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姬琛华 张竹青 +1 位作者 王晓媛 卢书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502-506,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老年和中青年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导致肝损伤药物的种类、主要临床... 目的分析老年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老年和中青年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导致肝损伤药物的种类、主要临床表现、肝功能指标(血清ALT、AST、ALP、GGT、Alb、TBil、DBil)、临床分型、治疗及转归等。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Kolmogorov-Smirnov Z检验。结果 350例DILI患者中老年患者98例。老年组患者基础疾病前三位分别为心脑血管疾病(31.6%)、骨关节病(26.5%)、恶性肿瘤(18.4%),其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5.6%、6.3%、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825、27.214、16.667,P值均<0.001),老年组患者感染性疾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中青年组(5.1%vs 29.4%,χ~2=23.768,P<0.001);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中,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应用最多的均为中药(53.1%、44.4%),老年组心血管系统用药及抗肿瘤药物所占比例(26.5%、9.2%)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4.0%、3.2%)(χ~2值分别38.925、5.513,P值分别为<0.001、0.026);老年组黄疸(53.1%)及皮肤瘙痒者(22.4%)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40.5%、7.1%)(χ~2值分别4.536、16.331,P值分别为0.041、<0.001);2组临床分型均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老年组肝细胞损伤型所占比例(60.2%)明显低于中青年组(81.7%),胆汁淤积型所占比例(28.6%)明显高于中青年组(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17.807、25.389,P值均<0.001)。老年组患者ALT、ALP显著低于中青年组,而GGT、TBil、DBil明显高于中青年组(Z值分别为-3.141、-2.599、-7.449、-10.277、-9.278,P值均<0.01)。老年组患者住院过程中死亡3例,中青年组死亡1例。结论老年DILI患者的基础疾病和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与中青年有所不同,胆汁淤积型所占的比例高于中青年,需要重视老年DILI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老年人 诊断 疾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置入一体式胰胆引流管术后胆汁性状的观察及引流管冲洗 被引量:4
2
作者 高秀珍 王生 +1 位作者 张诚 李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6-418,423,共4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置入一体式胰胆引流管术后观察胆汁性状及引流管冲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331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留置一体式胰胆引流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冲洗组及未冲洗组,记录术后胆汁性状... 目的探讨经内镜置入一体式胰胆引流管术后观察胆汁性状及引流管冲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331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留置一体式胰胆引流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冲洗组及未冲洗组,记录术后胆汁性状、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 331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一体式胰胆引流管,其中冲洗组189例、未冲洗组142例。两组术后第1天与第3天相比胆汁性状正常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胆汁性状正常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胆汁性状正常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引流管堵塞率、脱出率及出血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内镜置入一体式胰胆引流管术后可以通过胆汁性状反映胆系感染、出血以及引流管堵塞、脱出的情况,采取引流管冲洗有助于控制胆系感染及出血,降低术后引流管堵塞及脱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管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汁性状 引流管冲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