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花茶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彭晓 于大永 +3 位作者 冯宝民 唐玲 王永奇 史丽颖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0-553,568,共5页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ODS柱色谱法、反复重结晶等方法对金花茶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金花茶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ODS柱色谱法、反复重结晶等方法对金花茶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金花茶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芦丁(4)、牡荆素(5)、山奈酚(6)、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7)、羽扇豆醇(8)、齐墩果酸(9)、胡萝卜苷(10)、β-谷甾醇(11)、原儿茶酸(12)、香草醛(13)。除(1)、(6)、(9)外,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皂苷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马丽媛 李林 +4 位作者 江玉 史丽颖 冯宝民 王永奇 唐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23-1527,共5页
目的探讨油茶皂苷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考察了油茶皂苷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油茶皂苷对caspase-3、PARP、Bip、ATF6、IRE1、Perk、eIF2a和eEF2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油茶... 目的探讨油茶皂苷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考察了油茶皂苷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油茶皂苷对caspase-3、PARP、Bip、ATF6、IRE1、Perk、eIF2a和eEF2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油茶皂苷(10~30 mg.L-1)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同时可激活Caspase信号通路,诱发PARP底物的断裂;进一步上调IRE1表达量及活化Perk、eIF2a和eEF2蛋白。结论油茶皂苷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皂苷 抗肿瘤 人肝癌细胞株(HepG2) 内质网应激 人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 RNA激活蛋白激酶的内质网类似激酶(Pe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种子诱导人子宫颈癌HelaS3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时贞颂 于大永 +3 位作者 彭倩 史丽颖 冯宝民 王永奇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2-117,共6页
为探讨金花茶种子诱导人子宫颈癌HelaS3细胞凋亡的机制,以不同浓度金花茶种子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处理人子宫颈癌HelaS3细胞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Western印记法等检测对细胞凋亡及Bax、Bcl-2、Bid等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花... 为探讨金花茶种子诱导人子宫颈癌HelaS3细胞凋亡的机制,以不同浓度金花茶种子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处理人子宫颈癌HelaS3细胞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Western印记法等检测对细胞凋亡及Bax、Bcl-2、Bid等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花茶种子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作用于人子宫颈癌HelaS3细胞后,细胞凋亡增加,Bax蛋白表达提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Bid蛋白活性减弱,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及Caspase-8,Caspase-3活性增强。金花茶种子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为其重要的抗肿瘤活性有效部位,并可能通过激活Bax及Caspase-3,Caspase-8,抑制Bcl-2和Bid来诱导HelaS3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人子宫颈癌 HelaS3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山茶果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微微 于大永 +3 位作者 史丽颖 唐玲 冯宝民 王永奇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8-700,共3页
反复采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ODS柱色谱法、反复重结晶等方法对南山茶果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南山茶果皮中分离并得到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 反复采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ODS柱色谱法、反复重结晶等方法对南山茶果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南山茶果皮中分离并得到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山奈酚(2)、原儿茶酸(3)、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6→1)-2′′′,4′′′-O-二乙酰基-α-L-鼠李糖基-(3→1)-2′′′′,3′′′′,4′′′′-O-三乙酰基-α-L-鼠李糖苷(4)、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6→1)-4′′′-O-乙酰基-α-L-鼠李糖基-(3→1)-3′′′′-O-乙酰基-α-L-鼠李糖苷(5)、3-甲氧基鞣花酸(6)、鞣花酸(7)、羽扇豆烷醇(8)、β-谷甾醇(9)和胡萝卜苷(10)。化合物2、6、7均为首次从南山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7为首次从山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南山茶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皂苷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诱导Jurkat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马丽媛 李林 +4 位作者 江玉 史丽颖 冯宝民 王永奇 唐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0-434,共5页
目的探讨油茶皂苷在体外诱导人白血病细胞Jurkat凋亡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4μg/mL的油茶皂苷作用于人白血病Jurkat细胞,应用细胞计数考察油茶皂苷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油茶皂苷对caspase-3、PARP、Bipc、hop... 目的探讨油茶皂苷在体外诱导人白血病细胞Jurkat凋亡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4μg/mL的油茶皂苷作用于人白血病Jurkat细胞,应用细胞计数考察油茶皂苷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油茶皂苷对caspase-3、PARP、Bipc、hop、Perk、ATF6和IRE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油茶皂苷(1~4μg/mL)对Jurkat细胞的增殖产生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油茶皂苷可以使caspase-3激活,增加Cleaved PARP的表达量,而诱导Jurkat细胞发生凋亡;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下调Bip和chop的表达,触发Perk、ATF6和IRE1 3个内质网应激跨膜蛋白而产生细胞凋亡的。结论 1~4μg/mL油茶皂苷具有抑制人白血病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参与了细胞凋亡的内质网应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皂苷 抗肿瘤 人白血病Jurkat细胞株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杀精子和抗生育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唐玲 陈跃龙 +3 位作者 师海波 苗艳波 王永奇 冯宝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研究油茶果皮60%丙酮提取物、醇提物、多元酚富集物和油茶皂素的体外杀精子活性,评价它们的抗生育作用。方法:采用改良Smandex-Cramer法,测定不同药物稀释液对兔精子3min内100%杀精的最低杀精浓度。采用兔阴道给药后受孕实验,观察... 目的:研究油茶果皮60%丙酮提取物、醇提物、多元酚富集物和油茶皂素的体外杀精子活性,评价它们的抗生育作用。方法:采用改良Smandex-Cramer法,测定不同药物稀释液对兔精子3min内100%杀精的最低杀精浓度。采用兔阴道给药后受孕实验,观察药物的抗生育作用。结果:油茶果皮60%丙酮提取物、醇提物、多元酚富集物和油茶皂素体外对兔呈现出较优的剂量依赖性体外杀精活性,3min时的最低杀精浓度依次为5、5、5、0.078mg/mL,油茶皂素与阳性药壬苯醇醚作用相当。杀精活性强弱顺序为油茶皂素>油茶果皮多元酚富集物>60%丙酮提取物>醇提物。60%丙酮提取物、醇提物、多元酚富集物5mg/mL、1.25mg/mL和油茶皂素0.078mg/mL、0.039mg/mL给药后交配,5min内阴道内均未发现有活动精子,避孕率均为100%。结论:油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杀精子活性和体内抗生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杀精作用 抗生育功能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茜草素对GPR35受体激动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侯滔 丁辉 +5 位作者 史丽颖 何牮 王纪霞 魏来 张秀莉 梁鑫淼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7期1414-1418,共5页
目的:羟基茜草素为茜草的代表性成分,研究其作用的分子靶标对阐明茜草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HT-29细胞培养,以其高表达的GPR35受体为靶标,通过无标记细胞靶点药理学技术检测羟基茜草素对GPR35受体的激动... 目的:羟基茜草素为茜草的代表性成分,研究其作用的分子靶标对阐明茜草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HT-29细胞培养,以其高表达的GPR35受体为靶标,通过无标记细胞靶点药理学技术检测羟基茜草素对GPR35受体的激动活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羟基茜草素在HT-29细胞上能够引起DMR响应,且响应曲线类型与GPR35受体激动剂敏喘宁一致,其EC50值为6.142±0.189μmol·L-1。此外,在HT-29细胞上,羟基茜草素对GPR35受体激动剂敏喘宁有脱敏作用,GPR35受体拮抗剂ML145对羟基茜草素有拮抗作用。结论:由此可以推断羟基茜草素为GPR35受体的激动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茜草素 GPR35 激动剂 无标记细胞分析 靶点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花、种子和叶提取物对U937和HCT116细胞增殖抑制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3
8
作者 于大永 时贞颂 +2 位作者 史丽颖 冯宝民 王永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05-2007,共3页
目的比较金花茶花、种子和叶提取物对人白血病细胞(U937)和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抑制的作用。方法常规传代培养2种肿瘤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结果金花茶花和种子的95%乙醇提取物对U937和HCT116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 目的比较金花茶花、种子和叶提取物对人白血病细胞(U937)和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抑制的作用。方法常规传代培养2种肿瘤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结果金花茶花和种子的95%乙醇提取物对U937和HCT116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细胞存活率随样品质量浓度的加大而降低。金花茶叶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都显示了较强的抑制U937细胞增殖的作用,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而金花茶叶子的不同提取物对HCT116细胞增殖没有作用。结论金花茶花、种子和叶子均有抗肿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提取物 人白血病细胞株U937 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抗大鼠速发型过敏反应 被引量:16
9
作者 史丽颖 丁辉 +3 位作者 卢轩 冯宝民 王永奇 于大永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06-1909,共4页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免疫球蛋白E(Ig 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大鼠Ig E和白三烯(LT)水平、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及肺组织炎症面积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孟鲁司特钠组,槲皮素高(40 mg/kg)、低(10 mg/kg)剂量组。除空白组(未处理大...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免疫球蛋白E(Ig 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大鼠Ig E和白三烯(LT)水平、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及肺组织炎症面积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孟鲁司特钠组,槲皮素高(40 mg/kg)、低(10 mg/kg)剂量组。除空白组(未处理大鼠)给予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大鼠腹腔注射含氢氧化铝和卵白蛋白(OVA)的生理盐水,14 d后,尾静脉注射卵白蛋白(15 mg/kg)以诱发速发型过敏反应(3 d,1次/d)。大鼠血清中LT和Ig E水平采用ELISA法确定,肺泡灌洗液(BALF)和全血中EOS的数量通过细胞计数法统计,肺组织炎症面积采用病理学检查进行评价。结果槲皮素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LT和Ig E含有量、BALF和全血中EOS的数量及肺组织炎症面积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槲皮素可能通过抑制炎性介质释放、降低炎性反应而发挥抗速发型过敏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速发型过敏反应 免疫球蛋白E 白三烯 嗜酸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选桑白皮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晶 刘嘉琪 +3 位作者 王宝昌 付晓雪 史丽颖 王永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319-321,共3页
目的:优选桑白皮总黄酮的最佳提物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桑白皮总黄酮的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桑白皮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90%乙醇、恒定温度95℃、料液比为1∶25、提取3次,每次3 h。... 目的:优选桑白皮总黄酮的最佳提物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桑白皮总黄酮的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桑白皮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90%乙醇、恒定温度95℃、料液比为1∶25、提取3次,每次3 h。总黄酮的收率为2.452%。结论:此提取法可用于桑白皮总黄酮的提取,其中提取溶剂的浓度对总黄酮的提取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白皮 总黄酮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选黄杞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明明 尚志春 +4 位作者 付小雪 于大永 史丽颖 唐玲 王永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4期6210-6212,共3页
[目的]优选黄杞叶总黄酮的正交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黄杞叶总黄酮的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黄杞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黄杞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W/V,g/ml,下同),乙醇浓度70%,温... [目的]优选黄杞叶总黄酮的正交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黄杞叶总黄酮的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黄杞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黄杞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W/V,g/ml,下同),乙醇浓度70%,温度85℃,回流提取2次,每次2.5 h;在此条件下,总黄酮的收率为21.21%。[结论]该工艺操作简单、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杞叶 总黄酮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20型大孔树脂富集纯化桑白皮总黄酮的工艺优选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晶 刘嘉琪 +3 位作者 王宝昌 史丽颖 唐玲 王永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3期9610-9611,9638,共3页
[目的]优选桑白皮总黄酮的富集工艺条件。[方法]以总黄酮含量和洗脱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HP-20型大孔树脂的静态饱和吸附量、动态饱和吸附量、乙醇浓度和乙醇用量等工艺条件。[结果]桑白皮经醇提浓缩后,以HP-20型大孔树脂为吸附... [目的]优选桑白皮总黄酮的富集工艺条件。[方法]以总黄酮含量和洗脱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HP-20型大孔树脂的静态饱和吸附量、动态饱和吸附量、乙醇浓度和乙醇用量等工艺条件。[结果]桑白皮经醇提浓缩后,以HP-20型大孔树脂为吸附剂,以3 BV蒸馏水洗脱,浓度15%乙醇3 BV,浓度40%乙醇以2 BV/h流速进行洗脱,收集12 BV洗脱液,总黄酮纯度达到52.95%,总黄酮洗脱率为31.89%。[结论]HP-20型大孔树脂能够有效的富集桑白皮总黄酮,工艺操作简单、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白皮(CORTEX MORI) HP-20型大孔吸附树脂 总黄酮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选土茯苓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嘉琪 杨晶 +3 位作者 王宝昌 付晓雪 史丽颖 王永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7期7468-7470,共3页
[目的]优选土茯苓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土茯苓总黄酮的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土茯苓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土茯苓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20,乙醇浓度为60%,提取温度为95... [目的]优选土茯苓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土茯苓总黄酮的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土茯苓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土茯苓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20,乙醇浓度为60%,提取温度为95℃,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在此条件下,总黄酮的收率为8.34%。[结论]该工艺操作简单、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茯苓(RHIZOMA SMILACIS GLABRAE) 总黄酮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产黄杞叶不同溶媒提取物中二氢黄酮醇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付晓雪 宋明明 +3 位作者 周辉 史丽颖 唐玲 王永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57-1260,共4页
为了测定黄杞叶不同溶媒提取物中主要化学成分二氢黄酮醇的含量,以落新妇苷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杞叶醇提物、水提物及醇提物的PE层、EtoAc层、H2O层和水提物的EtoAc层、H2O层中总二氢黄酮醇的含量。结果表明:落新妇苷在12.3... 为了测定黄杞叶不同溶媒提取物中主要化学成分二氢黄酮醇的含量,以落新妇苷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杞叶醇提物、水提物及醇提物的PE层、EtoAc层、H2O层和水提物的EtoAc层、H2O层中总二氢黄酮醇的含量。结果表明:落新妇苷在12.3∽28.7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1);该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可用于黄杞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杞叶提取物 总二氢黄酮醇 落新妇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胺H1受体拮抗剂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15
作者 史丽颖 陈瑶 +4 位作者 丁辉 冯宝民 索天娇 张秀莉 梁鑫淼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8-471,共4页
组胺H1受体拮抗剂被用于治疗某些过敏性疾病,如鼻炎、荨麻疹和过敏性皮炎。本文采用无标记细胞整合药理学技术建立了组胺H1受体拮抗剂高通量筛选模型。应用基于共振波导光栅的动态质量重置分析方法检测了已知的激动剂和拮抗剂作用于A43... 组胺H1受体拮抗剂被用于治疗某些过敏性疾病,如鼻炎、荨麻疹和过敏性皮炎。本文采用无标记细胞整合药理学技术建立了组胺H1受体拮抗剂高通量筛选模型。应用基于共振波导光栅的动态质量重置分析方法检测了已知的激动剂和拮抗剂作用于A431细胞上内源性H1受体后所产生的特征信号,获取特征信号谱,建立组胺H1受体拮抗剂筛选模型。进而应用此模型筛选了32个天然产物对组胺H1受体的拮抗活性。结果表明,无标记DMR分析适合于H1受体拮抗剂的高通量筛选;在筛选的32个化合物中,从亚贡中分离得到的内酯类化合物为活性较强的拮抗剂。上述结果表明,无标记DMR分析可能成为组胺H1受体拮抗剂发现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H1受体 拮抗剂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酸类eEF2K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黎玉梅 宋昱 +3 位作者 温嘉童 曹洪玉 于大永 史丽颖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5-142,共8页
设计开发新的真核延伸因子2激酶(eEF2K)抑制剂.首先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分析了苯丙酸类化合物与eEF2K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和结合方式,进而基于比较分子场法(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MSIA)分别建立28个已知活性的eEF2K抑... 设计开发新的真核延伸因子2激酶(eEF2K)抑制剂.首先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分析了苯丙酸类化合物与eEF2K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和结合方式,进而基于比较分子场法(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MSIA)分别建立28个已知活性的eEF2K抑制剂的3D-QSAR模型,研究该类抑制剂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两个3D-QSAR模型活性数据pIC_(50)的预测值与真实值基本一致,表明两个模型均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和统计学意义.根据3D-QSAR模型所提供的立体场、静电场、疏水场、氢键供体场和氢键受体场所提供的信息提出了优化该类抑制剂结构的药物设计思路,可为eEF2K抑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EF2K 分子对接 抑制剂 作用方式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