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MA阻尼器偏心结构平-扭震动控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钱辉 李宏男 崔迪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4-89,共6页
为了验证提出的新型筒式自复位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telescopic recentering shape memory al-loy damper,TRSMAD)对结构平动-扭转耦联振动反应的抑制作用,进行了偏心结构消能减震体系的振动台试验。设计了一个1/4缩尺的三层两跨单向偏... 为了验证提出的新型筒式自复位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telescopic recentering shape memory al-loy damper,TRSMAD)对结构平动-扭转耦联振动反应的抑制作用,进行了偏心结构消能减震体系的振动台试验。设计了一个1/4缩尺的三层两跨单向偏心的钢框架模型,将提出的新型SMA阻尼器安装在结构底层的一侧,通过振动台分别对无控条件下和装有阻尼器的有控条件下的结构反应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在各地震波作用下,TRSMAD对结构的平动反应有很好控制效果,而对结构各层扭转角位移的控制效果稍低;(2)不同地震波下的控制效果有所不同:对结构的平动位移而言,天津波的减震率最高,El Centro波次之,最后为Taft波;对结构扭转角的控制,平均而言,除了天津波作用下第二层为特例外,对El Centro波的减震效果最好,其次为Taft波,最后为天津波;(3)同一地震波下,阻尼器对结构模型一层的位移控制效果较其他层为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阻尼器 偏心结构 振动台试验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结构火灾爆裂危险性评估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荣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4-210,共7页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分析,依据混凝土火灾爆裂危险性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混凝土结构火灾爆裂危险性分级评价体系。根据爆裂危险度值的大小将混凝土结构的爆裂危险性分为5级。爆裂危险性预测与实测结果的一致性显示了所提混...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分析,依据混凝土火灾爆裂危险性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混凝土结构火灾爆裂危险性分级评价体系。根据爆裂危险度值的大小将混凝土结构的爆裂危险性分为5级。爆裂危险性预测与实测结果的一致性显示了所提混凝土火灾爆裂危险性分级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可为混凝土构件和结构减灾防火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火灾 爆裂 危险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结构高温爆裂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荣涛 Christopher Y.TUAN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共4页
混凝土在火灾等高温条件下的爆裂,会给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目前,混凝土结构的高温爆裂风险分析与评价已经成为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研究的热点,而模糊数学理论是分析此类问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混凝土爆裂现象比较复杂,必须... 混凝土在火灾等高温条件下的爆裂,会给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目前,混凝土结构的高温爆裂风险分析与评价已经成为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研究的热点,而模糊数学理论是分析此类问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混凝土爆裂现象比较复杂,必须综合考虑材料和外部环境2个方面的因素。选择混凝土强度、水灰比、纤维量、养护湿度、荷载水平和升温速率组成影响因素集,并按各因素的重要性赋以不同的权重,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混凝土结构高温爆裂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先随机选取10个混凝土试样组成待评价爆裂风险的混凝土样本集;然后形成该样本集的指标特征值矩阵,并转换为相应的相对隶属度矩阵;结合权重,可得10个混凝土试样相对5个爆裂风险级别的相对隶属度矩阵;最后,计算出待评价的10个混凝土试样的爆裂级别特征值。爆裂风险预测与试验的结果一致,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有效地评价混凝土高温爆裂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混凝土结构 高温 爆裂风险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岩离层注浆充填效果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德深 王忠昶 张文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66-769,共4页
为了获得覆岩离层充填后地表沉陷与覆岩破坏的效果,采用点、线结合的办法建立地表移动变形观测站监测地表移动与房屋变形规律,在井下采用仰孔分段注水法及前端泄露式多回路注(放)水系统对东滩煤矿14 308工作面覆岩离层注浆条件下采动导... 为了获得覆岩离层充填后地表沉陷与覆岩破坏的效果,采用点、线结合的办法建立地表移动变形观测站监测地表移动与房屋变形规律,在井下采用仰孔分段注水法及前端泄露式多回路注(放)水系统对东滩煤矿14 308工作面覆岩离层注浆条件下采动导水裂隙带的破坏特征进行了连续探测。结果表明:离层注浆条件下地表的减沉率达到了38.5%,离层注浆时的采动导水裂隙带高度值略高于正常条件下的高度值。综合评价效果为类似矿井的安全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层注浆 导水裂隙带 充填效果 仰孔分段注水 移动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Ti形状记忆合金电阻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崔迪 李宏男 宋钢兵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67-573,共7页
建立了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电阻特性模型,分析了不同温度条件下,NiTi形状记忆合金不同相的电阻相对变化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丝的电阻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当利用NiTi形状记忆合金制作传感元件时,应... 建立了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电阻特性模型,分析了不同温度条件下,NiTi形状记忆合金不同相的电阻相对变化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丝的电阻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当利用NiTi形状记忆合金制作传感元件时,应根据使用条件来确定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电阻特性 应变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模式识别理论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白会人 丁涛 +1 位作者 徐世烺 王大国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8-481,共4页
为了促进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保持其可持续发展,采用模糊模式识别理论,研究了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市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定量评价方法,并对阜新市1999年和2007年两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 为了促进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保持其可持续发展,采用模糊模式识别理论,研究了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市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定量评价方法,并对阜新市1999年和2007年两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经济的可持续性好于1997年,说明阜新市的经济可持续性正在不断提高。该模式识别方法意义明确,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对国内类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具有一定的参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 模糊模式识别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等比例加载下的混凝土动态抗压性能 被引量:6
7
作者 关萍 王清湘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8年第6期700-704,共5页
为了研究混凝土试件在多轴受力、不同应力途径下的动态力学性能,采用大型静动态电液伺服试验系统,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双轴应力状态下等比例加载的动态抗压试验.双轴加载比例为1∶0、1∶0.5、1∶1,应变速率分别为10-5/s、10-4/s、10-3/s、1... 为了研究混凝土试件在多轴受力、不同应力途径下的动态力学性能,采用大型静动态电液伺服试验系统,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双轴应力状态下等比例加载的动态抗压试验.双轴加载比例为1∶0、1∶0.5、1∶1,应变速率分别为10-5/s、10-4/s、10-3/s、10-2/s 4个量级.通过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应变速率、不同应力比情况下,混凝土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应力应变曲线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各种应力比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均有提高.在相同应变速率下,与单轴动态受压相比,1∶0.5的应力比其抗压强度提高幅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轴应力 应变速率 抗压强度 弹性模量 应力应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类材料损伤局部化分叉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忠昶 王大国 赵德深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5-708,共4页
为获得弹塑性变形时破坏失稳的损伤效应,假定岩石类材料各向同性损伤,将损伤变量与加卸载函数引入不连续分叉方法,考虑损伤时的刚度退化和体积扩容,推导出材料损伤失稳时的最大硬化模量和局部化方向角及其与损伤程度和初始泊松比的关系... 为获得弹塑性变形时破坏失稳的损伤效应,假定岩石类材料各向同性损伤,将损伤变量与加卸载函数引入不连续分叉方法,考虑损伤时的刚度退化和体积扩容,推导出材料损伤失稳时的最大硬化模量和局部化方向角及其与损伤程度和初始泊松比的关系,在平面应力与应变条件下对单轴拉伸压缩试件的分叉失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局部化方向角与最大硬化模量依赖于材料的初始泊松比与损伤程度;平面应力或应变时,拉伸与压缩得到的局部化方位角之和为90°,最大硬化模量可分为平面应力与应变条件两种,与单轴拉伸或压缩条件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度下降 体积扩容 局部化方向角 最大硬化模量 损伤分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岩体贯通及锚固止裂路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忠昶 杨庆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7-722,共6页
压剪应力作用的裂隙岩体其裂纹尖端附近存在塑性屈服区.将裂隙岩体单元与锚索单元的节点完全重合,应用等效应变与降温法施加锚索单元的预应力,裂纹采用八节点等参单元退化后的奇异单元进行模拟,从应变角度出发,应用塑性区最短距离判据... 压剪应力作用的裂隙岩体其裂纹尖端附近存在塑性屈服区.将裂隙岩体单元与锚索单元的节点完全重合,应用等效应变与降温法施加锚索单元的预应力,裂纹采用八节点等参单元退化后的奇异单元进行模拟,从应变角度出发,应用塑性区最短距离判据得到了不同锚固条件下含两条不同倾角共线裂纹的裂纹尖端附近的最短塑性区距离、裂纹的扩展方向、裂纹扩展后岩桥之间的有效距离等,并分析了裂隙岩体的锚固止裂机制.结果表明,预应力锚索加固对裂隙岩体的压缩效应远大于剪切效应.锚固条件下倾角为30°~60°的裂纹扩展后岩桥之间有效距离增大,锚固条件越好,裂纹尖端塑性区的最短距离越小,预应力锚索的加固止裂效果越明显.锚固附加应力场使得0°、90°裂纹附近岩体的正应力或侧向应力得到增加,锚固条件越好,裂纹尖端的塑性区最短距离越大,在进行锚固设计时,应合理布置锚固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短塑性区距离 I-II型复合裂纹 锚固止裂 扩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温下混凝土化学塑性-损伤耦合本构模型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荣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85-1591,共7页
提出了一个用于模拟高温下混凝土化学塑性-损伤耦合本构行为的数值模型。发展了一个化学塑性-损伤耦合分析的一致性应力返回映射算法。为了保证对于全局守恒方程Newton迭代过程的2阶收敛率,推导并形成了一致性切线模量矩阵。数值算例显... 提出了一个用于模拟高温下混凝土化学塑性-损伤耦合本构行为的数值模型。发展了一个化学塑性-损伤耦合分析的一致性应力返回映射算法。为了保证对于全局守恒方程Newton迭代过程的2阶收敛率,推导并形成了一致性切线模量矩阵。数值算例显示了文中发展的化学塑性-损伤耦合本构模型在模拟高温下混凝土中复杂破坏过程的能力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塑性 损伤 耦合本构模型 混凝土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火灾高温中传热传质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荣涛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3,共4页
将混凝土模型化为非饱和变形多孔多相介质。基于控制干空气、湿份及基质溶解物的质量守恒、混凝土介质混合体的动量守恒和焓(能量)守恒的耦合偏微分方程组,建立了一个混凝土化学-热-湿-力全耦合数学模型,其中基本未知变量为固相位移、... 将混凝土模型化为非饱和变形多孔多相介质。基于控制干空气、湿份及基质溶解物的质量守恒、混凝土介质混合体的动量守恒和焓(能量)守恒的耦合偏微分方程组,建立了一个混凝土化学-热-湿-力全耦合数学模型,其中基本未知变量为固相位移、混合气体压力、毛细压力、温度和基质溶解物质量。通过数值预测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的定量比较,显示出所发展的数学模型在重现高温条件下混凝土中化学-热-湿-力耦合现象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传质 有限元法 混凝土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