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艺术学院绘画作品选登
1
作者 杨琳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I0004-I0004,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艺术学院雕塑作品选登
2
作者 房延军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I0008-I0008,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艺术学院杨琳·作品选
3
作者 杨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J0012-J0012,共1页
《重构》服装立体裁剪设计“重构”的立体裁剪设计打破以往运用单纯面料为原材料的造型手法,以五件成品男士衬衫为基础进行服装内结构的解构,将其从固有的结构中抽离,运用解构、重组、再设计的造型语言表达手法,结合流行趋势,营造出虚... 《重构》服装立体裁剪设计“重构”的立体裁剪设计打破以往运用单纯面料为原材料的造型手法,以五件成品男士衬衫为基础进行服装内结构的解构,将其从固有的结构中抽离,运用解构、重组、再设计的造型语言表达手法,结合流行趋势,营造出虚实交替的服装立体空间,是对传统服装立体裁剪形式的创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语大学 艺术学院 作品选 传统服装 杨琳 国际 大连 立体裁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外国语大学海报作品选登
4
作者 李冬 刘军晔 +1 位作者 孟桂颖 杨安宇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I0002-I000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风绔韵
5
作者 张妍 祁梦萍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I0002-I0002,共1页
设计说明作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裤装。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近年来,随着传统服饰文化的复兴,人们对古代服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本次设计通过对古代裤装的不同形制如胫衣、行缠、裤褶、... 设计说明作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裤装。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近年来,随着传统服饰文化的复兴,人们对古代服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本次设计通过对古代裤装的不同形制如胫衣、行缠、裤褶、大口绔等裤装结构的研究,打破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风 胫衣 行缠 服饰文化 传统裤装 裤褶 绔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矩形裆片”开裆裤的形制结构与功能性研究
6
作者 张妍 张恩慈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4,138,共11页
本文主要运用复原实验法、三重证据法,以现存六条裤装实物为样本,对中国古代“矩形裆片”开裆裤的形制结构、功能性及穿着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揭示中国古代裤装丰富的文化内涵。研究发现,在中国古代开裆裤的裁剪和结构设计中,蕴藏着... 本文主要运用复原实验法、三重证据法,以现存六条裤装实物为样本,对中国古代“矩形裆片”开裆裤的形制结构、功能性及穿着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揭示中国古代裤装丰富的文化内涵。研究发现,在中国古代开裆裤的裁剪和结构设计中,蕴藏着古人对“人衣关系”的深度思考,例如:“矩形裆片”的使用解决了“蔽体”与人体舒适性问题,开裆裤的穿用主要是基于人体对下装机能性需求的考虑;古人的“寡裁”,是古代开裆裤宽博疏阔的主要原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几件裤装实物,在形制结构和功能性上所表现出的同一性,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裤装发展过程中多民族交互融通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矩形裆片 开裆裤 形制结构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创业助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杨琳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57-60,共4页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实现大学毕业生高质量稳定就业,对于为我国储备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做好人才梯队建设、成就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在当下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的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新途径.文章...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实现大学毕业生高质量稳定就业,对于为我国储备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做好人才梯队建设、成就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在当下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的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新途径.文章提出了创新创业助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路径:全面深化创新创业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能力;拓宽就业领域,促进大学毕业生多渠道就业;优化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就业环境,增强大学生就业机制间联动,完善保障服务制度;搭建"互联网+创新创业"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大学生 就业难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山一号楚墓连属式服装结构及着装形态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妍 程隆棣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21,共5页
通过对湖北荆州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上下连属式服装形制结构及着装形态的分析,研究发现马山一号楚墓上下连属式服装形制异常宽博长大,并且其穿法较为特殊,使这类服装平展为直裾穿着后形成曲裾绕身的着装形态。这与同期楚墓出土的漆画、帛... 通过对湖北荆州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上下连属式服装形制结构及着装形态的分析,研究发现马山一号楚墓上下连属式服装形制异常宽博长大,并且其穿法较为特殊,使这类服装平展为直裾穿着后形成曲裾绕身的着装形态。这与同期楚墓出土的漆画、帛画、木俑着衣形态完全一致,并影响了同属楚文化体系的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曲裾袍服类服装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国 上下连属式 直裾 绕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汉交融背景下的“袴褶”服饰研究——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妍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7-72,共6页
运用考古学、文献学的观点和实物、图像、文献互证的研究方法,对"袴褶"的词源及所指之物、穿着普遍性、流行推广,以及在魏晋时期广泛传播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资料主要为画像砖、陶俑、壁画等。发现颜师古所注"袴褶&q... 运用考古学、文献学的观点和实物、图像、文献互证的研究方法,对"袴褶"的词源及所指之物、穿着普遍性、流行推广,以及在魏晋时期广泛传播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资料主要为画像砖、陶俑、壁画等。发现颜师古所注"袴褶"并非《急就篇》中"袴褶"所指本义。袴褶成为了鲜卑胡服与汉服之间向对方相互靠拢的"折衷体","袴褶"的流行是政令推动与自发演化的双重结果。以袴褶为代表的上衣下裤形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广泛传播的原因,有孝文帝汉化改革政策、时局动荡下对胡服的被动接受、袴褶的实用性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袴褶 魏晋 南北朝 胡汉交融 服饰形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襕袍”的起源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妍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0-75,共6页
运用考古学、文献学的观点和实物、图像、文献互证的研究方法,对唐代"襕袍"的起源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资料主要为石椁壁画、浮雕绘画及出土实物等。研究发现,关于"襕袍"起源有两种主要的也是最权威的观点——北周宇... 运用考古学、文献学的观点和实物、图像、文献互证的研究方法,对唐代"襕袍"的起源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资料主要为石椁壁画、浮雕绘画及出土实物等。研究发现,关于"襕袍"起源有两种主要的也是最权威的观点——北周宇文护说、唐代长孙无忌说。经过对前人说法进行研究、比较之后,笔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就前两种说法而言,宇文护说较长孙无忌说更为可靠。而研究认为,也许"襕袍"并非起源于中国,而是源自于古代中西亚地区的"西来之物"。然而,无论哪一种说法成立,"襕袍"更像是胡服与传统意识形态领域中汉服——"深衣"的"折衷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周 唐代 襕袍 起源 胡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服装形制与坐姿及坐具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妍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4-80,共7页
运用考古学、文献学的观点和实物、图像、文献互证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服装形制、中国古人坐姿和中国古代坐具形态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资料主要为绘画、雕塑作品、木俑及出土实物等。研究发现,三者之间有着某些关联性,上衣下裳、... 运用考古学、文献学的观点和实物、图像、文献互证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服装形制、中国古人坐姿和中国古代坐具形态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资料主要为绘画、雕塑作品、木俑及出土实物等。研究发现,三者之间有着某些关联性,上衣下裳、上下连属的服装形制影响了以跪坐为主要起居方式的坐姿,从而决定了此时的坐具形态为低矮型。上衣下裤的服装形制,为高型坐具的普及提供了必要条件,因而推动了坐姿由跪坐向垂足坐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服装 形制 坐姿 坐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画题材试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桂颖 《电影评介》 2014年第15期54-57,共4页
决定一部动画片成功与否的因素有诸多方面,其中题材至关重要,要正确选好动画题材首先要认识动画的特点。与电影相比,动画的独特优点在于它不受实物的限制,不仅造型可以极度夸张,表现手法自如,还可以将更多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元素,比如魔... 决定一部动画片成功与否的因素有诸多方面,其中题材至关重要,要正确选好动画题材首先要认识动画的特点。与电影相比,动画的独特优点在于它不受实物的限制,不仅造型可以极度夸张,表现手法自如,还可以将更多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元素,比如魔幻、科幻、神话等加入到动画中去,可以说动画是超越现实的电影,它创造了虚拟的自由时空,给人以全新的视觉体验。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技术 超现实 视觉体验 猫和老鼠 动画作品 动画角色 猫捉老鼠 三维动画制作 中国动画 寻找母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考古文物看元代棉纺织品的发展--以隆化鸽子洞窖藏为例
13
作者 刘蕴莹 程隆棣 张妍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3-306,共4页
以隆化鸽子洞窖藏棉纺织品为例,结合中国出土的元代相关棉纺织品考古文物,分别对元代棉纺织品生产地区、产品种类、织造工艺和印染技术等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论证了元代棉纺织品不仅种类多,被广泛使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与元代快速... 以隆化鸽子洞窖藏棉纺织品为例,结合中国出土的元代相关棉纺织品考古文物,分别对元代棉纺织品生产地区、产品种类、织造工艺和印染技术等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论证了元代棉纺织品不仅种类多,被广泛使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与元代快速发展的纺织印染技术和织金技术互相促进融合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藏 棉纺织品 织造工艺 印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吴宇森电影的审美内涵与题材转捩
14
作者 刘正鑫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70-73,共4页
在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导演中,吴宇森是相当值得注意的一位。这不仅由于他导演天赋极高,拍摄出许多不朽的名作,还因为他是一位随着电影发展的国际大势而积极做出调整的导演。大陆电影界曾盛行五代导演分层的理念,但这种理念在吴宇森的身... 在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导演中,吴宇森是相当值得注意的一位。这不仅由于他导演天赋极高,拍摄出许多不朽的名作,还因为他是一位随着电影发展的国际大势而积极做出调整的导演。大陆电影界曾盛行五代导演分层的理念,但这种理念在吴宇森的身上并不适用,因为这种理念的划分依据是导演的拍摄题材与风格,而吴宇森的题材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而且在题材内容变化的同时,还涉及了艺术风格的变化。一言以蔽之,吴宇森影片最大的特点便是——变化。如果从1973年吴宇森拍摄的第一部电影《铁汉柔情》算起,一直到2017年的《追捕》,在这长达40余年的执导生涯,吴宇森的作品呈现出三个颇为明显而重要的转捩,由此划分,可将吴宇森的影片选材划分为明确的四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拍摄题材 电影发展 吴宇森 审美内涵 艺术风格 40年代 20世纪 内容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虹【水彩作品】
15
作者 刘虹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1-271,共1页
关键词 水彩作品 刘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尚婕作品
16
作者 李尚婕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I0013-I0013,共1页
关键词 首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尚婕·作品选
17
作者 李尚婕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I0006-I0006,共1页
关键词 李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季【陶艺作品】
18
作者 李季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7-277,共1页
关键词 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仇英《独乐园图》为例的园林意境营造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宫瑞 高增荣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7期9-11,共3页
司马光独乐园是北宋时期洛阳的一处别具一格的文人园林,结合时代背景借助历史文献资料梳理了司马光生平和造园经历等解读独乐园的造园意境。以仇英《独乐园图》为主要依据研究了画中山石、水体、植物和建筑4个基础景观的构成要素,通过... 司马光独乐园是北宋时期洛阳的一处别具一格的文人园林,结合时代背景借助历史文献资料梳理了司马光生平和造园经历等解读独乐园的造园意境。以仇英《独乐园图》为主要依据研究了画中山石、水体、植物和建筑4个基础景观的构成要素,通过画中布局、形态、种类、色彩等细节分析了园林中的细节设计,深入领会造园者的设计巧思。归纳出了造园立意质朴、自然审美高尚、空间主题明确和文人活动合理的园中意境营造方法,并以九间堂设计为例总结了在现代新中式景观设计营造将诗、画、园相结合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独乐园 文人园林 意境营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尚婕【蜡染作品】
20
作者 李尚婕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9-289,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