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类工业化生产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宁 孙爽 +2 位作者 史晓杰 胡蒋宁 于翠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3-166,共4页
我国鱼类产量巨大且鱼类加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以鱼类为原料生产的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此时鱼类加工技术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综述了鱼类产品的冷冻加工技术、鱼糜制品加工技术、干制品加工技术、腌制品加工技术、熏制品加工技... 我国鱼类产量巨大且鱼类加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以鱼类为原料生产的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此时鱼类加工技术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综述了鱼类产品的冷冻加工技术、鱼糜制品加工技术、干制品加工技术、腌制品加工技术、熏制品加工技术、罐制品加工技术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并且鱼类的一些下脚料可以制作成动物饲料加以再利用,鱼类制成的休闲食品的开发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加工技术 工业化生产 产品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抗氧化剂及其衍生物对鳀鱼油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2
作者 丁旭洋 刘富俊 +1 位作者 阴法文 周大勇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96,共8页
【目的】评价和提升天然抗氧化剂及其衍生物对鳀鱼油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60℃加速氧化模型,研究了植酸、茶多酚(tea polyphenol,TP)、迷迭香提取物、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维生素E、茶多酚棕榈酸酯(tea polyphenol palmitate,TPP)... 【目的】评价和提升天然抗氧化剂及其衍生物对鳀鱼油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60℃加速氧化模型,研究了植酸、茶多酚(tea polyphenol,TP)、迷迭香提取物、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维生素E、茶多酚棕榈酸酯(tea polyphenol palmitate,TPP)和竹叶提取物这7种天然抗氧化剂及其衍生物对鳀鱼油样品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自由基信号相对强度和脂肪酸组成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单一抗氧化剂TPP和复合抗氧化剂TPP+TP对鳀鱼油的抗氧化作用最强。【结论】虽然TPP+TP的抗氧化效果稍弱于TPP,但由于TP的价格更低,通过抗氧化剂复配可以有效降低鳀鱼油加工和贮存期间的成本。该研究对鳀鱼油及其制品的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剂 茶多酚 茶多酚棕榈酸酯 鳀鱼油 抗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射流的典型淡水鱼类去鳞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仁杰 孟祥毅 +3 位作者 钟森淼 芦金石 张旭 陶学恒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1-104,共4页
以鲫鱼为试验对象,以射流压力、射流入射角、射流靶距以及物料板的进给速度为主要因素,通过自主研制的水射流去鳞试验台对鲫鱼去鳞率和鱼体损伤影响的趋势与程度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鲫鱼去鳞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射流压力10MPa,射流入射角60... 以鲫鱼为试验对象,以射流压力、射流入射角、射流靶距以及物料板的进给速度为主要因素,通过自主研制的水射流去鳞试验台对鲫鱼去鳞率和鱼体损伤影响的趋势与程度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鲫鱼去鳞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射流压力10MPa,射流入射角60°,射流靶距11cm,进给速度5cm/s,此时的去鳞率为89.1%,鱼体损伤感官评价得分为0.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射流去鳞 鲫鱼 去鳞率 鱼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程的海产食品质量信息可追溯系统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雅君 张浩 +3 位作者 时君丽 王士琪 周茂军 王德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64-271,共8页
为实现对海产食品质量信息的全程追溯及控制,该文分析了影响海产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和质量追溯方法构建海产食品全程质量安全跟踪与追溯管理信息系统,以加强海产食品质量安全的控制。分析了基于过程的... 为实现对海产食品质量信息的全程追溯及控制,该文分析了影响海产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和质量追溯方法构建海产食品全程质量安全跟踪与追溯管理信息系统,以加强海产食品质量安全的控制。分析了基于过程的海产食品质量追溯过程并建立了基于关键节点的过程跟踪与产品质量追溯模型,构建了层次结构的可追溯系统体系框架,研究了该系统基于批次清单的海产食品质量追溯模式,实现海产食品质量的正向追溯和逆向追溯,有力保障了海产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应用实例表明:根据批次清单将生产信息和过程标识信息进行了无缝集成,分层架构的系统实现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海产食品质量追溯管理的集成,实现了海产食品质量安全与企业管理的融合,研究结果为解决其他食品相应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跟踪 系统 过程 海产食品 安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磷脂-没食子酸烷基酯复合物对没食子酸的两步控释作用
5
作者 于婧晗 王茜 +3 位作者 郭旭 牛威元 阴法文 周大勇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92,共11页
【目的】没食子酸烷基酯可以与磷脂发生相互作用,生成磷脂-没食子酸烷基酯复合物,作者探究了磷脂-没食子酸烷基酯复合物对没食子酸的缓释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不同酰基链长的磷脂-没食子酸烷基酯复合物。基于大鼠翻转肠... 【目的】没食子酸烷基酯可以与磷脂发生相互作用,生成磷脂-没食子酸烷基酯复合物,作者探究了磷脂-没食子酸烷基酯复合物对没食子酸的缓释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不同酰基链长的磷脂-没食子酸烷基酯复合物。基于大鼠翻转肠囊模型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研究了磷脂-没食子酸烷基酯复合物的胃肠消化吸收特性。【结果】没食子酸烷基酯逐渐从其磷脂复合物中释放出来(第一步缓释),并被肠道脂肪酶水解产生了游离没食子酸(第二步缓释)。此外,没食子酸和短链没食子酸烷基酯(甲酯、乙酯、丙酯、丁酯)均能够跨越小肠黏膜,且跨膜后的短链没食子酸烷基酯进一步水解产生了游离没食子酸(第二步缓释)。随着酰基链长的增加,水解速率常数呈现先升高(甲酯:1.081×10^(-5) min^(-1);乙酯:1.768×10^(-5) min^(-1);丙酯:2.193×10^(-5) min^(-1);丁酯:2.520×10^(-5) min^(-1);辛酯:2.901×10^(-5) min^(-1))后降低(辛酯:2.901×10^(-5) min^(-1);十二烷基酯:2.048×10^(-5) min−1;十四烷基酯:1.136×10^(-5) min^(-1);十六烷基酯:0.689×10^(-5) min^(-1);十八烷基酯:0.409×10^(-5) min^(-1))的趋势。【结论】通过调整没食子酸烷基酯部分的酰基链长,可有效实现磷脂-没食子酸烷基酯复合物对没食子酸的两步可控缓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烷基酯 没食子酸 磷脂 控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和面水温对全玉米粉、全玉米面团及全玉米饼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姜淙允 余锦志 +4 位作者 杨成 杨鑫 苏航 林松毅 唐越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138-149,共12页
为探究不同和面水温对全玉米粉、全玉米面团及全玉米饼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不同和面水温下的全玉米粉、全玉米面团及全玉米饼为研究对象,测定全玉米粉的热力学参数及其在不同水温下的溶胀力,对全玉米面团的表观形貌、流变学特性、微观... 为探究不同和面水温对全玉米粉、全玉米面团及全玉米饼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不同和面水温下的全玉米粉、全玉米面团及全玉米饼为研究对象,测定全玉米粉的热力学参数及其在不同水温下的溶胀力,对全玉米面团的表观形貌、流变学特性、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合全玉米饼的质构特性、水分分布、老化率、消化率及感官得分来表征不同和面水温对全玉米饼的品质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和面水温(水温为20℃至100℃,温度梯度为10℃)的升高,全玉米粉的溶胀力由3.71±0.14逐渐升高至12.30±0.32。全玉米面团的粘弹性、分子间相互作用程度、蛋白质与淀粉间的相容性均增强,全玉米面团与模具的粘连程度减小。全玉米饼的消化率升高,硬度、弹性、咀嚼度、自由水含量、老化率从6742.51±254.72 g、0.45±0.01、1207.80±110.81、1.15%±0.13%、2669.47±160.54 g/d分别降低到3561.39±330.75 g、0.34±0.01、336.25±45.87、0.07%±0.03%、1040.92±244.58 g/d,感官得分从66.37±6.30分升高至72.93±4.98分。当和面水温在80~100℃时,全玉米面团几乎不与模具发生粘连,全玉米饼的硬度、咀嚼度、老化率、自由水含量显著降低(P<0.05),消化率及感官得分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和面水温的升高可有效改善和面水温较低时全玉米面团易与模具粘连,全玉米饼硬度、咀嚼度及老化率过大的缺陷,使全玉米饼具有更高的感官得分,80~100℃区间范围的和面水温适于全玉米饼的加工制作。本研究为玉米资源在主食中利用度提高及加工和面水温的选择提供了方法和思路,为促进东北地区低值经济作物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粉 全玉米饼 和面水温 淀粉糊化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氨基酸影响肉品品质及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冬梅 任响 +2 位作者 林峻鑫 孙培梓 赵燕芬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5-42,共8页
肉及肉制品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会出现食用品质下降、营养功能降低等问题,寻求能够改善肉品品质的绿色健康改良剂具有重要意义和经济价值。碱性氨基酸可以作为NaCl以及NaNO_(2)等传统食品改良剂的替代物,在工业生产与应用中受到广泛关注... 肉及肉制品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会出现食用品质下降、营养功能降低等问题,寻求能够改善肉品品质的绿色健康改良剂具有重要意义和经济价值。碱性氨基酸可以作为NaCl以及NaNO_(2)等传统食品改良剂的替代物,在工业生产与应用中受到广泛关注。作者概述了碱性氨基酸对肉品的质构、色泽、嫩度的影响,并着重从影响蛋白质的溶解度、热聚集、凝胶性、氧化稳定性、调控蛋白酶活性等方面阐述了碱性氨基酸对肉品品质的作用机理,为碱性氨基酸在肉品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氨基酸 肉及肉制品 食用品质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鱿鱼松夹心酥的制作工艺及焙烤过程中的风味变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祁立波 尚珊 +4 位作者 傅宝尚 敖晓林 粟薇 温成荣 张延杰 《轻工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12,共12页
以鱿鱼丝为夹心原料,开发了一种新型鱿鱼松夹心酥烘焙产品.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合色泽、硬度和感官评价,研究不同添加量的白砂糖、棕榈油和蛋液对鱿鱼松夹心酥酥皮品质的影响,并采用真空辅助风味蒸发-固相微萃取联用技术,结合... 以鱿鱼丝为夹心原料,开发了一种新型鱿鱼松夹心酥烘焙产品.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合色泽、硬度和感官评价,研究不同添加量的白砂糖、棕榈油和蛋液对鱿鱼松夹心酥酥皮品质的影响,并采用真空辅助风味蒸发-固相微萃取联用技术,结合电子鼻检测鱿鱼松夹心酥在焙烤过程中的风味物质变化.结果表明:以低筋面粉质量为100%计,鱿鱼松夹心酥酥皮的最佳配方为白砂糖添加量10%,棕榈油添加量35%,蛋液添加量25%,照此配方制作的鱿鱼松夹心酥具有良好的色泽和质构品质;鱿鱼松夹心酥的质量和硬度在焙烤过程中随着水分含量的减少呈下降趋势;共鉴定出65种易挥发的风味物质,其中醇类13种,醛类16种,酮类7种,杂环类6种,其余23种;醇类、醛类、酮类为鱿鱼松夹心酥焙烤过程中生成的主要的风味物质,随着焙烤时间的增加,醇类物质含量逐渐下降,醛类物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酮类物质含量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鱿鱼松夹心酥 烘焙食品 色泽 硬度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SrTiO_3∶Sm^(3+)的纳米TiO_2光阳极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月英 郭伟华 +4 位作者 郝洪顺 王丽君 秦磊 高文元 刘贵山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63-1568,共6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SrTiO3∶Sm3+纳米粉体,将其作为下转换剂摻杂于纳米TiO2光阳极。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和荧光光谱仪对SrTiO3∶Sm3+粉体进行表征,并探讨了SrTiO3∶Sm3+摻杂量对染料敏化纳米TiO2太阳... 采用水热法制备SrTiO3∶Sm3+纳米粉体,将其作为下转换剂摻杂于纳米TiO2光阳极。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和荧光光谱仪对SrTiO3∶Sm3+粉体进行表征,并探讨了SrTiO3∶Sm3+摻杂量对染料敏化纳米TiO2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SrTiO3∶Sm3+纳米粉体具有下转换功能,将紫外光转换为592 nm处的黄光,拓宽了光谱响应范围;随着SrTiO3∶Sm3+摻杂量的增加,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显著增大,当其摻杂量为10wt%时,电池的暗电流密度最小,光电转换效率最大为4.38%,相对于纯Ti O2效率提高了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TiO3∶Sm3+ 下转换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枯草芽孢杆菌高效生产MK-7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永利 付刚 +2 位作者 张子梦 林心萍 张大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6-94,共9页
七烯甲萘醌(MK-7)作为一种重要的K族维生素,在保健食品和医药制造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得到一株高产MK-7菌株,作者以Bacillus subtilis 168为出发菌株,分别进行了代谢分支途径基因敲除、MK-7合成途径关键基因menA的突变体筛选... 七烯甲萘醌(MK-7)作为一种重要的K族维生素,在保健食品和医药制造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得到一株高产MK-7菌株,作者以Bacillus subtilis 168为出发菌株,分别进行了代谢分支途径基因敲除、MK-7合成途径关键基因menA的突变体筛选优化、人工操纵子强化部分途径基因的表达来提升MK-7发酵产量。最终构建得到高产菌株MK7-13,发酵产MK-7达到(73.73±1.86)mg/L,与对照菌株相比提高了9.71倍,为后续微生物发酵法工业化生产MK-7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烯甲萘醌 枯草芽孢杆菌 人工操纵子 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辣金枪鱼肉酱的制作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贺 张彪 +3 位作者 曹志奇 陈泰至 李冬梅 张微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0-95,101,共7页
以金枪鱼碎肉为主要原料,加入多种配料,经烤制、调配、炒制、灌装、杀菌后制得麻辣金枪鱼肉酱。利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及验证实验确定了麻辣风味金枪鱼肉酱的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烤制时间为16 min,炒制时间为25 s,调料油与鱼的比例为... 以金枪鱼碎肉为主要原料,加入多种配料,经烤制、调配、炒制、灌装、杀菌后制得麻辣金枪鱼肉酱。利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及验证实验确定了麻辣风味金枪鱼肉酱的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烤制时间为16 min,炒制时间为25 s,调料油与鱼的比例为0.9,白砂糖为2.1%,花椒为8%,食用盐为2%,小米椒为5%。通过GC-MS对麻辣金枪鱼肉酱进行香气成分分析,鉴定出60种香气成分,包含醇类、醛类、酸类、酯类、酚类、酮类等。该工艺制备的金枪鱼肉酱具有浓郁的辣椒和花椒香气,麻辣咸香,风味十足,产品整体呈现出鲜艳的辣椒红色,能够较好地满足嗜辣者的口感和营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辣 金枪鱼 鱼肉酱 感官评价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抗凝血肽的活性作用机制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涂茂林 毛凤娇 +4 位作者 樊凤娇 刘猛 陈慧 卢卫红 杜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01-306,共6页
近年来,已从各类食源性蛋白中分离鉴定出抗凝血生物活性肽。食源性抗凝血肽的活性机制主要集中在抑制凝血系统中的凝血酶的活性、除凝血酶外的其它凝血因子的活性及血小板聚集三个方面。然而,体外抗凝血活性的主要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 近年来,已从各类食源性蛋白中分离鉴定出抗凝血生物活性肽。食源性抗凝血肽的活性机制主要集中在抑制凝血系统中的凝血酶的活性、除凝血酶外的其它凝血因子的活性及血小板聚集三个方面。然而,体外抗凝血活性的主要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法、发色底物法、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凝血酶时间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血小板聚集分析等均有各自优缺点。本文将对抗凝血肽的活性机制及相应的抗凝血检测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肽 活性 机制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赖氨酸预处理及杀菌工艺对南极磷虾罐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雨婷 孙培梓 +3 位作者 满昊 张芯语 徐晓宇 李冬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65-173,共9页
研究相同杀菌强度下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对经过L-赖氨酸(L-lysine,Lys)预处理的南极磷虾罐头品质的影响。采用Lys进行预处理南极磷虾肉,分别以水和保水剂三聚磷酸钠为对照,在相同的杀菌强度下,研究115℃杀菌60 min、117℃杀菌38 min、11... 研究相同杀菌强度下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对经过L-赖氨酸(L-lysine,Lys)预处理的南极磷虾罐头品质的影响。采用Lys进行预处理南极磷虾肉,分别以水和保水剂三聚磷酸钠为对照,在相同的杀菌强度下,研究115℃杀菌60 min、117℃杀菌38 min、119℃杀菌24 min和121℃杀菌15 min 4种杀菌条件对南极磷虾罐头品质的影响。在115℃杀菌60min后,Lys处理组的南极磷虾肉的硬度和咀嚼度较低,脂质氧化程度最低;低场核磁共振和核磁共振成像分析表明,不易流动水峰面积最大且伪彩图的信号强度最高;微观结构的结果显示,经Lys处理的南极磷虾肉组织更加规则,孔洞分布均匀,微观结构更完整;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在此杀菌条件下Lys处理组的南极磷虾肉具有较好的风味和质地,且在可接受度方面的评分也最高。Lys可替代磷酸盐改善南极磷虾罐头品质,且115℃杀菌60min的杀菌工艺使南极磷虾罐头品质最好,在实际生产操作中有很好的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罐头 L-赖氨酸 杀菌 品质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模拟消化对鲟鱼头硒螯合肽结构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14
作者 贾娇 吴汶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169-173,共5页
为了明确鲟鱼头蛋白肽和鲟鱼头硒螯合肽的抗氧化活性差异,体外模拟了口腔及胃肠道消化处理过程中鲟鱼头蛋白肽和鲟鱼头硒螯合肽的结构及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鲟鱼头硒螯合肽的紫外光谱吸收峰在体外口腔胃肠模拟消化过程中比鲟鱼头... 为了明确鲟鱼头蛋白肽和鲟鱼头硒螯合肽的抗氧化活性差异,体外模拟了口腔及胃肠道消化处理过程中鲟鱼头蛋白肽和鲟鱼头硒螯合肽的结构及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鲟鱼头硒螯合肽的紫外光谱吸收峰在体外口腔胃肠模拟消化过程中比鲟鱼头蛋白肽更加稳定。体外模拟消化导致鲟鱼头蛋白肽和鲟鱼头硒螯合肽的圆二色谱吸收峰强度显著降低。粒径分布结果也表明:鲟鱼头硒螯合肽在消化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溶解性。ABTS、DPPH以及OH自由基清除活性结果显示,在体外模拟消化后,鲟鱼头蛋白肽和鲟鱼头硒螯合肽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进一步增强,且鲟鱼头硒螯合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头蛋白肽 硒螯合肽 结构特性 体外模拟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分析不同产地“汉中仙毫”气味指纹差异 被引量:26
15
作者 金文刚 陈小华 +2 位作者 耿敬章 姜鹏飞 裴金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1-237,共7页
为便于“汉中仙毫”绿茶质量区分和品牌管理,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ion mobility spectrometer,GC-IMS)分析了不同产地(南郑、勉县、镇巴、西乡、宁强)“汉中仙毫”的气味指纹差异。结果表明,GC-IMS技术可以对不同... 为便于“汉中仙毫”绿茶质量区分和品牌管理,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ion mobility spectrometer,GC-IMS)分析了不同产地(南郑、勉县、镇巴、西乡、宁强)“汉中仙毫”的气味指纹差异。结果表明,GC-IMS技术可以对不同产地“汉中仙毫”气味物质实现较好分离。不同产地“汉中仙毫”中共鉴定出61种挥发性气味物质,包括醛类30种、酮类12种、酯类7种、醇类6种、呋喃类4种和酸类2种。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产地“汉中仙毫”挥发性气味成分气相-离子迁移谱呈现出一定差异,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3%,说明基于GC-IMS技术可以对“汉中仙毫”进行产地区分。该研究建立了“汉中仙毫”挥发性气味物质指纹图谱,可视化呈现了不同产地茶叶气味物质差异,对今后“汉中仙毫”品质控制、产地区分、质量评估以及品牌管理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绿茶 气味指纹 主成分分析 产地区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鲵皮明胶提取及其性质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金文刚 陈德经 +1 位作者 耿敬章 裴金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4-179,共6页
为有效利用大鲵加工副产物鲵皮,研究了从鲵皮中提取明胶的工艺条件及其部分性质。鲵皮经碱酸预处理后,以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明胶提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鲵皮明胶最适提取条件为温度60℃,超声功率400 W、提... 为有效利用大鲵加工副产物鲵皮,研究了从鲵皮中提取明胶的工艺条件及其部分性质。鲵皮经碱酸预处理后,以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明胶提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鲵皮明胶最适提取条件为温度60℃,超声功率400 W、提取时间7 h,料液比1∶9(g∶m L),明胶提取率可达13.76%。鲵皮明胶中甘氨酸、脯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含量相对较高,约占总氨基酸的50%,该明胶在234 nm处有最大紫外吸收,黏度为3.3 m Pa·s,凝冻强度Bloom值为216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明胶 紫外光谱 凝冻强度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营养包组成及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祁立波 吴超 +3 位作者 钟利敏 尚珊 董秀萍 林松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3-302,共10页
微量营养素的缺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为改善贫困儿童营养状况加大了营养补充品的研制,并提出了"营养包"的概念。通过对基料、矿物质、维生素等成分进行配比,实现了婴幼儿营养包的功能化及专项化。随着人们对营养包需求... 微量营养素的缺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为改善贫困儿童营养状况加大了营养补充品的研制,并提出了"营养包"的概念。通过对基料、矿物质、维生素等成分进行配比,实现了婴幼儿营养包的功能化及专项化。随着人们对营养包需求的不断增加,营养包的复配原料已由豆粉、乳粉等扩展到谷物类粉末基料。同时,添加DHA或益生元等功能性强化婴幼儿营养包也相继出现。然而,婴幼儿营养包在销售或贮存过程中会出现营养素衰减及氧化哈败等质量问题,通常采取微胶囊包埋法来提高营养素及脂肪的稳定性。统计实验表明营养包可改善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尤其是对婴幼儿贫血状况的改善。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婴幼儿服用营养包后偶发不良反应现象。文章针对婴幼儿营养包的组成成分及其质量的控制和对功效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婴幼儿营养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营养包 成分组成 成分稳定性 营养素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海娜花天然染料为敏化剂制备纳米TiO_2太阳能电池 被引量:1
18
作者 郝洪顺 杨阳 +3 位作者 秦磊 王丽君 胡志强 刘贵山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5-110,121,共7页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从海娜花中提取天然染料,用其作为敏化剂制备了纳米TiO2太阳能电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对天然染料组成进行分析,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对不同pH值下的海娜花染料进行测试,并对其敏化...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从海娜花中提取天然染料,用其作为敏化剂制备了纳米TiO2太阳能电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对天然染料组成进行分析,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对不同pH值下的海娜花染料进行测试,并对其敏化的纳米TiO2太阳电池进行光电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海娜花天然染料主要成分为指甲花醌、木犀草素,次要成分为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及芹菜素等;在中性(原始pH值)条件下,在可见光区约420 nm、470 nm、670 nm处有吸收峰,在紫外光区约340 nm处有吸收峰;在碱性条件下,由于指甲花醌、木犀草素、芹菜素等酚羟基质子解离,紫外吸收峰发生红移并且吸收强度增加;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a失去卟啉环中的镁成为脱镁叶绿素,主要吸收峰都在420 nm和670 nm左右;在pH=5时,海娜花天然染料作为敏化剂制备的纳米TiO2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比较好,开路电压为0.39 V、短路电流密度为0.66 mA·cm-2、填充因子为0.60、光电转换效率为0.15%,400 nm处IPCE为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海娜花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PH值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参水煮液皂苷的美白抗衰老功效 被引量:11
19
作者 程璐 谢翔 +6 位作者 刘中原 宋爽 李红艳 崔励 周大勇 贾进 张江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7-271,290,共6页
为开发海参水煮液皂苷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对海参水煮液进行了醇沉、大孔树脂吸附和乙醇梯度洗脱,获得三种海参皂苷组分S1、S2、S3,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应用香草醛-冰乙酸法测定了其皂苷含量。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 为开发海参水煮液皂苷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对海参水煮液进行了醇沉、大孔树脂吸附和乙醇梯度洗脱,获得三种海参皂苷组分S1、S2、S3,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应用香草醛-冰乙酸法测定了其皂苷含量。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分析法和生化酶学法测定了皂苷组分水溶液的抗氧化活性和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组分S1、S2、S3均含有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且质量分数分别为6.09%、34.08%、63.51%;组分S2水溶液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较强(质量浓度≥5 g/L时,清除率稳定在92.5%)、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能力较强(质量浓度为50-70 g/L时,抑制率稳定在30.4%),因而组分S2具有良好的美白抗衰老效果,可作为潜在的美白抗衰老化妆品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 废液 皂苷 美白 抗衰老 DPPH 酪氨酸酶 医药与日化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鲵肉冷藏过程中理化指标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萍 陈小华 +4 位作者 刘俊霞 王景华 金文刚 陈德经 姜鹏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59-267,共9页
为探讨大鲵肉冷藏期间理化指标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对冷藏过程(4℃,0~8 d)中大鲵肉定期进行感官评价、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和菌落总数测定,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 为探讨大鲵肉冷藏期间理化指标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对冷藏过程(4℃,0~8 d)中大鲵肉定期进行感官评价、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和菌落总数测定,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大鲵肉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大鲵肉感官品质逐渐下降,而TVB-N值和菌落数呈上升趋势。其中,大鲵肉在第5 d感官上不可接受,TVB-N值在第7 d超过可接受上限(30 mg/100 g),菌落总数在第6 d超过可接受上限(6 lg CFU/g)。不同冷藏时间大鲵肉共检测出7类58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14种)、酯类(12种)相对含量较高。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醇类含量呈下降趋势,而酯类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他类化合物在冷藏过程中呈波动趋势。聚类分析将不同冷藏时间大鲵肉聚为4类,即前4 d、第5 d、第6 d和第7 d、第8 d。相关性分析表明,己酸己酯、2-甲基丁酸乙酯、2-庚酮、2,3-丁二酮、芳樟醇可作为大鲵肉冷藏期间腐败变质的潜在标记物。该研究为大鲵肉冷藏期间新鲜度评价及其品质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肉 冷藏 理化指标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