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和对策研究——以大连市大学生学风调查为基础 |
刘莉
黄佳慧
刘晓琳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10 |
40
|
|
2
|
大学的主流文化与“以善为本”的人文教育理念 |
马毅
胡凡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9
|
|
3
|
“动员结构”的结构化与改革想象的发生——围绕《上海文学》复刊初期的几篇工业题材小说 |
李阳
张祖立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4
|
“巫术”与中国文学的起源 |
王少良
李守亭
|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5
|
我国公众对纳米技术的认知分析--基于大连地区纳米技术公众认知的实证调查 |
刘莉
王国豫
刘晓琳
曹枥元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4
|
|
6
|
文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
龙志鹤
|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5
|
|
7
|
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探讨 |
于文梅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05 |
10
|
|
8
|
“庖丁解牛”对当代大学人文教育的启示 |
李索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9
|
重审当代文学的学科性质——从“反学科化”的学术思潮谈起 |
李阳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0
|
论清中叶白话短篇小说文学性的渐失 |
王言锋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1
|
从“爱情”到“袈裟”——关于李修文散文创作的几组关键词 |
孙萍萍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论钱钟书文学批评的美学品格 |
陈颖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3
|
文学“故乡”与传统重塑——邱华栋创作论 |
孙萍萍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4
|
“仙女化”与“妖魔化”——《金瓶梅词话》与泰国《昆昌昆平唱本》女性形象比较解析 |
孙惠欣
吴夏天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5
|
专业共同体:教师发展的组织基础 |
周成海
衣庆泳
|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75
|
|
16
|
信息技术与高师公共心理学实验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索 |
贾玉梅
靳涌韬
宋丽丽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17
|
美国教师评价研究的三个主题 |
周成海
靳涌韬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9
|
|
18
|
初中生自主性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
邹晓燕
贾玉梅
|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19
|
欧美教师教育的重要转向:以教师专业社群为组织载体 |
衣庆泳
周成海
|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20
|
论明代蒙古族进入河套与明代北部边防 |
胡凡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