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氨酯/纳米二氧化硅/POM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曲敏杰 张金东 +3 位作者 马春 阮久勇 徐东超 刘艳喜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60,106,共4页
通过熔融共混,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将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进行包覆制备了复合增韧剂,然后将复合增韧剂与聚甲醛(POM)进行共混制备了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增韧剂不同用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通过熔融共混,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将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进行包覆制备了复合增韧剂,然后将复合增韧剂与聚甲醛(POM)进行共混制备了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增韧剂不同用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PU/nano-SiO2的相互作用能提高TPU/nano-SiO2与POM的界面相容性,使TPU/nano-SiO2均匀地分散在POM中。当POM/TPU/nano-SiO2质量比为100/10/1时,与纯聚甲醛相比,拉伸强度提高了20%,弹性模量提高了78.3%,冲击强度提高了175%,加入复合增韧剂后,球晶尺寸大幅减小;复合材料在断裂过程中发生塑性变形,韧性较好;增韧剂对聚甲醛基体有异相成核作用,同时提高了其结晶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纳米二氧化硅 聚甲醛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桂酸/十六醇/二氧化硅复合相变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鸿 武晓华 +1 位作者 王晓磊 王倩倩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2-675,共4页
为了制备适用于服用调温纺织品领域的定形相变材料,选用月桂酸和十六醇二元低共熔物作为工作物质,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月桂酸/十六醇/二氧化硅复合相变材料。用DSC、IR、TG、SEM、热渗出等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氧... 为了制备适用于服用调温纺织品领域的定形相变材料,选用月桂酸和十六醇二元低共熔物作为工作物质,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月桂酸/十六醇/二氧化硅复合相变材料。用DSC、IR、TG、SEM、热渗出等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硅复合相变材料相变温度为34℃,符合服用要求;当相变材料的质量分数为64%时,相变焓可达122.4J/g;复合相变材料是二氧化硅凝胶和月桂酸/十六醇二元体系的物理共混物,没有新的键合生成;TG曲线表明复合相变材料在125℃之前,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复合相变材料组织呈近球形或椭球形的颗粒状,表面光滑圆润,粒径在2μm左右,分散性较好;热渗出实验表明,二氧化硅凝胶对月桂酸/十六醇二元低共熔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定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相变材料 溶胶-凝胶法 相变 月桂酸 十六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处理工艺对PA6/硅灰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冯钠 苏鸿翔 +1 位作者 王志强 李苗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共5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和钛酸酯偶联剂JN-114及直接法和预处理法两种表面处理工艺对硅灰石进行表面改性并制备了相应的尼龙6(PA6)/硅灰石复合材料,分析和研究了这两种处理工艺对PA6/不同偶联剂改性硅灰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和钛酸酯偶联剂JN-114及直接法和预处理法两种表面处理工艺对硅灰石进行表面改性并制备了相应的尼龙6(PA6)/硅灰石复合材料,分析和研究了这两种处理工艺对PA6/不同偶联剂改性硅灰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法可以改善PA6/硅灰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其中KH-550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JN-114。预处理法可明显增加硅灰石表面活性基团的数量,进一步提高PA6/KH-550改性硅灰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高达96.26MPa);但对PA6/JN-114改性硅灰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不显著。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和熔体流动速率(MFR)测试表明,经预处理法处理的KH-550改性硅灰石与PA6的界面结合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硅灰石 表面处理工艺 力学性能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炭材料对电极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冯俊 刘贵山 +3 位作者 马铁成 胡志强 吴凯卓 张娓娓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8-282,共5页
分别以石墨/活性炭/炭黑/碳纳米管为原料,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的对电极。分析比较了各原料的孔结构、比表面积及各原料制膜的方块电阻对组装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制备DSSC对电极的原料而言,孔尺寸要... 分别以石墨/活性炭/炭黑/碳纳米管为原料,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的对电极。分析比较了各原料的孔结构、比表面积及各原料制膜的方块电阻对组装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制备DSSC对电极的原料而言,孔尺寸要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孔形状要求口径大于或至少等于体径;比表面积并非越大越好,还应考虑其内部孔结构;制膜的方块电阻并非是影响电池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另外,原料的颗粒形状及排布方式也影响电池的性能。笔者以比表面积31.163 m.2g-1、方块电阻12.5Ω/□的碳纳米管所制碳膜组装的电池性能最佳,光电转化效率达5.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炭材料 丝网印刷 对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态稳定相变材料聚乙二醇/聚酰胺6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5
5
作者 郭静 李楠 +1 位作者 徐德增 王立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1-164,共4页
以聚醚酯酰胺(PEEA)为相容剂,以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形态稳定的聚乙二醇(PEG)/聚酰胺6(PA6)相变材料,对材料的形态结构、固-固相变、热性能及相变实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形态稳定的相变材料(PCM),PEG的最大添加量为80%(质量分... 以聚醚酯酰胺(PEEA)为相容剂,以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形态稳定的聚乙二醇(PEG)/聚酰胺6(PA6)相变材料,对材料的形态结构、固-固相变、热性能及相变实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形态稳定的相变材料(PCM),PEG的最大添加量为80%(质量分数);材料的相变温度及相变焓随PEG质量分数的增加和分子质量的增大而提高;材料在相变温度下发生了固-固相转变,其实质是PEG在相变温度下由结晶态到无定型态的相互转变,材料在循环加热的条件下也能一直保持稳定的形态,无熔化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聚酰胺6 固-固相变 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气凝胶/壳聚糖复合药物载体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敬肖 曾淼 +2 位作者 史非 唐乃岭 魏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27-1530,共4页
采用常压干燥法制备了SiO2气凝胶,所得气凝胶为介孔结构,比表面积618.8m2/g,孔径分布5~20nm。以SiO2气凝胶为原料,通过静电吸附法制备了SiO2气凝胶/壳聚糖复合药物载体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等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 采用常压干燥法制备了SiO2气凝胶,所得气凝胶为介孔结构,比表面积618.8m2/g,孔径分布5~20nm。以SiO2气凝胶为原料,通过静电吸附法制备了SiO2气凝胶/壳聚糖复合药物载体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等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复合材料对硫酸庆大霉素药物的担载和释放性能。结果表明,所得SiO2气凝胶/壳聚糖复合材料为多孔网络结构,其中,由450℃处理的SiO2气凝胶制得的气凝胶/壳聚糖复合材料对硫酸庆大霉素具有较好的药物担载和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气凝胶 壳聚糖 复合材料 多孔 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烧结法制备TCP/TTCP复合生物陶瓷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周洁 高金睿 +1 位作者 王志强 佟蕊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5-499,共5页
采用微波烧结方法制备TCP/TTCP复合磷酸钙生物陶瓷材料,以四水硝酸钙(Ca(NO3)2.4H2O)和磷酸氢二铵((NH4)2HPO4)为初始原料制备磷酸三钙(TCP)和磷酸四钙(TTCP)。研究了当TCP/TTCP(物质的量)配比为1:1时,不同的烧结温度对复合钙磷陶瓷的... 采用微波烧结方法制备TCP/TTCP复合磷酸钙生物陶瓷材料,以四水硝酸钙(Ca(NO3)2.4H2O)和磷酸氢二铵((NH4)2HPO4)为初始原料制备磷酸三钙(TCP)和磷酸四钙(TTCP)。研究了当TCP/TTCP(物质的量)配比为1:1时,不同的烧结温度对复合钙磷陶瓷的结构和晶相的影响。对烧结后的样品在模拟体液中进行了浸泡实验,监测了浸泡过程中的pH值变化,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对浸泡后试样的结构和晶相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波烧结制备的磷酸钙生物陶瓷的主晶相是HA,其结构均匀,致密度较好。且在1200℃下微波烧结HA能稳定存在,陶瓷具有良好的表面生物活性。浸泡溶液的pH值变化幅度小(在7.40~7.72之间),接近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P/TTCP 微波烧结 模拟体液浸泡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废丝接枝聚乙二醇相变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5
8
作者 郭静 相恒学 +1 位作者 巩学勇 张银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3-136,共4页
研究了腈纶(PAN)废丝碱催化水解工艺,用傅立叶红外光谱表征了PAN废丝水解产物的结构。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PAN废丝接枝聚乙二醇制备工艺,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聚乙二醇(PEG)分子量、催化剂用量、接枝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腈纶水解产物和... 研究了腈纶(PAN)废丝碱催化水解工艺,用傅立叶红外光谱表征了PAN废丝水解产物的结构。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PAN废丝接枝聚乙二醇制备工艺,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聚乙二醇(PEG)分子量、催化剂用量、接枝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腈纶水解产物和聚乙二醇的接枝产物(HPAN-g-PEG)相变性能的影响,用偏光显微镜考察了PEG、HPAN-g-PEG的晶体结构,通过测定步冷曲线观察了接枝产物的保温性能。结果表明,该接枝材料表现出固-固相转变特性,潜热储存能力达105J/g,并呈现出良好的保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纶废丝 聚乙二醇 接枝 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熔融接枝EVA增韧EVA阻燃复合材料 被引量:4
9
作者 夏英 李姿潼 +2 位作者 赵建 刘长胜 胡林燕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29,共4页
以马来酸酐(MAH)为接枝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采用熔融接枝制备了乙烯-醋酸乙烯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EVA-g-MAH)。将接枝率为2.20%的EVA-g MAH作为EVA/氢氧化镁(MH)/微胶囊化红磷(MRP)复合材料的相容剂,探讨了相容剂对复... 以马来酸酐(MAH)为接枝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采用熔融接枝制备了乙烯-醋酸乙烯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EVA-g-MAH)。将接枝率为2.20%的EVA-g MAH作为EVA/氢氧化镁(MH)/微胶囊化红磷(MRP)复合材料的相容剂,探讨了相容剂对复合材料力学、阻燃、加工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EVA-g-MAH用量为12份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达30.3 kJ/m^2,拉伸强度由8.7 MPa提高到了12.9 MPa。在力学性能得到改善的同时,复合材料的垂直燃烧级别仍可达到FV-0,氧指数由33.5%提高到了34.8%,复合材料熔体流动速率为3.3 g/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马来酸酐 熔融接枝 无卤阻燃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滤泥作成孔剂研制环保型保温材料 被引量:8
10
作者 焦宏涛 高文元 +1 位作者 李长敏 张玉苍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6,共6页
以粉煤灰、废玻璃以及粘土为主要原料,糖滤泥为成孔剂,经粉碎、球磨、干燥、成形、烧成研制新型环保型保温材料。试验研究表明:以粉煤灰25wt%,糖滤泥28wt%,废玻璃14wt%,水曲柳33 wt%,在成型压力为20MPa,烧成温度1060℃,保温时间30min下... 以粉煤灰、废玻璃以及粘土为主要原料,糖滤泥为成孔剂,经粉碎、球磨、干燥、成形、烧成研制新型环保型保温材料。试验研究表明:以粉煤灰25wt%,糖滤泥28wt%,废玻璃14wt%,水曲柳33 wt%,在成型压力为20MPa,烧成温度1060℃,保温时间30min下,可制备出体积密度为1.265g/cm3,抗折强度14 MPa,孔隙率达到35%的环保型保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滤泥 保温材料 成孔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纸粉填充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俊龙 何亮 +1 位作者 刘克勇 左勇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6-57,92,共3页
研究了不同偶联剂及用量对废纸粉填充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废纸和聚乙烯复合材料发泡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钛酸酯偶联剂可以较好地改善纸粉与聚乙烯基体的相容性,用量为纸粉质量的1.0%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达到... 研究了不同偶联剂及用量对废纸粉填充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废纸和聚乙烯复合材料发泡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钛酸酯偶联剂可以较好地改善纸粉与聚乙烯基体的相容性,用量为纸粉质量的1.0%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当AC发泡剂为4份,DCP交联剂用量为0.6份时,发泡复合材料密度从发泡前0.956 g/cm3降到0.113 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纸粉 低密度聚乙烯 复合材料 发泡剂 偶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SiO_2纳米多孔材料常压干燥制备 被引量:2
12
作者 冷小威 刘敬肖 +4 位作者 史非 王振宇 李雨珖 董晓丽 魏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9-93,共5页
以廉价的TiCl4和工业水玻璃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得了TiO2-SiO2复合湿凝胶,用三甲基氯硅烷(TMCS)/乙醇(EtOH)/己烷(Hexane)溶液对湿凝胶进行改性,再经常压干燥制备了TiO2-SiO2纳米多孔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吸收光谱(... 以廉价的TiCl4和工业水玻璃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得了TiO2-SiO2复合湿凝胶,用三甲基氯硅烷(TMCS)/乙醇(EtOH)/己烷(Hexane)溶液对湿凝胶进行改性,再经常压干燥制备了TiO2-SiO2纳米多孔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吸收光谱(FTIR)和N2吸附/解吸法对纳米多孔材料的形貌和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TiO2-SiO2纳米多孔材料为轻质块状固体,具有连续多孔结构,密度为0.14~0.25g/cm3,孔隙率为88.6%~93.6%,比表面积为716.8~802.7m2/g。吸附和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结果表明,n(Ti)∶n(Si)=1∶3的样品吸附率最高,20h时达到86%,n(Ti)∶n(Si)=1∶2的样品光催化降解率最高,10h时可达到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SIO2 常压干燥 纳米多孔材料 吸附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海泡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静 张烨 毕健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103,共3页
采用CTAB对海泡石进行化学修饰,制备了改性海泡石,将海泡石、改性海泡石分别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制备了熔融插层纳米复合材料。用XRD、DSC、SEM等测试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过... 采用CTAB对海泡石进行化学修饰,制备了改性海泡石,将海泡石、改性海泡石分别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制备了熔融插层纳米复合材料。用XRD、DSC、SEM等测试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过改性的海泡石亲油性增强;XRD结果表明PP大分子已经进入海泡石层间,形成插层型复合材料;DSC结果表明,一定量的改性海泡石的加入起到了异相成核作用,使复合材料的结晶更加完善;力学性能表明,改性海泡石使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SEM显示,改性海泡石呈两维纳米级均匀分散在PP基体中且与基体的界面结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油性 插层纳米复合材料 冲击强度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S-海泡石插层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与形态结构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静 院国保 张烨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57,61,共4页
采用苯乙烯乳液聚合法对有机海泡石原位插层,将插层产物聚苯乙烯(PS)-海泡石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制备PP/PS-海泡石插层纳米复合材料。流变测试结果表明:PP/PS-海泡石插层纳米复合材料为典型的假塑性流体,其偏离牛顿流体的程度随PS-海... 采用苯乙烯乳液聚合法对有机海泡石原位插层,将插层产物聚苯乙烯(PS)-海泡石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制备PP/PS-海泡石插层纳米复合材料。流变测试结果表明:PP/PS-海泡石插层纳米复合材料为典型的假塑性流体,其偏离牛顿流体的程度随PS-海泡石含量增加而增大,表观黏度和零切黏度随着PS-海泡石含量的增加而减小,PS-海泡石有改善PP流动性能的作用。添加PS-海泡石后,复合材料的黏流活化能明显小于纯PP,有利于复合材料在较宽温度范围内加工。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PS-海泡石以二维纳米级的形式均匀分散在PP基体中,且相容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苯乙烯 海泡石 插层纳米复合材料 流变性 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传统表面活性剂制备硅基介孔材料新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武贺娟 翟尚儒 +4 位作者 李明慧 陈传东 安庆大 翟滨 王大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90-895,共6页
因无机多孔材料在诸多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其合成路线的研究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非传统表面活性剂在硅基介孔材料合成中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有机小分子、离子液体和新型硅源等非传统表面活性剂作为模板剂制备硅基... 因无机多孔材料在诸多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其合成路线的研究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非传统表面活性剂在硅基介孔材料合成中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有机小分子、离子液体和新型硅源等非传统表面活性剂作为模板剂制备硅基介孔材料的现状。与利用传统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路线相比,以非传统表面活性剂为模板的制备路线在合成过程中体现了诸多优势,为硅基多孔材料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二氧化硅 模板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g-MAH的制备及其增容PS阻燃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夏英 李姿潼 +2 位作者 赵建 刘长胜 胡林燕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6-90,共5页
以聚苯乙烯(PS)为载体,马来酸酐(MAH)为接枝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聚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PS-g-MAH)。考察了MAH用量、DCP用量对PS-g-MAH接枝率的影响。经红外光谱(IR)表征,接枝物为目标产物。将... 以聚苯乙烯(PS)为载体,马来酸酐(MAH)为接枝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聚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PS-g-MAH)。考察了MAH用量、DCP用量对PS-g-MAH接枝率的影响。经红外光谱(IR)表征,接枝物为目标产物。将接枝率为3.7%的PS-g-MAH作为PS/膨胀阻燃剂/热塑性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增容剂,探讨了增容剂对该复合材料阻燃、力学和加工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增容剂用量为12份时,冲击强度达到4.89 kJ/m2,比未增容时提高了87.4%,拉伸强度仍可保持在21.3 MPa。在力学性能得到改善的同时,复合材料的垂直燃烧可达到FV-0级,氧指数由27.1%提高到了27.9%,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4.62g/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聚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 熔融接枝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T/MMT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立岩 李光 +2 位作者 郭静 李继新 相恒学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0-93,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蒙脱土(PTT/MMT)复合材料,并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对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TT和PTT,/MMT复合材料均为假塑性流体,1%~3%的MMT就可以品著改善复合材料的流动性。复合...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蒙脱土(PTT/MMT)复合材料,并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对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TT和PTT,/MMT复合材料均为假塑性流体,1%~3%的MMT就可以品著改善复合材料的流动性。复合材料的非牛顿指数大于PTT,表观黏度小于PTT,流动性优于PTT,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成型加工;复合材料的黏流活化能高于PTT,更适合通过升高温度的方法来改善其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蒙脱土 复合材料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EVA共混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宋霞 冯钠 陈荣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6-119,共4页
研究了PLA/EVA及PLA/EVA/PE-PA-GMA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EVA14-2对PLA有一定的增韧作用,PE-PA-GMA使PLA/EVA/PE-PA-GMA体系的韧性有较明显提高,对80/20的PLA/EVA体系来说,加入5份PE-PA-GMA效果最好。
关键词 PLA EVA 共混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蒙脱土定形相变材料共混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鸿 武晓华 +1 位作者 王倩倩 王晓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6-79,共4页
自制了蒙脱土定形蓄热功能粒子,通过熔融共混纺丝制备了聚丙烯/蒙脱土定形相变材料蓄热功能复合纤维。通过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观测、强伸试验、差热分析等手段,对复合纤维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混蒙脱土定形相变材料的复... 自制了蒙脱土定形蓄热功能粒子,通过熔融共混纺丝制备了聚丙烯/蒙脱土定形相变材料蓄热功能复合纤维。通过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观测、强伸试验、差热分析等手段,对复合纤维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混蒙脱土定形相变材料的复合纤维表面形态仍然光滑、圆润;当定形相变材料掺量为12%时,共混纤维相转变温度为34.8℃,相变焓为10.7 J/g,达到了理论值的75%;共混纤维中蒙脱土定形相变材料在含量较少或过多时,纤维强度下降,但在12%左右会有大幅度提高,增强效果突出;共混纤维耐热性较好,在150℃之后才开始热失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 蓄热 相变材料 蒙脱土 熔融插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SiO_2/聚苯并噁嗪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廖栋 颜春 +2 位作者 丁江平 李晓拓 刘俊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8-90,共3页
以纳米SiO2/聚苯并噁嗪(PBOZ)为基体树脂,与碳纤维(CF)复合,制备了CF/SiO2/PBOZ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SiO2含量对其弯曲强度、层间剪切强度以及断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2含量为4%时,CF/SiO2/PBOZ复合材料的性能最好,材料的弯曲... 以纳米SiO2/聚苯并噁嗪(PBOZ)为基体树脂,与碳纤维(CF)复合,制备了CF/SiO2/PBOZ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SiO2含量对其弯曲强度、层间剪切强度以及断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2含量为4%时,CF/SiO2/PBOZ复合材料的性能最好,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达到835和72.1MPa,比不含纳米SiO2的复合材料分别增加了14%和44%。将纳米SiO2含量为4%的CF/SiO2/PBOZ复合材料置于沸水中煮24h,处理前后的层间剪切强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均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纳米SIO2 苯并噁嗪 复合材料 层间剪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