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线粒体辅酶Q10在线粒体损伤所致心血管疾病中治疗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房昶 裴作为 +1 位作者 梁斌 郭力鹏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1期89-94,共6页
线粒体损伤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密切相关,减少线粒体损伤能够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近年研究发现,非线粒体辅酶Q10(CoQ10)对防治线粒体损伤所致CVD具有一定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解耦联状态以及活性氧积聚等... 线粒体损伤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密切相关,减少线粒体损伤能够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近年研究发现,非线粒体辅酶Q10(CoQ10)对防治线粒体损伤所致CVD具有一定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解耦联状态以及活性氧积聚等作用来减少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损伤有关。因此,非线粒体Co Q10在线粒体损伤所致CVD治疗方面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值得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粒体辅酶Q10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活性氧 线粒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仅冠状动脉内应用依替巴肽与仅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1
2
作者 商卓 郑晓群 +5 位作者 邓根群 隋春兴 姜阳 惠慧 孙仕泽 赵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3346-3350,共5页
背景对于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持续静脉应用小分子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GPI)可改善患者的预后,但会增加患者的出血事件,因此,仅冠状动脉内应用依替巴肽与仅冠... 背景对于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持续静脉应用小分子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GPI)可改善患者的预后,但会增加患者的出血事件,因此,仅冠状动脉内应用依替巴肽与仅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值得探索。目的比较仅冠状动脉内应用依替巴肽与仅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行直接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STEMI患者135例,根据PCI术中不同用药情况分为依替巴肽组62例和替罗非班组73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早发冠心病家族史、Killip分级Ⅱ级及以上、术后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应用情况、前壁心肌梗死、梗死相关动脉〔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基线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0~1级、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血栓抽吸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 TFC)、ST段回落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壁运动异常发生率,住院期间出血事件、血小板减少、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支架内血栓、紧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率、糖尿病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阳性率、Killip分级Ⅱ级及以上发生率、术后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应用情况、前壁心肌梗死发生率、梗死相关动脉、基线TIMI血流分级0~1级率、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血栓抽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c TFG、ST段回落情况、LVEF、LVEDD、室壁运动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患者住院期间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依替巴肽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血事件、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PCI术中仅冠状动脉内应用依替巴肽或替罗非班治疗策略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仅冠状动脉内应用依替巴肽的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依替巴肽 替罗非班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技术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尖部室壁瘤1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博 潘晓芳 +2 位作者 沈佳奇 党蔚 郑晓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0-320,共1页
患者女,74岁,因"胸闷10年加重5天"就诊。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心肌非对称性增厚(17~26 mm),以左心室中部及室间隔各段为著,左心室射血分数约51%,每搏输出量 (stroke volumn, SV)32ml;左心室中部收缩早期流速2.8 m/s,峰... 患者女,74岁,因"胸闷10年加重5天"就诊。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心肌非对称性增厚(17~26 mm),以左心室中部及室间隔各段为著,左心室射血分数约51%,每搏输出量 (stroke volumn, SV)32ml;左心室中部收缩早期流速2.8 m/s,峰值压差(peak pressure gradient, PPG)32 mmHg,收缩中期可见血流空白区,舒张期血流反向,流速2.2 m/s。二维左心室超声造影:心尖部见25mm×24mm室壁瘤,瘤壁较薄,伴运动消失及灌注减低;三维超声进一步显示瘤体及瘤颈三维结构,心腔造影结合容积三维成像滤过心肌组织后可见包括室壁瘤在内的心腔形态(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型 心室壁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面积应变不同步指数评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潘晓芳 张博 +3 位作者 李世军 孙飞一 刘琳 林海龙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5期151-156,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面积应变不同步指数(area strain dyssynchrony index,ASDI)评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至2016年15例接受CRT的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射血...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面积应变不同步指数(area strain dyssynchrony index,ASDI)评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至2016年15例接受CRT的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射血分数为25%±5%(所有患者均≤30%),QRS波时限为(182±28)ms(所有患者均≥120 ms),均于术前1周和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比较三维斑点追踪的ASDI、二维斑点追踪的左心室径向应变不同步参数、传统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左心室机械延迟指数,预测CRT后疗效反应。结果 9例(60%)患者对CRT有反应,6例(40%)患者对CRT无反应。与对CRT无反应患者相比,对CRT有反应患者具有更高的三维斑点追踪ADSI(P<0.05)。基于三维斑点追踪的ASDI预测CRT反应性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92%。二维斑点追踪的径向应变不同步指标也可以预测患者对CRT的反应,但特异性较低。左心室机械延迟指数敏感性较低,不能预测CRT的反应性。ASDI与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减少率显著相关(r=0.89,P<0.01)。结论 ASDI可以有效预测CRT反应性和CRT后的左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斑点追踪 面积应变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瘤合并冠脉狭窄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智永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瘤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治疗相关新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史雪莉 李世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1-304,共4页
卵圆孔未闭(PFO)是目前成年人中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通常认为PFO不会干扰到心脏的血流动力学,但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PFO与不明原因卒中、偏头痛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随着心导管技术的发展,经皮介入封堵PFO安全有效,可有效预防PF... 卵圆孔未闭(PFO)是目前成年人中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通常认为PFO不会干扰到心脏的血流动力学,但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PFO与不明原因卒中、偏头痛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随着心导管技术的发展,经皮介入封堵PFO安全有效,可有效预防PFO合并不明原因卒中患者再次卒中事件的发生;可以改善PFO合并偏头痛患者头痛症状,部分患者偏头痛症状完全消失,PFO介入封堵治疗不明原因卒中及偏头痛疗效得到初步验证。现针对介入封堵PFO治疗不明原因卒中和偏头痛的研究进展做出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卒中 偏头痛 经皮介入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