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美杨107木质素生物合成酶CCR基因的克隆及其鉴定 被引量:3
1
作者 薛永常 赵一玲 +1 位作者 赵文超 王雪霞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21,30,共5页
木质素作为草类饲料消化性的限制因子,直接影响饲料的利用率,而CCR是木质素生物合成关键酶之一。从正在分化的2a生欧美杨107次生木质部RT-PCR扩增出的基因片段,与pMD20-T载体连接,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特异引物PCR扩增和测序鉴... 木质素作为草类饲料消化性的限制因子,直接影响饲料的利用率,而CCR是木质素生物合成关键酶之一。从正在分化的2a生欧美杨107次生木质部RT-PCR扩增出的基因片段,与pMD20-T载体连接,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特异引物PCR扩增和测序鉴定。结果表明该扩增片段长为961bp,含一个编码301氨基酸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其核苷酸序列与Leple等发表的白杨杂种Populus trichocarpa CCR的cDNA序列(AJ224986)同源性达到98.2%,并且反向插入到pMD20-T载体,因此构建了CCR的反义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为后续的基因操作打下基础。该基因序列已提交国际核苷酸序列库,登录号为AM9216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R RT—PCR 克隆 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微生物对制麦和啤酒酿造的影响及其控制 被引量:2
2
作者 栾静 赵长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97-299,共3页
综述了大麦表面微生物的种类和变化,及其对制麦和啤酒酿造的影响,并总结了大麦表面霉菌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大麦 微生物 制麦 啤酒酿造 霉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麦芽根提取液发酵生产酵母菌体蛋白 被引量:1
3
作者 肖和云 董亮 +3 位作者 侯英敏 刘宝祥 张善飞 赵长新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7-39,共3页
利用麦芽根提取液在500ml摇瓶和5L罐规模上探讨发酵生产酵母菌体蛋白的工艺可行性。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00ml摇瓶生产酵母的得率达到36%;5L罐规模发酵生产酵母,发酵结束后酵母干重达到2g/L,对糖的转化率达到40%。采用两种发酵规模,... 利用麦芽根提取液在500ml摇瓶和5L罐规模上探讨发酵生产酵母菌体蛋白的工艺可行性。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00ml摇瓶生产酵母的得率达到36%;5L罐规模发酵生产酵母,发酵结束后酵母干重达到2g/L,对糖的转化率达到40%。采用两种发酵规模,发酵结束后提取液中α-氨基氮的含量都下降了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根 酵母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菌龄酿酒酵母细胞壁蛋白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成建国 董亮 +3 位作者 付莹莹 张利 郭继强 赵长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6-119,共4页
以酿酒酵母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完整细胞提取法、稀碱缓冲液提取法及溶菌酶和β-葡聚糖酶复合酶法等三种酵母菌细胞壁蛋白提取方法,分析了不同菌龄酵母细胞壁差异性蛋白。结果表明:溶菌酶和β-葡聚糖酶复合酶液水解纯化好细胞壁提取蛋白... 以酿酒酵母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完整细胞提取法、稀碱缓冲液提取法及溶菌酶和β-葡聚糖酶复合酶法等三种酵母菌细胞壁蛋白提取方法,分析了不同菌龄酵母细胞壁差异性蛋白。结果表明:溶菌酶和β-葡聚糖酶复合酶液水解纯化好细胞壁提取蛋白的方法具有所得胞壁蛋白条带较多,且纯度较高的优点,确定了此方法为提取酵母细胞壁蛋白的最佳提取方法。同时,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发现,不同菌龄酵母细胞壁蛋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并确定了分子质量在36 ku、17 ku和12 ku为不同酵母代数细胞壁的3个主要差异性蛋白,其中36 ku、17 ku处条带蛋白随着菌龄的增加酵母细胞壁蛋白表达量逐渐减少,而12 ku处条带蛋白随着菌龄的增加酵母细胞壁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细胞壁蛋白 SDS-PAGE电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糖酿酒酵母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过程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俞志敏 栾静 +2 位作者 徐鹏 王继花 赵长新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48,共4页
对1株耐高糖酿酒酵母的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7h后为对数生长中期,适宜原生质体化;L1(65)确定制备原生质体的最佳条件为蜗牛酶浓度(1.0%)、KCl高渗缓冲液(0.7mol/L)、酶解时间(1.5h)、预处理剂(0.1%β-巯基乙... 对1株耐高糖酿酒酵母的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7h后为对数生长中期,适宜原生质体化;L1(65)确定制备原生质体的最佳条件为蜗牛酶浓度(1.0%)、KCl高渗缓冲液(0.7mol/L)、酶解时间(1.5h)、预处理剂(0.1%β-巯基乙醇)和酶解温度(26℃),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为80.84%和36.03%;原生质体形成后在7%蔗糖高渗培养基上夹层培养再生率较高(39.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耐高糖酿酒酵母 原生质体 制备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胁迫对酿酒酵母复制衰老过程中O2^-·与SOD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尹亚辉 付月 +3 位作者 刘宝祥 陈佩佩 袁方 赵长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52-155,共4页
研究酵母老化过程中金属离子胁迫下,细胞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规律。添加铜、锌、锰单一离子和离子组合进行胁迫,同时设置对照实验。铜和锰离子胁迫作用明显,锌离子几乎没有作用。离... 研究酵母老化过程中金属离子胁迫下,细胞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规律。添加铜、锌、锰单一离子和离子组合进行胁迫,同时设置对照实验。铜和锰离子胁迫作用明显,锌离子几乎没有作用。离子组合的胁迫作用大小顺序是锌锰、铜锰、铜锌,三者共同的胁迫作用是最显著。离子胁迫刺激酿酒酵母细胞内形成活性氧,同时激活超氧化物歧化酶,随着代数的增加,胁迫作用越强,同时各离子间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胁迫 复制衰老 超氧化物歧化酶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海参溶菌酶C端多肽的抑菌活性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武瑶 梁雯婧 +2 位作者 李成 商旭 丛丽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4-1050,共7页
实验优化了重组蛋白C端多肽(SjLys-C)的E. coli Rosetta(DE3)pLysS表达系统,将重组质粒pET-32a (+)-SjLys-C转入有助于蛋白二硫键正确折叠的新表达宿主E. Coli Rosetta-GamiB(DE3)pLysS中. 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蛋白SjLys-C... 实验优化了重组蛋白C端多肽(SjLys-C)的E. coli Rosetta(DE3)pLysS表达系统,将重组质粒pET-32a (+)-SjLys-C转入有助于蛋白二硫键正确折叠的新表达宿主E. Coli Rosetta-GamiB(DE3)pLysS中. 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蛋白SjLys-C在宿主中得到高效可溶表达.抑菌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蛋白SjLys-C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经100℃处理40 min后,蛋白SjLys-C的抑菌活性提高.分子动力学( MD)模拟表明, SjLys-C蛋白具有高度的热稳定性,蛋白热处理后未变性,仍维持完整的三级结构.但在热处理过程中, SjLys-C多肽的氨基酸残基随温度变化发生内部结构的重排.其中C端区、 N端区和活性区域(10~20)内氨基酸残基的柔性增加,蛋白整体构象展开,导致被包埋在内部的2个活性位点(Ser18, His48)暴露,并且它们之间的距离缩短;而活性区域(37~47)内氨基酸残基的构象调整,导致区域结构紧凑,使2个活性位点间的距离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溶菌酶 抑菌活性 热处理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发芽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笑 孙丽华 +3 位作者 王琦 王晓丹 董亮 赵长新 《酿酒科技》 2011年第11期56-58,共3页
选用进口大麦Gairdner和国产大麦甘啤二号为原料,分析比较了发芽过程中赤霉素、生长素和脱落酸等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3种激素在两种大麦发芽过程中均呈现出随发芽时间上下波动的趋势,且两种大麦在发芽过程中各激素含... 选用进口大麦Gairdner和国产大麦甘啤二号为原料,分析比较了发芽过程中赤霉素、生长素和脱落酸等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3种激素在两种大麦发芽过程中均呈现出随发芽时间上下波动的趋势,且两种大麦在发芽过程中各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同时,赤霉素均有刺激并诱导其他两种内源激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发芽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