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艺璇 李淑雅 +6 位作者 刘烜利 么雨彤 蔺建文 蔡鸣 李坤成 赵亚维 韩芳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25,共6页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指记忆力或其他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属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阶段,是早诊与防治的关键窗口期,尚无药物根治。针刺治疗以适应证广、见效快、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但其临床治疗机制尚不明...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指记忆力或其他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属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阶段,是早诊与防治的关键窗口期,尚无药物根治。针刺治疗以适应证广、见效快、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但其临床治疗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随着多模态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针刺治疗MCI神经影像学研究的持续深入,基于结构功能与分子影像等客观信息可精准评估MCI大脑的针刺治疗效果,便于临床早期/超早期治疗与干预,为疾病发生机制探讨提供客观佐证。现就国内外针刺治疗MCI患者神经影像学技术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揭示针刺对MCI的治疗作用机制提供新思路,为临床精准诊疗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针刺 神经影像学 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对神经行为及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孙瑞坦 朴翔宇 +2 位作者 蔡鸣 李研 罗斯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4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对脑梗死体积、神经行为及脑组织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对脑梗死体积、神经行为及脑组织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清洁级)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低剂量组(10mg/kg丹参多酚酸)、高剂量组(30mg/kg丹参多酚酸)、依达拉奉组(6mg/kg)各16只,对比各组大鼠术后24、48、72h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术后24h的脑梗死体积;测定各组大鼠72h后的脑组织中SOD、GSH-Px等指标。结果:术后24h,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脑梗死体积均小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脑梗死体积均小于低剂量组(P<0.05);术后24、48、72h,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小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小于低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脑组织中SOD、GSH-Px、BDNF、GDNF均高于模型组(P<0.05),而MDA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脑组织中SOD、GSH-Px、BDNF、GDNF均高于低剂量组(P<0.05),而MDA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能促进氧自由基的清除,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减少梗死面积,达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 局灶性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气象因素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林亚楠 郭岩 +4 位作者 杨西 陶梦醒 林永忠 马强 孙晓培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3-118,共6页
目的通过对大连地区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与同期气象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旨在为急性脑梗死的防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3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连续收治的3 5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 目的通过对大连地区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与同期气象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旨在为急性脑梗死的防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3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连续收治的3 5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和大连市同期气象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大连地区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季节规律,采用单项回顾性1∶1配对病例交叉研究设计,分析滞后0~3 d平均气温对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影响;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当日气象因素对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影响,同时探讨卒中亚型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1)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呈明显的冬季(12、1、2月)高发,夏季(6、7、8月)低发。(2)滞后分析:气温每降低1℃时,滞后0、1 d急性脑梗死发病的OR值分别为1.034(95%CI:1.012~1.056)、1.025(95%CI:1.008~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当日气温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相关性最高。(3)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与当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呈负相关(r为-0.392、-0.260,均P<0.01),与日平均气压呈正相关(r为0.403,P<0.01);其中心源性栓塞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最高,与日均气温、日均气压、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6、0.733、-0.629(均P<0.01)。结论寒冷、气压高的天气可能诱发急性脑梗死发病,尤其是心源性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气象学概念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西汀对脑缺血保护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董琳琳 姜丽杰 +1 位作者 刘莹 刘铁红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0期1059-1063,共5页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对大鼠纹状体神经末梢多巴胺(DA)及其主要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的影响,了解长春西汀对脑缺血的保护机制。方法 10只雄性Wistar大鼠的纹状体。通过内源性儿茶酚胺释放实验观察DA和DOPAC的基础释放水平,通过加...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对大鼠纹状体神经末梢多巴胺(DA)及其主要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的影响,了解长春西汀对脑缺血的保护机制。方法 10只雄性Wistar大鼠的纹状体。通过内源性儿茶酚胺释放实验观察DA和DOPAC的基础释放水平,通过加载[3H]DA释放实验观察藜芦定(对照)或含1.5,5,15,50μmol·L^(-1)长春西汀对DA和DOPAC释放的影响。结果长春西汀不会改变内源DA的基础释放水平,但影响藜芦定诱发DA的释放。与对照组(10±1)pmol·mg^(-1)比较,藜芦定去极化引起DA显著提高到(122±10)pmol·mg^(-1)。长春西汀处理后,藜芦定诱导的DA释放降到(18±1)pmol·mg^(-1),随着长春西汀浓度升高(1.5,5,15,50μmol·L^(-1)),内部DA浓度逐渐降低,而DOPAC释放增加,但DA的基础释放水平不变,内部DOPAC浓度不变。比较不同浓度长春西汀处理后突触体内总DA和总DOPAC,发现DA损失和DOPAC形成之间存在剂量依赖的相关性。结论通过突触前神经细胞电压敏感性钠离子通道(VSSC)通透性提高引起神经递质释放的抑制作用是长春西汀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长春西汀不仅能选择性抑制多巴胺转运体介导的DA释放,同时能通过VSSC非依赖的机制提高DOPAC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西汀 多巴胺 3 4-二羟基苯乙酸 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4
5
作者 刘维婕 刘丹 +1 位作者 刘坤 平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74-1277,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治疗14 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血液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运动功能(Fugl-Meyer)、日常生活能力(ADL)、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变化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7.06%)、Fugl-Meyer评分(81.45±4.67)及ADL评分(80.26±5.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1.81%)、Fugl-Meyer评分(69.52±3.81)及ADL评分(67.13±4.14),观察组CRP(4.82±3.23)mg/mL、D-D(2.49±0.91)mg/L、IL-6(25.57±15.75)ng/L、NIHSS评分(7.47±1.12)、并发症发生率(5.88%)、SAS评分(36.07±3.73)、SDS评分(35.21±3.23)及住院时间(22.47±2.03)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CRP(7.73±3.15)mg/mL、D-D(2.93±0.85)mg/L、IL-6(34.02±17.91)ng/L、NIHSS评分(9.32±1.07)、并发症发生率(24.24%)、SAS评分(40.53±4.14)、SDS评分(38.45±3.51)及住院时间(28.53±2.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血液指标恢复正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注射液 复方丹参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中国卒中共同数据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曹河圻 商敬伟 +4 位作者 朱元贵 王拥军 王伊龙 王献伟 董尔丹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8期658-665,共8页
脑血管病是危害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其以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及逐年递增的防治费用给国民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由于没有统一被广泛接受的标准来描述人口学统计、疾病治疗及护理过程和预后的指标。往... 脑血管病是危害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其以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及逐年递增的防治费用给国民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由于没有统一被广泛接受的标准来描述人口学统计、疾病治疗及护理过程和预后的指标。往往在不同的研究中应用不同的数据收集及分析方法,妨碍了交叉研究的比较、人口差异的认识、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汇总分析。在中国建立中国卒中共同数据库(China Stioke Common Database,CSCD)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各机构和研究的合作和数据共享,减少研究中数据定义不统一产生的误导信号,并收集大量的患者样本,努力促进解决迄今不能解决的临床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希望通过号召组建CSCD,能够更有效地治疗卒中患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朝着更迅速的减少脑血管病的负担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卒中共同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丁质酶3样蛋白1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7
作者 徐曲 蔡鸣 马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5年第7期444-448,共5页
慢性神经炎症现已确定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核心病理特征之一,但其在AD病理机制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作为胶质细胞来源的炎症因子,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tinase-3-like protein 1,CHI3L1,又称YKL-40)参与调控神经炎... 慢性神经炎症现已确定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核心病理特征之一,但其在AD病理机制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作为胶质细胞来源的炎症因子,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tinase-3-like protein 1,CHI3L1,又称YKL-40)参与调控神经炎症、神经元变性及死亡等关键病理过程。研究表明,YKL-40通过抑制脑内淀粉样斑块清除和增强神经元毒性,促进AD核心病理的进展。其表达水平与AD的早期识别、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显著相关。深入了解YKL-40与AD的关系,不仅对阐明神经炎症驱动AD发生发展的途径至关重要,更凸显了其作为新型AD生物标志物及潜在治疗靶点的重大价值,为开发更有效的AD诊疗策略提供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几丁质酶3样蛋白1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神经炎症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