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生态给养转化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何艳华 秦丽莉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1-141,共11页
已有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聚焦于语言水平和心理学指标(如动机、自我效能感等),鲜有从生态给养转化过程探讨教学效果。本研究从生态给养理论的感知、解读和行动三要素入手,从积极和消极两个维度分别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实验班(35人)... 已有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聚焦于语言水平和心理学指标(如动机、自我效能感等),鲜有从生态给养转化过程探讨教学效果。本研究从生态给养理论的感知、解读和行动三要素入手,从积极和消极两个维度分别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实验班(35人)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控制班学生(35人)进行问卷调查,并从两班共选取六名焦点学生进行课堂观察、叙事与访谈调查,描述学生一学期内的生态给养转化过程并探讨转化的生态给养对语言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验班学生积极给养转化状况和语言水平有显著提高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即说明该模式下学生转化的积极给养更多,语言水平提高也更多;而控制班的生态给养转化和语言水平无显著变化。但从"生态给养"三要素进一步观察,无论是实验班还是控制班学生在积极感知、解读和行动状况上均无显著差异,虽然实验班在消极解读和行动上有显著下降。这些都说明该教学模式有一定优势,但优势不够突出,有必要进一步开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传统课堂 积极给养 消极给养 生态给养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默斯·希尼诗歌不礼貌策略的诗学效果动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夏宗凤 刘风光 侯艳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3,共7页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谢默斯·希尼被誉为继叶芝之后爱尔兰最伟大的诗人。本研究在厘清不礼貌策略、诗学效果和动机语用三者内在联系基础上,构建诗歌语篇中不礼貌策略的诗学效果动机分析模式,从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对希尼诗歌加...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谢默斯·希尼被誉为继叶芝之后爱尔兰最伟大的诗人。本研究在厘清不礼貌策略、诗学效果和动机语用三者内在联系基础上,构建诗歌语篇中不礼貌策略的诗学效果动机分析模式,从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对希尼诗歌加以探讨。研究发现:诗歌语篇中不礼貌策略产生的诗学效果动机以信息传递动机为主,辅以互动动机。不礼貌策略产生的诗学效果将诗人对个人、民族、历史和文化等信息有效地传递给读者;互动动机体现在诗人对爱尔兰民族国家及群体公共形象的构建和维护上。本研究可为认知语用文体研究和希尼诗歌研究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礼貌策略 诗学效果 动机语用 希尼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语习得社会文化理论研究的学科归属与理念 被引量:14
3
作者 秦丽莉 王绍平 刘风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3-196,共4页
传统的二语习得研究重点关注习得个别语言单位或者句子加工方面的问题,而且研究通常脱离社会研究个体。而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二语言习得研究,基于社会文化背景,关注个体参与社会活动时的语言使用策略,进而解读互动活动对学习者的语言... 传统的二语习得研究重点关注习得个别语言单位或者句子加工方面的问题,而且研究通常脱离社会研究个体。而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二语言习得研究,基于社会文化背景,关注个体参与社会活动时的语言使用策略,进而解读互动活动对学习者的语言意义构建能力、思维和认知的影响。我们以论证二语习得领域社会文化理论研究的学科属性和学科定位为基础,探讨其核心研究理念,旨在为当代中国外语教育的深化改革提出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理论 心理语言学 二语习得研究 外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语用视阙下中美外交拒绝言语行为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韩丹 刘风光 邓耀臣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24,共6页
本文在批评语用理论框架下探究中美外交拒绝言语行为的言外之力指示手段和拒绝策略的异同,揭示中美外交拒绝策略差异的动因及语言背后蕴含的话语与权力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外交发言人在言外之力指示手段上呈现趋同特征,但在拒绝策... 本文在批评语用理论框架下探究中美外交拒绝言语行为的言外之力指示手段和拒绝策略的异同,揭示中美外交拒绝策略差异的动因及语言背后蕴含的话语与权力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外交发言人在言外之力指示手段上呈现趋同特征,但在拒绝策略上存在明显差异。中美外交拒绝体现社会语境中语言使用背后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差异,研究结果丰富了政治外交话语分析框架,对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体系的建立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语用学 外交话语 拒绝言语行为 话语与权力 言外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多模态框架建构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欣 司炳月 杨帆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3-176,共4页
在分析多模态教学研究原理的基础之上,文章提出专门用途英语(商务英语)教学多模态框架,其中包括听觉模态、视觉模态、触觉模态以及文化模态之间的协作与互补,同时裹挟教师多模态教学因素、学生多模态学习因素和学科因素。根据对100名学... 在分析多模态教学研究原理的基础之上,文章提出专门用途英语(商务英语)教学多模态框架,其中包括听觉模态、视觉模态、触觉模态以及文化模态之间的协作与互补,同时裹挟教师多模态教学因素、学生多模态学习因素和学科因素。根据对100名学生为期一年的实证研究,证明商务英语多模态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在商务场景下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专门用途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人文主义概念辨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姜慧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26,共10页
科学人文主义是在20世纪以来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科学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强调科学的进步作用,主张将科学人文主义化,倡导在科学与人文之间架起桥梁。本文追溯并梳理了科学人文主义的提出和发展历程,比较并辨析了“科学人文主义... 科学人文主义是在20世纪以来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科学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强调科学的进步作用,主张将科学人文主义化,倡导在科学与人文之间架起桥梁。本文追溯并梳理了科学人文主义的提出和发展历程,比较并辨析了“科学人文主义”与“新人文主义”“后人文主义”的概念和内涵,重点论证了科学人文主义的价值和局限。科学人文主义与新人文主义的“内在规约”和后人文主义的“去人类中心化”皆有相通之处,为解决现代性的危机提供了新的视角,为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学科的均衡发展和数字人文等提供了理论资源。对科学和人文关系的溯源和二者辩证统一关系的阐释,有望从根源上化解现代性的危机,推动现代社会科技和人文的对接、融通和渗透。语言文学等人文学科教育在唤起科学家的人文自觉、普及科学知识和避免滑入科学主义极端等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人文主义 新人文主义 后人文主义 融通渗透 语言文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背景下学习者能动性可视化研究(1991—2019) 被引量:6
7
作者 秦丽莉 姜文凯 韩悦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7-125,共9页
本文通过主题搜索,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获得1991—2019年期间375篇关于学习者能动性研究的有效文章,并通过CiteSpace对这些文章进行作者共被引、关键词以及文献共被引等方面的可视化分析。分析发现,学习者能动性相关的研究多从... 本文通过主题搜索,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获得1991—2019年期间375篇关于学习者能动性研究的有效文章,并通过CiteSpace对这些文章进行作者共被引、关键词以及文献共被引等方面的可视化分析。分析发现,学习者能动性相关的研究多从心理学、社会学等视角展开,社会文化理论在理论框架的选取中占据主导地位;Vygotsky的影响力最高,而Ahearn所起到的桥梁性作用最大。此外,学习者能动性与身份相结合的研究开展较早,数量较多,发展较为成熟;而信息技术、话语及高等教育等与学习者能动性相结合的研究创新性较高,但数量相对较少,有很大的空白需要补充。通过对大量学习者能动性相关文献的深入研读,本文对多种主流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研究方法的选用及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者能动性 二语习得 信息技术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斯诺教育成长小说中的科学人文主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姜慧玲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5-93,共9页
喧闹一时的“两种文化”之争使斯诺的科学人文主义思想一度被忽略。科学人文主义是20世纪20-30年代发轫并逐渐流行于英美学术界的思潮,主要倡导者有乔治·萨顿和朱利安·赫胥黎等,其主要观点是肯定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着眼于... 喧闹一时的“两种文化”之争使斯诺的科学人文主义思想一度被忽略。科学人文主义是20世纪20-30年代发轫并逐渐流行于英美学术界的思潮,主要倡导者有乔治·萨顿和朱利安·赫胥黎等,其主要观点是肯定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着眼于人性和人的全面发展,抵制科技的负面影响等。本文通过阐释斯诺的小说《探索》和《新人》中科学家主人公的职业道德危机和伦理选择,聚焦斯诺小说中科学家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以及小说蕴含的科学人文主义思想。斯诺既崇尚科学,认为科学家应执着追求科学理想;又兼顾人文精神,认为科学家出于对他人、国家和人类命运的关心应捍卫科技伦理。然而,小说中科学家的选择是折衷而妥协的,这也是斯诺的局限性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斯诺 教育成长小说 科学人文主义 “两种文化” 科技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与心域:论“北达科他州系列”中生态扩张对政治文化扩张的推进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方丹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1-105,共5页
作为有自觉生态意识与种族观念的印第安裔美国作家,露易斯·厄德里克的"北达科他州系列"以其文本丰富的生态与政治文化内蕴著称。基于后殖民生态批评理论,本文指出,"北达科他州系列"揭示了西方殖民者通过对生... 作为有自觉生态意识与种族观念的印第安裔美国作家,露易斯·厄德里克的"北达科他州系列"以其文本丰富的生态与政治文化内蕴著称。基于后殖民生态批评理论,本文指出,"北达科他州系列"揭示了西方殖民者通过对生态扩张实现殖民扩张的隐秘路径。文本揭示,西方话语是通过对"荒野"概念的殖民定义突破了原住民文化传统的合法性,从而以生态扩张实现了对经济与种族文化的双重帝国殖民化。生态扩张本质上是打着促进社会发展和传播先进文明的旗帜进行的殖民扩张,摧毁当地原生生态系统乃至文化系统。此外,厄德里克"北达科他州系列"一方面对此生态扩张行径提出发聩抨击,同时也对其中的发展与文明的伦理悖论性提出开放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迹》 生态扩张 殖民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域外小说翻译与翻译小说热
10
作者 崔希芸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5Z期63-64,共2页
本文简要概述了晚清域外小说翻译的基本情况,外国文学翻译热不但引入了新思想和新艺术,而且还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为五四新文学奠定了基础,对中国近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晚清 域外文学 翻译热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
11
作者 崔希芸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3Z期22-23,共2页
劳伦斯的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强大的感染力,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重点对其最后一部作品《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进行了简要介绍。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开展对劳伦斯及其作品在中国接受的系... 劳伦斯的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强大的感染力,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重点对其最后一部作品《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进行了简要介绍。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开展对劳伦斯及其作品在中国接受的系统化研究,不仅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翻译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负责任创新和全局性工程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欣(译)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共5页
为了实现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实施负责任创新,推广全局性工程,以整体、全面的眼光看待高度复杂系统中的技术干预,加强参与者的对话,解决各种相互交织的伦理问题。全局性工程的开展涉及融通性、相关性和协调性3个维度,需要科学... 为了实现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实施负责任创新,推广全局性工程,以整体、全面的眼光看待高度复杂系统中的技术干预,加强参与者的对话,解决各种相互交织的伦理问题。全局性工程的开展涉及融通性、相关性和协调性3个维度,需要科学家、工程师和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通力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负责任创新 全局性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往行为视角下斯诺小说《新人》中的“两种文化”
13
作者 姜慧玲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8-434,共7页
英国小说家C.P.斯诺以"两种文化"演讲及其争论而闻名,他的小说《新人》既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对立与不解,又与演讲中的唯科学主义论调相悖。以哈贝马斯的科技批判和交往行为理论来分析《新人》,主人公科学"新人... 英国小说家C.P.斯诺以"两种文化"演讲及其争论而闻名,他的小说《新人》既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对立与不解,又与演讲中的唯科学主义论调相悖。以哈贝马斯的科技批判和交往行为理论来分析《新人》,主人公科学"新人"马丁从一心投入原子弹的研发并追求权力,到在科技理性和道德的博弈中作出抉择,最终放弃原子弹的研发工作和巴福特基地的领导职位,并与人文学者兄长刘易斯达成和解,其生活世界从被系统殖民化到还原通过兄弟俩"正当而真诚"的交往行为来实现,可见人文精神在科技与意识形态相结合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批判 交往行为 《新人》 “两种文化”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望—价值动机对英语学习行为投入和行为脱离的预测作用
14
作者 王豪 刘欣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49-154,共6页
基于期望—价值理论,考察大学英语学习者的期望动机和价值动机(内在、近端效用、远端效用和成本价值)对行为投入和行为脱离的预测作用。来自东北某高校243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研究显示:(1)学习者的英语学习行为投入水平... 基于期望—价值理论,考察大学英语学习者的期望动机和价值动机(内在、近端效用、远端效用和成本价值)对行为投入和行为脱离的预测作用。来自东北某高校243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研究显示:(1)学习者的英语学习行为投入水平较高,行为脱离水平较低,英语学习期望动机和价值动机处于中等偏上到高水平。(2)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成功期望和内在价值显著正向预测英语学习行为投入,负向预测行为脱离。(3)学习者的英语学习远端效用价值显著负向预测英语学习行为投入,英语学习成本价值显著正向预测英语学习行为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望动机 价值动机 行为投入 行为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