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琥珀酰亚胺酯基类偶氮染料的制备及其超临界CO_(2)羊毛清洁化染色 被引量:2
1
作者 姚俊杰 侯俊 +3 位作者 吕丽华 贾孟珂 胡海娜 熊小庆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20-1927,共8页
以对氨基苯甲酸和4-氨基-2-氯苯甲酸、苯胺和间甲苯胺为原料,采用重氮偶合反应制备染料前驱体,通过在前驱体上引入琥珀酰亚胺酯获得4例活性分散染料Ⅰ~Ⅳ。对染料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光热稳定性、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中羊毛纤维... 以对氨基苯甲酸和4-氨基-2-氯苯甲酸、苯胺和间甲苯胺为原料,采用重氮偶合反应制备染料前驱体,通过在前驱体上引入琥珀酰亚胺酯获得4例活性分散染料Ⅰ~Ⅳ。对染料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光热稳定性、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中羊毛纤维的染色工艺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4例染料均具有良好的光热稳定性,染料Ⅰ、Ⅲ和Ⅳ最大吸收波长集中在360~370 nm,染料Ⅱ的最大吸收波长红移到379~452 nm,染料均具备scCO_(2)染色的条件。染料Ⅰ和Ⅲ的最佳染色条件为2 h、80℃和15 MPa,染料Ⅱ的最佳染色条件为1.5 h、80℃和15MPa,染料Ⅳ的最佳染色条件为2 h、80℃和24 MPa。染色后的羊毛纤维的耐皂洗和耐光色牢度都可达4~5级,固色率最高可达86%,相比于未活化的前驱体,耐皂洗色牢度能提高2~3级,固色率最高能提升63%。SEM和显微镜成像证明4例染料具有良好的透染性,且能均匀附着于纤维的表面和内部。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染色后的羊毛纤维能基本保持原有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 偶氮染料 活性染料 羊毛纤维 纺织染整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工程化染色中羊毛纤维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娟 郑来久 +2 位作者 闫俊 熊小庆 高世会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3-59,共7页
针对羊毛纤维超临界二氧化碳(CO2)无水工程化染色过程中存在纤维强力损伤的问题,利用活性分散大红G进行了羊毛纤维超临界CO2无水染色,系统研究了不同染色温度、压强、时间对羊毛纤维的力学性能演变行为的影响,并对染色前后的纤维表观形... 针对羊毛纤维超临界二氧化碳(CO2)无水工程化染色过程中存在纤维强力损伤的问题,利用活性分散大红G进行了羊毛纤维超临界CO2无水染色,系统研究了不同染色温度、压强、时间对羊毛纤维的力学性能演变行为的影响,并对染色前后的纤维表观形貌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无水染色过程中,羊毛纤维的染色K/S值随染色温度、压强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纤维短绒率随着染色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不断提高;纤维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则随着染色温度、压强、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染色后羊毛纤维的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均达到4级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 染色 超临界CO2 工程化生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工程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郑环达 郑禹忠 +2 位作者 岳成君 韩建国 郑来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49-1456,1471,共9页
介绍了超临界CO2流体基本性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超临界CO2流体工程化染色装备系统、工程化染色工艺技术和专用染料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经过多年发展,适用于散纤维、筒纱、织物的超临界C02流体工程化染色装备开始逐... 介绍了超临界CO2流体基本性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超临界CO2流体工程化染色装备系统、工程化染色工艺技术和专用染料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经过多年发展,适用于散纤维、筒纱、织物的超临界C02流体工程化染色装备开始逐步推向市场,并可通过智能安全联锁系统保障装备的安全运行;聚酯纤维材料超临界C02流体染色工程化染色工艺技术日趋成熟,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初步生产应用;但天然纤维超临界C02流体染色专用染料仍存在色牢度差,易于造成设备腐蚀等问题。指出超临界C02流体染色专用商品化染料体系建立、超临界CO2流体染色装备工业放大设计和超临界CO2流体染色工艺放大效应是该项技术产业化应用进程中应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装备 染料 染色 工艺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筒纱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工程化装备与工艺 被引量:9
4
作者 郑环达 胥维昌 +4 位作者 赵强 岳成君 单世宝 闫俊 郑来久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6-90,101,共6页
针对传统水介质染色过程水耗、能耗、污水排放量大的难题,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 000 L复式超临界CO_2流体染色装备系统对涤纶筒纱进行无水染色工程化生产。基于研发的复式超临界CO_2流体无水染色装备,系统介绍了其超临界流体染色工... 针对传统水介质染色过程水耗、能耗、污水排放量大的难题,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 000 L复式超临界CO_2流体染色装备系统对涤纶筒纱进行无水染色工程化生产。基于研发的复式超临界CO_2流体无水染色装备,系统介绍了其超临界流体染色工艺过程;同时,利用独特设计的筒纱染色釜,进行了涤纶筒纱超临界CO_2流体无水染色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研发的1 000 L复式超临界CO_2流体无水染色装备,可获得较高染色深度的筒纱,且染色产品具有良好的匀染性;此外,染色涤纶筒纱的耐水洗、耐摩擦色牢度可达到4~5级以上,耐日晒色牢度可达到6级以上,满足了工程化生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 超临二氧化碳 分散染料 工程化 涤纶筒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硫酸(氢)根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钱于蓝 崔海龙 +2 位作者 冯愉涛 朱钧阳 熊小庆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2-975,1160,共15页
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广泛用于纺织印染、制浆造纸、食品和医疗等领域,造成环境中亚硫酸根(SO_(3)^(2‒))和亚硫酸氢根(HSO_(3)^(‒))的富集。同时,内源性二氧化硫(SO2)在生理条件下很容易水合并转化为SO_(3)^(2‒)/HSO_(3)^(‒)。SO_(3)^(2... 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广泛用于纺织印染、制浆造纸、食品和医疗等领域,造成环境中亚硫酸根(SO_(3)^(2‒))和亚硫酸氢根(HSO_(3)^(‒))的富集。同时,内源性二氧化硫(SO2)在生理条件下很容易水合并转化为SO_(3)^(2‒)/HSO_(3)^(‒)。SO_(3)^(2‒)/HSO_(3)^(‒)可取代SO2的生物功能,其水平的异常可导致一系列生理疾病。因此,环境和内源性SO_(3)^(2‒)/HSO_(3)^(‒)含量的检测尤为重要。该文基于醛基亲核加成、迈克尔(Michael)加成、双键加成以及脱保护基的反应机理,综述了SO_(3)^(2‒)/HSO_(3)^(‒)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从响应时间、检测限、探针类型和检测环境等方面详细讨论了探针的设计策略、传感性能、检测机制和应用,直观对比不同荧光探针的性能数据,指出荧光探针结构的差异是导致SO_(3)^(2‒)/HSO_(3)^(‒)检测结果差异的原因;深入探讨了SO_(3)^(2‒)/HSO_(3)^(‒)探针的作用机制、设计原理和性能优化技术;最后,展望了未来SO_(3)^(2‒)/HSO_(3)^(‒)荧光探针的设计方向:应开发具备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快速响应等特点,并同时检测多种离子或生物分子的多功能荧光探针,以适应检测环境复杂性的要求;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制备能自动化、智能化检测与分析的荧光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亚硫酸根离子 亚硫酸氢根离子 反应机理 样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纺织荧光染色的染料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胡海娜 吕丽华 +2 位作者 熊小庆 贾孟珂 付德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5-1135,1170,共12页
荧光染料凭借发射强度高、色彩鲜艳、荧光强烈等特点,在纺织领域吸引了许多染料专家的目光,是一类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功能性染料。该文按染料结构分类的方式综述了从上世纪至今商品化分散、酸性和活性荧光染料以及1,8-萘酰亚胺类、香豆... 荧光染料凭借发射强度高、色彩鲜艳、荧光强烈等特点,在纺织领域吸引了许多染料专家的目光,是一类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功能性染料。该文按染料结构分类的方式综述了从上世纪至今商品化分散、酸性和活性荧光染料以及1,8-萘酰亚胺类、香豆素类、半花菁类和其他类荧光染料及其衍生物在纺织染色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适用于纺织荧光染色的染料在纺织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染料 纺织领域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固化生物膜处理洗毛废水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何泽寿 徐春圆 +2 位作者 杜冰 高世会 郑来久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20,共4页
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备壳聚糖粉体与聚氨酯共混生物膜,研究了壳聚糖粉体含量和碳源含量共混生物膜的表面形貌、吸水性、红外光谱图的特征及固定化酱油曲霉的效果。实验表明,随着壳聚糖粉体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表面形貌由致密逐渐变得疏松多... 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备壳聚糖粉体与聚氨酯共混生物膜,研究了壳聚糖粉体含量和碳源含量共混生物膜的表面形貌、吸水性、红外光谱图的特征及固定化酱油曲霉的效果。实验表明,随着壳聚糖粉体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表面形貌由致密逐渐变得疏松多孔,形成类似海绵状结构,且随壳聚糖含量增加其成膜性变差。共混生物膜中各成分分布较为均匀,二者的相容性较好;其吸水性均随着壳聚糖和碳源含量的增加逐渐得到改善。由于固定化膜的性能的需要,选择壳聚糖含量为20%和碳源含量为10%成膜,其成膜后经过72 h固定化后,酱油曲霉固定化效果良好。经处理洗毛废水实验验证,处理后洗毛废水的COD质量浓度由12 000 mg/L减少到198 mg/L,悬浮物质量浓度(SS)由1 935 mg/L减少到125 mg/L,达到了GB 8979—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固定化 酱油曲霉 生物膜 洗毛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染整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8
作者 郑环达 郑来久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1-148,共8页
从超临界流体染整设备、纤维材料超临界流体染色工艺和超临界流体整理工艺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超临界流体染整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待染纤维材料的结构多样性特点,总结了超临界流体专用染色釜体的研发现状;阐释了超临界流体技术... 从超临界流体染整设备、纤维材料超临界流体染色工艺和超临界流体整理工艺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超临界流体染整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待染纤维材料的结构多样性特点,总结了超临界流体专用染色釜体的研发现状;阐释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纤维材料后整理中的应用。指出超临界流体染整技术应进一步加强特种纤维的研究,并通过多学科协同以推进天然纤维材料的超临界流体染整技术研究。此外,预测了多组分纤维材料超临界流体染整技术为该项技术的全新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染整 设备 合成纤维 天然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电纺丝制备电气石/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复合纤维 被引量:6
9
作者 杜冰 魏取福 郑来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42,共3页
将生物酶制备的海藻酸钠(SA)、纳米电气石(TUR)粉体与聚乙烯醇(PVA)共混,经静电纺丝制备负离子功能型复合纤维。结果表明:当4wt%SA溶液与10wt%的PVA水溶液的体积比为4∶6,TUR添加量为3.0g/100mLSA/PVA混合溶液时,在纺丝电压25kV... 将生物酶制备的海藻酸钠(SA)、纳米电气石(TUR)粉体与聚乙烯醇(PVA)共混,经静电纺丝制备负离子功能型复合纤维。结果表明:当4wt%SA溶液与10wt%的PVA水溶液的体积比为4∶6,TUR添加量为3.0g/100mLSA/PVA混合溶液时,在纺丝电压25kV,接收距离8cm条件下,可获得外观形态良好的TUR/SA/PVA复合纤维,纤维直径分布比较集中,在200~220nm左右。该纤维膜在空气中负离子释放量可达2345个/cm2,相当于人体在公园草坪中吸收的负离子数。随空气中温湿度的变化,该纤维可持续释放负离子,具有良好的医学保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电气石 负离子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释放负离子红麻纤维汽车内饰材料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婷婷 郑来久 《中国麻业科学》 2011年第3期122-127,131,共7页
以红麻和低熔点聚酯为原料,添加负离子整理剂,制成了可释放负离子的汽车内饰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了负离子工艺参数,其负离子整理剂浓度为500 g/L,浸渍时间为20 min,浸轧次数为2次。应用SPSS分析软件中的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方... 以红麻和低熔点聚酯为原料,添加负离子整理剂,制成了可释放负离子的汽车内饰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了负离子工艺参数,其负离子整理剂浓度为500 g/L,浸渍时间为20 min,浸轧次数为2次。应用SPSS分析软件中的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方案进行试验设计,分析各因素对负离子释放量的效应关系,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寻优得较优工艺参数为:热轧温度168.9℃,热轧时间5.3 min,热轧压强5.5 MPa。利用上述工艺制得红麻汽车内饰材料的负离子释放量为1480~1690个/cm3,达到GB/T18809-2002和GB/T 8170-1987的相关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离子 汽车内饰材料 红麻 正交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软改性对柞蚕丝拉伸性能和染色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张炜 张娟 +2 位作者 董鹏飞 柴雄 李惠军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24,共7页
选用双棕榈羧乙基羟乙基甲基硫酸甲酯铵盐对柞蚕丝进行柔软改性,之后改变工艺条件用直接果绿LG对柞蚕丝染色,在最佳条件下改变柔软和染色顺序用叶绿素铜钠、活性红-BES和直接果绿LG对柞蚕丝进行染色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经柔软改性后的... 选用双棕榈羧乙基羟乙基甲基硫酸甲酯铵盐对柞蚕丝进行柔软改性,之后改变工艺条件用直接果绿LG对柞蚕丝染色,在最佳条件下改变柔软和染色顺序用叶绿素铜钠、活性红-BES和直接果绿LG对柞蚕丝进行染色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经柔软改性后的柞蚕丝断裂强力减小,断裂伸长率增大; K/S值、红绿值a*、黄蓝值b*和色差DE*随着物料比的增大而增大,而红绿值a*和黄蓝值b*都随染液pH值的增大而增加,K/S值随pH值的增大而缓慢减小,色差DE*随pH值的增大几乎不变;柔软改性能提高柞蚕丝的K/S值,且先柔软后染色性能远高于先染色后柔软,但柔软改性对色牢度提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丝 柔软剂 柔软改性 拉伸性能 染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