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础生命科学试题库建设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晓艳 侯义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期964-965,共2页
分析了基础生命科学试题库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试题库建设的过程,包括命题、试题评价、实体入库3个环节,最后阐述了试题库管理与维护。
关键词 基础生命科学 非生物类本科生 试题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对接探究Semen Vaccariae的有效成分与乳腺癌关键靶点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唐乾 唐钰 +6 位作者 吴凤娇 先正平 薛亚琦 曹洪玉 王立皓 杨彦杰 郑学仿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20-1828,共9页
乳腺癌一度位列癌症死亡率第一,因其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对其治疗方法和药物开发迫在眉睫。本文利用分子对接等技术探究依据网络药理学从王不留行(Semen Vaccariae)筛出的有效成分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基于网络药理学从S... 乳腺癌一度位列癌症死亡率第一,因其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对其治疗方法和药物开发迫在眉睫。本文利用分子对接等技术探究依据网络药理学从王不留行(Semen Vaccariae)筛出的有效成分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基于网络药理学从Semen Vaccariae中筛选出5个最强的活性成分(异牡荆素、豆甾醇、王不留行环肽B、槲皮素、王不留行环肽A)和潜在抗乳腺癌的45个核心靶点。通过分子对接得出他们之间主要依靠氢键、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等作用力结合,其中多种氨基酸可与药物分子形成氢键、碳氢键和范德华力;脂肪族氨基酸、赖氨酸和精氨酸易与药物分子形成疏水相互作用;酸性和碱性氨基酸易与药物分子形成静电相互作用。分析核心靶点治疗乳腺癌的可能通路包括癌症通路、癌症蛋白多糖、PI3K-AKT信号通路、化学致癌-受体激活通路等在内的148条通路,并根据“成分-核心靶点-显著通路”构建网络,结果符合中药治疗疾病的多途径、多靶点理念。以上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王不留行治疗乳腺癌的分子机制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不留行 乳腺癌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pot技术检测猪抗口蹄疫γ干扰素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佳 高习习 +4 位作者 李巍 程淑晶 李广焱 于汉勋 王钦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58,共6页
猪口蹄疫免疫防御是控制猪口蹄疫疫情的重要手段,免疫水平指标通常用免疫抗体水平判定。对于其细胞免疫水平检测尚缺乏成熟可靠的技术,本试验利用市售ELISpot试剂盒建立猪口蹄疫特异γ干扰素检测方法,刺激物分别采用疫苗全病毒颗粒(O/My... 猪口蹄疫免疫防御是控制猪口蹄疫疫情的重要手段,免疫水平指标通常用免疫抗体水平判定。对于其细胞免疫水平检测尚缺乏成熟可靠的技术,本试验利用市售ELISpot试剂盒建立猪口蹄疫特异γ干扰素检测方法,刺激物分别采用疫苗全病毒颗粒(O/Mya98/XJ/2010)、口蹄疫病毒T细胞表位多肽池,以植物血凝素(PHA)为阳性对照,对细胞浓度、刺激物浓度、孵育时间等进行优化。优化条件为:外周血PBMC新鲜提取或冻存细胞成活率90%以上,最佳细胞数为2×105个/孔,最佳反应时间是16h,病毒粒子146S含量为100ng/mL,多肽最佳浓度10μg/mL,PHA的最佳浓度是20μg/mL。ELISpot技术检测口蹄疫病毒感染猪γ干扰素方法的建立,为口蹄疫免疫力评价及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评估及进一步研究其与疫苗保护力(PD50)的相关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POT 口蹄疫 Γ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肉桂醛/壳聚糖膜抑菌包装材料 被引量:4
4
作者 唐川 杨铭 卢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66-169,177,共5页
采用超临界溶液浸渍技术(SSI)将肉桂醛(CI)负载于壳聚糖膜(CSF)中制备抑菌材料,研究了SSI过程参数对肉桂醛负载量的影响,并对CI-CSF的形貌、水蒸气透过率、不透明度和抑菌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CI-CSF的负载量随着泄压速度的升高而... 采用超临界溶液浸渍技术(SSI)将肉桂醛(CI)负载于壳聚糖膜(CSF)中制备抑菌材料,研究了SSI过程参数对肉桂醛负载量的影响,并对CI-CSF的形貌、水蒸气透过率、不透明度和抑菌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CI-CSF的负载量随着泄压速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压力15 MPa、泄压速度1 MPa/min时负载量达到最大为2.44%。CSF经SSI过程负载肉桂醛后,水蒸气透过率由0.96×10^-10 g·m^-1·s^-1·Pa^-1增大至2.72×10^-10 g·m^-1·s^-1·Pa^-1,不透明度由1.31 mm^-1升高至4.59 mm^-1。CI-CSF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抑菌圈分别达到17.3和16.0 mm,在食品活性包装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溶液浸渍法 食品 抑菌包装 肉桂醛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韩勇 杨杰 +2 位作者 李子彬 董宋鹏 高凤山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0-105,共6页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一种能精确靶向修饰生物基因组,实现对基因定点敲除和外源基因定点整合的技术。新出现的锌指核酸酶(ZFN)、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ALEN)和规律性重复短回文序列簇与Cas9蛋白(CRISPRs/Cas9)系统3种新型的基因组编...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一种能精确靶向修饰生物基因组,实现对基因定点敲除和外源基因定点整合的技术。新出现的锌指核酸酶(ZFN)、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ALEN)和规律性重复短回文序列簇与Cas9蛋白(CRISPRs/Cas9)系统3种新型的基因组编辑技术通过特异性结构识别靶位点,核酸酶发挥切割作用对靶位点进行定点编辑。3种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因具有高效准确、制作简单、耗时短等特点而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论文对目前三种新型的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的特点、结构原理、构建方法以及在传统生物模型、功能基因筛选、人类遗传病基因治疗等方面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核酸酶 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 规律性重复短回文序列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肽表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韩勇 高花 +1 位作者 翟晓鑫 高凤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4-52,共9页
多肽表位作为抗原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以被宿主免疫系统B细胞产生的抗体(Ig)和T细胞受体(TCR)识别,从而诱导机体产生免疫保护作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如交叠肽合成等费时费力,极大地限制了多肽表位的研究。随着生物信息学、高通量测序、CRISP... 多肽表位作为抗原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以被宿主免疫系统B细胞产生的抗体(Ig)和T细胞受体(TCR)识别,从而诱导机体产生免疫保护作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如交叠肽合成等费时费力,极大地限制了多肽表位的研究。随着生物信息学、高通量测序、CRISPR/Cas9、质谱(MS)等技术出现以及TAP非依赖型蛋白加工机制的不断阐述,使表位的研究得到不断完善。作者介绍了最新的多肽表位研究方法,包括利用计算机对B细胞和T细胞表位的预测、基于MHC与抗原肽结构作用为基础的方法、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表位筛选方法、结合新型基因编辑技术的表位筛选方法、TAP非依赖性T细胞表位的最新研究等,并对今后多肽表位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 表位 筛选 CRISPR/Cas9技术 TAP非依赖性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科学项目的国际科学合作模式及特点探究——以斯隆数字巡天(SDSS)项目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侯剑华 王仲禹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6-132,共7页
国际科学合作已经成为当今大科学时代开展大科学项目研究的主流科学生产方式。研究大科学项目的国际科学合作的运行模式及其特征,对我国开展大科学项目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由美国牵头发起的斯隆数字巡天(SDSS)项目是21... 国际科学合作已经成为当今大科学时代开展大科学项目研究的主流科学生产方式。研究大科学项目的国际科学合作的运行模式及其特征,对我国开展大科学项目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由美国牵头发起的斯隆数字巡天(SDSS)项目是21世纪以来典型的大科学项目,在Web of Science平台检索依托这一项目的科学论文,利用Cite 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系统对这一项目的国家和机构两个层面的科学合作情况进行分析,揭示了该项目的国际科学合作中以多边交叉型合作模式、双边交互性合作模式和补充型合作模式为核心的"外、中、内"3层合作体系,总结了大科学项目国际科学合作的基本特征,为我国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合作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科学 国际科学合作 科学合作模式 CITESPACE 斯隆数字巡天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对黄芪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于大永 郭秀磊 +3 位作者 高鸿雁 曹鹤 宋昱 史丽颖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7-42,74,共7页
为阐明黄芪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选取黄芪中的87个化学成分,以α-葡萄糖苷酶、二肽基肽酶-4等9个与Ⅱ型糖尿病相关的靶标蛋白为研究对象,以各靶标对应的上市药物及活性小分子作为参照,利用Maestro 11.2软件中的Ligand Do... 为阐明黄芪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选取黄芪中的87个化学成分,以α-葡萄糖苷酶、二肽基肽酶-4等9个与Ⅱ型糖尿病相关的靶标蛋白为研究对象,以各靶标对应的上市药物及活性小分子作为参照,利用Maestro 11.2软件中的Ligand Docking分子对接程序研究化合物与靶标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有14个化合物可能是黄芪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有效成分,其中11个化合物可同时作用于2个或2个以上靶点,且多数为黄酮类化合物.多数化合物与AMPK、DPP-4、PPARγ以及FFAR1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效果.对代表化合物MOL00415的作用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与靶标蛋白结合口袋中的ASP、ARG、LYS、THR等极性氨基酸可形成氢键作用和静电作用,与非极性氨基酸VAL、TRP等存在疏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对接 黄芪 Ⅱ型糖尿病 物质基础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MS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8
9
作者 张杨 冯宝民 卢轩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92-1996,共5页
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将超高效液相色谱的高效分离能力和高灵敏度的特性与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的高分辨特性有机结合起来,在药物分析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对近年来UPLC/Q-TOF-MS在天然药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将超高效液相色谱的高效分离能力和高灵敏度的特性与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的高分辨特性有机结合起来,在药物分析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对近年来UPLC/Q-TOF-MS在天然药物成分分析、药效成分代谢动力学研究、中药指纹图谱建立、目标成分快速发现和表征等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并指出其在药物分析领域中的优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Q-TOF-MS 成分分析 代谢动力学 指纹图谱 快速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色谱技术定量分析胆汁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武官敏 韩晓菲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3-238,共6页
胆汁酸以其在吸收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方面的功能而闻名。然而,胆汁酸也是调节胆固醇、葡萄糖和能量稳态的重要信号分子,并且是人体与肠道微生物代谢之间的关键中间分子。胆汁酸循环的稳态与人体代谢和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但胆汁酸家族成... 胆汁酸以其在吸收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方面的功能而闻名。然而,胆汁酸也是调节胆固醇、葡萄糖和能量稳态的重要信号分子,并且是人体与肠道微生物代谢之间的关键中间分子。胆汁酸循环的稳态与人体代谢和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但胆汁酸家族成员的化学结构多样,并且在复杂生物基质的样品中以较低的浓度存在。因此,精确测量这些重要代谢物意义重大,尽管酶法测定总胆汁酸在临床实验室中最为普遍,但这些方法只提供了有限的胆汁酸信息。先进的分析方法,如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质谱技术,是高度信息丰富的技术,有助于识别和量化复杂生物基质中的个别胆汁酸。本文对几种利用色谱技术定量分析胆汁酸的方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 色谱技术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对接技术筛选沉香中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成分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倩 刘俊成 +2 位作者 宋瑗瑗 胡峰 蒋革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4-60,共7页
从沉香中筛选潜在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成分,指导以沉香小分子作为SARS-CoV-2潜在阻断剂和抑制剂药物的研发。根据沉香已知的化学成分,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SARS-CoV-2的3CL水解酶(3CLpro)为靶标,通过结合... 从沉香中筛选潜在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成分,指导以沉香小分子作为SARS-CoV-2潜在阻断剂和抑制剂药物的研发。根据沉香已知的化学成分,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SARS-CoV-2的3CL水解酶(3CLpro)为靶标,通过结合打分值以及与靶蛋白受体的相互作用模式,获得沉香中具有潜在抗SARS-CoV-2活性的化学成分。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共有6种化学成分可作为ACE2结合阻断剂,有4种化学成分可作为3CLpro抑制剂,且均为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主要作用方式为氢键、疏水、π-π共轭作用力,其中5,6,7,8-四羟基-2-(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5,6,7,8-四氢-4H-色原烯与靶标蛋白形成的氢键数目最多,分子对接效果最优。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方法可快速筛选沉香中潜在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成分,其中5,6,7,8-四羟基-2-(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5,6,7,8-四氢-4H-色原烯可优选作为后续抗SARS-CoV-2药物的研究。研究结果可指导以沉香小分子为前体的COVID-19的新药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对接 沉香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虚拟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板化学发光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技术的建立
12
作者 刘欢 胡亚萍 +3 位作者 高习习 王鹏 丁凡 王钦富 《分析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1-293,共3页
碱性磷酸酶(ALP)能催化发光底物APLS迅速水解并持续发光,据此建立了化学发光技术检测ALP活性的方法。利用一种新的发光底物APLS,建立微孔板化学发光法检测ALP活性,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最适反应条件为:微孔板上每孔加200μL A... 碱性磷酸酶(ALP)能催化发光底物APLS迅速水解并持续发光,据此建立了化学发光技术检测ALP活性的方法。利用一种新的发光底物APLS,建立微孔板化学发光法检测ALP活性,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最适反应条件为:微孔板上每孔加200μL APLS,在pH=9.5、37℃条件下与ALP反应10min,多功能酶标仪检测发光光子数(RLU),检测ALP线性范围是0.01~1U/L。微孔板化学发光法检测ALP,敏感度更高,且操作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化学发光法 微孔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量分析氧固醇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陈丽姗 韩晓菲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1-256,共6页
氧固醇是胆固醇及其前体的氧化产物,它们是胆汁酸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过程的中间物,也可作为生物活性分子发挥重要生理功能。此外氧固醇还与众多疾病病理过程相关,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帕金森症等。生物体中氧固醇的含量远低于胆固... 氧固醇是胆固醇及其前体的氧化产物,它们是胆汁酸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过程的中间物,也可作为生物活性分子发挥重要生理功能。此外氧固醇还与众多疾病病理过程相关,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帕金森症等。生物体中氧固醇的含量远低于胆固醇,且胆固醇及其前体可在不同合成条件下形成相同的氧固醇,以上诸多问题使氧固醇定量分析成为难点。本文针对当前利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量分析氧固醇的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固醇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定量分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来源低温果胶酶产生菌筛选、鉴定与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子琪 刘烨瑀 +5 位作者 于爽 迟雪梅 金书寒 陈立功 张庆芳 王晓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3-140,共8页
目的:从海洋底泥样品中筛选能低温降解果胶的新颖菌株,发掘具有潜在产业化价值的果胶酶。方法:以果胶为唯一碳源,利用透明圈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从大连渤海湾海泥中筛出一株高产果胶酶菌株。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分... 目的:从海洋底泥样品中筛选能低温降解果胶的新颖菌株,发掘具有潜在产业化价值的果胶酶。方法:以果胶为唯一碳源,利用透明圈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从大连渤海湾海泥中筛出一株高产果胶酶菌株。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分析以及16S rDNA序列测定,BLAST同源基因比对后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一步研究其酶学特性。结果:筛选高产果胶酶菌株命名为LY-1,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并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确定该菌株为橄榄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olivogriseus)。菌株LY-1在25℃、180 r/min的条件下培养至24 h时,果胶酶的酶活力为30.56 U/mL。最适酶pH为8.0,最适酶温度为20℃。此外,该酶在60℃孵育2 h仍保持70%以上的酶活性,在pH7.0~9.0范围内稳定性良好,酶活性稳定维持在90%以上。金属离子Cu^(2+)、Ba^(2+)、Mg^(2+)、Ca^(2+)、K+、Co^(2+)促进该酶活性,Mn^(2+)、Zn^(2+)、Hg^(2+)、Na^(+)则抑制该酶活性。结论:菌株LY-1所产的果胶酶具有应用于产业化商用果胶酶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酶 筛选 鉴定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萝酸抑制人膀胱癌细胞增殖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鹤 史丽颖 +1 位作者 郭秀磊 于大永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为了探究松萝酸对人膀胱癌的影响,体外培养人膀胱癌细胞T24、RT4,用不同浓度(12.5、25、50、100、200μmol/L)的松萝酸分别处理T24、RT4细胞24 h和48 h,采用MTT法检测T24、RT4细胞的增殖情况。研究结果发现松萝酸处理后细胞内的活性氧(R... 为了探究松萝酸对人膀胱癌的影响,体外培养人膀胱癌细胞T24、RT4,用不同浓度(12.5、25、50、100、200μmol/L)的松萝酸分别处理T24、RT4细胞24 h和48 h,采用MTT法检测T24、RT4细胞的增殖情况。研究结果发现松萝酸处理后细胞内的活性氧(ROS)水平增加且通过线粒体途径、死亡受体途径来诱导T24细胞发生凋亡:(1)松萝酸对T24、RT4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均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其中,松萝酸对T24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更高;(2)通过Hoechst 33342染色与Annexin V-FITC/PI双染发现,随着松萝酸浓度的升高,凋亡的T24细胞逐渐增多;(3)T24细胞经松萝酸处理后,细胞内ROS水平升高,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8、cleaved-Caspase-9和Bax蛋白的表达量增加,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和Bcl-2蛋白的表达量降低,且Bax蛋白表达量与Bcl-2蛋白表达量的比值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萝酸 膀胱癌 凋亡 线粒体途径 死亡受体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对蓝莓叶片气孔特征和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9
16
作者 朱玉 黄磊 +6 位作者 党承华 王贺新 姜国斌 李根柱 张自川 娄鑫 郑云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8-225,共8页
为探讨不同强度高温对南高丛蓝莓叶片气孔特征及其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利用人工气候箱设置4个温度处理:对照(25℃)、轻度高温(30℃)、中度高温(35℃)和重度高温(40℃)对两年生南高丛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 L.)幼苗(海岸、奥尼尔及蓝... 为探讨不同强度高温对南高丛蓝莓叶片气孔特征及其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利用人工气候箱设置4个温度处理:对照(25℃)、轻度高温(30℃)、中度高温(35℃)和重度高温(40℃)对两年生南高丛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 L.)幼苗(海岸、奥尼尔及蓝脊)进行为期90 d的光照培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增加海岸和蓝脊叶片的气孔密度,但对奥尼尔的气孔密度无影响。中度高温增大奥尼尔和蓝脊叶片气孔的长度、宽度和面积,但海岸的气孔长度比轻度高温减小23.5%(P<0.05)。高温使奥尼尔的气孔空间分布更加规则,而对海岸和蓝脊的影响不大。3个品种的叶片净光合反应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随高温强度先升高后降低,但其最大值随品种发生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南高丛蓝莓具有调整气孔结构特征和优化气孔空间分布格局提高其气体交换效率的功能,但在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最终导致气体交换参数对高温产生不同的响应,尤其表现在抵抗极端高温能力方面。结果有助于从叶片气孔特征变化角度深入理解不同高温强度对南高丛蓝莓气体交换产生影响的潜在机理,为蓝莓耐高温胁迫选育及引种栽培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胁迫 优化 蓝莓 高温胁迫 气孔结构和功能 气孔分布格局 气体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70
17
作者 张庆芳 迟乃玉 +5 位作者 郑燕 王淑琴 冯颖 孟宪军 薛景珍 魏毓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27-31,共5页
对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机理进行了研究。其机理为 :乳酸菌对亚硝酸盐的降解分为酶降解和酸降解 2个阶段。在发酵的前期 ,培养液 pH值 >4 5时 ,乳酸菌对亚硝酸盐降解以酶降解为主 ;发酵后期 ,由于乳酸菌本身产生酸 ,使培养液 pH值降低 ... 对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机理进行了研究。其机理为 :乳酸菌对亚硝酸盐的降解分为酶降解和酸降解 2个阶段。在发酵的前期 ,培养液 pH值 >4 5时 ,乳酸菌对亚硝酸盐降解以酶降解为主 ;发酵后期 ,由于乳酸菌本身产生酸 ,使培养液 pH值降低 ,<4 0后 ,亚硝酸盐的降解主要以酸降解为主。由于乳酸杆菌产酸能力强于球菌 ,乳酸杆菌降解亚硝酸盐能力大于乳酸球菌 ,而在发酵前期 (pH值 >4 5 ) ,杆菌与球菌降解亚硝酸盐并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亚硝酸盐 降解机理 发酵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皂苷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马丽媛 李林 +4 位作者 江玉 史丽颖 冯宝民 王永奇 唐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23-1527,共5页
目的探讨油茶皂苷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考察了油茶皂苷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油茶皂苷对caspase-3、PARP、Bip、ATF6、IRE1、Perk、eIF2a和eEF2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油茶... 目的探讨油茶皂苷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考察了油茶皂苷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油茶皂苷对caspase-3、PARP、Bip、ATF6、IRE1、Perk、eIF2a和eEF2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油茶皂苷(10~30 mg.L-1)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同时可激活Caspase信号通路,诱发PARP底物的断裂;进一步上调IRE1表达量及活化Perk、eIF2a和eEF2蛋白。结论油茶皂苷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皂苷 抗肿瘤 人肝癌细胞株(HepG2) 内质网应激 人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 RNA激活蛋白激酶的内质网类似激酶(Pe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蔬菜硝酸盐、亚硝酸盐消长变化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迟雪梅 王一茜 +3 位作者 乔慧 荣金诚 迟乃玉 张庆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30,共6页
通过自然发酵和接种发酵蔬菜,首先研究发酵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总酸及汤汁中亚硝酸盐、pH值的消长变化,进一步分析接种量、菜中硝酸盐剩余量、菜中亚硝酸盐残留量、汤汁中亚硝峰值及汤汁最低pH值等指标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其... 通过自然发酵和接种发酵蔬菜,首先研究发酵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总酸及汤汁中亚硝酸盐、pH值的消长变化,进一步分析接种量、菜中硝酸盐剩余量、菜中亚硝酸盐残留量、汤汁中亚硝峰值及汤汁最低pH值等指标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接种发酵(单菌种或复合菌剂)菜中亚硝酸盐低于自然发酵,但硝酸盐剩余量显著高于自然发酵;汤汁的亚硝峰值与菜中亚硝酸盐残留量相关性显著,汤汁的亚硝峰值与菜中硝酸盐的剩余量相关性显著,汤汁最低pH值与菜中亚硝酸盐残留量相关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发酵 硝酸盐 亚硝酸盐 PH值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Cu^2+与肌红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0
20
作者 马静 郑学仿 +3 位作者 唐乾 杨彦杰 孙霞 高大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8-263,共6页
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及圆二色(CD)谱研究了Cu2+与肌红蛋白(Mb)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Cu2+使Mb的紫外吸收增强,峰位蓝移,说明Cu2+与Mb发生了较强的相互作用;Mb的特征荧光峰猝灭,且随着温度升高猝灭常数Ksv降低,表明Cu2... 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及圆二色(CD)谱研究了Cu2+与肌红蛋白(Mb)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Cu2+使Mb的紫外吸收增强,峰位蓝移,说明Cu2+与Mb发生了较强的相互作用;Mb的特征荧光峰猝灭,且随着温度升高猝灭常数Ksv降低,表明Cu2+对Mb的荧光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由van′tHoff方程计算出ΔH和ΔS分别为-11.60kJ/mol和33.77J.(mol·K)-1,得出二者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静电力;并依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给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2.56nm.同步荧光光谱表明,Cu2+对Mb的构象产生影响,使色氨酸残基的疏水性下降.CD光谱测得加入Cu2+后,二级结构发生改变,使α-螺旋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红蛋白 紫外-可见光谱 荧光光谱 同步荧光光谱 圆二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