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比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与放射科医师鉴别浸润性肺腺癌的效能 被引量:7
1
作者 尹柯 张久权 +5 位作者 伍建林 巴文娟 林琳 沈晶 熊婧彤 张伟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38-1342,共5页
目的比较基于胸部CT建立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分类模型与放射科主治医师分类磨玻璃结节(GGN)中的浸润前病变(PIL)与浸润性腺癌(IA)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086例经病理确诊PIL或IA患者的胸部CT,共1214枚GGN,按9∶1比例将其分为训练组(n=1... 目的比较基于胸部CT建立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分类模型与放射科主治医师分类磨玻璃结节(GGN)中的浸润前病变(PIL)与浸润性腺癌(IA)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086例经病理确诊PIL或IA患者的胸部CT,共1214枚GGN,按9∶1比例将其分为训练组(n=1092)及验证组(n=122)。对训练组数据进行各向同性预处理和3D图像块随机采样和填充,建立CNN分类模型,将训练组GGN分类为PIL或IA,并于验证组进行验证。由2名放射科主治医师(医师1和2)对验证组GGN进行分类,鉴别PIL与IA。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CNN分类模型与2名放射科主治医师对验证组进行分类的效能。结果ROC曲线显示,CNN分类模型、医师1及2鉴别PIL与I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6、0.742及0.769;CNN分类模型诊断敏感度(84.81%)显著高于医师1(67.09%,χ^(2)=11.352,P<0.001)、2(74.68%,χ^(2)=18.473,P<0.001),而特异度与医师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NN分类模型鉴别GGN中的PIL与IA的效能优于放射科医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腺癌 肿瘤侵袭性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PWI与DWI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 被引量:16
2
作者 沙琳 范国光 +1 位作者 曹倩 边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841-845,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弥散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的价值。方法:52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对放疗后影像随访过程中首次出现异常强化病灶的患...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弥散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的价值。方法:52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对放疗后影像随访过程中首次出现异常强化病灶的患者进行常规MR及PWI、DWI检查,测量病灶强化区域的最大相对脑血容积(rCBVmax)值、强化实质区的最小ADC(ADCmin)值,根据病理及临床随诊结果,分析联合应用PWI与DWI在肿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中的价值。结果:52例患者中,胶质瘤复发30例,放射性损伤22例,肿瘤复发区rCBVmax值为2.43±1.52、ADCmin值为0.86±0.21,与放射性损伤的rCBVmax值0.67±0.44、ADCmin值1.17±0.27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DWI诊断准确率为76.9%,PWI诊断准确率为82.7%,两者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率为90.4%。结论:DWI与PWI可用于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的鉴别诊断,二者联合应用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变:影像学检查规范专家共识2024版
3
作者 乔琛 刘婷 +10 位作者 蔡剑鸣 路青 司徒卫军 郑蒙 夏振营 曲源 梁挺 郑广平 张宏凯 赖声远 李宏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7-860,共4页
影像学检查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变(CNSI)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涉及较为复杂的成像序列及参数。国内多名CNSI领域影像学专家共同撰写本共识,旨在规范化CNSI影像学检查。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发育不良与后循环梗死的关联性: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熊婧彤 梅灵俊 +2 位作者 罗佳文 曲晓峰 伍建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4-1107,共4页
椎动脉发育不良(VAH)可改变后循环血流动力学状态、促进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及血栓形成,导致后循环脑组织灌注减低及梗死,且与后循环脑血管变异、椎动脉夹层及心脏疾病等因素潜在关联,为后循环梗死(PCI)的危险因素。本文围绕影... 椎动脉发育不良(VAH)可改变后循环血流动力学状态、促进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及血栓形成,导致后循环脑组织灌注减低及梗死,且与后循环脑血管变异、椎动脉夹层及心脏疾病等因素潜在关联,为后循环梗死(PCI)的危险因素。本文围绕影像学研究VAH与PCI关联性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血管发育不良 脑梗死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建立颈椎病MR诊断模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朱逸峰 李雨师 +5 位作者 孙兆男 张耀峰 李家轮 张晓东 王可欣 王霄英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9-787,共9页
目的:探索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在建立颈椎病MR诊断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搜集本院2020年10月-2023年3月诊断为颈椎病患者的MR图像514例,使用已有颈椎分割模型在轴面T 2WI上分别预测硬膜囊、脊髓、椎间盘、后纵韧带和黄韧带,在矢状面T ... 目的:探索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在建立颈椎病MR诊断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搜集本院2020年10月-2023年3月诊断为颈椎病患者的MR图像514例,使用已有颈椎分割模型在轴面T 2WI上分别预测硬膜囊、脊髓、椎间盘、后纵韧带和黄韧带,在矢状面T 1WI和T 2WI上预测颈椎椎体和椎间盘。由一位低年资放射科医生(阅片经验2年)修改标注,另一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阅片经验≥15年)对低年资医师的标注进行复核。按照颈椎病的不同诊断要点分别进行3D或2D深度学习分类模型训练,包括①颈椎椎体增生模型;②颈椎椎体滑脱模型;③颈椎间盘突出分类模型;④后纵韧带增厚模型;⑤黄韧带增厚模型。将模型输出结果导入R软件进行混淆矩阵分析及ROC曲线绘制,采用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ROC曲线下面积等评价5种模型的分类效能。结果:5种分类模型中诊断效能最好的是颈椎间盘突出分类模型,正确率0.90,灵敏度0.95,特异度0.85,ROC曲线下面积0.982。颈椎椎体增生和滑脱的正确率分别为0.81和0.80,灵敏度为0.74和0.76,特异度为0.84和1.0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5和0.905。后纵韧带和黄韧带增厚的模型正确率分别为0.82和0.77,灵敏度为0.78和0.84,特异度为0.86和0.7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2和0.929。结论:本部分研究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建立了颈椎病MR的自动分类诊断模型,对颈椎椎体增生、滑脱、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及黄韧带增厚进行了分类模型训练,证明深度学习方法可以用于颈椎病MR的辅助诊断,为未来进一步探索建立颈椎病MR自动诊断模型及结构化报告的植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颈椎病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颅内肿瘤周围脑区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恩东 施禹彤 +2 位作者 宋雪琳 娄诗云 杨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178,共7页
肿瘤并不是单一生长的组织,其周围特异性的肿瘤微环境与其发展息息相关,肿瘤周围脑区是指肿瘤原发病灶周围邻近的大脑区域,在放射学上通常包括瘤周脑实质及瘤周水肿区域。充分认识并挖掘肿瘤及瘤周脑区的潜在放射学信息,将在肿瘤的科学... 肿瘤并不是单一生长的组织,其周围特异性的肿瘤微环境与其发展息息相关,肿瘤周围脑区是指肿瘤原发病灶周围邻近的大脑区域,在放射学上通常包括瘤周脑实质及瘤周水肿区域。充分认识并挖掘肿瘤及瘤周脑区的潜在放射学信息,将在肿瘤的科学研究及临床诊疗中获益。本文阐明了瘤周脑区的定义与形成机制,并对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各项技术,包括扩散成像、灌注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及影像组学,在颅内肿瘤周围脑区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通过开展瘤周脑区的影像学研究继而为颅内肿瘤的鉴别诊断、基因分子分型、探寻术中切除范围、预测预后及监测疗效等方面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瘤周脑区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多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大腿恶性腱鞘巨细胞瘤一例
7
作者 戴越 王绍武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9-850,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10 d前发现左大腿近端肿物。体检:左大腿近端前外侧触及肿块,大小约5 cm×5 cm,质韧,活动度差,左下肢感觉和活动无异常。CT:左大腿近端见等、稍低密度分叶状肿块,边界不清,内见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区,周围骨质... 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10 d前发现左大腿近端肿物。体检:左大腿近端前外侧触及肿块,大小约5 cm×5 cm,质韧,活动度差,左下肢感觉和活动无异常。CT:左大腿近端见等、稍低密度分叶状肿块,边界不清,内见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区,周围骨质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图1)。MRI:肿块呈分叶状及多结节状改变,边界不清,大小约15.7 cm×7.3 cm×7.2 cm,信号不均,T_(1)WI呈稍高、低混杂信号(图2),T_(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图3),内见斑片状、结节状T_(1)WI、T_(2)WI低信号,周围见条片状T_(2)WI高信号,D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图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鞘巨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多时相减影CE-MRA对头颈部TOF-MRA伪影的矫正 被引量:12
8
作者 韩鸿宾 沙琳 +4 位作者 刘洪东 许峰 边杰 刘溢 杨玉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5期632-635,共4页
目的 通过总结TOF MRA(timeofflightMRA)常见伪影的表现 ,分析其形成原因以及研究CE MRA (contrastenhancedMRA)对其的矫正作用。方法 同时进行头颈部TOF MRA与CE MRA检查患者共 2 17例 ,以手术或DSA结果为金标准 ,对TOF MRA出现的各... 目的 通过总结TOF MRA(timeofflightMRA)常见伪影的表现 ,分析其形成原因以及研究CE MRA (contrastenhancedMRA)对其的矫正作用。方法 同时进行头颈部TOF MRA与CE MRA检查患者共 2 17例 ,以手术或DSA结果为金标准 ,对TOF MRA出现的各种伪影与CE MRA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 2 17例患者中 ,TOF MRA出现伪影2 66处 ,其中狭窄后湍流伪影 2 5处 ,流动分离 67处 ,流动移位 3 7处 ,边缘锯齿伪影 72处 ,威氏暗带伪影 65处 ,CE MRA对TOF MRA中相对应部位的伪影均进行了矫正。结论 头颈部TOF MRA中伪影是常见的现象 ,需要正确认识这些伪影 ,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TOF MRA出现的伪影可以通过CE MRA进行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血管成像 造影剂 伪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军 罗佳文 +3 位作者 边杰 康永琨 陶娟 白婷婷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43-348,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的原发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primary hep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HNETs)MRI表现及其相应的病理学基础。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PHNETs的MRI及病理学资料,分析不同级别PHNETs的MRI表现及相关病理学基础。结果 G1级1...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的原发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primary hep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HNETs)MRI表现及其相应的病理学基础。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PHNETs的MRI及病理学资料,分析不同级别PHNETs的MRI表现及相关病理学基础。结果 G1级1例,MRI表现为单发结节,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均匀,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有所减低,其病理表现为瘤细胞呈小梁状排列,周围血窦丰富。G2级3例,其中1例为多发,T1WI表现为不均匀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不均匀稍高信号,所有病灶内均可见类圆形T2WI高信号,3个病灶内可见出血信号,动脉期不均匀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但持续强化,且部分病灶强化范围有扩大趋势;镜下瘤细胞呈缎带样排列,瘤周血窦丰富,且周围伴随纤维化,3个病灶窦腔内见出血。G3级2例,均多发,MRI表现为T1WI、T2WI不均匀信号,肿块体积较大,动脉期不均匀轻度强化,门脉及延迟期呈持续强化,程度减低;肿瘤细胞呈片状浸润性生长,核大、异型性明显、间质血管相对丰富,肿瘤内见多灶性坏死。结论 MRI表现可反映不同级别PHNETs的病理学特征,有助于提高PHNETs术前诊断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瘤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理类型腱鞘巨细胞瘤的MRI特点 被引量:13
10
作者 邓小丽 王绍武 +3 位作者 高雪 张丽娜 刘书峰 陈宏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49-952,共4页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不同病理类型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的MR图像,并以最新版(2013)WHO软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局限型、弥漫型和恶性;从发病部位、累及范围、形态特点、信号特征、伴随征...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不同病理类型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的MR图像,并以最新版(2013)WHO软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局限型、弥漫型和恶性;从发病部位、累及范围、形态特点、信号特征、伴随征象及复发情况等方面分析不同类型患者的MR特征。结果 33例腱鞘巨细胞瘤中局限型18例,弥漫型15例,无恶性病例;所有病灶均发生于大小关节内或关节旁,其中局限型中发生于小关节者14例,大关节者4例;弥漫型中发生于大关节者12例,小关节者3例。局限型中累及关节外者16例,同时累及关节内外者2例;弥漫型中同时累及关节内外者13例,仅累及关节外者2例。局限型中单发16例,多发2例,边界清楚者16例,边界不清者2例;弥漫型中单发2例,多发13例,15例均边界不清。局限型中伴邻近骨质压迫吸收者3例,弥漫型12例;局限型中无复发者,弥漫型中2例复发。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腱鞘巨细胞瘤MRI表现各有一定的特点,MRI对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及其分型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细胞瘤的MRI与组织病理学对照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黄东 张岩 韩鸿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1期1548-1550,共3页
目的 评价神经节细胞瘤的MR征象及其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  10名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神经节细胞瘤患者 ,行常规及动态增强MR检查 ,分别分析了形态学特征 ,信号强度以及肿瘤的动态增强形式 ,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对照。结果 神经节细... 目的 评价神经节细胞瘤的MR征象及其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  10名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神经节细胞瘤患者 ,行常规及动态增强MR检查 ,分别分析了形态学特征 ,信号强度以及肿瘤的动态增强形式 ,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对照。结果 神经节细胞瘤的MR征象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所有肿瘤的组织学检查均有被膜存在 ,其中 5例肿瘤被膜在MR增强后的T1WI上也可被显示。这 5例肿瘤T1和T2WI上涡漩状征象与组织学标本上成束的雪旺细胞及胶原蛋白相互交织的现象相对应。在T2WI上呈高信号的肿瘤在组织学上含有大量黏液样基质而细胞和纤维成分相对较少。中到高信号的瘤体含有大量的细胞和纤维成分而黏液样基质较少。在动态增强MR上除一例肿瘤呈早期增强外 ,其余均呈现逐渐增强影像。结论 神经节细胞瘤的MR特征与组织学特点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神经节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的支气管血管集束征——CT病理表现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24
12
作者 韩玉成 程绍玲 +6 位作者 初建国 袁越 亓月琴 郭永利 大松广伸 永井完治 西胁裕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癌的支气管血管集束征CT表现,并结合病理改变探讨其形成机制和判断预后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70例周围型肺癌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CT表现和病理基础。依据数目和程度将支气管血管集束征...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癌的支气管血管集束征CT表现,并结合病理改变探讨其形成机制和判断预后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70例周围型肺癌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CT表现和病理基础。依据数目和程度将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CT表现分为0~Ⅲ度,并对该征象在肺癌瘤体上的方位进行计数分析。结合各度支气管血管集束征与肺癌的大小、手术病理分期、病理改变的关系分析此征的形成机制和判断预后的价值。结果:①小于或等于10mm周围型小肺癌的绝大多数支气管血管集束征为0度。11mm以上周围型肺癌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程度加重,但是11~20mm和21mm以上组两组肺癌之间无明显差别。②随着肺癌病理分期的提高,重度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比例亦升高。③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在肺癌瘤体的4个象限上均可出现,支气管气相以肺门区和外围区为多。结论:①肺癌瘤体内纤维化灶和肿瘤增殖破坏致使肺结构的塌陷皱缩是形成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基本原因。②血管集束征并非肺癌的供血血管和肿瘤血管。③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程度间接预示肺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CT 支气管血管集束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大鼠肝细胞癌、肝硬化结节超顺磁性氧化铁MR增强图像纹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郭冬梅 邱天爽 +1 位作者 康伟 张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3-566,共4页
目的基于灰度共生矩阵分析大鼠肝细胞癌(HCC)结节及肝硬化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增强图像纹理特征。方法建立大鼠HCC及肝硬化模型,获取大鼠HCC、肝硬化结节SPIO增强图像,手动选取161个(HCC结节81个,肝硬化80个)感兴趣区(ROI),通过生成灰... 目的基于灰度共生矩阵分析大鼠肝细胞癌(HCC)结节及肝硬化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增强图像纹理特征。方法建立大鼠HCC及肝硬化模型,获取大鼠HCC、肝硬化结节SPIO增强图像,手动选取161个(HCC结节81个,肝硬化80个)感兴趣区(ROI),通过生成灰度共生矩阵,提取两组图像的二阶矩、对比度、相关、逆差矩、熵、方差6种纹理特征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HCC结节呈相对均匀的高信号,较大HCC灶(>2 cm)呈高、低混杂信号,肝硬化结节在SPIO增强图像呈低信号。HCC组的相关及熵均值高于肝硬化组(P<0.05),二阶矩、对比度、逆差矩及方差的均值低于肝硬化组(P<0.05)。结论通过灰度共生矩阵提取的二阶矩、对比度、相关、逆差矩、熵、方差6种纹理特征参数,可进一步用于基于纹理特征的大鼠HCC、肝硬化结节SPIO增强图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分析 灰度共生矩阵 肝硬化 肝细胞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内淋巴结薄层CT表现及其与胸膜下相似肺结节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光耀 唐丽萍 +3 位作者 邓宇 吴重重 熊婧彤 伍建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624-628,共5页
目的:探讨肺内淋巴结(Intrapulmonary lymph nodes,IPLNs)薄层CT表现特点,并与胸膜下相似肺良恶性结节CT表现进行对照,以提高IPLNs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多家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38例49个IPLNs资料,同期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75例8... 目的:探讨肺内淋巴结(Intrapulmonary lymph nodes,IPLNs)薄层CT表现特点,并与胸膜下相似肺良恶性结节CT表现进行对照,以提高IPLNs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多家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38例49个IPLNs资料,同期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75例80个恶性肺结节及经手术或临床证实28例33个良性肺结节对照研究;所有病例均经MSCT扫描并有1 mm薄层重建图像,分析比较3组间肺结节CT表现,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以P<0.0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组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女性发病率明显较高(66.7%);IPLNs均位于气管隆突水平以下,肺下叶者(71.4%)多于良恶性结节组(P<0.05);IPLNs平均直径(0.66±0.23)cm小于良恶性结节组(P<0.001),其CT值(32.9±66.1)HU明显高于恶性结节(-275.0±255.9)HU与良性结节组(-47.6±177.0)HU,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IPLNs形态以类圆形多见(69.4%)多于良恶性结节组(P<0.05),其边界清晰锐利(98.0%)多于良恶性结节组(P<0.001);IPLNs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均少于恶性结节组(P<0.001),但其细线状致密影(44.9%)明显多于良恶性结节组(P<0.001)。结论:IPLNs的CT表现具有相对特异性,大多可在术前作出或提示诊断;主要应与胸膜下相似的肺腺癌结节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部少见部位不典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特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超 马军 +3 位作者 边杰 肖道雄 王凯 麻苏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讨头部少见部位不典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少见部位PNET的MR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1例PNET发生在3脑室内,沿3脑室塑形生长,实质均匀,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改变,... 目的探讨头部少见部位不典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少见部位PNET的MR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1例PNET发生在3脑室内,沿3脑室塑形生长,实质均匀,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改变,增强后未见强化;1例PNET发生在右侧颈静脉孔区,呈囊实混杂信号改变,右侧枕骨受侵,增强后囊变周围实质呈明显强化;1例PNET发生在左侧颞区硬膜外,见弥漫性蜂窝状囊变,左侧颞骨受侵,增强后囊变间隔呈明显强化;1例PNET发生在侧脑室中线旁,基底部位于透明隔,呈囊实混杂信号,增强后囊变周围实质呈明显强化。4例PNET在MRI影像上均未见周围水肿带,增强后囊变周围实性成分强化程度与囊变程度关系密切,与病理结果一致。结论头部少见部位不典型PNET表现各异,但仍有一定特征;MRI对术前诊断本病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m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附59例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韩玉成 袁越 +3 位作者 初建国 永井完治 西脇裕 大松脇伸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目的:分析15m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CT、HRCT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15m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CT、HRCT和病理表现。观察CT征象时,依据肺纵隔窗缩减率将肿瘤密度分为致密型、含气型和中间型三种。依据血管、支气管集... 目的:分析15m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CT、HRCT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15m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CT、HRCT和病理表现。观察CT征象时,依据肺纵隔窗缩减率将肿瘤密度分为致密型、含气型和中间型三种。依据血管、支气管集束征的程度将其分成0~Ⅲ度。结果:本组15m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CT和HRCT征象与较大肺癌比较有明显差别。毛刺、分叶、胸膜凹陷征等征象减少,支气管气相、血管集束征等征象有所增加。小肺癌的HRCT征象与组织类型和分化程度之间存在有一定联系。含气型,支气管气相等多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和高分化腺癌。致密型,毛刺征和分叶征等征象多见于中低分化腺癌和其它组织类型的周围型肺癌。结论:①小肺癌的CT征象与较大肺癌比较有明显差别,在诊断上应引起注意。②小肺癌的CT征象与肺癌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具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肺癌 CT 肺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癌“环/线”状CT强化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秀丽 吕申 +2 位作者 王朝晖 王晓梅 李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55-1159,共5页
目的分析输尿管肿瘤邻近的正常输尿管壁轻度增厚及CT"环/线"状强化(简称"环/线征")征象,探讨其对于评价输尿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意义。方法对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尿管癌患者行尿路多期CT增强扫描,应用统计方法观察&... 目的分析输尿管肿瘤邻近的正常输尿管壁轻度增厚及CT"环/线"状强化(简称"环/线征")征象,探讨其对于评价输尿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意义。方法对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尿管癌患者行尿路多期CT增强扫描,应用统计方法观察"环/线征"与输尿管癌的MVD计数、VEGF表达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具有"环/线征"的输尿管内膜镜下呈扁平状或乳头状增生,肿瘤中有炎性淋巴细胞浸润。重度与轻度"环线征"组间癌灶CT净强化峰值、纵径及横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环/线征"与癌灶的VEGF表达和病理分期呈正相关(r′s=0.471,P=0.004;r′s=0.450,P=0.006)。重度组MVD计数高于轻度组及无"环/线征"组(P=0.033、0.006)。肿瘤的淋巴细胞聚集程度与"环线征"程度及病理分期、VEGF表达呈正相关(r′s=0.638,P<0.001;r′s=0.461,P=0.005;r′s=0.347,P=0.038)。结论 "环/线征"可能是输尿管癌灶生长增殖旺盛和伴有炎症反应引起血供需求增加所致输尿管壁微血管充血的表现,提示肿瘤存在不良进展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肿瘤 输尿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炎症 尿路上皮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心脏磁共振成像的定位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永峰 赵一冰 +4 位作者 戚喜勋 李延亮 孙文阁 李佩玲 王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40-1743,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成像定位的改进方法。方法对18例心血管病患者及82名正常志愿者行心脏MR平扫,以改进的定位方法获得美国心脏协会(AHA)推荐的标准心脏断层成像层面,包括标准水平长轴位(HLA)、垂直长轴位(VLA)及短轴位(SA)图像,在此基...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成像定位的改进方法。方法对18例心血管病患者及82名正常志愿者行心脏MR平扫,以改进的定位方法获得美国心脏协会(AHA)推荐的标准心脏断层成像层面,包括标准水平长轴位(HLA)、垂直长轴位(VLA)及短轴位(SA)图像,在此基础上探索左、右心室流入道和流出道,主动脉弓斜矢状位及各瓣膜横断位层面图像。结果采用此法可获得标准层面的图像及左心室功能参数。结论改进的心脏磁共振成像定位方法可保证各基本成像平面及各瓣膜成像平面的标准性,为观察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态和结构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磁共振成像 扫描方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纹理特征的多序列MRI的肝硬化识别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冬梅 刘惠 +3 位作者 邵莹 林相波 刘文红 纪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05-1108,共4页
目的采用基于纹理特征的十倍交叉验证法的神经网络分类器,探讨多序列MRI在肝硬化诊断识别中的价值。方法将5个序列MR图像(T1WI、T2WI、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平衡期)分成正常肝脏组、较早期肝硬化组及中晚期肝硬化组,手动获取ROI;采用... 目的采用基于纹理特征的十倍交叉验证法的神经网络分类器,探讨多序列MRI在肝硬化诊断识别中的价值。方法将5个序列MR图像(T1WI、T2WI、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平衡期)分成正常肝脏组、较早期肝硬化组及中晚期肝硬化组,手动获取ROI;采用灰度共生矩阵提取ROI的56个纹理特征参数;采用十倍交叉验证法的BP网络分类器分别分类识别3组肝脏组织。结果门静脉期图像对正常肝脏、较早期肝硬化及中晚期肝硬化的分类效果最好,正确率为87.62%(92/105),T2WI分类效果最差,正确率为78.33%(47/60),T1WI、动脉期和平衡期图像居两者之间。结论采用基于纹理特征的十倍交叉验证法的神经网络分类器可以区分正常肝脏、较早期和中晚期肝硬化MRI;在基于多序列MRI的肝硬化识别研究中,门静脉期图像有可能成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纹理特征 神经网络 磁共振成像 多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自旋标记和扩散张量成像评估脑胶质瘤IDH1基因表型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萌 耿瑞雯 +1 位作者 白源 董洋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8-64,共7页
目的 探讨常规MRI联合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成像、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评估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IDH1)表型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 目的 探讨常规MRI联合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成像、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评估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IDH1)表型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经病理证实为胶质瘤患者病例61例,根据基因或免疫组化检测IDH1表型,分为IDH1突变型(IDH1_(mutant),IDH1_(mut))组和IDH1野生型(IDH1 wild,IDH1_(wt))组,术前行颅脑MRI常规检查及ASL、DTI检查。评估IDH1_(mut)、IDH1_(wt)胶质瘤常规MRI特征(大小、位置、边缘、坏死囊变、出血、水肿和强化),测量肿瘤实性区、瘤周区的各向异性分数(anisotropy fraction,FA)、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脑血流量最大值(_(max)imum cerebral blood flow,CBF_(max))、平均值(_(mean) cerebral blood flow,CBF_(mean)),计算相对脑血流量最大值(relativer CBF_(max),r CBF_(max))、相对脑血流量平均值(relativer CBF_(mean),r CBF_(mean))。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样本组间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预测其诊断效能。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胶质瘤患者病例61例:IDH_(mut)19例、IDH1_(wt)42例。IDH1_(mut)与IDHwt胶质瘤的位置、强化、水肿、肿瘤实性区CBF、瘤周区ADC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IDH1_(wt)肿瘤实性区CBF_(max)、CBF_(mean)、r CBF_(max)、r CBF_(mean)高于IDH1_(mut)型(P<0.05),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79、0.832、0.806、0.875;IDH1_(wt)瘤周ADC值高于IDH1_(mut)(P<0.05)。肿瘤实质区CBF_(mean)联合瘤周ADC诊断IDH1表型的效能最高(AUC=0.8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肿瘤实体区CBF是胶质瘤IDH1表型预测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常规MRI特征、ASL及DTI对胶质瘤IDH1表型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联合肿瘤实质区CBF、瘤周ADC值可进一步提高胶质瘤IDH1表型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扩散张量成像 异柠檬酸脱氢酶1 瘤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