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群体间交往理论的再思考:延伸交往研究的溯源、辨析与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欣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55,共6页
直接与外群体交往不是人们形成或强化对外群体态度的惟一途径,通过延伸交往同样能够形成对外群体的态度。在追溯延伸交往研究背景的基础上,对延伸交往的积极、消极和隔代影响效应进行考察,探查延伸交往对群体间态度的影响,以此重新检视... 直接与外群体交往不是人们形成或强化对外群体态度的惟一途径,通过延伸交往同样能够形成对外群体的态度。在追溯延伸交往研究背景的基础上,对延伸交往的积极、消极和隔代影响效应进行考察,探查延伸交往对群体间态度的影响,以此重新检视群体间交往理论的核心内涵,探究延伸交往研究对群体间交往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伸交往 直接交往 内群体 外群体 群体间态度 影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仇家子女相爱”母题对西方观念的接受、熔铸及开创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立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5-163,共9页
欧洲文学早就注意到了"仇家子女相爱"母题,近现代中国文学对外来"仇家子女相爱"母题的容受,感发了母题"缺项"的填补。明清小说写"仇家子女相爱",总有一方是被动性的、几乎程式化"姻缘早定... 欧洲文学早就注意到了"仇家子女相爱"母题,近现代中国文学对外来"仇家子女相爱"母题的容受,感发了母题"缺项"的填补。明清小说写"仇家子女相爱",总有一方是被动性的、几乎程式化"姻缘早定"的宿命,而近代小说在欧风美雨浸染下,较为自觉地对旧有母题拓新。旧派武侠小说如《荒江女侠》《江湖奇侠传》《鹤惊昆仑》对个体情爱特别是先示主动的仇家女儿情爱的肯定,对青年一代提出了珍视个体情怀命运的问题,并对传统复仇文化弊端进行否定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 仇人子女相爱 近现代文学 比较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和、颠覆与超越:小泉八云与东方主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瑾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0-155,共6页
小泉八云的文学创作是否具有东方主义倾向,一直是学界热议的焦点。小泉八云赴日后,先后创作的三部代表作都与东方主义有关联。《陌生日本之一瞥》中对"异国情调的营造"实为对东方主义的附和;《怪谈》中对女性"他者"... 小泉八云的文学创作是否具有东方主义倾向,一直是学界热议的焦点。小泉八云赴日后,先后创作的三部代表作都与东方主义有关联。《陌生日本之一瞥》中对"异国情调的营造"实为对东方主义的附和;《怪谈》中对女性"他者"形象的解构则是对东方主义的颠覆;《日本试解》中追求东西方多元文化的融合则实现了对东方主义的超越。可以说,小泉八云东方认识的逐渐成熟已然超越了人种与文化的壁垒,在人们探讨文化多元化与统一性的今天,极具前瞻性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泉八云 东方主义 异国情调 女性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思潮与日本近代《论语》学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士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99-103,共5页
在西方学术思潮和本土文化语境的综合作用下,日本近代的《论语》研究者通过对经典的重新诠释,参与近代文化的构建。文章以学术文化思潮与《论语》学的内在关系为切入点,拣选几种代表性论著加以分析,从怀疑主义文献批评、实证主义"... 在西方学术思潮和本土文化语境的综合作用下,日本近代的《论语》研究者通过对经典的重新诠释,参与近代文化的构建。文章以学术文化思潮与《论语》学的内在关系为切入点,拣选几种代表性论著加以分析,从怀疑主义文献批评、实证主义"原典批判"、原文及注疏的史料批判、孔子语录材料的否定、皇权论诠释等几个方面,把握日本近代《论语》学的新变及其内在特质,并就其是非得失作一学术观照和客观评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日本 《论语》研究 学术思潮 文献批评 思想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朱与求原的逻辑——中井履轩《论语》诠释路径及其与朱学之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士杰 《齐鲁学刊》 CSSCI 2021年第3期16-24,共9页
中井履轩《论语逢原》具有二重文本属性,即《论语》元典的注释文本、朱注的再诠释性次生文本,其《论语》诠释则是辨朱与求原的内在统一。辨朱的要点在于朱注所据文献、所引学说、所作阐发,求原的取径在于回归元典、并重章句字词、依据... 中井履轩《论语逢原》具有二重文本属性,即《论语》元典的注释文本、朱注的再诠释性次生文本,其《论语》诠释则是辨朱与求原的内在统一。辨朱的要点在于朱注所据文献、所引学说、所作阐发,求原的取径在于回归元典、并重章句字词、依据常理人情。二者辩证统一,辨朱以求原为旨归,求原藉由辨朱而展开。履轩《论语》诠释的此种特质,既折射出朱注的有效传播与深刻影响,也可见日本儒学对《论语》朱学的批判性反思与学术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户儒学 中井履轩 《论语逢原》 《论语集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存家族》中的末世逃亡与人类生存
6
作者 王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23-125,共3页
电影《生存家族》以突如其来的电能消失为灾难背景设定,讲述城市人铃木一家从东京至鹿儿岛历时三个月的单车逃亡经历。电影借助家庭成员的逃亡之旅,聚焦铃木一家的"城市病",巧妙使用人物符号展示父权的消解与再建构,同时重新... 电影《生存家族》以突如其来的电能消失为灾难背景设定,讲述城市人铃木一家从东京至鹿儿岛历时三个月的单车逃亡经历。电影借助家庭成员的逃亡之旅,聚焦铃木一家的"城市病",巧妙使用人物符号展示父权的消解与再建构,同时重新诠释了城市与农村的共存关系。电影紧扣当下时代发展脉搏,将城市与城市人置于极端环境。以喜剧形式讲述家庭的末世逃亡,以家庭视角展现当代人类的生存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口史靖 城市病 父权 逃亡 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平安时代汉诗文中的“猿声”与“鹿鸣”
7
作者 于永梅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20-124,共5页
"猿声"与"鹿鸣"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题材。"猿声"多用来表达长江流域愁人迁客的悲哀情绪,"鹿鸣"则来源于《诗经》小雅的鹿鸣篇,多用来烘托君臣筵宴场面的和睦气氛,二者在表达的内容... "猿声"与"鹿鸣"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题材。"猿声"多用来表达长江流域愁人迁客的悲哀情绪,"鹿鸣"则来源于《诗经》小雅的鹿鸣篇,多用来烘托君臣筵宴场面的和睦气氛,二者在表达的内容上并没有相似之处。但在日本的平安时代,二者却都多出现于描写秋天景物的诗文中,并且都带有悲哀的色彩。通过考察得知,这是因为平安时代汉诗文在接受中国文学并受其影响时,既吸取了中国固有的用法,同时又受到了本土文学的影响,具有其独创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平安时代 猿声 鹿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