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原发性消化道黑色素瘤临床特点汇总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彤 刘辉 严艳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原发性消化道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检索到的从1983年-2015年449例中国原发性消化道黑色素瘤患者结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例病例的性别、年龄、部位、内镜特点... 目的探讨中国原发性消化道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检索到的从1983年-2015年449例中国原发性消化道黑色素瘤患者结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例病例的性别、年龄、部位、内镜特点、病理特点、治疗及转归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原发性消化道黑色素瘤以直肠肛管最为多见,其次为食管。内镜表现:以隆起形或结节样多见,可伴有表面糜烂或污秽;质脆、触之易出血。肿瘤以大于2.0 cm多见,占82.81%,最大径平均大小(4.79±2.67)cm。颜色以褐色和黑色为主,其次为灰白色,部分呈彩色(如蓝色和暗红色等),颜色还可混合存在或呈无色。术前误诊率73.64%。患者1年内死亡率54.19%,其中生存期与大小及浸润深度呈负相关,肿瘤大小与转移、浸润深度呈正相关;生存期与转移及年龄等无关。结论原发性消化道黑色素瘤高度恶性,发现时常为晚期,多伴转移、易被误诊、预后极差,了解其临床表现、内镜、病理及免疫组化等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原发性 消化道 黑色素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放松疗法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适 关红 张丽梅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放松疗法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拟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200例按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操作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呼吸放松疗法的训练。结果观察组检... 目的探讨呼吸放松疗法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拟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200例按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操作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呼吸放松疗法的训练。结果观察组检查后状态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检查所致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呼吸放松疗法可保持患者情绪稳定,缓解疼痛,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呼吸放松疗法 焦虑 疼痛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真实体验的Meta整合 被引量:1
3
作者 田文 高晓明 +1 位作者 姚皓月 武丹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59-106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肺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期间的真实体验,为医护人员制定照护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31日。采用JBI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 目的:系统评价肺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期间的真实体验,为医护人员制定照护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31日。采用JBI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汇集性Meta整合法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提炼出54个研究结果,归纳为9个新类别,形成3个整合结果,包括免疫治疗所带来的多重挑战、患者存在多维度需求、积极自我调整并实现角色成长。结论:肺癌免疫治疗患者面临生理、心理及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挑战,医护人员应注意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知程度、动态监测症状变化轨迹并满足其多方面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免疫治疗 体验 需求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癌的胃镜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李荣宽 生杰 姜春萌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14-715,718,共3页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胃镜及病理特点,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总结该院1994 ̄2003年经手术证实为早期胃癌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4例早期胃癌病人术前胃镜均确诊为胃癌,其胃内分布以胃窦最多30例(46.9%),病理示管状腺癌最多32...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胃镜及病理特点,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总结该院1994 ̄2003年经手术证实为早期胃癌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4例早期胃癌病人术前胃镜均确诊为胃癌,其胃内分布以胃窦最多30例(46.9%),病理示管状腺癌最多32例(50.0%),病灶周围组织示萎缩性胃炎28例(43.8%),肠上皮化生26例(40.6%),中重度不典型增生26例(40.6%),幽门螺旋杆菌阳性58例(90.6%)。结论早期胃癌Ⅱ型病变多见,胃窦是好发部位,黏膜内癌与黏膜下癌发生淋巴转移的几率无明显差异(P>0.1),胃镜检查是早期胃癌确诊的重要手段,癌前病变及Hp与早期胃癌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胃镜 病理类型 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套器辅助预切开技术在困难插管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辉 姜春萌 +2 位作者 曲波 张丽梅 王志国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12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辅助胆管插管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ERCP诊疗过程中,对困难插管的23例病例采用圈套器辅助预切开技术进行胆管插管。观察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辅助胆管插管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ERCP诊疗过程中,对困难插管的23例病例采用圈套器辅助预切开技术进行胆管插管。观察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22例插管成功。术中出血1例,观察后自行停止,无胰腺炎和穿孔发生,无操作相关死亡病例。结论圈套器辅助预切开能充分暴露胆总管,层次更加清楚,操作方法简单,可以作为解决困难插管的一个备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预切开 圈套器 困难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老年人互助养老意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陶巍巍 张善红 +4 位作者 张良瑜 薛琳 刘宇佳 郑桠文 高思宇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5-539,共5页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人互助养老意愿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调查498例社区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的意愿、人口学资料、Barthel指数、UCLA孤独感量表中文简化版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等的评分情况,分析影响互助养老意愿的因素,尤...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人互助养老意愿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调查498例社区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的意愿、人口学资料、Barthel指数、UCLA孤独感量表中文简化版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等的评分情况,分析影响互助养老意愿的因素,尤其是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结果:60.2%的社区老年人愿意尝试互助养老模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孤独感得分、社会参与程度是老年人是否选择互助养老模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超过半数社区老年人愿意参加互助养老,为促进此种养老模式的推行,应重点从改善心理社会因素,如老年人孤独感水平和社会参与程度入手,政府和社区工作人员应加强相关宣传和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助养老 意愿 孤独感 社会参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食管乳头状瘤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辉 王芳薇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总结我国食管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通过中国医院知识数据库(CHKD),以"食管乳头状瘤"为关键词,对1979年1月至2012年11月发表的中文文章进行检索,提取其中有关食管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 目的总结我国食管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通过中国医院知识数据库(CHKD),以"食管乳头状瘤"为关键词,对1979年1月至2012年11月发表的中文文章进行检索,提取其中有关食管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来自44家医院共1 585例食管乳头状瘤患者进入本研究,男679例,女906例。发病年龄在14~79岁,平均年龄50岁。1 430例单发,150例多发。205个病灶位于上段食管,650个病灶位于中段食管,695个病灶位于下段食管。1 104个病灶直径≤1.0cm,48个病灶直径〉1.0cm。只有1例巨大食管乳头状瘤发生恶变。结论我国食管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女性多见,多为单发,体积通常在1.0cm以下,最常见于食管下段。巨大食管乳头状瘤或食管乳头状瘤病有恶变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 系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4例Barrett食管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荣宽 王长有 姜春萌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8-599,602,共3页
目的分析Barrett食管(barrettesophagus,BE)患者的临床特点,尤其是胃镜下表现及食管动力改变,以提高BE的诊断率,以期早期治疗。方法回顾分析54例B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行食管动力检查提示LESP及屏障压(LESP-GS)明显降低,酸反流总... 目的分析Barrett食管(barrettesophagus,BE)患者的临床特点,尤其是胃镜下表现及食管动力改变,以提高BE的诊断率,以期早期治疗。方法回顾分析54例B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行食管动力检查提示LESP及屏障压(LESP-GS)明显降低,酸反流总时间、酸反流总次数以及食管下段pH<4时间百分比均明显增加。系统治疗后,41例患者在该院行胃镜复诊,21例(51.22%)仍为BE,19例(46.34%)患者恢复正常食管上皮,1例(2.44%)进展为食管腺癌。结论BE是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严重的并发症;内镜下治疗联合抑酸治疗为BE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于晓岩 吴善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2期100-101,共2页
目的分析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 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行n SIMV治疗,对照组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 目的分析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 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行n SIMV治疗,对照组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 h,观察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 O2)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吸氧分数(Fi 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支持时间、气管插管上机率、CO2潴留率、低氧血症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 SIMV能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缩短呼吸支持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衰竭 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泽寻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危险因素及影响SBP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肝硬化腹水病人,将SBP组与非SBP组的肝功能、腹水检查结果及病死率相比较。结果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者SBP发病率高于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者...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危险因素及影响SBP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肝硬化腹水病人,将SBP组与非SBP组的肝功能、腹水检查结果及病死率相比较。结果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者SBP发病率高于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者,两者差异显著P<0.05;腹水蛋白≤10g/L者SBP发病率高于腹水蛋白>10g/L者,两者差异显著P<0.01;SBP组与非SBP组的病死率相似P>0.05。肝硬化Child-plugh分级和并发症影响SBP患者的预后。结论血清高胆红素和腹水低蛋白是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危险因素,SBP患者肝功能积分越高、并发症越多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膜炎: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技能循环圈理论在本科护生临床教学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善红 沙丽艳 +2 位作者 张冬菊 韩皓屹 孙丹丹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3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扩展技能循环圈理论应用于本科护生消化内科实习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消化内科实习的2011级本科护生43名为对照组、2013级43名为试验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完成消化内科教学培训、试验组运用扩展技能循环圈理论设计的教学... 目的探讨基于扩展技能循环圈理论应用于本科护生消化内科实习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消化内科实习的2011级本科护生43名为对照组、2013级43名为试验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完成消化内科教学培训、试验组运用扩展技能循环圈理论设计的教学路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结束后对两组护生进行护理程序实践考核及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护生护理程序实践考核的病史评估、身体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沟通交流与人文关怀及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护生对教学效果6个方面的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基于扩展技能循环圈理论指导设计的专科教学路径符合临床实习护生需求,能有效提升其临床实践能力与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护理 临床实习 教学 扩展技能循环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翊迪 冯晓莹 宋青雅 《临床荟萃》 CAS 2017年第8期733-736,共4页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E)是以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granulocyte,Eos)弥漫性或节段性浸润消化道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生于胃及小肠,通常根据Klein分型分为3种,即黏膜型、肌层型、浆膜型。EGE...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E)是以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granulocyte,Eos)弥漫性或节段性浸润消化道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生于胃及小肠,通常根据Klein分型分为3种,即黏膜型、肌层型、浆膜型。EGE的临床表现可根据Eos浸润部位及层次不同而呈现多样性。因此,临床实践中准确诊断EGE较为困难。目前,确诊EGE需满足3条标准:存在消化系统症状、经组织学检查明确Eos浸润胃肠道,并除外其他可引起胃肠道组织Eos浸润的疾病。目前EGE的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EGE是一种慢性疾病,并具有复发性,患者常需要激素维持治疗,而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EGE的治疗方式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口服不良反应较小的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或采用饮食限定联合无激素治疗等(白三烯抑制剂、硫唑嘌呤、肥大细胞稳定剂等),均已在国内外研究中有所应用。本综述就EGE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概述,旨在为临床实践中诊断及治疗EGE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炎 粒细胞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