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波动对大黄鱼冷链流通期间鲜度品质及水分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玉梅 司徒慧媛 +5 位作者 高加龙 章超桦 秦小明 曹文红 林海生 陈忠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18,共8页
为研究养殖大黄鱼低温流通期间的鲜度品质变化,该文模拟了冷链与断链流通的温度条件,分析了流通过程中大黄鱼感官、色差、质构、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K值及菌落总数等鲜度指标的变化趋势,并结合低场... 为研究养殖大黄鱼低温流通期间的鲜度品质变化,该文模拟了冷链与断链流通的温度条件,分析了流通过程中大黄鱼感官、色差、质构、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K值及菌落总数等鲜度指标的变化趋势,并结合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综合评价了流通各阶段大黄鱼各状态水分含量变化及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流通时间的延长,大黄鱼的感官评分、L^(*)值呈下降趋势,色差b^(*)值、TVB-N值、K值和菌落总数则逐渐增大;与冷链组相比,断链组在流通过程中各鲜度指标变化更为显著(P<0.05)。低场核磁共振结果显示,断链组结合水稳定性下降更快,说明断链流通中温度波动对鱼肉结合水影响较大,且加速了样品鲜度品质劣变。结合水峰面积(A_(2b)+A_(21))与菌落总数、感官品质、色泽(L^(*)值和b^(*)值)、咀嚼性的指标呈显著相关,不易流动水峰面积(A_(22))和自由水峰面积(A_(23))均与TVB-N值和K值呈显著相关。该研究结果反映了冷链流通过程中大黄鱼因温度波动产生潜在的质量安全风险,同时为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的产品品质监测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波动 大黄鱼 冷链流通 鲜度品质 水分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琼胶对罗非鱼鱼糜凝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戚勃 杨少玲 +5 位作者 王悦齐 胡晓 杨贤庆 潘创 李来好 王露楠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3-89,共7页
以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reus)鱼糜为原料,通过向鱼糜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羧甲基琼胶(Carboxymethyl agar,CMA),并测定鱼糜凝胶的强度、持水性、质构特性、色泽、蛋白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等指标,研究了CMA对鱼糜凝胶性能的... 以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reus)鱼糜为原料,通过向鱼糜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羧甲基琼胶(Carboxymethyl agar,CMA),并测定鱼糜凝胶的强度、持水性、质构特性、色泽、蛋白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等指标,研究了CMA对鱼糜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量为0.5%~2.0%时,CMA可显著提高鱼糜的凝胶强度(P<0.05),最高达70.7%;1.5%~2.5%的CMA可显著提高凝胶持水性(P<0.05);添加量为1.5%~2.0%时,CMA对鱼糜凝胶的质构特性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添加量为0.5%时,CMA对鱼糜凝胶具有显著的增白效果(P<0.05);CMA对鱼糜蛋白化学作用力具有显著影响(P<0.05),适量添加可以破坏离子键,促进氢键、疏水键和二硫键的形成,促使鱼糜发生胶凝化;SDS-PAGE电泳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CMA促使了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之间的交联,添加1.5%的CMA可使鱼糜凝胶形成均匀、致密的网络结构。总之,罗非鱼鱼糜中添加1.0%~1.5%的CMA,改变了鱼糜的持水性、化学作用力和蛋白质的聚集性,增强了蛋白质的交联作用,改进了鱼糜凝胶的网络结构,从而提升了鱼糜的凝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琼胶 罗非鱼鱼糜 凝胶特性 持水性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盐厌氧菌YL9-2对鱼露发酵过程中品质和风味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文静 李春生 +4 位作者 王悦齐 陈胜军 赵永强 吴燕燕 李来好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5-123,共9页
为解决传统发酵鱼露发酵时间长、风味难控制的问题,从传统鱼露发酵液中筛选到一株与传统鱼露风味形成相关的发酵盐厌氧菌(Halanaerobium fermentans)YL9-2。结果显示,发酵盐厌氧菌能够缩短鱼露品质的形成时间并提高鱼露氨基酸态氮含量;... 为解决传统发酵鱼露发酵时间长、风味难控制的问题,从传统鱼露发酵液中筛选到一株与传统鱼露风味形成相关的发酵盐厌氧菌(Halanaerobium fermentans)YL9-2。结果显示,发酵盐厌氧菌能够缩短鱼露品质的形成时间并提高鱼露氨基酸态氮含量;同时,其添加能够显著提升鱼露的食用安全性,组胺、酪胺、腐胺、尸胺、酪胺和总生物胺在发酵末期分别下降了26.4%、27.1%、9.4%、39.8%、69.4%和25.7%。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共检测出38种挥发性化合物,在发酵末期添加YL9-2发酵后,异戊醛、2-甲基丁醛、己醛、庚醛、辛醛、壬醛、1-戊烯-3醇、1-辛烯-3醇、2-壬酮和2-十一酮分别提高了79.7%、92.5%、45.3%、41.8%、21.2%、29.4%、20.4%、46.6%、67.7%和47.2%,提升了鱼露的麦芽香、青草味、奶酪味、水果香、蘑菇香、甜香和脂肪香,而三甲胺则下降了61.7%,降低了鱼露的鱼腥味。研究结果为靶向改善传统发酵鱼露的品质、风味和食用安全性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盐厌氧菌 鱼露 氨基酸态氮 生物胺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皮胶原肽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与铜离子结合活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宋玉琼 胡晓 +5 位作者 相欢 陈胜军 李来好 杨贤庆 吴燕燕 马海霞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5-164,共10页
为探明罗非鱼(Oreochromis)鱼皮胶原蛋白肽能否有效抑制黑色素的生成,采用酶解法制备出罗非鱼皮酪氨酸酶抑制肽(Tilapia skin tyrosinase inhibitory peptides,TSTIP),并开展其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抑制活性与铜离子(Cu^(2+))结合... 为探明罗非鱼(Oreochromis)鱼皮胶原蛋白肽能否有效抑制黑色素的生成,采用酶解法制备出罗非鱼皮酪氨酸酶抑制肽(Tilapia skin tyrosinase inhibitory peptides,TSTIP),并开展其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抑制活性与铜离子(Cu^(2+))结合活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罗非鱼皮经碱性蛋白酶酶解4 h后的产物具有最高的TYR抑制活性和Cu^(2+)结合活性,且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R=0.856)。荧光光谱分析显示,TSTIP与TYR或Cu^(2+)结合后其内源荧光吸收强度的下降趋势一致,同时紫外吸收增强,且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显示,TYR与Cu^(2+)主要通过羰基及氨基与TSTIP结合。圆二色谱分析显示,两种结合物中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含量相对减少,β-折叠含量相对增多,该现象在TSTIP-Cu^(2+)结合物中更加明显。结果表明,TSTIP结合TYR产生的结构变化与结合Cu^(2+)相似,TSTIP可通过螯合TYR的活性中心Cu+2来抑制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皮 胶原蛋白肽 酪氨酸酶 肽-Cu^(2+)结合物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麻醉对罗非鱼生理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袁圆玥 岑剑伟 +7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黄卉 魏涯 郝淑贤 赵永强 王悦齐 林织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7-155,共9页
采用二氧化碳(CO_(2))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进行麻醉处理以减少其由操作过程引起的应激反应,分析了麻醉及复苏过程中罗非鱼生理及鱼肉品质的变化。探索不同处理温度的麻醉效果,确定了罗非鱼CO_(2)麻醉的最佳温度为15℃,麻醉... 采用二氧化碳(CO_(2))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进行麻醉处理以减少其由操作过程引起的应激反应,分析了麻醉及复苏过程中罗非鱼生理及鱼肉品质的变化。探索不同处理温度的麻醉效果,确定了罗非鱼CO_(2)麻醉的最佳温度为15℃,麻醉用时(101±18)s,复苏用时(134±23)s。CO_(2)麻醉引起了罗非鱼血清皮质醇(COR)含量、血糖(GLU)浓度、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显著升高,复苏后显著降低。糖原(GLY)含量显著降低,肝乳酸(LD)含量在麻醉复苏后达到最高点。麻醉使鱼体肌乳酸含量显著升高,胁迫解除后显著下降。麻醉后观察到罗非鱼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降低。鱼片硬度、胶着性、咀嚼性受CO_(2)麻醉影响显著,复苏24 h后可恢复到对照水平,弹性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研究表明,短时饱和CO_(2)处理可以有效快速麻醉罗非鱼,麻醉处理引起了罗非鱼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胁迫解除后鱼体生理状态可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二氧化碳麻醉 血清指标 代谢指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暂养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存活、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袁仲瑾 岑剑伟 +7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黄卉 魏涯 郝淑贤 赵永强 王悦齐 林织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8-126,共9页
探究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最佳暂养温度,可为该鱼的保活流通提供理论依据。以0.5~1.0℃·h^(−1)的速率将石斑鱼的暂养水温降至24、20、18和16℃,观察降温过程中石斑鱼的生理反应,测定... 探究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最佳暂养温度,可为该鱼的保活流通提供理论依据。以0.5~1.0℃·h^(−1)的速率将石斑鱼的暂养水温降至24、20、18和16℃,观察降温过程中石斑鱼的生理反应,测定暂养过程中的水质变化及鱼体保活时间、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等指标。结果显示,在24~16℃时石斑鱼的存活时间随暂养温度的降低呈上升趋势,水温维持在16℃时,水体中总氨氮(TAN)质量浓度增速较缓,鱼体存活时间最长(109 h)。不同水温下暂养48 h后,鱼体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暂养前相比,16℃组石斑鱼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中补体蛋白3(C3)、球蛋白(GLB)和总蛋白(TP)质量浓度显著上升,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变化;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显著降低,但明显高于其他温度组,丙二醛(MDA)水平显著低于其他温度组。16℃暂养不仅能保持较好的水质,同时也能降低鱼体代谢水平,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从而降低氧化应激反应造成的损伤,适合作为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暂养和运输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低温暂养 非特异性免疫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坛紫菜蛋白的酶法提取及其理化性质 被引量:3
7
作者 冷檬 林端权 +4 位作者 翁凌 张凌晶 缪松 曹敏杰 孙乐常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0-150,共11页
鲍鱼内脏中含有丰富的可分解藻类多糖的水解酶。为实现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蛋白的高效提取和产业化制备,采用鲍鱼内脏酶对坛紫菜进行酶法破壁提取紫菜蛋白,并比较冷冻干燥与喷雾干燥对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鲍鱼内脏... 鲍鱼内脏中含有丰富的可分解藻类多糖的水解酶。为实现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蛋白的高效提取和产业化制备,采用鲍鱼内脏酶对坛紫菜进行酶法破壁提取紫菜蛋白,并比较冷冻干燥与喷雾干燥对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鲍鱼内脏酶酶解坛紫菜提取蛋白的最佳条件为:加酶量7.6%、酶解时间2.8 h、酶解温度35℃、料液比质量体积比为1∶25,在该条件下获得的蛋白得率为(238.65±2.13)mg∙g^(−1)。观察坛紫菜的外观及细胞形态,发现鲍鱼内脏酶能显著破坏坛紫菜细胞壁。冷冻干燥坛紫菜蛋白(Freeze-dried P.haitanensis protein,FPP)在不同pH下的溶解性和乳化性能均优于喷雾干燥坛紫菜蛋白(Spray-dried P.haitanensis protein,SPP)(P<0.01),而SPP的表面疏水性与接触角均高于FPP(P<0.01)。扫描电镜结果显示,FPP为表面光滑的片状结构,而SPP呈大小较为均一、表面有凹槽的球状颗粒。综上,鲍鱼内脏酶能有效破坏坛紫菜细胞壁,使水溶性蛋白溶出。制备得到的蛋白均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其中冷冻干燥所制备蛋白的理化性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鲍鱼内脏酶 响应面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交联剂对琼胶/海藻酸钠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牌 杨少玲 +7 位作者 戚勃 杨贤庆 李春生 王迪 赵永强 李来好 胡晓 陈胜军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149,共8页
琼胶和海藻酸钠是从海藻中提取的亲水性胶体,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生物降解性。为提高琼胶/海藻酸钠复合膜的应用性能,以琼胶、海藻酸钠为成膜基料,甘油为增塑剂,阿魏酸、单宁酸、柠檬酸和丁二酸为交联剂,采用溶液浇筑法制备了琼胶/海藻... 琼胶和海藻酸钠是从海藻中提取的亲水性胶体,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生物降解性。为提高琼胶/海藻酸钠复合膜的应用性能,以琼胶、海藻酸钠为成膜基料,甘油为增塑剂,阿魏酸、单宁酸、柠檬酸和丁二酸为交联剂,采用溶液浇筑法制备了琼胶/海藻酸钠复合膜,通过测定复合膜的机械性能、耐水性、阻湿性、不透明度、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微观结构,研究了4种交联剂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交联剂均显著提高了复合膜的拉伸强度、耐水性和阻湿性(P<0.05),但显著降低了膜的透明度(P<0.05),且当阿魏酸和单宁酸添加量为5%、柠檬酸和丁二酸为10%时,交联剂对复合膜的改善作用最好。4种交联剂中,柠檬酸交联膜的性能最好,当添加量为10%时,其拉伸强度为46.98 MPa,断裂伸长率为17.87%,水溶性为24.17%,溶胀率为38%,水蒸气透过率为0.51 g·mm·(m^(2)·h·kPa)^(−1)。FTIR分析显示,柠檬酸和丁二酸通过与琼胶和海藻酸钠分子中的羟基(−OH)发生酯化反应,改善复合膜的性能,阿魏酸和单宁酸通过与琼胶和海藻酸钠形成分子间氢键实现交联。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琼胶和海藻酸钠的相容性良好,交联剂可使复合膜截面更加致密、光滑。因此,适量添加4种交联剂可不同程度地改善琼胶/海藻酸钠复合膜的理化性能,为包装薄膜的制备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胶 海藻酸钠 交联剂 可食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肉酶解产物的抗酒精性肝损伤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钟佳佳 章超桦 +4 位作者 高加龙 秦小明 曹文红 郑惠娜 林海生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7-114,共8页
为探究马氏珠母贝肉酶解产物(Enzymatic hydrolysate from Pinctada martensii,EP)对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damage,ALD)的保护作用,该研究将EP超滤分级为截留分子量>10 kD(EP-Ⅰ)、3~10 kD(EP-Ⅱ)和<3 kD(EP-Ⅲ)3个组分,... 为探究马氏珠母贝肉酶解产物(Enzymatic hydrolysate from Pinctada martensii,EP)对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damage,ALD)的保护作用,该研究将EP超滤分级为截留分子量>10 kD(EP-Ⅰ)、3~10 kD(EP-Ⅱ)和<3 kD(EP-Ⅲ)3个组分,检测其体外抗肝损伤活性及对ALD小鼠肝保护作用的影响。体外试验结果显示,EP-Ⅲ可显著激活体外乙醇脱氢酶(ADH)活性(P<0.01),3个超滤组分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且EP-Ⅲ>EP-Ⅱ>EP-Ⅰ;动物试验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超滤组分均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小鼠肝脏指数及肝脏中丙二醛(MDA)和甘油三酯(TG)含量,同时显著增强小鼠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活力,提高肝脏中的谷胱甘肽(GSH)含量。综上,马氏珠母贝肉酶解超滤组分对急性ALD具有一定的辅助保护作用,其中EP-Ⅲ的保护作用效果最佳,其机制可能与加快机体乙醇代谢和减缓乙醇对机体造成的氧化损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肉酶解产物 酒精性肝损伤 体外抗肝损伤活性 乙醇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贵栉孔扇贝肉及其酶解产物对半去势雄性大鼠生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环宇 高加龙 +4 位作者 章超桦 司蕊 郑惠娜 曹文红 秦小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4-101,共8页
为探究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肉及其酶解产物对改善男性生殖能力的功效,该研究以半去势SD雄性大鼠为动物实验模型,考察华贵栉孔扇贝肉及其酶解产物对半去势雄性大鼠的性行为表现、脏器系数、血清性激素水平、阴茎组织一氧化氮(... 为探究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肉及其酶解产物对改善男性生殖能力的功效,该研究以半去势SD雄性大鼠为动物实验模型,考察华贵栉孔扇贝肉及其酶解产物对半去势雄性大鼠的性行为表现、脏器系数、血清性激素水平、阴茎组织一氧化氮(NO)和总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华贵栉孔扇贝肉及其酶解产物可缩短半去势雄性大鼠的勃起潜伏期(P<0.01),增加扑捉次数(P<0.05)、骑乘次数(P<0.05)等性行为表现;显著提升半去势雄性大鼠的睾丸、前列腺-精囊腺系数(P<0.05),能显著提高半去势大鼠血清睾酮(T)含量,稳定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水平(P<0.05);同时能显著介导NO和NOS的生成。综上,华贵栉孔扇贝肉及其酶解产物对半去势雄性大鼠的生殖能力有一定改善作用,其改善机制可能与调节半去势雄性大鼠血清性激素、促进阴茎信号因子的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贵栉孔扇贝 酶解产物 生殖能力 雄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酶解产物对超负荷哺乳大鼠泌乳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谌素华 秦小明 +3 位作者 章超桦 曹文红 郑惠娜 林海生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7-114,共8页
文章以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酶解产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大鼠超负荷哺乳模型,通过测定母鼠泌乳量、仔鼠总平均体质量增加量、母鼠脏器指数、母鼠乳腺器官指数和血清催乳素(Prolactin,PRL)等指标,使用HE染色法观察母鼠乳腺... 文章以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酶解产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大鼠超负荷哺乳模型,通过测定母鼠泌乳量、仔鼠总平均体质量增加量、母鼠脏器指数、母鼠乳腺器官指数和血清催乳素(Prolactin,PRL)等指标,使用HE染色法观察母鼠乳腺组织结构,探讨牡蛎酶解产物(Oyster enzymatic hydrolysate products,OEHP)对产后超负荷哺乳母鼠泌乳的影响。结果显示,灌胃21 d中,相较于对照组,OEHP高剂量组母鼠每小时泌乳量显著增加,低剂量组的效果不显著,与剂量呈正相关。高剂量组母鼠总平均泌乳量增加57.85%,差异极显著(P<0.01);中剂量组增加38.02%,差异显著(P<0.05);低剂量组增加17.69%;高、中、低剂量组仔鼠体增重分别增加13.62%、12.28%、11.99%,差异极显著(P<0.01),且高剂量组与中、低剂量组间仔鼠体增重有显著差异(P<0.05);乳腺指数均有显著差异;脏器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高剂量组PRL浓度增加41.67%,差异极显著(P<0.01);中剂量组增加26.39%,差异显著(P<0.05);低剂量组增加11.11%;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的PRL浓度增加27.50%,差异显著(P<0.05);观察发现各组母鼠乳腺组织结构均有明显的扩大和充盈现象,说明OEHP能有效改善超负荷哺乳母鼠泌乳调节作用从而促进泌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牡蛎 酶解产物 大鼠泌乳 超负荷哺乳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制备豌豆-草鱼双蛋白的热诱导凝胶特性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小虎 章超桦 +5 位作者 赵良忠 周晓洁 黄展锐 周春霞 曹文红 郑惠娜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86,共8页
【目的】基于热诱导凝胶特性评价共混合法和共沉淀法制备豌豆(Pisum sativum L.)-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双蛋白的优劣。【方法】以豌豆和草鱼为原料,采用等电点共沉淀法制备豌豆分离蛋白(PPI)、草鱼分离蛋白(CPI)和豌豆-草鱼... 【目的】基于热诱导凝胶特性评价共混合法和共沉淀法制备豌豆(Pisum sativum L.)-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双蛋白的优劣。【方法】以豌豆和草鱼为原料,采用等电点共沉淀法制备豌豆分离蛋白(PPI)、草鱼分离蛋白(CPI)和豌豆-草鱼共沉淀双蛋白(Co);将PPI与CPI以质量比1∶1直接混合得到豌豆-草鱼共混合双蛋白(BL)。以单一蛋白PPI、CPI为对照,分析4种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热诱导蛋白凝胶品质,比较BL和Co的热诱导凝胶结构和性质。【结果】与BL比较,Co的游离巯基含量更高(P<0.05),表面疏水性更低(P<0.05),vicilin与leguminα+β光密度比值是BL的2.82倍。Co热诱导凝胶品质较好,持水性和硬度分别为91.75%、42.60 g,显著高于BL、PPI、CPI(P<0.05),微观结构均匀、致密,凝胶性质总体优于PPI、CPI、BL,体现协同增强作用;BL则表现出一定的拮抗效应。【结论】共沉淀法制备的双蛋白热诱导凝胶特性优于共混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蛋白 共沉淀 共混合 凝胶特性 豌豆蛋白 草鱼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