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陈东 焦力群 +5 位作者 王继跃 万晓楠 石军伟 张利勇 尹国阳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452-457,共6页
目的分析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影响术后≤30 d卒中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于2001—2011年连续采用CEA治疗的颈动脉... 目的分析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影响术后≤30 d卒中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于2001—2011年连续采用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94例(其中15例分期行双侧手术,每例按2例单独病例进行计算,共计509例)。观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患者术后≤30 d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结果①509例中,439例单纯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血管全部通畅;70例颈动脉完全闭塞或狭窄率为95%~99%的患者中,7例未能再通。手术成功率为98.6%。②术后≤30 d,发生主要不良终点事件有20例(3.9%),其中死亡6例(1.2%),卒中14例(2.8%);次要不良事件120例(23.6%)。③503例生存患者术后3个月全部获随访,对其中494例(98.2%)患者进行了≥6个月的随访。在随访期间,5例发生新发卒中,其中1例为致死性卒中;28例(5.6%)发生再狭窄,闭塞6例(1.2%)。④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改良Rankin评分(mRS)≥3分者,术后≤30 d卒中和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3分者(17.4%比2.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667,95%CI:1.048~6.791,P=0.040)和mRS评分≥3分(OR=8.690,95%CI:3.279~23.031,P=0.000)是术后≤30 d主要不良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术者学习曲线对术后≤30 d主要终点事件有影响。结论 CEA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但对于吸烟和术前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的患者,手术的风险会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危险因素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前动脉踝上皮支皮瓣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洪权 王江宁 +1 位作者 李晋 张高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 :报道胫前动脉踝上皮支皮瓣的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14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 ,解剖观测胫前动脉踝上皮支的起始、走行、外径、长度及分支等 ,2侧成人下肢标本灌注墨汁观察该皮支的墨染范围。结果 :胫前动脉踝... 目的 :报道胫前动脉踝上皮支皮瓣的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14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 ,解剖观测胫前动脉踝上皮支的起始、走行、外径、长度及分支等 ,2侧成人下肢标本灌注墨汁观察该皮支的墨染范围。结果 :胫前动脉踝上皮支于踝间连线上方 ( 3 .5± 0 .6)cm自胫前动脉发出 ,然后向小腿内侧方向绕过胫骨前缘分出升支和降支 ,升支紧贴胫骨前内侧骨面 ,向内上方向行至一段距离后穿深筋膜入皮。踝上皮支长 ( 2 .1± 0 .6)cm ,起点外径 ( 1.1± 0 .2 )mm ,伴行静脉 2条。升支入筋膜前外径 ( 0 .4± 0 .1)mm。降支向内下方向走行 ,并与踝前血管网吻合。结论 :胫前动脉踝上皮支是胫前动脉在小腿踝上部的主要皮血管 ,分支营养骨膜 ,可在小腿中下段设计以此血管为蒂的皮瓣、骨膜瓣、骨膜皮瓣或骨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胫前动脉 踝上皮支 显微外科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中西医结合外科的思路
3
作者 李文银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4期697-698,共2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外科 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来昔布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方案对胸腰椎后路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2
4
作者 陈爽 苏毅 刘沂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方案治疗胸腰椎后路手术后早期疼痛的效果。方法:2011年5月-2012年4月将拟接受手术治疗且无消化性溃疡、冠心病病史的138例胸腰椎患者(胸腰椎骨折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49例,腰椎管狭窄症21例及...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方案治疗胸腰椎后路手术后早期疼痛的效果。方法:2011年5月-2012年4月将拟接受手术治疗且无消化性溃疡、冠心病病史的138例胸腰椎患者(胸腰椎骨折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49例,腰椎管狭窄症21例及退变性腰椎滑脱11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6例,A组为术后塞来昔布镇痛方案组,B组为术后帕瑞昔布钠镇痛方案组,C组为塞来昔布联合帕瑞昔布钠的围手术期超前镇痛方案组。3组患者病种分布情况、性别、年龄、体重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麻下胸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或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分别按照各自组内用药方案予以镇痛。记录每例患者术后6、12、24、48、72h的疼痛评分、术后追加盐酸曲马多及盐酸哌替啶用量和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组术后各时间点镇痛效果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术后追加镇痛药物用量C组显著小于A组和B组(P<0.05);发生不良反应例数C组显著少于A组(P<0.05),C组发生不良反应例数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塞来昔布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方案对胸腰椎后路手术术后早期疼痛效果良好,其镇痛作用强于单纯应用塞来昔布或帕瑞昔布钠,并可显著减少追加镇痛药物的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后路手术 超前镇痛 帕瑞昔布钠 塞来昔布 术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进展期胃癌腹腔镜辅助与开腹D2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刘江文 孙琳 +4 位作者 仝德峰 夏军强 龚建军 邓昌辉 陈雪玲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1期981-983,986,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与开腹D2根治术在远端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中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0月共44例远端进展期胃癌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分别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24例和开腹胃癌根治术(开腹组)20...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与开腹D2根治术在远端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中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0月共44例远端进展期胃癌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分别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24例和开腹胃癌根治术(开腹组)20例,比较2组临床情况、各站淋巴结清扫数目及随访结果。结果腹腔镜组2例中转开腹被排除。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312.4±42.8)min vs.(256.2±28.6)min,t=4.942,P=0.000];但术后排气早[(3.2±1.3)d vs.(4.6±1.1)d,t=-3.750,P=0.000],下床活动早[(3.0±1.2)d vs.(4.2±1.3)d,t=-3.110,P=0.004],术后住院时间短[(7.8±3.2)d vs.(14.4±5.6)d,t=-4.750,P=0.000]。术中出血量2组差异无显著性[(304.8±112.4)ml vs.(285.6±86.6)ml,t=0.615,P=0.247]。2组每例清扫淋巴结数目差异无显著性[(19.4±9.2)枚vs.(20.2±12.0)枚,t=-0.241,P=0.652],其中第一站淋巴结2组差异无显著性[(15.4±6.8)枚vs.(16.3±7.3)枚,t=-0.414,P=0.431],第二站淋巴结腹腔镜组少于开腹组[(4.8±3.4)枚vs.(7.4±2.8)枚,t=-2.690,P=0.008]。随访6~35个月,平均17个月。腹腔镜组3例死亡,3例复发转移带瘤生存;开腹组4例死亡,2例复发转移带瘤生存。结论在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中,虽然腹腔镜组第二站淋巴结清扫数目不及开腹组,但从总体而言,腹腔镜辅助手术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淋巴结清扫效果,且具有微创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进展期 胃切除术 腹腔镜 淋巴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脑动脉的MRA测量和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克臻 李岩 +2 位作者 马威 张竹峰 徐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为脑动脉的疾病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正常成人脑动脉MRA解剖学基础。方法:对大连市105名(男性68,女性37)正常成人进行头部MRA扫描,用最大强度投影法重建脑动脉,并测量脑动脉的各段直径,观察各脑动脉的走行、分支类型及左右侧差异。结... 目的:为脑动脉的疾病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正常成人脑动脉MRA解剖学基础。方法:对大连市105名(男性68,女性37)正常成人进行头部MRA扫描,用最大强度投影法重建脑动脉,并测量脑动脉的各段直径,观察各脑动脉的走行、分支类型及左右侧差异。结果:(1)脑动脉的MRA测量值左右有差别,研究获得了左右侧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各段的平均值。(2)大脑前动脉单干型占90.0%,双干型占10.0%。大脑中动脉单干型45.2%,双干型47.6%,多干型7.2%。大脑后动脉的起源有三种类型。结论:MRA能够清晰地立体显示脑动脉的全长及主要分支。脑动脉的MRA直径存在左右差别并与大脑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 MRA 正常成人 人体测量学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尔硫卓与美托洛尔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压和心率的控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庄熙晶 高洋 +2 位作者 高峰 石磊 何学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地尔硫卓与美托洛尔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压和心率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地尔硫卓组和美托洛尔组,每组38例。地尔硫卓组患者给予... 目的探讨地尔硫卓与美托洛尔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压和心率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地尔硫卓组和美托洛尔组,每组38例。地尔硫卓组患者给予盐酸地尔硫卓注射液治疗,美托洛尔组患者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0 min,1 h、6 h的血压和心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托洛尔组治疗后30 min、1 h、6 h收缩压均低于地尔硫卓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0 min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托洛尔组治疗后1 h、6 h舒张压均低于地尔硫卓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尔硫卓组治疗后30 min、1 h、6 h心率均低于美托洛尔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血压,而地尔硫卓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心率,因此美托洛尔与地尔硫卓均能够用于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地尔硫卓 美托洛尔 血压 心率 控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胰汤加减辅助治疗重症胰腺炎及对血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栾晓峰 王磊 盖雪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53,共4页
目的分析清胰汤加减辅助治疗重症胰腺炎对患者血淀粉酶(Am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 目的分析清胰汤加减辅助治疗重症胰腺炎对患者血淀粉酶(Am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清胰汤加减辅助常规西医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腹痛、痞满燥实坚、恶心呕吐、日晡潮热、口干口渴、小便短赤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4.82±2.12)d、恢复肠鸣音时间(4.43±1.96)d、首次排便时间(4.30±2.28)d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炎症因子、胃肠激素、Ams、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血清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AP1-LC3)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ms、TNF-α、IL-6、TREM-1、MAP1-LC3、血清胃肠激素活动性肠肽(VIP)、肠抑胃肽(GI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胰汤加减辅助治疗重症胰腺炎可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胃肠激素、TREM-1、MAP1-LC3的表达水平,促进肠鸣音的恢复,缓解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胰汤 重症胰腺炎 血淀粉酶 炎症因子 胃肠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维方法与临床误诊 被引量:4
9
作者 曹红 于广海 +1 位作者 程现昆 孙长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65-266,共2页
探讨减少或避免误诊的思维方法。认为疾病的复杂性、诊断的紧迫性和资料的不完备性、认识手段的局限性和资料的欠准确性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合理性是导致误诊的认识方面的原因。处理好疾病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分清疾病的主要矛盾和次... 探讨减少或避免误诊的思维方法。认为疾病的复杂性、诊断的紧迫性和资料的不完备性、认识手段的局限性和资料的欠准确性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合理性是导致误诊的认识方面的原因。处理好疾病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分清疾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透过现象认识疾病的本质 ;注意量变可以引起质变 ;重视临床实践、不断完善初步诊断等思维方法可以减少或避免误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方法 误诊 临床医学 影响因素 临床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血管周细胞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0
作者 付明杰 陈晓旭 +1 位作者 白艳 张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aemangiopericytomas,HPC)的发病率、临床病理特点、遗传学改变。方法对2例颅内HPC进行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颅外HPC1例、血管瘤型脑膜瘤2例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2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例均由密...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aemangiopericytomas,HPC)的发病率、临床病理特点、遗传学改变。方法对2例颅内HPC进行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颅外HPC1例、血管瘤型脑膜瘤2例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2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例均由密集的梭形细胞组成,其内含丰富的鹿角状血管,网状纤维包绕单个瘤细胞,免疫组化CD34+、CD99+、Bcl-2+。结论颅内HPC是一种不同于脑膜瘤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少见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肿瘤 血管周细胞瘤 血管瘤型脑膜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生物可吸收支架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昊 黎荣克 王刃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4-359,共6页
尽管目前介入用血管支架各类药物涂层技术较从前已经获得长足的进步,涂层支架的临床使用数量也远远超过裸支架,但远期疗效仍有待继续验证。无论何种药物涂层支架,当其被植入生物体内一段时间后,表面携带的功能药物涂层都会被生物体逐渐... 尽管目前介入用血管支架各类药物涂层技术较从前已经获得长足的进步,涂层支架的临床使用数量也远远超过裸支架,但远期疗效仍有待继续验证。无论何种药物涂层支架,当其被植入生物体内一段时间后,表面携带的功能药物涂层都会被生物体逐渐吸收而最终露出裸支架,带来晚期再狭窄及血栓的问题。因此,生物可吸收支架应运而生。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可降解性,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在生物体内被完全降解、吸收,最终代谢出体外;同时,血管自有的部分原始功能也得到一定恢复,如同从未被植入过支架一般。重点介绍国内外高分子聚合物、镁合金、纯铁、锌合金等几种不同材质的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研究现状,并分析各材质可吸收支架现存的主要问题,希望对血管介入用生物可吸收支架的了解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吸收 血管支架 可降解材料 动脉硬化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自体下颌骨外板行颅面部贴附植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延峰 刘筱菁 +2 位作者 陆平 周晓南 归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8-62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下颌骨外板行颅面部不同部位贴附植骨后的体积变化情况。方法选择6例采用自体下颌骨外板同时行下颌角及部分体部(角体部)、上颌前部的贴附植骨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术后即刻、术后半年的CT数据,利用三维CT分体重建...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下颌骨外板行颅面部不同部位贴附植骨后的体积变化情况。方法选择6例采用自体下颌骨外板同时行下颌角及部分体部(角体部)、上颌前部的贴附植骨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术后即刻、术后半年的CT数据,利用三维CT分体重建和数据配准分割技术,对配准后的下颌角体部及上颌前部2个植骨区域的术后即刻与术后半年的2组数据同时进行分割,分别独立出2个下颌骨外板贴附植骨区域,对移植骨体积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下颌骨外板贴附移植于下颌角体部,术后半年体积缩小20.8%±7.2%,差值分析显示吸收的主要部位为靠近下颌骨下缘及后缘;移植于上颌前部者体积缩小11.2%±2.3%。2个部位移植骨体积吸收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颌骨外板贴附移植于颅面部不同部位,骨吸收的程度不同,受区局部力学环境的差异可能是影响因素之一;对吸收率的量化可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外板 贴附植骨 三维CT 颅颌面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习医生遭受医疗暴力情况调查与分析——以某医学院校实习医生调查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海艳 刘嘉 +4 位作者 王为 杨波 张莹 薛文雅 孙彬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7-59,95,共4页
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的方式,调查某医学院校393名实习医生遭受医疗暴力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152名(38.7%)实习医生遭受过医院场所暴力,其中91.4%的人遭受责骂、威胁等语言攻击,36.8%的人遭受踢、打等身体攻击,有6.6%的人遭受性骚扰... 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的方式,调查某医学院校393名实习医生遭受医疗暴力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152名(38.7%)实习医生遭受过医院场所暴力,其中91.4%的人遭受责骂、威胁等语言攻击,36.8%的人遭受踢、打等身体攻击,有6.6%的人遭受性骚扰。实习医生在遭受医院场所暴力后,出现工作热情下降、不想从事本职业、焦虑等不良情绪。建议政府完善医疗体制制度;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应结合医学生的特点在各个学历层次中开展医患沟通课程或培训;实习医生应提高职业道德,提升业务能力和沟通能力;倡导患者理性就医、文明就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医生 医院场所暴力 医患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和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栓塞治疗 被引量:3
14
作者 石军伟 李宝民 +1 位作者 张加伟 姜金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和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和经血管内的栓塞治疗。材料与方法:根据40例不同的动静脉瘘、动静脉畸形和血管瘤分别采用聚乙烯醇颗粒、微钨螺旋圈和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栓塞病灶。结果:血管畸形消除100%者26例,90... 目的:探讨脊柱和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和经血管内的栓塞治疗。材料与方法:根据40例不同的动静脉瘘、动静脉畸形和血管瘤分别采用聚乙烯醇颗粒、微钨螺旋圈和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栓塞病灶。结果:血管畸形消除100%者26例,90%7例,70%~80%5例,50%2例;随访5个月~4年未见明显复发;67.5%的病例有临床改善。本组主要并发症为栓塞后的继发血栓和蛛网膜下腔出血(17.5%)。结论:选择与超选择造影和栓塞是基本的技术要求;栓塞术中严防累及脊髓前动脉或Adamkiewicz动脉。若供血动脉细小不便导管操作时,应推荐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畸形 脊柱血管畸形 栓塞治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400例临床经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东 王先伟 +5 位作者 万晓楠 姜晓辉 黄家明 韩鹏 崔思福 石军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3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70%-99%)患者共实施400例次(双侧狭窄44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分别采用标准式(120例次)、外翻式(255例次)和补片式(25例次)术式...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3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70%-99%)患者共实施400例次(双侧狭窄44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分别采用标准式(120例次)、外翻式(255例次)和补片式(25例次)术式,其中368例次未行术中转流。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12例术后出现缺血性卒中(4例)、脑出血(1例)、声音嘶哑(1例)、癫痫发作(2例)、术后再闭塞(2例)、再狭窄(1例)和切口血肿(1例)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36个月,无一例出现脑卒中和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成熟的医疗团队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成功的意义至关重要。于围手术期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对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52例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甘霖霖 郭文斌 张月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9期669-670,共2页
目的评估早期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2000年3月~2005年9月,我院对52例Ⅰ期及部分Ⅱ期(肿瘤≤3cm,单发病灶)乳腺癌行局部广泛切除术,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联合术后放疗,并辅以化疗(CMF或CEF方案)、内分泌治疗(口服三苯... 目的评估早期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2000年3月~2005年9月,我院对52例Ⅰ期及部分Ⅱ期(肿瘤≤3cm,单发病灶)乳腺癌行局部广泛切除术,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联合术后放疗,并辅以化疗(CMF或CEF方案)、内分泌治疗(口服三苯氧胺)。结果术后病理提示个切缘无癌细胞浸润。美容效果优良率达86.5%(45/52)。50例随访10~36个月(中位时间16个月),未见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结论选择部分Ⅰ~Ⅱ期乳腺癌病例行保乳手术治疗,乳房外形及临床疗效满意,而且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切除加食管胃底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26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劲光 徐光勋 +4 位作者 郭庆良 武聚山 钱智玲 郭文斌 吴健雄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253-255,共3页
采用择期脾切除加食管下段胃底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 2 6例。 2 6例患者均为肝炎后肝硬化伴有比较严重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 1次以上出血史者。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 ,平均随访 5 2个月。随访中无食管曲张静脉复发出血 ... 采用择期脾切除加食管下段胃底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 2 6例。 2 6例患者均为肝炎后肝硬化伴有比较严重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 1次以上出血史者。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 ,平均随访 5 2个月。随访中无食管曲张静脉复发出血 ,无围手术期死亡 ,效果满意。提示 :脾切除加食管下段胃底切除术能较易为患者所接受 ,疗效较好 ,复发出血率低 ,止血确切 ,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比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 食管胃底切除术 治疗 门静脉高压症 临床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超声显像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佳 李旭琴 +2 位作者 岳庆雄 贾黎丹 杨世财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6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传统超声显像技术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手术治疗的颅内肿瘤患者21例作为超声监测组,手术中于开颅后应用传统超声凸阵探头置脑皮层表面观察颅内肿瘤,确定肿瘤位置、描述肿瘤特征并测量肿瘤体积,协助术者选择手术... 目的探讨传统超声显像技术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手术治疗的颅内肿瘤患者21例作为超声监测组,手术中于开颅后应用传统超声凸阵探头置脑皮层表面观察颅内肿瘤,确定肿瘤位置、描述肿瘤特征并测量肿瘤体积,协助术者选择手术入路及确定切除范围;术后关颅前即刻查寻有否残余病灶并协助监测再次切除。随机选取同期手术治疗的颅内肿瘤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术中不应用超声监测。随访术后疗效并比较二组致残率。结果超声在手术中对肿瘤位置及物理性质的判断与手术所见一致,肿瘤体积测量与术前CT测值比较无差异,监测组21例颅内肿瘤在超声监测协助下顺利切除,监测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传统超声显像技术在颅内肿瘤手术中应用有助于术者深入认识病变、选择最佳入路、有效切除病变,降低术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整理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的体会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文银 张洪恩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6期978-978,共1页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历史的反复检验及临床实践,不断得到充实和提高,逐步成长和完整起来的,是各个学派、各个医家共同努力所得来的丰硕成果.名老中医经验就是中医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和不断丰富的反映.继承整理名老中医的经验是发...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历史的反复检验及临床实践,不断得到充实和提高,逐步成长和完整起来的,是各个学派、各个医家共同努力所得来的丰硕成果.名老中医经验就是中医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和不断丰富的反映.继承整理名老中医的经验是发展中医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老中医经验 继承 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硬膜淋巴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20
作者 付明杰 陈晓旭 +3 位作者 王艳霞 赵俊军 李明惠 张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硬膜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2例原发性硬膜淋巴瘤大体与镜下形态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1例为原发性硬脊膜外中心/中心母细胞淋巴瘤(CD20+),瘤细胞体积相当于1—3个小淋巴细胞,核卵圆或成角或核膜呈锯... 目的 探讨原发性硬膜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2例原发性硬膜淋巴瘤大体与镜下形态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1例为原发性硬脊膜外中心/中心母细胞淋巴瘤(CD20+),瘤细胞体积相当于1—3个小淋巴细胞,核卵圆或成角或核膜呈锯齿状,染色质粗密,核较大者可见核仁。1例为原发性硬脊膜下腔大B细胞淋巴瘤,瘤细胞体积大,胞质中等,核圆形,可见核仁。结论 现有资料提示硬脊膜外淋巴瘤以高中度恶性居多,硬脑膜外淋巴瘤以低度恶性居多。硬膜淋巴瘤可能源于颅及椎管外淋巴组织迁入硬膜外甚至硬膜下腔隙的淋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肿瘤 淋巴瘤 CD20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