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连市獐子岛地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
19
1
作者
孙喜琢
王雪
+4 位作者
潘晓芳
智永超
高政南
秦文非
陈洪云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4期280-283,共4页
目的了解獐子岛地区居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发生情况,为实施心血管疾病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年龄性别随机分层抽取獐子岛镇18岁以上常驻居民(≥5年)1024例,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并对35~59岁人群用“国人缺...
目的了解獐子岛地区居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发生情况,为实施心血管疾病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年龄性别随机分层抽取獐子岛镇18岁以上常驻居民(≥5年)1024例,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并对35~59岁人群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进行评估,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高血压、高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三酰甘油、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依次为43.8%、28.4%、12.4%、9.4%、21.7%、7.2%、9.8%。吸烟率27.1%,超重率56.3%,高摄盐率56.2%。(2)具有1个以上危险因素的个体占89.8%,无同时≥8个以上危险因素的个体。男性具有1个以上危险因素者比例大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10%(低危):男性为96.3%,女性为94.4%;≥20%(高危):男性为1.5%,女性为0.4%。不同性别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在中高危以上(≥10%)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獐子岛地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比例高,应积极加强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危险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连市心房颤动门诊病例诊治现状分析
2
作者
王雪
智永超
+3 位作者
马义丽
顾宇
姜阳
孙喜琢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评价大连市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门诊治疗情况。方法将441例房颤患者按就诊医院级别分为A、B、C3绀,分析治疗现状。结果(1)房颤的相关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最常见(255例,57.8%),其次为冠心病(194例,44.0%)和心力衰竭(18...
目的评价大连市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门诊治疗情况。方法将441例房颤患者按就诊医院级别分为A、B、C3绀,分析治疗现状。结果(1)房颤的相关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最常见(255例,57.8%),其次为冠心病(194例,44.0%)和心力衰竭(180例,40.8%)。(2)阵发性房颤占36.5%,余为慢性房颤,其中33.5%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药物复律;47.2%的患者采用控制心室率治疗。81.2%的慢性房颤患者采用控制心室率治疗。(3)C组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46.5%)低于另外两组(69.0%和69.6%),普罗帕酮的使用率(29.6%)高于另外两组(1.7%和0,均为P〈0.05)。(4)抗血栓治疗率A组为85.3%,B组为76.4%,C组为59.2%。(5)中药使用率为11.1%,C组使用率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门诊治疗尚存在抗心律失常治疗不规范,抗血栓治疗强度及剂量不足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流行病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MMP-9和TIMP-1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
被引量:
6
3
作者
邓根群
李永旺
曲鹏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4期275-278,301,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AMI后近期左心室重构(LVRM)和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首次发病AMI患者71例,其中31例(A组)于发病12h之内(5.7±1.8)h入...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AMI后近期左心室重构(LVRM)和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首次发病AMI患者71例,其中31例(A组)于发病12h之内(5.7±1.8)h入院给予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余40例于发病12h之后入院,待病情稳定后随机分为两组,B组20例于发病后(5.6±2.8)d行延迟PCI,C组20例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另设正常对照组(D组)。ELISA法测血清MMP-9、TIMP-1浓度。二维超声心动图计算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射血分数(EF)和室壁运动指数(WNSI)。结果EDVI、ESVI、EFA组显著优于B、C组(P<0.05);B组显著优于C组(P<0.05)。WNSIA、B组明显改善,C组恶化。A、B、C组30d时MMP-9浓度与EDVI、呈正相关(分别为r=0.48、0.54、0.63,P<0.05),与EF呈负相关(分别为r=-0.46、-0.53、-0.62,P<0.05)。结论AMI后早期血清MMP-9浓度即升高,LVRM过程中MMP-9浓度与EDVI、呈正相关,与EF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9
TIMP-1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重构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升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
3
4
作者
李永旺
李传伟
曲鹏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中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临床识别和预测的炎症指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可溶性CD40L...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中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临床识别和预测的炎症指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可溶性CD40L浓度,采用放免方法测定IL-6和IL-1β浓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sCD40L水平[(4.923±3.41)ng/ml]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sCD40L水平[(5.387±3.04)ng/m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2.856±2.34)ng/ml,P<0.05]和对照组患者[(2.221±2.42)ng/ml,P<0.01]。ACS患者sCD40水平与IL-6呈正相关(r=0.49,P=0.008),与IL-1β无相关性(r=0.258,P=0.183),而SAP和对照组患者sCD40L与IL-6、IL-1β无相关性。同时ACS患者sCD40L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有显著相关性(r=0.471,P=0.011)。结论ACS患者血清sCD40L与IL-6、IL-1β水平升高,提示其可能与ACS发生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D40L
急性冠脉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连市獐子岛地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
19
1
作者
孙喜琢
王雪
潘晓芳
智永超
高政南
秦文非
陈洪云
机构
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二科
大连市中心医院
体检
科
大连市中心医院
内分泌
科
大连市中心医院
科
教
科
出处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4期280-283,共4页
文摘
目的了解獐子岛地区居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发生情况,为实施心血管疾病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年龄性别随机分层抽取獐子岛镇18岁以上常驻居民(≥5年)1024例,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并对35~59岁人群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进行评估,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高血压、高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三酰甘油、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依次为43.8%、28.4%、12.4%、9.4%、21.7%、7.2%、9.8%。吸烟率27.1%,超重率56.3%,高摄盐率56.2%。(2)具有1个以上危险因素的个体占89.8%,无同时≥8个以上危险因素的个体。男性具有1个以上危险因素者比例大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10%(低危):男性为96.3%,女性为94.4%;≥20%(高危):男性为1.5%,女性为0.4%。不同性别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在中高危以上(≥10%)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獐子岛地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比例高,应积极加强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干预。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危险性评估
Keyword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Epidemiology
Risk assessment
分类号
R5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连市心房颤动门诊病例诊治现状分析
2
作者
王雪
智永超
马义丽
顾宇
姜阳
孙喜琢
机构
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二科
大连市中心医院
心内
一
科
出处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1期44-45,共2页
文摘
目的评价大连市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门诊治疗情况。方法将441例房颤患者按就诊医院级别分为A、B、C3绀,分析治疗现状。结果(1)房颤的相关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最常见(255例,57.8%),其次为冠心病(194例,44.0%)和心力衰竭(180例,40.8%)。(2)阵发性房颤占36.5%,余为慢性房颤,其中33.5%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药物复律;47.2%的患者采用控制心室率治疗。81.2%的慢性房颤患者采用控制心室率治疗。(3)C组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46.5%)低于另外两组(69.0%和69.6%),普罗帕酮的使用率(29.6%)高于另外两组(1.7%和0,均为P〈0.05)。(4)抗血栓治疗率A组为85.3%,B组为76.4%,C组为59.2%。(5)中药使用率为11.1%,C组使用率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门诊治疗尚存在抗心律失常治疗不规范,抗血栓治疗强度及剂量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流行病学研究
分类号
R541.75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MMP-9和TIMP-1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
被引量:
6
3
作者
邓根群
李永旺
曲鹏
机构
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二科
大连
医
科
大学附属
二
院
心内
科
出处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4期275-278,301,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AMI后近期左心室重构(LVRM)和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首次发病AMI患者71例,其中31例(A组)于发病12h之内(5.7±1.8)h入院给予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余40例于发病12h之后入院,待病情稳定后随机分为两组,B组20例于发病后(5.6±2.8)d行延迟PCI,C组20例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另设正常对照组(D组)。ELISA法测血清MMP-9、TIMP-1浓度。二维超声心动图计算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射血分数(EF)和室壁运动指数(WNSI)。结果EDVI、ESVI、EFA组显著优于B、C组(P<0.05);B组显著优于C组(P<0.05)。WNSIA、B组明显改善,C组恶化。A、B、C组30d时MMP-9浓度与EDVI、呈正相关(分别为r=0.48、0.54、0.63,P<0.05),与EF呈负相关(分别为r=-0.46、-0.53、-0.62,P<0.05)。结论AMI后早期血清MMP-9浓度即升高,LVRM过程中MMP-9浓度与EDVI、呈正相关,与EF呈负相关。
关键词
MMP-9
TIMP-1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重构
心血管疾病
Keywords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1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分类号
R542.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升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
3
4
作者
李永旺
李传伟
曲鹏
机构
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二科
泰山医学院
大连
医
科
大学附属
二
院
心内
科
出处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4期281-284,共4页
文摘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中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临床识别和预测的炎症指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可溶性CD40L浓度,采用放免方法测定IL-6和IL-1β浓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sCD40L水平[(4.923±3.41)ng/ml]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sCD40L水平[(5.387±3.04)ng/m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2.856±2.34)ng/ml,P<0.05]和对照组患者[(2.221±2.42)ng/ml,P<0.01]。ACS患者sCD40水平与IL-6呈正相关(r=0.49,P=0.008),与IL-1β无相关性(r=0.258,P=0.183),而SAP和对照组患者sCD40L与IL-6、IL-1β无相关性。同时ACS患者sCD40L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有显著相关性(r=0.471,P=0.011)。结论ACS患者血清sCD40L与IL-6、IL-1β水平升高,提示其可能与ACS发生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关键词
SCD40L
急性冠脉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
Keywords
sCD40L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Interleukin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连市獐子岛地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孙喜琢
王雪
潘晓芳
智永超
高政南
秦文非
陈洪云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连市心房颤动门诊病例诊治现状分析
王雪
智永超
马义丽
顾宇
姜阳
孙喜琢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MMP-9和TIMP-1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
邓根群
李永旺
曲鹏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升高的临床价值
李永旺
李传伟
曲鹏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