD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脑白质 髓鞘 少突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db小鼠远端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行为学评估方法的筛选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舒贝 孙威 +1 位作者 赵海苹 罗玉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20-530,共11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瘦素受体突变导致自发性2型糖尿病的db/db小鼠远端大脑中动脉闭塞(dMCAO)后行为学评估结果,筛选适合db/db小鼠dMCAO模型的行为学评估方法。方法选择db/db小鼠作为2型糖尿病模型,选择同窝杂合子小鼠(db/+)和C57野生型小...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瘦素受体突变导致自发性2型糖尿病的db/db小鼠远端大脑中动脉闭塞(dMCAO)后行为学评估结果,筛选适合db/db小鼠dMCAO模型的行为学评估方法。方法选择db/db小鼠作为2型糖尿病模型,选择同窝杂合子小鼠(db/+)和C57野生型小鼠(WT)作为双对照组。采用dMCAO作为脑缺血模型。测量各品系小鼠血糖水平及dMCAO后3、35 d时脑组织缺损体积以评估合并糖尿病的卒中模型造模是否成功。选择以下行为学评估方法进行分析:转棒测试、圆筒测试、粘贴撕除测试、错步测试方法评估dMCAO模型的感觉运动功能及运动协调性;选择Morris水迷宫测试和新事物认知测试评估模型认知功能;选择旷场测试评估模型焦虑状态和一般运动能力及探索能力。结果db/db小鼠dMCAO前后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db/+和WT小鼠(均P<0.01);dMCAO术后3 d,db/db小鼠脑组织缺损体积明显大于db/+小鼠[(19.3±1.0)%比(10.9±1.5)%,P<0.01]和WT小鼠[(12.1±1.4)%,P<0.05],证明合并糖尿病的卒中模型造模成功。行为学评估结果:(1)粘贴撕除测试。假手术组db/db、db/+和WT小鼠间的接触粘纸时间(品系效应:F=2.56,P=0.08)和移除粘纸时间(品系效应:F=0.18,P=0.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MCAO组术后db/db小鼠与db/+、WT小鼠间接触粘纸时间(品系效应:F=10.94,P<0.01)和移除粘纸时间(品系效应:F=22.2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b/db小鼠接触粘纸时间和移除粘纸时间均明显多于db/+、WT小鼠(P<0.05或P<0.01)。(2)错步测试。假手术组和dMCAO组中,db/db、db/+和WT小鼠间错步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品系效应:F=0.84,P=0.48;F=3.50,P=0.06)。db/db、db/+和WT小鼠dMCAO后第1天和第3天的平均错步率与dMCAO术前比较,明显上升(均P<0.05),dMCAO术后第28天和第35天平均错步率均较dMCAO术前下降(均P<0.05)。(3)新物体认知测试。假手术组和dMCAO组中db/db、db/+、WT小鼠间探索新物体的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品系效应:F=12.81,P=0.007;F=44.21,P<0.01)。db/db小鼠探索新物体的次数均明显少于db/+小鼠和WT小鼠(均P<0.01)。(4)Morris水迷宫测试。假手术组和dMCAO组db/db、db/+、WT小鼠间的平均游泳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品系效应:F=29.78,P<0.01;F=28.02,P<0.01)。假手术组和dMCAO组中db/db小鼠的游泳速度整体明显慢于db/+小鼠(均P<0.01)和WT小鼠(均P<0.05)。路径效率分析显示,假手术组和dMCAO组db/db、db/+和WT小鼠间的空间学习能力(品系效应:F=1.77,P=0.19;F=3.16,P=0.06)和空间记忆能力(品系效应:F=0.56,P=0.57;F=1.45,P=0.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旷场测试。假手术组和dMCAO组db/db、db/+、WT小鼠间在旷场中行走的总路径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品系效应:F=41.07,P<0.01;F=47.76,P<0.01)。假手术组和dMCAO组db/db小鼠在旷场中行走的总路径长度均明显少于db/+小鼠(P<0.05)和WT小鼠(P<0.01)。假手术组和dMCAO组db/db、db/+、WT小鼠间中心区域探索停留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品系效应:F=20.42,P<0.01;F=25.64,P<0.01)。假手术组和dMCAO组db/db小鼠在旷场中心区域探索停留时间明显少于WT小鼠(均P<0.01),与db/+小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对db/db、db+、WT小鼠dMCAO后行为学评估结果的对比分析,提示粘贴撕除测试和错步测试适用于感觉运动功能和运动协调性的评估;新事物认知测试适用于认知功能评估;旷场测试适用于焦虑状态和一般运动能力及探索能力评估;因存在基因剂量效应,db/+小鼠在可能涉及焦虑状态的行为学评估中不能作为完全正常对照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DB小鼠 行为学评估 远端大脑中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弃治疗面面观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苏平 《医学与哲学》 2000年第6期19-21,共3页
放弃治疗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根据临床实践分为主动放弃和被动放弃、单方放弃和双方放弃、明示放弃和暗示放弃、完全放弃和部分放弃。有许多的放弃治疗从患者本人、亲属、医务人员和医疗付费等方面考虑都有积极的意义。在医学伦理学... 放弃治疗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根据临床实践分为主动放弃和被动放弃、单方放弃和双方放弃、明示放弃和暗示放弃、完全放弃和部分放弃。有许多的放弃治疗从患者本人、亲属、医务人员和医疗付费等方面考虑都有积极的意义。在医学伦理学中放弃治疗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其道德意义在于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 ,对人生命的尊重和社会公益原则。对其立法问题有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弃治疗 医学伦理学 类型 主动放弃 被动放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Ang-1和Ang-2mRNA的表达及意义
14
作者 马舒贝 孙威 +1 位作者 李霞 刘亢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在局灶性脑缺血早期脑组织内血管生成素(Ang)-1和Ang-2mRNA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变化规律并分析脑缺血后Ang-1、Ang-2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 目的:观察大鼠在局灶性脑缺血早期脑组织内血管生成素(Ang)-1和Ang-2mRNA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变化规律并分析脑缺血后Ang-1、Ang-2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和缺血组(I组),缺血组又分为缺血1、3、6、12、24、48和72h组,采用改进的线栓法制做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半影区内Ang-1 mRNA及Ang-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Ang-1 mRNA中等量表达,两组表达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ng-2 mRNA极低量表达,两组表达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缺血组Ang-1 mRNA表达水平在脑缺血早期(3~6h)低于C组(P〈0.01),脑缺血48~72h高于C组(P〈0.01);Ang-2 mRNA在脑缺血后3h表达水平高于C组,在脑缺血后12h出现高峰,且持续至脑缺血后72h(P〈0.01)。结论:Ang-1和Ang-2可能在局灶性脑缺血后与其他血管特异性生长因子共同参与缺血半影区的新血管形成并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有利于改善缺血半影区血液供应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血管生成素-1 血管生成素-2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载体Ad5-Olig1-eGFP的构建与鉴定
15
作者 赵红 王苏平 +1 位作者 张拥波 王得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6-529,共4页
目的:转录因子Olig1调控了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并参与了脱髓鞘损伤后的修复,是治疗脱髓鞘疾病的候选基因,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本实验旨在构建携带Olig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pDC315-Olig1为模... 目的:转录因子Olig1调控了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并参与了脱髓鞘损伤后的修复,是治疗脱髓鞘疾病的候选基因,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本实验旨在构建携带Olig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pDC315-Olig1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酶切Olig1片段,连接到带有eGFP标记基因的载体质粒pDC315-eGFP上,构建穿梭质粒pDC315-Olig1-eGFP,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利用AdMax包装系统,通过脂质体2000的介导与骨架质粒pBHGlox_E1,3Cre共转染HEK293细胞,同源重组后产生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d5-Olig1-eGFP,应用PCR对毒种进行鉴定,传代纯化病毒并反复冻融扩增病毒。以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法(TCID50)测定病毒滴度。结果:经聚合酶链反应,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得到大小700bp(Olig1)目的片段,证实正确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DC315-Olig1-eGFP和重组腺病毒Ad5-Olig1-eGFP,测得重组腺病毒颗粒数为2.3×1011v.p./mL。结论:成功构建携带Olig1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5-Olig1-eGFP,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因治疗提供基因载体并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腺病毒载体 Olig1 基因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甲状腺切除加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引发吉兰-巴雷综合征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红 王苏平 +3 位作者 宋品 李莉 刘赞华 李淑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50-852,共3页
双侧甲状腺切除加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的病例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且GBS发病早期易被漏诊。本文报道了1例甲状腺癌伴甲状旁腺腺瘤患者,行双侧甲状腺切除加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 双侧甲状腺切除加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的病例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且GBS发病早期易被漏诊。本文报道了1例甲状腺癌伴甲状旁腺腺瘤患者,行双侧甲状腺切除加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GBS的临床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提示外科手术可以为GBS的诱因,临床医生应警惕术后GBS的发生,避免漏诊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手术后并发症 甲状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超声中缝核显像诊断卒中后抑郁 被引量:4
17
作者 富璐 潘晓芳 +4 位作者 马舒贝 刘毅 张博 吴欣倩 孙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1-824,共4页
目的观察经颅超声(TCS)中缝核显像诊断卒中后抑郁(PSD)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95例疑诊PSD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因声窗条件较差排除21例,将纳入的174例依据临床系统评估及量表评分分为PSD组(n=141)和非PSD组(n=33),比较组间基本资料及... 目的观察经颅超声(TCS)中缝核显像诊断卒中后抑郁(PSD)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95例疑诊PSD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因声窗条件较差排除21例,将纳入的174例依据临床系统评估及量表评分分为PSD组(n=141)和非PSD组(n=33),比较组间基本资料及临床量表评分差异;根据组间中缝核回声改变情况,分析TCS诊断PSD的效能,评价PSD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中缝核回声分级的相关性。结果组间患者性别、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SD组中缝核回声异常比例明显高于非PSD组(75.89%vs.9.09%,P<0.01)。根据中缝核回声异常诊断PSD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75.89%、90.91%及78.74%。PSD组患者HAMD评分等级与中缝核回声分级呈负相关(R=-0.58,P<0.01)。结论TCS可定性和半定量评估并辅助诊断P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中缝核 超声检查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中年雌性脑缺血小鼠白质损伤的作用研究
18
作者 王荣亮 杨振宏 +3 位作者 马舒贝 王韬 罗玉敏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34,共11页
目的研究变构促红细胞生成素(MEPO)对成年雌性脑缺血小鼠白质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成年雌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模型组(Vehicle组)及脑缺血MEPO治疗组(MEPO组),每组10只。采用大脑中... 目的研究变构促红细胞生成素(MEPO)对成年雌性脑缺血小鼠白质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成年雌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模型组(Vehicle组)及脑缺血MEPO治疗组(MEPO组),每组1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远端血管永久性闭塞的方式制备小鼠脑缺血模型。MEPO组小鼠在大脑中动脉远端血管永久性闭塞即刻通过腹腔注射MEPO(5000 IU/kg),Vehicle组在制模后注入等量的等渗盐水,Sham组只进行血管暴露,不进行闭塞。脑缺血后第2天开始3组小鼠每天以5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5-溴-2′-脱氧尿苷(BrdU),每日1次,持续至术后11 d。术前、术后每日记录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3、5、9、12、14 d采用贴条实验对小鼠神经功能进行评估[记录小鼠第1次触碰贴条所用的时间(接触时间)和将贴条撕掉所用的时间(移除时间)]。小鼠脑缺血后第3天,每组处死5只小鼠,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和脑水肿程度(脑梗死百分比和脑水肿百分比)。脑缺血后第14天处死其余生存的小鼠,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脑白质损伤程度[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丝200(NF200)荧光强度比值]、小胶质细胞表型(采用Iba1标记小胶质细胞,CD16/Iba1标记M1型小胶质细胞,CD206/Iba1标记M2型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2′,3′-环腺苷酸-3′-磷酸二酯酶(CNPase)标记成熟少突胶质细胞,BrdU标记新生细胞,两者共染阳性(CNPase+/BrdU+)表示新生的少突胶质细胞]以及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在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C/EBPβ+/Iba1+表示)。结果(1)死亡:Vehicle组小鼠死亡2只(分别于术后12 d和13 d),MEPO组小鼠死亡1只(术后3 d),Sham组小鼠无死亡。(2)体质量:与Vehicle组比较,MEPO组小鼠体质量虽然有增加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神经功能:与Vehicle组小鼠比较,MEPO组小鼠在脑缺血后第1、5、14天的移除时间均明显降低(均P<0.05)。(4)脑梗死和脑水肿体积百分比:脑缺血后3 d,MEPO组脑梗死百分比和脑水肿百分比分别为(22.7±5.9)%、(1.9±0.5)%,明显低于Vehicle组[分别为(37.0±9.8)%、(4.3±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白质损伤:小鼠脑缺血后第14天,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Vehicle组和MEPO组小鼠均发生脱髓鞘,MEPO组脱髓鞘明显轻于Vehicle组;Sham组、Vehicle组、MEPO组小鼠的MBP/NF200荧光强度比值分别为4.6±0.8、0.9±0.5、2.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750,P<0.01);与Sham组比较,Vehicle组和MEPO组小鼠脑组织皮质区MBP/NF200荧光强度比值显著降低(均P<0.05);MEPO组小鼠脑组织皮质区MBP/NF200荧光强度比值明显高于Vehicle组(P<0.05)。(6)小胶质细胞表型变化:小鼠脑缺血后第14天,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ham组的小胶质细胞处于相对静息状态,与Sham组比较,Vehicle组和MEPO组的M1和M2型小胶质细胞均发生活化。与Vehicle组比较,MEPO组小鼠脑组织中CD16+/Iba1+小胶质细胞数量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4±47)个/mm^(2)比(237±47)个mm^(2),P=0.068];而MEPO组中CD206+/Iba1+小胶质细胞数量比Vehicle组明显增多[(218±49)个/mm^(2)比(121±43)个/mm^(2),P=0.042],小胶质细胞更倾向于M2表型极化。(7)少突胶质细胞新生:小鼠脑缺血后第14天,Sham组、Vehicle组、MEPO组CNPase+/BrdU+的细胞数量分比为(1.6±0.9)、(15.7±4.9)、(26.3±5.1)个/mm^(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000,P<0.01);与Vehicle组比较,MEPO组中CNPase+/BrdU+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8)小胶质细胞中C/EBPβ的表达:小鼠脑缺血后14 d,Sham组、Vehicle组、MEPO组C/EBPβ+/Iba1+细胞数量分别为(1.4±1.1)、(33.3±11.6)、(18.3±6.7)个/mm^(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750,P<0.01);与Vehicle组比较,MEPO组中C/EBPβ+/Iba1+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MEPO对雌性小鼠脑缺血有神经保护作用,减轻了雌性小鼠脑缺血后的白质损伤程度,可能与降低小鼠脑缺血后的小胶质细胞中C/EBPβ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缺血 白质损伤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