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三叶因子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回肠黏液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梁凯 孔维宗 +1 位作者 陈娟 王迎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552-1557,共6页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肠道黏液屏障改变,探讨肠三叶因子(TFF3)对NASH大鼠肠道黏液屏障的影响,及其对NASH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肠道黏液屏障改变,探讨肠三叶因子(TFF3)对NASH大鼠肠道黏液屏障的影响,及其对NASH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和治疗组给予高脂饲料12周,诱导NASH模型后,治疗组给予rh TFF3 1 ml·kg^(-1)·d^(-1)(浓度0.1 mg/ml)腹腔内注射,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1 ml·kg^(-1)·d^(-1)生理盐水,连续3周。第15周末,FITC标记的右旋糖酐灌胃检测大鼠回肠通透性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AST、ALT、TC、TG、内毒素(ET)水平及二胺氧化酶(DAO)活性。HE染色观察肝脏和回肠末端组织病理变化,PAS染色观察回肠末端杯状细胞并计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回肠末端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TFF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FF3 mRNA转录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大鼠血清AST、ALT、TG、TC、DAO、ET水平在模型组升高,而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值均<0.01);模型组NAS评分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而治疗组肝组织炎症改善,NAS评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光镜下模型组回肠末端细胞坏死,绒毛损伤,杯状细胞明显减少,治疗组绒毛损伤修复,杯状细胞增多;模型组大鼠回肠通透性与正常组比显著增加,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值均<0.01);Occludin和TFF3在模型组表达减少,而治疗组较模型组增多(P值均<0.01);回肠末端TFF3 mRNA转录水平模型组较正常组下调,治疗组表达较模型组上调(P值均<0.01)。结论 NASH大鼠存在肠道杯状细胞损伤,黏液屏障功能障碍,TFF3可以修复回肠末端损伤,促进杯状细胞再生与黏液分泌,修复肠屏障功能,降低肠通透性,对NASH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肠三叶因子 杯状细胞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血清维生素D及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曲玉蕾 王迎春 万金鑫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21-2025,共5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维生素D及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3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NAFLD患者180例为NAFLD组,另选取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8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维生素D、骨密...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维生素D及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3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NAFLD患者180例为NAFLD组,另选取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8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维生素D、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标志物[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骨钙素(OC)]的差异。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采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NAFLD组25(OH) D[13.06(10.73~19.77) ng/ml vs 19.88(12.56~22.60) ng/ml,Z=-1.37,P=0.041]、L1-4骨密度[0.87(0.83~1.05) g/cm^2vs1.05(0.92~1.21) g/cm^2,Z=-2.17,P=0.034]、股骨颈骨密度[(0.76±0.21) g/cm^2vs(0.84±0.51) g/cm^2,t=2.02,P=0.015]、P1NP[45.40(33.35~58.02) ng/ml vs 67.39 (48.09~87.49) ng/ml,Z=-0.83,P=0.044]和OC[14.79 (11.64~18.87) ng/ml vs17.29(15.16~21.04) ng/ml,Z=-2.09,P=0.037]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β-CTX[354.75(186.32~526.57) pg/ml vs 287.67(164.10~497.76) pg/ml,Z=-1.04,P=0.02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AFLD患者25(OH) D[(13.51±3.20) ng/ml vs(18.86±3.70) ng/ml,t=3.02,P=0.038]及L1-4骨密度[(0.75±0.24) g/cm^2vs(1.05±0.31) g/cm^2,t=2.17,P=0.035]、股骨颈骨密度[(0.71±0.18) g/cm^2vs(0.82±0.21) g/cm^2,t=2.25,P=0.042]在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组明显低于≤2×ULN组;25(OH) D、L1-4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在CT诊断不同程度脂肪肝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骨密度与HDL-C(r=0.232,P<0.05)呈正相关,与BMI(r=-0.271,P<0.05)、GLU(r=-0.242,P<0.05)、ALT(r=-0.375,P<0.05)、AST(r=-0.312,P<0.05)、LDL-C(r=-0.247,P<0.05)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OH) D[比值比(OR)=1.113,95%可信区间(95%CI):1.023~1.210,P=0.013]、BMI(OR=0.676,95%CI:0.522~0.877,P=0.003)、GLU(OR=0.350,95%CI:0.139~0.882,P=0.026)是NAFLD的影响因素。结论 NAFLD患者血清维生素D及骨密度明显低于正常人,通过血清维生素D及骨密度的分析可进一步阐明NAFLD的骨代谢特征,对NAFLD并发骨质疏松症进行合理的早期筛查,以提高NAFLD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维生素D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模型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小青 任俞霏 +1 位作者 孔维宗 王迎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75-2181,共7页
目的通过体外油酸(OA)诱导HepG2细胞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细胞模型,给予丹酚酸B(Sal B)干预NAFLD细胞,探讨Sal B对NAFLD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Hep G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OA)及治疗组(OA+丹酚酸B),CCK8法检测... 目的通过体外油酸(OA)诱导HepG2细胞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细胞模型,给予丹酚酸B(Sal B)干预NAFLD细胞,探讨Sal B对NAFLD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Hep G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OA)及治疗组(OA+丹酚酸B),CCK8法检测细胞标准生长曲线,筛选OA最佳的药物干预浓度及干预时间;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蓄积情况;检测ALT、AST、TG、TC含量;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 TBA法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 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SOD2及SIRT3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运用SIRT3过表达质粒上调SIRT3后给予Sal B干预,通过Western Blot筛选转染试剂和质粒的最合适转染比例,并检测SIRT3与SOD2的相对表达量变化。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结果 1 mmol/L 24 h为OA最佳造模浓度及时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LT、AST模型组较对照组升高,干预组较模型组降低,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40. 075、471. 989,P值均<0. 05)。细胞内TG、TC模型组较对照组升高,干预组较模型组降低,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7. 530、39. 824,P值均<0. 01)。模型组MDA较对照组升高,干预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6. 67,P <0. 01)。3组间细胞SIRT3 mRNA及SOD2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9. 35、32. 005,P值均<0. 01),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干预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值均<0. 05)。3组细胞SIRT3及SOD2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67. 093、70. 314,P值均<0. 01),模型组较对照组降低,治疗组较模型组升高(P值均<0. 01)。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和(或)加药后SIRT3、SOD2蛋白的表达,4组细胞SIRT3、SOD2蛋白表达量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87. 2、179. 8,P值均<0.01),空白质粒+Sal B组以及质粒组较空白质粒组升高,质粒+Sal B组较质粒组升高(P值均<0.05)。结论 Sal B可减轻NAFLD细胞脂质蓄积状态和氧化应激反应,对NAFLD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丹酚酸B 氧化性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娟 王迎春 王春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37-1141,共5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HR)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入住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并经腹部CT诊断为NAFLD的208例患者作为NAFLD组,另选取同期210例健康体检人群设为对照...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HR)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入住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并经腹部CT诊断为NAFLD的208例患者作为NAFLD组,另选取同期210例健康体检人群设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血常规、生化及腹部CT检查,计算血清MHR水平。另外,根据腹部CT的影像学结果,将NAFLD患者分为轻度NAFLD组(n=148)及中重度NAFLD组(n=60),观察不同程度NAFLD患者与对照组WBC及MHR等指标的差异。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态分布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多组间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R×C表χ^(2)检验。MHR与各代谢指标及NAFLD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MHR对NAFLD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中的体质量(t=-10.573,P<0.001)、BMI(t=-13.112,P<0.001)、吸烟史(χ2=14.667,P<0.001)、WBC(t=-7.359,P<0.001)、单核细胞(Z=-9.932,P<0.001)、LDL-C(t=-3.394,P=0.001)、TG(Z=-11.737,P<0.001)、CHO(t=-2.985,P=0.003)、空腹血糖(Z=-7.827,P<0.001)、ALT(Z=-12.583,P<0.001)、AST(Z=-9.514,P<0.001)水平均增加,而血清HDL-C(t=10.440,P<0.001)水平下降;另外,MHR水平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及轻度NAFLD组相比,血清MHR水平在中重度NAFLD组中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相关分析结果提示血清MHR水平与HDL-C呈负相关(r=-0.565,P<0.001),与吸烟史、体质量、BMI、WBC、单核细胞、TG、空腹血糖、ALT、AST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9、0.482、0.430、0.478、0.892、0.333、0.157、0.386、0.281,P值均<0.01)。同时,MHR水平与NAFLD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29,P<0.001)。ROC曲线表明MHR曲线下面积为0.846(95%CI:0.810~0.882,P<0.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9%和74.3%。结论血清MHR水平与NAFLD相关,可作为评价NAFLD病情进展的一种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单核细胞 胆固醇 H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模型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恒 孔维宗 +2 位作者 黄贵群 白昱 王迎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10-2015,共6页
目的建立高脂诱导的HepG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细胞模型,分析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表达对NAFLD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促进作用。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OA)和抑制剂组[OA+Pyroxamide(HDAC1抑制剂)]。采用CCK-8法绘... 目的建立高脂诱导的HepG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细胞模型,分析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表达对NAFLD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促进作用。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OA)和抑制剂组[OA+Pyroxamide(HDAC1抑制剂)]。采用CCK-8法绘制HepG2细胞标准生长曲线,并筛选OA和Pyroxamide的最佳药物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油红O染色比较细胞内脂滴蓄积程度;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细胞内ALT、AST、TG、TC含量;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内HDAC1、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mRNA和蛋白表达量。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0.25 mmol/L OA处理24 h为细胞最佳造模浓度和持续时间,20μmol/L处理24 h为Pyroxamide最佳给药浓度和持续时间;模型组相比于对照组ALT、AST、TG、TC含量均明显升高,而抑制剂组相比于模型组ALT、AST、TG、TC含量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各组细胞内HDAC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比较,模型组高于对照组,抑制剂组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组细胞内IRS-1 mRNA和蛋白表达量相比,模型组低于对照组,抑制剂组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HDAC1通过抑制IRS-1分子的表达,促进IR,参与了NAFLD的发生与发展,HDAC1抑制剂Pyroxamide通过减轻IR,对肝脏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1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