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DCL法语考试——面向行动的语言测试 被引量:3
1
作者 余春红 傅荣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9-143,共5页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提出了面向行动的外语教学理念,对语言教学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这一理念的具体"产品",由法国教育部组织实施的DCL语言能力测试始于1995年,2012年被联合国人事部门确定为聘用工作人员的语言测试...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提出了面向行动的外语教学理念,对语言教学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这一理念的具体"产品",由法国教育部组织实施的DCL语言能力测试始于1995年,2012年被联合国人事部门确定为聘用工作人员的语言测试,然而我国学界对它却鲜有研究。本文以DCL系列测试中的法语考试为研究对象,从任务依托、个人综合能力评估、多元身份的认可等方面分析这一测试中的行动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L 行动导向 综合能力 多元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作经典的生成:以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于辉 宋学智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5-80,共6页
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对人物视角下外部客观世界以及人物内心世界两方面的刻画是极其成功的,尽显其"艺术至上"的创作理念。小说原作中的上述特点在李健吾的译作中得到近乎完美的再现。本文以李健吾的翻译观、艺术观为阐... 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对人物视角下外部客观世界以及人物内心世界两方面的刻画是极其成功的,尽显其"艺术至上"的创作理念。小说原作中的上述特点在李健吾的译作中得到近乎完美的再现。本文以李健吾的翻译观、艺术观为阐释依据,结合他对福氏艺术理念的不俗把握,通过对《包法利夫人》不同汉译本的比较,试图展示李健吾译本对原作两大特色的成功诠释,探讨其译作的经典之处,进而指出译者与作者艺术理念与审美追求的契合在翻译文学经典生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楼拜 李健吾 《包法利夫人》 真与美 经典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经典的互文性解读 被引量:6
3
作者 于辉 宋学智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3-138,共6页
翻译活动是一种互文活动。本文在互文性理论关照下,从翻译经典文本出发,试图通过对其微观互文性特征与宏观互文性特征的讨论,揭示翻译经典建构的有效途径,评析翻译经典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 翻译经典 文本 微观互文性 宏观互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纷争走向多元——一项关于比利时“语言之争”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余春红 傅荣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0-94,共5页
本文以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所开展的一项质性访谈结果为基础,分别从语言多元化思想、多元语言能力、权力机构的作用,以及语言政策与法规保障等四个方面分析论证了比利时妥善处理本国复杂的语言纷争,因势利导地推动普通民众多元语言能力... 本文以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所开展的一项质性访谈结果为基础,分别从语言多元化思想、多元语言能力、权力机构的作用,以及语言政策与法规保障等四个方面分析论证了比利时妥善处理本国复杂的语言纷争,因势利导地推动普通民众多元语言能力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以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著称的欧洲极具示范性,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当今多语言欧洲建设的思路和模式也不乏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利时 语言多元化 多元语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语为韩语的汉语学习者加工“V+N1+的+N2”歧义结构的眼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帅 鹿士义 +4 位作者 陈婧 逯芝璇 匡柳兴 邓彧君 付宸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3,共9页
以28名母语为韩语的汉语学习者和28名汉语母语者为被试,运用眼动技术,阐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句子加工机制。研究发现:在句法歧义结构加工过程中,语义和语境在早期加工阶段即时起作用,符合句子加工理论中的相互作用模型和基于制约的模... 以28名母语为韩语的汉语学习者和28名汉语母语者为被试,运用眼动技术,阐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句子加工机制。研究发现:在句法歧义结构加工过程中,语义和语境在早期加工阶段即时起作用,符合句子加工理论中的相互作用模型和基于制约的模型。在本实验中,母语为韩语的汉语学习者汉语水平接近汉语母语者水平,其L2句子晚期加工也与汉语母语者趋于一致,符合L2句子加工的会聚假设。母语为韩语的学习者汉语句子加工是限制性并行的,符合相互作用模型和基于制约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2句子加工 眼动研究 句法歧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