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泌尿系统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戴志红 白杰 +4 位作者 王镇伟 高玉仁 杨守华 王梁 刘志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2-74,共3页
回顾性分析26例原发性泌尿系统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探讨原发性泌尿系统鳞状细胞癌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泌尿系统鳞状细胞癌临床极其罕见,恶性程度高,易出现早期局部或远处转移,预后不佳,但手术仍是其首选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 泌尿系统 鳞状细胞癌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系统神经内分泌癌诊断和治疗
2
作者 王炜 李先承 +2 位作者 戴志红 于娜 杨玻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6-178,共3页
回顾分析2008年9月至2015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6例泌尿系统神经内分泌癌患者,讨论泌尿系统不同部位神经内分泌癌的特点。
关键词 泌尿系统 神经内分泌癌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腹血糖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排尿参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吕萃萃 王启华 +2 位作者 肖瑶 蒋晶 刘晓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223-2226,共4页
背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血糖异常也可以引起泌尿系统的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但目前关于血糖对BPH患者排尿参数的影响效应仍缺乏相关的研究。目的探索空腹血糖对BPH患者排尿参数的影响。... 背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血糖异常也可以引起泌尿系统的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但目前关于血糖对BPH患者排尿参数的影响效应仍缺乏相关的研究。目的探索空腹血糖对BPH患者排尿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95例老年男性BPH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入院时是否存在空腹血糖升高分为高血糖组(n=11)和正常血糖组(n=84),对比两组间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前列腺体积,前列腺长、宽、高,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患者糖尿病病程长于正常血糖组〔2(0,10)年与0(0,0)年,u=705.500,P=0.025〕,高血糖组患者空腹血糖高于正常血糖组〔(8.9±2.1)mmol/L与(5.4±0.7)mmol/L,t=-11.263,P<0.001〕。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IPSS-V)、生活质量评分(Qol)、排尿后残余尿量(PVRV)、最大尿流率、最大流率逼尿肌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国际前列腺评分储尿期症状评分(IPSS-S)〔(13.7±1.4)分与(11.4±3.3)分,t=-2.316,P=0.023〕和膀胱初始尿意容量〔(147.8±76.9)ml与(100.2±48.0)ml,t=-2.532,P=0.014〕大于正常血糖组。结论空腹血糖升高对BPH患者的主观排尿参数中的IPSS-S及客观排尿参数中的膀胱初始尿意容量有不良影响,更易使BPH患者合并膀胱初始尿意容量受损,具有更严重的储尿期症状,且高血糖BPH患者常伴有较长的糖尿病病程。针对空腹血糖升高的BPH患者,临床应更加关注患者的血糖情况,进行积极的综合性干预对于BPH的症状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血糖 空腹血糖 下尿路症状 尿流动力学 排尿 糖化血红蛋白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尿管印戒细胞癌合并膀胱移行细胞癌1例报告与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传刚 周峰 +3 位作者 范治璐 刘辉 刘用楫 臧玉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922-922,928,共2页
临床上印戒细胞癌少见,膀胱及肺的印戒细胞癌时有报道,脐尿管印戒细胞癌合并膀胱移行细胞癌罕见。该病早期确诊困难,肿瘤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预后较差。我院于2007年6月收治1例脐尿管印戒细胞癌并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脐尿管印戒细胞癌 膀胱移行细胞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地区男性年龄相关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参考值范围 被引量:4
5
作者 蔡凯 刘志宇 +2 位作者 王梁 戴志红 苏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27-930,共4页
目的分析大连地区男性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探讨建立本地区男性年龄相关PSA参考值范围,以提高PSA对本地区早期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收集9 342例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体检男性的血液样... 目的分析大连地区男性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探讨建立本地区男性年龄相关PSA参考值范围,以提高PSA对本地区早期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收集9 342例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体检男性的血液样本,排除存在下尿路症状者,最终共有8 453例成年男性纳入本研究。结果 8 453例健康男性PSA中位数为0.93μg/L,四分位数间距为0.81μg/L,95%百分位数为3.49μg/L。≤4.0μg/L的8 169例(96.6%);<4.0~10.0μg/L的268例(3.2%);>10.0μg/L的16例(0.2%);各个年龄组PSA 95%百分位数分别为:20~<30岁0~1.67μg/L;30~<40岁0~2.01μg/L;40~<50岁0~2.41μg/L;50~<60岁0~3.25μg/L;60~<70岁0~3.92μg/L;70~<80岁0~5.48μg/L;≥80岁0~9.35μg/L,各年龄组间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年龄呈正相关(r=0.251,P<0.001)。结论大连地区男性不同年龄段PSA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且均低于OESTERLING标准。筛查前列腺癌时,依据本地区年龄相关PSA参考值可能有益于前列腺癌的早期检出,降低过度诊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参考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剪切力通过调控AQP7激活TLR3/IRF7信号通路抑制膀胱癌的增殖和转移能力 被引量:1
6
作者 马爽 王弈颉 +1 位作者 刘志宇 范博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3-233,共1页
目的膀胱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流体剪切力(fluid shear stress,FSS)是膀胱癌瘤细胞所处的一种重要力学微环境,寻找潜在靶点对于研究膀胱癌恶性生物学行为至关重要。方法复苏和培养5637和T24膀胱癌... 目的膀胱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流体剪切力(fluid shear stress,FSS)是膀胱癌瘤细胞所处的一种重要力学微环境,寻找潜在靶点对于研究膀胱癌恶性生物学行为至关重要。方法复苏和培养5637和T24膀胱癌细胞;再分别给各组细胞加载12dyn/cm^(2)的流体剪切力0、1、2 h,提取各组的m RNA,转录组测序发现水通道蛋白7(AQP7)显著变化,同时通过TCGA数据库预测膀胱癌患者AQP7的表达水平,采用q RT-PCR、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膀胱癌组织中AQP7的表达水平。此外,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AQP7对膀胱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AQP7对膀胱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多组学分析,检测在AQP7过表达膀胱癌中的差异基因和差异蛋白,以及它们所富集的信号通路。结果AQP7在膀胱癌中表达水平降低,在流体剪切力下表达水平增加。此外,AQP7过表达显著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通过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筛选出TLR3/IRF7信号通路,并证实AQP7过表达可以有效激活这一通路。结论AQP7在膀胱癌中表达水平降低,流体剪切力通过调控AQP7进而激活TLR3/IRF7信号通路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AQP7可能是未来有前景的膀胱癌治疗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瘤细胞 AQP7 流体剪切力 膀胱癌患者 信号通路 T24 免疫组织化学法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淋巴转移的生物力学性质改变与基质力学对前列腺癌淋巴管生成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7
作者 范博 马爽 +1 位作者 王宇超 刘志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90-590,共1页
目的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最早和最常转移的部位之一是盆腔淋巴结。本文探究基质刚度对于前列腺癌淋巴管形成能力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1)回顾性研究本院收治的经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探讨盆腔淋... 目的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最早和最常转移的部位之一是盆腔淋巴结。本文探究基质刚度对于前列腺癌淋巴管形成能力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1)回顾性研究本院收治的经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探讨盆腔淋巴转移对于前列腺癌患者疾病复发和预后生存的影响;(2)应用剪切波弹性超声和原子力显微镜,检测淋巴转移阴性和阳性患者肿瘤组织的外部组织力学参数;(3)利用GEO2R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String获得PPI关系及其中的关键基因,同时进行GO、KEGG、生存分析等。(4)配置不同硬度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以模拟体内前列腺癌的组织刚度变化。结果(1)Kaplan-Meier曲线显示淋巴转移阳性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降低;(2)伴有淋巴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的组织基质刚度显著增加,伴随胶原纤维沉积。(3)通过GEO数据库筛选出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集中于力学信息传导和细胞外基质分布等,KEGG通路富集于P53信号通路等。(4)将细胞培养在具有不同刚度(15、40、70 k Pa)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表面,前列腺癌细胞在硬基质上培养时淋巴管生成和转移能力显著增加。结论基质刚度通过影响前列腺癌淋巴管生成而促进转移,为前列腺癌恶性生物学进展和治疗靶点选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生成 前列腺癌患者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盆腔淋巴结 淋巴转移 弹性超声 信息传导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19
8
作者 高翔 刘志宇 +3 位作者 王梁 戴志红 汪鑫 蔡凯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38-642,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预后评估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247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和PLR...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预后评估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247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和PLR的最佳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RFS),并采用Cox回归模型确定影响NM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根据ROC曲线,按NLR<2.6(135例)及≥2.6(112例)、PLR<149(120例)及≥149(127例)分组。高NLR组患者的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与低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PLR组患者的肿瘤分期、肿瘤大小与低P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LR及PLR组患者的RFS分别较低NLR及PLR组明显缩短。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LR≥126是NMIBC患者R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PLR和NLR对于预测NMIBC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PLR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50
9
作者 王炜 李传刚 +1 位作者 刘辉 杨玻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5,6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PSA/总PSA(F/T)比值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确定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经穿刺活检和(或)手术标本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疾病患者208例,分为前列腺癌组(恶性组...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PSA/总PSA(F/T)比值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确定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经穿刺活检和(或)手术标本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疾病患者208例,分为前列腺癌组(恶性组)和前列腺增生组(良性组);根据经直肠超声(TRUS)结果分为有结节(阳性)组和无结节(阴性)组;根据结节回声特性分为低回声组和高(混合)回声组;检测血清总PSA、游离PSA、计算F/T比值,TRUS测量前列腺体积并计算PSAD值,PSA分别取4、10、20、30 ng/m L为界值,F/T取0.16、0.18、0.20,根据PSA(ng/mL)水平分为5组,PSA<4、4≤PSA<10、10≤PSA<20、20≤PSA<30和PSA≥30组为界值,PSAD取0.15、0.25、0.35 ng/(mL·cm^3)为界值,比较各指标在不同界值时预测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正确指数,探讨确诊前列腺癌的最佳PSA、F/T值和PSAD值。结果前列腺癌组患者的PSA值、PSAD值及低回声结节出现的比例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A分别取4、10、20、30 ng/m L为界值时预测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94.03%、84.33%、67.16%、56.72%,特异度为31.08%、78.38%、93.24%、97.30%,正确指数为0.257 1、0.627 1、0.604 0和0.540 2;F/T取0.16、0.18、0.20为界值时预测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71.64%、73.88%和76.87%,特异度为67.57%、64.86%和58.11%,正确指数为0.392 1、0.387 4和0.349 8;PSAD取0.15、0.25、0.35 ng/(m L·cm3)为界值时预测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88.81%、80.60%和73.88%,特异度为68.92%、87.84%和95.95%,正确指数0.573 3、0.684 4和0.698 3。结论 PSA值10 ng/m L、F/T值0.16、PSAD值0.35 ng/(m L·cm^3)时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正确指数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碎石取石联合药物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 被引量:18
10
作者 关升 孙卫兵 +2 位作者 王琦 廉征宇 钱宗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49,61,共4页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合并膀胱结石仅行碎石取石辅助药物治疗,未行前列腺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6月~2013年6月对6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采用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经尿...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合并膀胱结石仅行碎石取石辅助药物治疗,未行前列腺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6月~2013年6月对6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采用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经尿道碎石取石术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膀胱结石,术后给予坦索罗辛和(或)非那雄胺缓解前列腺增生引起的下尿路症状,比较术前与术后1个月IPSS评分、QOL评分、残余尿量及最大尿流率的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IPSS评分(12.9±4.8)分,明显低于术前(22.6±3.6)分(t=12.918,P=0.000);QOL评分(3.2±1.1)分,明显低于术前(4.7±1.0)分(t=8.279,P=0.000);残余尿量中位数13 ml(0~60 ml),明显少于术前中位数29 ml(0~102 ml)(Z=-3.614,P=0.000)。术前与术后1个月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1.1±2.3)、(11.8±2.4)ml/s,无统计学差异(t=-0.755,P=0.441)。术后膀胱结石复发2例(3.2%),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结石完全排除,随访未见结石复发。62例平均随访28个月(6~62个月),急性尿潴留2例,继发上尿路积水1例,反复肉眼血尿合并泌尿系感染2例,下尿路梗阻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例,此6例(9.7%)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Qmax是前列腺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 OR=0.213,P=0.026,95%CI:0.054~0.835)。结论单纯处理膀胱结石结合药物治疗对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下尿路症状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膀胱结石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穿刺造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杨玻 孙卫兵 范治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74-175,共2页
关键词 经皮肾穿刺造瘘 临床应用 适应证 禁忌证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CT参数在肾癌术前病理分型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12
作者 于海龙 徐乃进 +2 位作者 田娟 彭芳 孙卫兵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肾癌(RCC)在增强CT各期中的表现及增强CT参数在肾癌术前病理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肾癌(包括透明RCC 131例、乳头状RCC 12例和嫌色RCC 6例)患者的四期CT(平扫期、皮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扫描图像,结合术后病理... 目的:探讨肾癌(RCC)在增强CT各期中的表现及增强CT参数在肾癌术前病理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肾癌(包括透明RCC 131例、乳头状RCC 12例和嫌色RCC 6例)患者的四期CT(平扫期、皮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扫描图像,结合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各期肾癌绝对增强值、病灶强化百分比、峰值出现时相等参数。结果:透明RCC CT值峰值出现于皮质期,且此期透明RCC的CT值明显高于同期的乳头状RCC和嫌色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状RCC及嫌色RCC的CT峰值出现于实质期。皮质期透明RCC的CT绝对增强值、病灶强化百分比均明显高于乳头状RCC及嫌色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排泄期嫌色RCC绝对增强值高于乳头状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绝对增强值、病灶强化百分比等增强CT参数可与传统CT诊断方法相结合,提高肾癌术前病理分型的诊断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绝对增强值 强化百分比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缝扎背深静脉复合体技术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9
13
作者 戴志红 刘志宇 +2 位作者 高玉仁 王梁 孙香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86-1088,109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中免缝扎背深静脉复合体(DVC)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由同一术者完成的25例LRP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4例行缝扎DVC,11例行免缝扎DVC。结果 25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 目的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中免缝扎背深静脉复合体(DVC)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由同一术者完成的25例LRP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4例行缝扎DVC,11例行免缝扎DVC。结果 25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放。缝扎DVC组及免缝扎DV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46±24.7)min和(236±26.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37.5±120.2)m L和(322.2±104.9)m L,围术期输血率分别为14.3%和18.2%,术后6个月尿失禁发生率为21.4%和9.1%,2组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率及6个月后尿失禁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VC技术在LRP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在不增加出血风险的基础上简化了手术操作,可能更有利于术后尿控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深静脉复合体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免缝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Loc^(TM) 180单向倒刺缝线在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戴志红 张德福 +4 位作者 白杰 王镇伟 刘志宇 高玉仁 王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42-1044,共3页
总结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由同一术者使用V-Loc^(TM) 180单向倒刺线完成的52例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V-Loc^(TM) 180单向倒刺缝线在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中使用安全有效,可有效缩短手术... 总结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由同一术者使用V-Loc^(TM) 180单向倒刺线完成的52例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V-Loc^(TM) 180单向倒刺缝线在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中使用安全有效,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术中打结等腹腔镜镜下操作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LocTM 180 单向倒刺缝线 前列腺癌根治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R1/2拮抗剂G31P对大剂量顺铂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传刚 舒晓宏 +6 位作者 李媛媛 王曼睿 张金宝 孙彦翠 周婧媛 张肖 李墨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7-601,共5页
目的利用趋化因子受体拮抗剂G31P探讨CXC趋化因子在大剂量顺铂(DDP)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大剂量DDP(15 mg/kg体质量)诱导小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C57BL/6小鼠被随机分为DDP用药组、DDP+G31P用... 目的利用趋化因子受体拮抗剂G31P探讨CXC趋化因子在大剂量顺铂(DDP)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大剂量DDP(15 mg/kg体质量)诱导小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C57BL/6小鼠被随机分为DDP用药组、DDP+G31P用药组(G31P用药组)和生理盐水(NS)对照组。15 mg/kg体质量DDP单次腹腔内注射,500μg/kg体质量G31P每日皮下注射1次,连用3 d,等量NS对照。分别取每组小鼠各10只,观察其用药后的反应及生存时间。取对照组小鼠及DDP用药后3、6、24、48 h的DDP用药组和G31P用药组小鼠各10只,称重后内眦静脉取血检测肝、肾功能。剖腹取肝组织,制备10%肝组织匀浆检测其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HE染色进行肝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DDP用药后1周内,70%的DDP用药组小鼠死亡,而G31P用药组小鼠全部存活。DDP用药后48 h小鼠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G31P可有效预防DDP所致的小鼠肾损害。DDP用药3~6 h后,小鼠外周血谷丙转氨酶(ALT)增高,并出现肝细胞变性、灶状坏死及炎细胞浸润;G31P能有效预防大剂量DDP所致的肝细胞坏死及炎细胞浸润。此外,DDP用药后6 h,G31P用药组小鼠肝组织MPO及IL-6的含量显著低于DDP用药组小鼠(P<0.01)。结论 G31P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肝组织内浸润及MPO和IL-6在肝组织内的释放从而对DDP所致的肝损害有保护作用,提示CXC趋化因子在大剂量DDP所致肝肾损害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受体拮抗剂G31P 顺铂 急性肝损伤 髓过氧化物酶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肠代膀胱患者肠膀胱黏液所致并发症相关问题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范治璐 于洋 +1 位作者 刘志宇 李传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30-831,共2页
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膀胱全切采用回肠代膀胱的83例患者(Bricker回肠膀胱51例,原位回肠新膀胱32例)随访2年,对其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结果发现共性并发症结石5例(6%),输尿管吻合口狭窄上尿路积水9例(10.8%),反复上尿路感... 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膀胱全切采用回肠代膀胱的83例患者(Bricker回肠膀胱51例,原位回肠新膀胱32例)随访2年,对其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结果发现共性并发症结石5例(6%),输尿管吻合口狭窄上尿路积水9例(10.8%),反复上尿路感染5例(6%),原位回肠新膀胱尿道狭窄2例(6.2%),认为回肠代膀胱其肠黏液混入尿路是该术式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结石、吻合口狭窄、反复泌尿系感染均与肠黏液分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膀胱 黏液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通道经皮肾盂肿瘤电切术治疗孤立肾肾盂肿瘤2例报告 被引量:4
17
作者 关升 唐喆 +5 位作者 孙卫兵 田洪雨 王艳龙 黄灶明 杨玻 钱宗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6期565-568,共4页
2011年3~7月对2例孤立肾肾盂肿瘤行大通道经皮肾盂肿瘤电切术。1例术后复查CT见肾盂中部不规则组织密度影,考虑肿瘤部分残留,16 d后再次全麻下行经皮右肾盂肿瘤电切术,术中见大小1.0 cm×1.0 cm肿瘤残留,二次电切,留置引流管同前... 2011年3~7月对2例孤立肾肾盂肿瘤行大通道经皮肾盂肿瘤电切术。1例术后复查CT见肾盂中部不规则组织密度影,考虑肿瘤部分残留,16 d后再次全麻下行经皮右肾盂肿瘤电切术,术中见大小1.0 cm×1.0 cm肿瘤残留,二次电切,留置引流管同前。病理结果:纤维结缔组织,其中脉管组织呈瘤样增生改变。另1例手术时间85 min,术中出血约50ml,术后3 d复查CT,未见明显肿瘤残余组织。病理结果:符合低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浸润黏膜固有层。术后2周膀胱灌注卡介苗12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臀高头低位灌注,通过输尿管内双J管返流肾盂内灌注治疗,每周1次持续6次。2例术后随访3个月,复查CT未见肿瘤复发。我们认为大通道经皮肾盂肿瘤电切治疗孤立肾肾盂肿瘤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有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手术禁忌证的肾盂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肿瘤 孤立肾 大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偶发瘤138例临床诊疗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炜 刘辉 +2 位作者 杨玻 李传刚 范治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54-756,共3页
回顾性分析138例肾上腺偶发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术后恢复情况,探讨肾上腺偶发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关键词 肾上腺偶发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尽历艰辛,在成功中享受快乐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宁 钱宗鸣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61,共3页
作为一名医生,需要一些有别于其他专业的特质,如慈善、阳光、精于沟通、善解人意。医生这一职业充满了挑战,但伴随的是成就感,也正因为如此,医生常乐在其中。医学是科学加经验,注重实践,因此医生必定是忙碌的、辛苦的,结果是收获和快乐... 作为一名医生,需要一些有别于其他专业的特质,如慈善、阳光、精于沟通、善解人意。医生这一职业充满了挑战,但伴随的是成就感,也正因为如此,医生常乐在其中。医学是科学加经验,注重实践,因此医生必定是忙碌的、辛苦的,结果是收获和快乐。虽然医学的发展与时俱进,但今天的医学仍然不能事事如你所愿。因此,医生的责任更加重要,不是注重医生能为患者做多少,而是注重患者需要多少,医生就能享受到一个"艺术家"的快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生 挑战 成就感 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腹膜外前列腺癌根治术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崔昊昱 刘志宇 +7 位作者 王梁 戴志红 于洋 高玉仁 王睿骁 王镇伟 孙香友 董相权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腹膜外前列腺癌根治术(ELRP)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同一术者完成的50例ELRP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38.8min,平均手术出血量40... 目的评价腹腔镜腹膜外前列腺癌根治术(ELRP)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同一术者完成的50例ELRP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38.8min,平均手术出血量409.1 m L,术中或术后输血6例(12%);术后平均留置导尿时间23.7 d;术后平均住院15 d。术后恢复进食时间2~4 d,离床活动时间1~3 d。术后淋巴结阳性3例(6%),切缘阳性7例(14%)。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共9例(18%)。术后随访6~58个月,平均12.5个月。生化复发1例(2%),术后无瘤生存率达84%。至随访终点未出现尿失禁病例,尿控率达100%。结论 ELRP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手术适应证越来越广泛,但对于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的肿瘤学效果仍需大样本及长时间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根治术 腹膜外途径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