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条鰤(Seriolaaureovittata)肌肉营养组成分析与评价叱 被引量:48
1
作者 柳学周 徐永江 +4 位作者 李荣 吕永军 史宝 宁劲松 王滨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8-135,共8页
为进一步认识和评价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的营养与食用价值,本研究测定了其肌肉中的水分、蛋白质、粗脂肪、灰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等成分,并对其养殖及野生个体的肌肉营养成分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黄条鉚肌肉... 为进一步认识和评价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的营养与食用价值,本研究测定了其肌肉中的水分、蛋白质、粗脂肪、灰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等成分,并对其养殖及野生个体的肌肉营养成分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黄条鉚肌肉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完全符合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质标准,是一种优质蛋白供给源。根据AAS和CS分值,黄条鉚肌肉的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为缬氨酸。黄条鉚肌肉的脂肪含量高于三文鱼(Salmo salar)、金枪鱼(Thunnus thynnus)、石斑鱼(Epinephelus sp.)等,且肌肉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较高,特别是EPA+DHA的含量高,具有较优的口感鲜度和较高的营养价值。另外,黄条鉚肌肉中含有多种机体新陈代谢所需的矿物质,经常食用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水平。比较发现,养殖黄条鰤较野生黄条鉚具有相对较高的脂肪含量和较低的水分含量,比能值(EP)分别为13.44 kJ/g和8.68 kJ/g,其他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表明养殖与野生黄条鰤肌肉营养价值相似。综上所述,黄条鉚肌肉蛋白质和脂肪质量较高,口感鲜美,营养成分丰富,是一种值得大力开发养殖的海产经济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条 肌肉 营养成分 营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渐变对黄条鰤消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史宝 柳学周 +6 位作者 刘永山 张言祥 高全义 徐永江 王滨 姜燕 宋雪松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8-56,共9页
为探讨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对盐度渐变的应激响应机制,设置盐度5、10、15、20、29和35共6个盐度渐变点,对幼鱼的消化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甲状腺激素(T4)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研究显示:胃、肠、肝脏和幽门盲... 为探讨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对盐度渐变的应激响应机制,设置盐度5、10、15、20、29和35共6个盐度渐变点,对幼鱼的消化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甲状腺激素(T4)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研究显示:胃、肠、肝脏和幽门盲囊的脂肪酶的活性均在盐度29渐变点最高,在低盐度渐变点这4个组织的脂肪酶活性均随盐度降低而降低。肠和肝脏的蛋白酶活性在盐度29渐变点达到峰值,幽门盲囊的蛋白酶活性则在盐度35渐变点最高,且与其他盐度渐变点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肠、肝脏的淀粉酶活性在盐度29渐变点最高,而幽门盲囊的淀粉酶活性在盐度35渐变点最高,但与盐度29渐变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SOD活性在盐度5渐变点显著低于其他盐度渐变点(P<0.05),SOD活性在盐度20和35渐变点与29渐变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T4浓度随着盐度的升高或降低均升高,盐度20渐变点与29渐变点的T4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显示,自然海水盐度29是黄条鰤幼鱼存活的适宜盐度,且黄条鰤幼鱼能较快适应略低盐度(20~29),但较低或较高盐度渐变点的消化酶活力和抗应激指标则显著异常。盐度渐变可引起黄条鰤幼鱼的消化生理、抗氧化水平和T4浓度的变化,黄条鰤幼鱼对外界盐度变化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条鰤 盐度渐变 消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甲状腺激素 应激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条鰤(Seriolaaureovittata)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史宝 刘永山 +4 位作者 柳学周 徐永江 李荣 宋雪松 周丽青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6-141,共6页
以黄海北部沿海捕获的野生黄条鰤(Seriolaaureovittata)为实验材料,经过体内注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取头肾细胞,经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液染色后,观察黄条鰤的染色体核型和特征。本研究分析了21条黄条鰤的80个中期染... 以黄海北部沿海捕获的野生黄条鰤(Seriolaaureovittata)为实验材料,经过体内注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取头肾细胞,经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液染色后,观察黄条鰤的染色体核型和特征。本研究分析了21条黄条鰤的80个中期染色体核型,结果显示,黄条鰤核型有48条染色体,2n=48占所观察分裂相的比例是81.25%;第1对染色体有次缢痕和随体。核型公式为2n=48=6sm+4st+38t,其染色体臂的数量为54,单倍体染色体总长度约为51.97μm。黄条鰤染色体核型比较独特,具有3对亚中部染色体和2对亚端部染色体;不同于以往报道的其他鰤属鱼类的染色体核型特征。通过比较分析认为,黄条蛳为进化上的高位类群中的特化类群。本研究为鰤属鱼类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并为黄条鰤种质资源保护及未来人工养殖等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条 染色体 核型 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突变对黄条鰤幼鱼渗透调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柳学周 史宝 +6 位作者 刘永山 张言祥 高全义 徐永江 王滨 姜燕 宋雪松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67-775,共9页
为探讨盐度突变对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幼鱼渗透调节功能的影响,试验设计了35、29(对照)、15、10、5、0共6个盐度组,分别将体质量为80~120 g的黄条鰤幼鱼放入不同盐度下进行120 h的盐度突变试验,分别在试验的6、12、24、48、72、9... 为探讨盐度突变对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幼鱼渗透调节功能的影响,试验设计了35、29(对照)、15、10、5、0共6个盐度组,分别将体质量为80~120 g的黄条鰤幼鱼放入不同盐度下进行120 h的盐度突变试验,分别在试验的6、12、24、48、72、96、120 h对黄条鰤幼鱼鳃丝中Na^+/K^+-ATP酶活力,尿、血浆、血清中Na^+、K^+、Cl^-含量,以及尿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并观察了盐度急性处理对黄条鰤幼鱼存活和渗透相关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0条件下,黄条鰤在25 min时出现部分死亡,50 min时全部死亡,其他各盐度组未出现死亡;盐度5、10、15试验组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黄条鰤鳃丝Na^+/K^+-ATP酶活力逐渐降低,总体上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35组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鳃丝Na^+/K^+-ATP酶活力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96 h后保持稳定且与48 h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盐度组鳃丝Na^+/K^+-ATP酶活力在72 h或96 h后根据盐度的不同呈现“U”形分布;从尿、血浆、血清中Na^+、K^+、Cl^-浓度变化看,盐度5、10、15组,在6~72 h内各离子浓度持续降低,整体上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在96 h达到最低值后保持稳定,盐度35组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各离子浓度均上升,在120 h达到峰值;从渗透压的变化看,盐度5、10和15组中尿和血浆渗透压随盐度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P<0.05),而盐度35组尿和血浆渗透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P<0.05),渗透压在72 h后开始趋于稳定,在各处理时间点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即在低盐度(5、10、15)下,随着时间的延长鳃丝Na^+/K^+-ATP酶活力,尿、血浆、血清中Na^+、K^+、Cl^-浓度,以及尿和血浆的渗透压均持续下降,上述大部分测定指标均在96 h后趋于稳定,而在高盐度(35)下各项指标总体呈上升的趋势;扫描电镜观察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盐度5处理组的幼鱼鳃丝根部弯曲、小片粘连表面褶皱增多,皮肤分泌大量黏液物质,肾脏表皮露出大量颗粒状物质,而盐度35处理组损伤较轻。研究表明,黄条鰤幼鱼对盐度变化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通过改变体液中离子含量及鳃丝Na^+/K^+-ATP酶活力来调节渗透压以适应环境盐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条鰤 盐度突变 Na^+/K^+-ATP酶 离子浓度 渗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溶解氧水平对工厂化养殖大菱鲆生长及肌肉生化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张钊 李荣 +2 位作者 郭惠 胡盼 姜志强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16-519,共4页
在自动溶氧控制系统中设置5~6 mg/L、7~8 mg/L、9~10 mg/L、11~12 mg/L4种溶解氧水平,其中5~6 m g/L为对照组,对大菱鲆(90~110 g )的生长及生化组分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饲养50 d后,随着溶解氧水平的提高,大菱鲆质量... 在自动溶氧控制系统中设置5~6 mg/L、7~8 mg/L、9~10 mg/L、11~12 mg/L4种溶解氧水平,其中5~6 m g/L为对照组,对大菱鲆(90~110 g )的生长及生化组分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饲养50 d后,随着溶解氧水平的提高,大菱鲆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均随之升高,相邻组别差异不显著,但相隔组别差异显著(P<0.05)。对大菱鲆全鱼体组分分析发现,大菱鲆全鱼体组分中灰分和粗蛋白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粗脂肪呈先降后升的趋势,9~10 mg/L组试验鱼粗蛋白含量最高、粗脂肪含量最低,且与5~6 mg/L、11~12 mg/L组差异均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溶解氧 生长 生化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三倍体诱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茂林 姜志强 李荣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49-352,共4页
通过冷休克的方法诱导红鳍东方鲀的受精卵,孵化后的仔鱼,用PAS-Ⅲ型细胞流速仪测定其倍性,得到较高的三倍体诱导率。受精后8 min,0℃下处理15 min和受精后5 min,2℃下处理15min三倍体率最高,为100%;受精后8 min,4℃下处理10 min倍化率最... 通过冷休克的方法诱导红鳍东方鲀的受精卵,孵化后的仔鱼,用PAS-Ⅲ型细胞流速仪测定其倍性,得到较高的三倍体诱导率。受精后8 min,0℃下处理15 min和受精后5 min,2℃下处理15min三倍体率最高,为100%;受精后8 min,4℃下处理10 min倍化率最低,为20%;其余几组的三倍体率为90%。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三倍体诱导率的主次顺序是处理时间、处理温度、处理起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纯 冷休克 三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条鰤PTEN基因克隆、组织分布及早期发育阶段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孙冉冉 史宝 +7 位作者 柳学周 常亚青 张言祥 高全义 徐永江 王滨 姜燕 张正荣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7-55,共9页
为探究PTEN在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分子作用机制,采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了黄条鰤生长调控因子PTEN的cDNA全长序列,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了PTEN mRNA的时空表达特征。结果... 为探究PTEN在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分子作用机制,采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了黄条鰤生长调控因子PTEN的cDNA全长序列,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了PTEN mRNA的时空表达特征。结果表明:黄条鰤PTEN cDNA序列全长为1575 bp,开放阅读框为1287 bp,编码428个氨基酸,PTEN编码的蛋白具有脊椎动物PTEN的共同特征,含有PTP(PTPc基序)和PTEN-C2结构域;序列比对分析发现,黄条鰤与高体鰤Seriola dumerili同源性较高,一致性达到了95%;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黄条鰤与鲈形目及鲽形目鱼类聚为一支;经qPCR分析发现,黄条鰤PTEN mRNA在心脏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P<0.05),其次在脾脏、头肾、肾脏、胃、肠、鳃中表达量较高,PTEN mRNA在多种组织中的广泛表达,暗示着其可能参与多种生理过程的调控;同时分析了PTEN mRNA在黄条鰤早期发育阶段(胚胎期、仔稚幼鱼期)中的时序表达特征,发现PTEN在早期胚胎发育中持续表达,从低囊胚时期(38 hpf)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初孵仔鱼时期相对表达量最高(P<0.05);在仔稚幼鱼时期,PTEN mRNA相对表达水平逐渐降低,35日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并保持较低表达水平。研究表明,PTEN在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条鰤早期生长发育过程的调控机制研究及苗种培育提供数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条鰤 PTEN 基因 克隆 组织表达 胚胎发育 早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生长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及性状间相关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于海龙 顾晨雷 +8 位作者 孔德荣 闻涛 崔军 王秀利 姜志强 仇雪梅 刘圣聪 李荣 张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7-361,共5页
为估计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及生长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构建了5个全同胞家系,测定了210日龄(504尾)和360日龄(500尾)红鳍东方鲀的体质量、体长和体全长等生长性状的表型值,构建固定模型,用全同胞法估计了210日龄和... 为估计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及生长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构建了5个全同胞家系,测定了210日龄(504尾)和360日龄(500尾)红鳍东方鲀的体质量、体长和体全长等生长性状的表型值,构建固定模型,用全同胞法估计了210日龄和360日龄红鳍东方鲀的体质量、体长和体全长3个生长性状的遗传力。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的体质量、体长和体全长3个生长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在210日龄时分别为0.54、0.38、0.52,在360日龄时分别为0.46、0.37、0.44,这3个性状的遗传力属于中等和高等遗传力;体质量与体长,体质量与体全长,以及体长与体全长的遗传相关系数在210日龄时分别为0.99、0.99、0.98,在360日龄时分别为0.97、0.97、0.96,这3个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呈高度正相关;测定了102日龄(296尾)红鳍东方鲀的体质量、体长和体高3个生长性状,利用回归模型建立了体质量(W)与体长(L)和体全高(H)的数学模型为W=e-8.513L2.046H0.742(R2=0.903)。本研究结果可为红鳍东方鲀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生长性状 遗传力 遗传相关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条仔稚幼鱼消化酶活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正荣 柳学周 +6 位作者 于毅 史宝 张言祥 徐永江 王滨 姜燕 孙冉冉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1-68,共8页
为了解黄条(Seriola aureovittata)早期发育阶段的消化生理特性,测定了黄条胚胎、仔稚幼鱼阶段脂肪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在黄条仔鱼出膜前胚胎阶段,即能检测到脂肪酶、淀粉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初孵仔鱼... 为了解黄条(Seriola aureovittata)早期发育阶段的消化生理特性,测定了黄条胚胎、仔稚幼鱼阶段脂肪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在黄条仔鱼出膜前胚胎阶段,即能检测到脂肪酶、淀粉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初孵仔鱼体内(1 d)初次检测出胰蛋白酶的活性。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在仔鱼孵化后迅速增强(P<0.05),在4 d开口时,2种酶比活力达最高值;淀粉酶比活力在7 d时达最大值;胰蛋白酶比活力在仔鱼阶段缓慢上升,15 d时比活力最大。稚鱼阶段内脏团中脂肪酶、碱性磷酸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基本维持稳定,幼鱼阶段内脏团脂肪酶、碱性磷酸酶和胰蛋白酶活性都呈现上升趋势;稚鱼和幼鱼阶段内脏团中淀粉酶活性下降并基本稳定于较低水平。研究表明,黄条仔稚幼鱼发育过程中,各种消化酶活性变化明显,且与其发育阶段和食性密切相关。在尚未摄食饵料的早期仔鱼体内已存在消化酶,认为其是母源传递而来,不是由外源性饵料所致;幼鱼阶段内脏团脂肪酶、碱性磷酸酶和胰蛋白酶比活力明显提高,这反映出随苗种生长发育,其肠道结构和消化机能逐渐完善,并且对脂肪、蛋白质的需求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条 胚胎 仔稚幼鱼 消化酶 比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条鰤(Seriolaaureovittata)形态度量与内部结构特征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荣 徐永江 +1 位作者 柳学周 史宝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149,共8页
为了全面认识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生物学特性,利用传统测量方式、框架测度法、几何形态测量法和解剖学方法,观察和测度了其外部形态特征、可量与可数性状及内部结构特征,并模拟构建了黄条鰤形态性状度量框架图。观察了黄条蛳... 为了全面认识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生物学特性,利用传统测量方式、框架测度法、几何形态测量法和解剖学方法,观察和测度了其外部形态特征、可量与可数性状及内部结构特征,并模拟构建了黄条鰤形态性状度量框架图。观察了黄条蛳不同部位鳞片和耳石形态特征,比较了各形态度量性状的比值关系,发现全长与体长比值、下颌长与上颌长比值、尾柄长与尾柄高比值变异较小,表明这些性状关联密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黄条鰤全长(TL)与体重(BW)之间的关系模型:BW=2.1652TL^2-140.357L+2479.9(R^2=0.9812),体高(BH)与体重间的关系模型:BW=0.7575BH^(3.0059)(R^2=0.9816)。研究分析表明,在黄条鰤的12个可量形态性状中,除眼径外的其他11个形态性状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体高和体长性状是影响体重的2个关键因素,其对体重的决定程度分别达41.34%和13.11%,它们对体重的共同决定程度达42.88%。本研究观察描述了黄条鰤内部结构特征,其比肠长为0.62-0.69,脊椎骨数量为23-25,总出肉率可达75%。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条鰤种质判别、系统分类及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开发提供形态认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条 形态性状 度量判别 内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的网箱养殖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翟林香 李景臣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2-43,共2页
红鳍东方鲍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优良海水养殖品种之一。辽宁大连富谷水产有限公司红鳍东方纯的人工繁育和成鱼养殖技术成熟,商品鱼主要出口日本、韩国。2012年5一11月在大连庄河王家岛开展了红鳍东方纯大规模集约化网箱养殖生产,取... 红鳍东方鲍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优良海水养殖品种之一。辽宁大连富谷水产有限公司红鳍东方纯的人工繁育和成鱼养殖技术成熟,商品鱼主要出口日本、韩国。2012年5一11月在大连庄河王家岛开展了红鳍东方纯大规模集约化网箱养殖生产,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纯 网箱养殖技术 海水养殖品种 技术成熟 成鱼养殖 人工繁育 养殖生产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