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1
作者 薛永常 王贺贤 +2 位作者 赵娣 郭静 李澳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9-490,共12页
萜类化合物作为关键的次生代谢产物,参与植物在逆境胁迫下的抗氧化、信号传递及气孔运动等生理过程,在植物逆境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不仅可以直接参与植物的防御机制,还能够作为信号分子调节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植物群体的适应... 萜类化合物作为关键的次生代谢产物,参与植物在逆境胁迫下的抗氧化、信号传递及气孔运动等生理过程,在植物逆境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不仅可以直接参与植物的防御机制,还能够作为信号分子调节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植物群体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由于广泛的生物活性,萜类化合物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萜类化合物研究将变得更加多样化且充满挑战,应用前景也将更加广阔。该文综合分析了植物中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生理生态功能,旨在深化对植物逆境适应策略的理解,为植物抗逆性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可持续农业和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萜类化合物 生物合成 逆境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细胞工厂用于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2
作者 倪新 高教琪 周雍进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75-2488,共14页
木质纤维素被公认为是一种具有环境效益的可再生原料,对其开发和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和能源供应之间的竞争。但是,木质纤维素复杂的组分和结构需要高成本的转化技术以实现其广泛利用。而从生物炼制的角度,需要开发高性能微生物... 木质纤维素被公认为是一种具有环境效益的可再生原料,对其开发和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和能源供应之间的竞争。但是,木质纤维素复杂的组分和结构需要高成本的转化技术以实现其广泛利用。而从生物炼制的角度,需要开发高性能微生物细胞工厂,实现木质纤维素原料中多碳源协同利用并转化为各种生物燃料和化学品。其中,酵母菌由于高鲁棒性和高密度发酵等优点成为了性能优异的细胞工厂底盘宿主。迄今为止,利用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的酵母细胞工厂广泛应用于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本文总结并讨论了将木质纤维素作为替代原料并使用酵母平台作为木质纤维素炼制厂的技术进展,为促进经济可行的木质纤维素原料替代提供新的见解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替代原料 木质纤维素 酵母菌 生物炼制 代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法生产L-丝氨酸代谢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岩 王慧 +2 位作者 史吉平 赵志军 丛丽娜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4-49,共6页
L-丝氨酸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为甘氨酸等多种氨基酸、核苷酸、胆碱、磷脂的合成前体,现已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L-丝氨酸的生产方法有蛋白质水解提取法、化学合成法、转化法及微生物发酵法,其中微生物发... L-丝氨酸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为甘氨酸等多种氨基酸、核苷酸、胆碱、磷脂的合成前体,现已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L-丝氨酸的生产方法有蛋白质水解提取法、化学合成法、转化法及微生物发酵法,其中微生物发酵法具有原料廉价、环境污染小、产物纯度高等优点。系统综述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丝氨酸所涉及的代谢工程策略,包括微生物合成L-丝氨酸的各种代谢调控机制及相应采取的改造措施和效果,并探讨了L-丝氨酸育种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丝氨酸 代谢工程 微生物发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种衣剂的制备及其对大麦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宋忠振 姜子豪 +2 位作者 侯晓晴 富洋 俞志敏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98-1804,共7页
为促进大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明确微生物种衣剂在大麦生产中的作用,以黄原胶-明胶(XG-GEL)为成膜剂,解淀粉芽孢杆菌B1(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1)为活性成分设计制备微生物种衣剂XG-GEL-B1;通过研究微生物种衣剂对大麦发芽率及... 为促进大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明确微生物种衣剂在大麦生产中的作用,以黄原胶-明胶(XG-GEL)为成膜剂,解淀粉芽孢杆菌B1(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1)为活性成分设计制备微生物种衣剂XG-GEL-B1;通过研究微生物种衣剂对大麦发芽率及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以优化微生物种衣剂的使用比例。结果表明,当药种比为1∶75时,成膜剂包衣大麦种子后的发芽率较清水处理组提高12.67%;同时,风干24 h时的细菌活性较B1包衣提升13.92%。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成膜剂中的细菌浓度为104 CFU·mL^(-1)时,与清水处理组相比,制备得到的XG-GEL-B1可使发芽24 h时的大麦种子发芽率显著提升14.00个百分点。盆栽试验结果表明,XG-GEL-B1包衣处理使大麦幼苗的株高、根长和鲜重分别较清水处理组提高20.39%、13.51%和14.63%;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分别较清水处理组提高16.18%、1.97%、13.07%、44.47%和26.47%。此外,本研究制备的XG-GEL-B1种衣剂符合悬浮种衣剂和微生物菌剂的pH值、粘度、成膜时间、包衣均匀度和包衣脱落率指标要求,可用作大麦种子包衣。上述结果表明,微生物种衣剂XG-GEL-B1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作物生理特性。本研究结果为大麦的科学、高效种植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种衣剂 大麦 生理特性 药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秸秆腐熟过程中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变化
5
作者 姜子豪 侯晓晴 +1 位作者 宋忠振 俞志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41-248,共8页
为进一步揭示秸秆腐熟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变化和理化性质变化的关系,对秸秆进行腐熟处理,对其不同时间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理化性质检测结果如下:在整个腐熟过程当中,秸秆中纤维素逐渐暴露,温度先上升后下降。pH值... 为进一步揭示秸秆腐熟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变化和理化性质变化的关系,对秸秆进行腐熟处理,对其不同时间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理化性质检测结果如下:在整个腐熟过程当中,秸秆中纤维素逐渐暴露,温度先上升后下降。pH值先下降后上升,E_(4)/E_(6)值在20 d时最低,30 d时最高,总碳含量和总氮含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秸秆中的碳氮比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生物可降解指数先上升至4.102后下降至3.840。电导率在40 d时上升至0.67 mS/cm。秸秆腐熟处于10 d和30 d时漆酶活性较高,分别达到0.96、0.98 U/mL。秸秆腐熟处于40 d时纤维素酶活性达到了0.04 U/mL。秸秆腐熟处于30 d时木聚糖酶活性达到了0.08 U/mL。苯基杆菌属(Phenylobacterium)的出现伴随着木聚糖酶活性增加,曲霉属(Aspergillus)丰度的变化与漆酶活性变化相似。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包含纤维素、木质素、尿素、芳香化合物降解功能。微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解释了环境因子对于样本中物种组成的影响。本研究明确了秸秆腐熟中理化性状及发酵垛中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变,并为以秸秆腐熟相关酶活性为指标筛选秸秆降解菌株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腐熟 理化性状 微生物多样性 功能预测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氨基改性MCM-41固定化脂肪酶的工艺优化及应用
6
作者 李佥 曾祥冰 +6 位作者 孙西同 陈晓艺 李苗 王添誉 黄帆 孙芳鸿 李宪臻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8-177,共10页
为构建新型固定化脂肪酶催化体系并提高脂肪酶的稳定性,利用酚氨基改性有序介孔材料有序介孔分子筛(MCM-41)进行脂肪酶的固定化研究,并将固定化酶应用于实际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固定化酶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固定化温度30℃,固定化pH8.0,... 为构建新型固定化脂肪酶催化体系并提高脂肪酶的稳定性,利用酚氨基改性有序介孔材料有序介孔分子筛(MCM-41)进行脂肪酶的固定化研究,并将固定化酶应用于实际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固定化酶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固定化温度30℃,固定化pH8.0,固定化时间7 h,初始酶浓度4 mg/mL,此时材料的载酶量为26.40 mg/g。固定化酶的最佳反应温度为50℃,最佳反应pH为7.0,酶活力最高可达4108±34.74 U/g载体。固定化酶重复使用8次后,保留了54.70%的初始酶活,在4℃条件下储藏30 d后仍具有71.10%的初始酶活。将固定化酶用于催化月桂酸己酯的合成,月桂酸转化率最高可达65.38%。酚氨基改性MCM-41固定化脂肪酶具有较高的酶活力和良好的稳定性,将其应用于实际催化反应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进一步证明酚氨基改性是一种绿色、有效的改性策略,为酚氨基涂层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氨基改性 MCM-41 固定化脂肪酶 工艺优化 月桂酸己酯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组学技术研究褐藻胶寡糖提高水稻幼苗抗寒性能的机理 被引量:2
7
作者 何雅清 钱湘玉 +2 位作者 于宇璇 孙珍 唐文竹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I0001-I0003,共16页
选取日本晴水稻作为研究对象,模拟水稻幼苗从正常生长到遭遇低温再到复性的全过程,结合水稻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发现施加褐藻胶寡糖不仅提高水稻幼苗抵御低温胁迫的能力,还提高其SOD,POD和CAT活性以及根系活力;同时,在水稻幼苗... 选取日本晴水稻作为研究对象,模拟水稻幼苗从正常生长到遭遇低温再到复性的全过程,结合水稻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发现施加褐藻胶寡糖不仅提高水稻幼苗抵御低温胁迫的能力,还提高其SOD,POD和CAT活性以及根系活力;同时,在水稻幼苗受到低温胁迫时,褐藻胶寡糖能促进其产生更多的可溶性糖,并有效地抑制丙二醛含量的增加。采用非标记定量技术,对差异蛋白和差异代谢物进行鉴定和分析,并研究其代谢通路。差异表达蛋白进行GO注释后,实验组富集到的条目更多;通过KEGG富集得到前10条关键性通路。通过UPLC-Q-TOF-MS对水稻幼苗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发现小分子差异代谢物主要为胺类,其次为羧酸和生物碱等。研究结果阐明褐藻胶寡糖提高水稻幼苗抗寒性能的机理,可为理解水稻幼苗抗寒性能防御机制及褐藻胶寡糖的研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幼苗 褐藻胶寡糖 抗寒性能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分析不同新鲜度大米挥发性物质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小龙 俞志敏 +1 位作者 白艳龙 邱然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9-276,共8页
基于目前大米新鲜度检测方法存在的准确率低、操作难度大、检测年限短等问题,该研究选用目前啤酒企业常用大米品种——空育131为研究对象,通过人为加速大米陈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与Heracles NE... 基于目前大米新鲜度检测方法存在的准确率低、操作难度大、检测年限短等问题,该研究选用目前啤酒企业常用大米品种——空育131为研究对象,通过人为加速大米陈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进行挥发性组分鉴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层次聚类分析(H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采用HS-SPME-GC-MS从不同新鲜度大米样品中均检出30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烷烃、醇类、醛类、酮类等化合物。采用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均检出21种挥发性化合物,气味描述显示大米气味主要集中在草本味和果香味。PCA和OPLS-DA结果显示,不同样品之间相对独立,根据P<0.05且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GC-MS筛选出2,3-庚二酮、辛醛等共10个差异性风味化合物,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筛选出乙烯基吡嗪、1-戊烯-3-醇等共7个差异性风味化合物。综上,GC-MS和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均可较好地分析不同新鲜度大米的气味特征并进行快速而准确的鉴别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新鲜度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超快速气相电子鼻 挥发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地区环境水体中六种雌激素的残留特征及随季节变化情况 被引量:10
9
作者 高会 那广水 +3 位作者 方小丹 李永东 陈彤 祖国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41-2046,共6页
采用HPLC-MS/MS分析方法对大连地区环境水体中雌激素类化合物的残留进行分析,采用因子分析对残留特征进行研究,并于春、夏、秋、冬四季采样,分析季节变化对雌激素残留的影响,综合评价大连地区雌激素类化合物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大连地... 采用HPLC-MS/MS分析方法对大连地区环境水体中雌激素类化合物的残留进行分析,采用因子分析对残留特征进行研究,并于春、夏、秋、冬四季采样,分析季节变化对雌激素残留的影响,综合评价大连地区雌激素类化合物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大连地区6个市政排污河/口水体中6种雌激素普遍检出,且炔雌醇为大连地区排污河/口水体中的主要雌激素类污染物;大连地区排污河/口中雌激素总浓度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总体特征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且春/夏季浓度远低于秋/冬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水体 因子分析 残留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用壳聚糖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杨久林 谢红国 +2 位作者 于炜婷 马小军 张玉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21-1525,共5页
壳聚糖由于具有低细胞毒性、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活性而在组织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壳聚糖在软骨组织、骨组织、皮肤组织等方面的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壳聚糖在组织工程移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现状作了简... 壳聚糖由于具有低细胞毒性、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活性而在组织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壳聚糖在软骨组织、骨组织、皮肤组织等方面的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壳聚糖在组织工程移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现状作了简述。最后提出了建立壳聚糖中的杂质蛋白的检测方法及壳聚糖纯化工艺,开发可达到组织工程医疗产品要求的组织工程用壳聚糖是研究重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组织工程 蛋白质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体对Cd^(2+)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周广麒 任铮宇 +3 位作者 杨洪泽 李荣娇 邢艳杰 赵玉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5-159,共5页
旨在研究筛选的微生物菌体对溶液中Cd2+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及解吸的方法。结果表明,微生物菌体对Cd2+的适宜吸附时间为60 min。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明确了菌体表面某些多糖和蛋白质中的酰胺基、羟基、羰基等官能团在吸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旨在研究筛选的微生物菌体对溶液中Cd2+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及解吸的方法。结果表明,微生物菌体对Cd2+的适宜吸附时间为60 min。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明确了菌体表面某些多糖和蛋白质中的酰胺基、羟基、羰基等官能团在吸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用0.1 mol/L NH4OH溶液对微生物菌体进行预处理,能大大提高其对Cd2+、Ni2+和Pb2+的吸附能力;0.02 mol/L HCl溶液对各重金属离子的解吸率都在96%以上,解吸后的菌体可以重复用于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体 重金属离子 红外光谱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北部近岸多环境介质中六溴环十二烷的分布特征及生物富集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限 祖国仁 +6 位作者 高会 方小丹 王艳洁 姚子伟 张志峰 张春枝 那广水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2-147,共6页
利用HPLC-MS/MS检测黄海北部近岸水体、沉积物、生物体中α-HBCD、β-HBCD、γ-HBCD的浓度含量,研究了黄海北部近岸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s,HBCDs)的分布特征,进一步运用生物富集系数评价了黄海北部近岸HBCDs的富集状况.... 利用HPLC-MS/MS检测黄海北部近岸水体、沉积物、生物体中α-HBCD、β-HBCD、γ-HBCD的浓度含量,研究了黄海北部近岸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s,HBCDs)的分布特征,进一步运用生物富集系数评价了黄海北部近岸HBCDs的富集状况.结果表明,水体中HBCDs含量为0.12—2.23 ng·L-1,平均含量为0.56 ng·L-1;沉积物中HBCDs含量为0.55—24.75 ng·g-1,平均含量为6.39 ng·g-1;生物体中HBCDs含量为0.86—67.08 ng·g-1,平均值为11.91 ng·g-1.黄海北部近岸3种介质中都是以γ-HBCD为主要异构体形式,说明了黄海北部近岸的HBCDs主要来源是工业用HBCDs.富集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北部近岸生物对HBCDs有较强的生物富集性,有一定的潜在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CDS 北黄海近岸 分布特征 生物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肉碱的生理功能、生物学制备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月英 黄娇芳 +2 位作者 顾金杰 史吉平 王红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5-211,共7页
L-肉碱即左旋肉碱,又叫维生素BT,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以及部分微生物体内的活性异构体,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脂肪酸的代谢。近年来,L-肉碱越来越广泛地用于新型的功能食品和降血脂新药的开发,因此,其生产方法和检测都面临更高的技术... L-肉碱即左旋肉碱,又叫维生素BT,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以及部分微生物体内的活性异构体,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脂肪酸的代谢。近年来,L-肉碱越来越广泛地用于新型的功能食品和降血脂新药的开发,因此,其生产方法和检测都面临更高的技术要求。文章重点综述了L-肉碱的生理功能、生物法制备以及检测方法,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肉碱 脂肪酸代谢 生物合成法 活性异构体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乳酪杆菌HM126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及代谢物缓解过敏性鼻炎
14
作者 袁雪萍 赵育瑾 +9 位作者 李先平 张宇 李肖静 姚春宇 唐蜜 刘璐 赵军英 乔为仓 高子晴 陈历俊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57-167,共11页
本实验通过给予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小鼠鼠李糖乳酪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HM126研究其对AR的预防和缓解作用。利用卵清蛋白建立AR小鼠模型,研究L.rhamnosusHM126干预后AR症状的改善状况,并采用16S rRNA测序... 本实验通过给予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小鼠鼠李糖乳酪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HM126研究其对AR的预防和缓解作用。利用卵清蛋白建立AR小鼠模型,研究L.rhamnosusHM126干预后AR症状的改善状况,并采用16S rRNA测序和非靶代谢分析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及代谢物差异。结果显示,AR小鼠经L.rhamnosus HM126干预后鼻部症状显著减轻,鼻功能恢复正常。肠道菌群与代谢组相关性分析发现,该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促使代谢物奎宁酸、氨苯砜、来普霉素B、酮洛芬、18α-甘草次酸、积雪草酸增加,从而缓解AR症状。结果表明,L.rhamnosus HM126可能通过调节小鼠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及产生免疫调节物质改善过敏性炎症反应,本研究可为益生菌改善AR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益生菌 鼠李糖乳酪杆菌 非靶代谢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源Lactobacillus paragasseri HM018改善人源化妊娠小鼠肠道代谢
15
作者 田小燕 赵军英 +9 位作者 刘彦品 刘斌 张珍珍 赵育瑾 赵岩岩 袁玉莹 刘璐 王雅茹 乔为仓 陈历俊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59-175,共17页
探究母乳源副格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gasseri HM018对粪菌移植人源化妊娠小鼠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的影响。选取8周龄无菌小鼠,移植健康孕妇的粪便菌悬液构建肠道菌群人源化无菌小鼠模型,受孕后,副格氏乳杆菌干预3周。结果表明,与模... 探究母乳源副格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gasseri HM018对粪菌移植人源化妊娠小鼠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的影响。选取8周龄无菌小鼠,移植健康孕妇的粪便菌悬液构建肠道菌群人源化无菌小鼠模型,受孕后,副格氏乳杆菌干预3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干预14 d时显著增加了人源化妊娠小鼠肠道微生物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增加了Roseburia和Clostridum的丰度和粪便中胆汁酸尤其是次级胆汁酸的含量。此外,显著改变了20条代谢通路的37种血清代谢物,其中显著上调了吡哆醇和肉豆蔻油酸含量,显著下调了壬酸含量,显著影响了胰高血糖素信号通路,有增加短链脂肪酸和色氨酸的趋势。本研究表明L.paragasseri HM018可改善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具有潜在的健康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tobacillus paragasseri HM018 益生菌 肠道菌群 胆汁酸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腐败微生物与啤酒微生物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伟 刘雅文 +3 位作者 谷凤霞 孙珍 堵国成 李宪臻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80-88,共9页
尽管生产环境和卫生条件已经得到大幅改善,但啤酒生产过程中仍然会发生微生物污染,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啤酒纯种酿制是很难实现的。为了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本文系统介绍了啤酒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在生产工序中的分布,探讨了... 尽管生产环境和卫生条件已经得到大幅改善,但啤酒生产过程中仍然会发生微生物污染,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啤酒纯种酿制是很难实现的。为了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本文系统介绍了啤酒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在生产工序中的分布,探讨了啤酒环境对抑制啤酒微生物污染的影响,讨论了啤酒微生物对啤酒质量与风味的积极贡献,提出合理控制外源微生物侵染是形成不同啤酒典型特征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微生物 微生物稳定性 酿制 污染 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二醇类皂苷的生物转化动态及人参稀有皂苷C-K或F2的制备 被引量:7
17
作者 肖永坤 刘春莹 +6 位作者 鱼红闪 李泰厚 徐龙权 宋建国 林完泽 孙长凯 金凤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84-1192,共9页
为了低成本有效制备人参稀有皂苷C-K或F2,将A.nigerg.848菌酶用于转化含有人参皂苷(质量分数)分别为49.6%Rb1,25.9%Rd,19.3%Rc和5.23%Rb2的西洋参二醇混合皂苷.霉菌发酵时,采用人参二醇皂苷诱导物比人参提取液诱导物的产酶总活力提高10%... 为了低成本有效制备人参稀有皂苷C-K或F2,将A.nigerg.848菌酶用于转化含有人参皂苷(质量分数)分别为49.6%Rb1,25.9%Rd,19.3%Rc和5.23%Rb2的西洋参二醇混合皂苷.霉菌发酵时,采用人参二醇皂苷诱导物比人参提取液诱导物的产酶总活力提高10%~15%.所产的2种诱导酶均能水解人参二醇皂苷的3-O-和20-O-多种糖基,均为人参皂苷酶Ⅰ型;但是人参二醇皂苷诱导物所产酶几乎全部转化人参二醇皂苷为C-K,而人参提取液诱导物所产酶则残留中间产物.使用黑曲霉人参二醇皂苷诱导所产酶,在转化西洋参二醇皂苷的动态研究中发现,酶反应1.5~2.5h,主要为产物F2;酶反应12h后,主要产物为C-K皂苷.基于此,40g人参二醇类皂苷在45℃粗酶反应24h,经处理得到含C-K质量分数为87%的23g酶反应产物,C-K转化率达85%(摩尔分数).用40g西洋参二醇皂苷在45℃粗酶反应2.5h,经处理得到含有质量分数为58%的F2和27%的C-K的26g酶反应产物,F2转化率为50.4%,C-K转化率为29.5%.通过人参二醇皂苷诱导的黑曲霉粗酶转化人参二醇类皂苷动态研究,建立了C-K转化率为85%,F2转化率为50%的制备方法,为大批量制备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二醇类皂苷 人参皂苷生物转化 人参皂苷F2 人参皂苷C-K 黑曲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蔗糖转化酶Suc2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碧莹 李宪臻 杨帆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11,共10页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的蔗糖转化酶Suc2能催化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为酿酒酵母提供能量和碳源。Suc2作为水解蔗糖和菊糖的关键酶,在酿酒酵母发酵生产生物乙醇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Suc2的结构和序列特异性影响其...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的蔗糖转化酶Suc2能催化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为酿酒酵母提供能量和碳源。Suc2作为水解蔗糖和菊糖的关键酶,在酿酒酵母发酵生产生物乙醇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Suc2的结构和序列特异性影响其对底物的结合以及水解能力,其表达水平与酿酒酵母的乙醇产量密切相关。Suc2的表达水平主要受培养条件中碳源种类和浓度的影响,其中葡萄糖对Suc2的表达调控作用最为显著。高浓度葡萄糖(≥2%,质量分数)条件抑制Suc2的表达,低浓度葡萄糖(≤0.1%,质量分数)条件诱导Suc2的表达,葡萄糖通过不同信号通路对Suc2的表达进行调控。本文论述了Suc2的序列和结构特异性对其功能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碳源包括甘油、半乳糖、葡萄糖、蔗糖和棉籽糖对Suc2表达水平的影响,同时还综述了葡萄糖通过Snf1-Mig1和cAMP-PKA信号通路对Suc2表达调控机制以及其他转录因子对Suc2表达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Suc2表达调控策略在廉价底物发酵生产生物乙醇中的应用,并展望了Suc2在酿酒酵母工业化生产中进一步开发和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蔗糖转化酶Suc2 表达调控 葡萄糖 转录因子 菊糖 生物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海参溶菌酶工程菌发酵及表达产物纯化和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丹 丛丽娜 +1 位作者 谢三群 张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7-192,共6页
旨在研究重组海参i型溶菌酶(Stichopus japonicus lysozyme,SjLys)可溶性表达的发酵条件、纯化及生物学性质。采用摇瓶发酵的培养方式,分别从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两个方面对获得可溶性重组SjLys进行研究。表达产物通过亲和层析纯化以... 旨在研究重组海参i型溶菌酶(Stichopus japonicus lysozyme,SjLys)可溶性表达的发酵条件、纯化及生物学性质。采用摇瓶发酵的培养方式,分别从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两个方面对获得可溶性重组SjLys进行研究。表达产物通过亲和层析纯化以及凝胶过滤层析脱盐,获得了电泳纯为95%的重组SjLys蛋白。进一步对其生物学活性分析,结果表明该酶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值为6.8,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有广谱抑菌作用。上述结果将为海参溶菌酶进行产业化奠定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 蛋白纯化 酶活性 溶菌酶 重组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啤酒中生物胺及其形成规律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谷凤霞 王婷 +3 位作者 李宪臻 王伟 郭萍 俞志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8-173,共6页
建立了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检测啤酒中8种生物胺的方法,并研究了啤酒酿造原料、酿造过程及腐败菌的生物胺形成规律。样品经5%三氯乙酸溶液提取后,经丹磺酰氯衍生,然后用HPLC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该方法对8种生物胺具有良... 建立了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检测啤酒中8种生物胺的方法,并研究了啤酒酿造原料、酿造过程及腐败菌的生物胺形成规律。样品经5%三氯乙酸溶液提取后,经丹磺酰氯衍生,然后用HPLC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该方法对8种生物胺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并具有线性范围广,精密度和重复性高等优点,适用于啤酒中生物胺的检测。运用该方法对啤酒酿造原料(麦芽和酒花)中生物胺进行检测,发现除β·苯乙胺外其他7种生物胺均有检出,其中色胺和腐胺含量最高。麦汁和发酵过程中主要含有色胺和腐胺,主要来源于原料麦芽。将2株啤酒腐败乳酸菌-乳酸短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BS49和类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buchneri)BS201接入到无菌啤酒中,分析其生物胺形成规律。这2株菌能在啤酒中生长繁殖,并且随着菌体生长啤酒中生物胺含量发生显著变化,接BS49号菌的啤酒中酪胺由0.2 mg/L增加到8 mg/L,接BS201号菌的啤酒中组胺由0.1 mg/L增加到6 mg/L,因此组胺和酪胺可作为判断啤酒在贮藏过程中是否污染乳酸菌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生物胺 啤酒 乳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