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LR4激动对内皮细胞粘附功能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虹艳 曲鹏 +2 位作者 于志红 姜华 周晓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14-1518,共5页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4(TLR4)激动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的调节和对单核细胞与HUVECs粘附率的影响,以及LOX-1在内皮细胞粘附功能中的作用,并观察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RT-PCR方法检测TLR4、LOX-1 mRN...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4(TLR4)激动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的调节和对单核细胞与HUVECs粘附率的影响,以及LOX-1在内皮细胞粘附功能中的作用,并观察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RT-PCR方法检测TLR4、LOX-1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LR4、LOX-1蛋白表达水平,细胞计数法计算单核细胞与HUVECs粘附率。结果:脂多糖(1 mg/L)孵育24 h上调HUVECs TLR4、LOX-1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单核细胞与HUVECs粘附率,抗LOX-1抗体部分抑制LPS介导的单核细胞与HUVECs粘附率的增加,阿托伐他汀(10μmol/L)抑制脂多糖介导的上述效应。结论:TLR4激动上调LOX-1表达及增加内皮细胞粘附功能,LOX-1在LPS介导的单核内皮细胞粘附功能中起部分作用,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TLR4表达及TLR4介导的LOX-1表达而发挥其内皮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脂多糖类 受体 Toll样 L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老年医疗:技术限度、身心特质、治疗目标的相称与平衡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纪文 朱宁 杨丽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0-13,共4页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医院里高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危重症老年患者更是比比皆是。危重老年患者的救治要有积极的态度,但是治疗需要适度;老年肿瘤晚期患者的治疗、医疗技术的实施要有限度;老年患者的手术及有创操作更要个体化考虑,区别...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医院里高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危重症老年患者更是比比皆是。危重老年患者的救治要有积极的态度,但是治疗需要适度;老年肿瘤晚期患者的治疗、医疗技术的实施要有限度;老年患者的手术及有创操作更要个体化考虑,区别于其他患者群;老年患者合并焦虑、抑郁会严重影响医疗的结果,要给予充分重视及干预;老年终末期患者治疗终止的决策不全部由家属决定,患者应有一定决策权。总之,老年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是结合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系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老年医疗 医疗干预 临床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振刚 张钧华 +2 位作者 汪丽慧 张敏 伍贻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42-645,共4页
本文旨在探讨Ca2+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即停灌复灌)的保护作用。实验应用Langendorff灌流模型,经房室瓣向左心室内插入一导管球囊,用多导记录仪测量心功能指标。Ca2+预处理方案为3次30s无Ca2+继10min复Ca2+灌流。缺血预处... 本文旨在探讨Ca2+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即停灌复灌)的保护作用。实验应用Langendorff灌流模型,经房室瓣向左心室内插入一导管球囊,用多导记录仪测量心功能指标。Ca2+预处理方案为3次30s无Ca2+继10min复Ca2+灌流。缺血预处理方案为3次5min停灌继5min再灌。持续缺血方案为30min停灌继20min再灌。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30min停灌后,再灌20min时左心心室收缩舒张压差与心率乘积和±dp/dtmax恢复率分别为34.4±9.80,41.3±13.10和34.8±2.7%。缺血预处理使各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分别为56.0±5.3%,68.4±13.1%和58.4±9.1%,与对照组比较P值<0.01。Ca2+预处理组上述各指标恢复率分别为59.8±11.8%,69.7±10.3%和63.6±12.7%,恢复程度与缺血处理组接近,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果提示,Ca2+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可诱导同等强度的心肌保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尽历艰辛,在成功中享受快乐 被引量:4
4
作者 朱宁 钱宗鸣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61,共3页
作为一名医生,需要一些有别于其他专业的特质,如慈善、阳光、精于沟通、善解人意。医生这一职业充满了挑战,但伴随的是成就感,也正因为如此,医生常乐在其中。医学是科学加经验,注重实践,因此医生必定是忙碌的、辛苦的,结果是收获和快乐... 作为一名医生,需要一些有别于其他专业的特质,如慈善、阳光、精于沟通、善解人意。医生这一职业充满了挑战,但伴随的是成就感,也正因为如此,医生常乐在其中。医学是科学加经验,注重实践,因此医生必定是忙碌的、辛苦的,结果是收获和快乐。虽然医学的发展与时俱进,但今天的医学仍然不能事事如你所愿。因此,医生的责任更加重要,不是注重医生能为患者做多少,而是注重患者需要多少,医生就能享受到一个"艺术家"的快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生 挑战 成就感 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过度医疗案例界定的思考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宁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10期5-9,共5页
当前过度医疗是医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过度医疗涉及包括生活医学化在内的过度医疗供给、过宽过广的疾病诊断标准、对控制疾病无益甚或有害的治疗等问题,用临床案例的分析引发对"过度医疗"问题的讨论,可以总结出:(1)一个好的... 当前过度医疗是医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过度医疗涉及包括生活医学化在内的过度医疗供给、过宽过广的疾病诊断标准、对控制疾病无益甚或有害的治疗等问题,用临床案例的分析引发对"过度医疗"问题的讨论,可以总结出:(1)一个好的诊疗应该是个体化综合治疗,既不过度也不缺位。对具体某一患者是不是过度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不能认为凡使用了高新技术的检查、凡是用了好药、凡做了大手术就是过度医疗。(2)临床医学充满了未知数,医生很难一下子就能做到恰到好处;诊疗既不过度又不不及,是一种高超的技艺,是医生竭尽终身才能达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医疗 临床决策 个体化治疗 医学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双腔起搏器患者左心室旋转与扭转运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丽 夏稻子 +5 位作者 朱宁 宣健媛 杨冰冰 李阳 孙明亮 邓玉姣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研究双腔起搏器患者左心室旋转与扭转运动的特征,以探讨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方法 40例安置起搏器术后7 d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起搏器组)和40例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获取左心室短轴心底水平、心尖水平二维...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研究双腔起搏器患者左心室旋转与扭转运动的特征,以探讨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方法 40例安置起搏器术后7 d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起搏器组)和40例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获取左心室短轴心底水平、心尖水平二维图像,测量左心室短轴二水平收缩期峰值旋转角度,计算峰值扭转角度。结果收缩期峰值旋转及扭转角度比较:起搏器组心底水平左心室前室间隔(-1.3°±2.4°)、侧壁(-8.3°±2.2°)、后室间隔(-7.0°±2.5°),心肌峰值旋转角度较正常对照组减低[(-7.1°±2.9°)、(-12.0°±2.5°)、(-11.7°±2.5°)](均为P<0.05),心尖水平前室间隔(11.1°±3.2°)、下壁(10.4°±2.7°)、后室间隔(10.0°±3.3°)。心肌峰值旋转角度较正常对照组[(6.5°±2.7°)、(7.3°±2.8°)、(7.0°±2.1°)]增强(均为P<0.05)。心底部峰值旋转角度减低,心尖部心肌峰值旋转角度增强(均为P<0.05),左心室扭转角度无明显差异。结论起搏器术后左心室存在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变化,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于旋转与扭转运动的研究,为临床心功能的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超声心动描记术 压力 旋转 扭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界定适度医疗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宁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0,24,共5页
适度医疗的概念清楚,多少年不变,但是具体操作是随国家、社会、经济、医疗技术甚至医保政策的变化而变化的。是否适度在医生与患者之间其认知是有差异的。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医生认为对诊断疾病有帮助的措施就是适度的;患者的认知取决于... 适度医疗的概念清楚,多少年不变,但是具体操作是随国家、社会、经济、医疗技术甚至医保政策的变化而变化的。是否适度在医生与患者之间其认知是有差异的。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医生认为对诊断疾病有帮助的措施就是适度的;患者的认知取决于对医生的信任程度以及经济承受能力,当然医生的经验及最终的结果是确定是否适度医疗的关键。总之,(1)有德、有能医生推荐的,即确实是从患者利益出发,有经验的医生推荐的;(2)患者有意愿,即患者认为符合自身的情况愿意接受且经济上能承受的医疗措施就是“适度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度医疗 患者意愿 经济实力 医疗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风险的联合预测价值 被引量:23
8
作者 陈焱 陈胜岳 +3 位作者 韩元元 吕志博 徐清 赵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482-2487,共6页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心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少有研究探讨NLR联合PLR能否增强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目的探讨NLR联合PLR对AMI患者短期预...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心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少有研究探讨NLR联合PLR能否增强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目的探讨NLR联合PLR对AMI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2015年12月—2021年12月纳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3246例AMI患者的病例资料,最终结局为住院期间全因死亡,根据最终结局将患者分为院内死亡组和非死亡组,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PSM)按1∶1匹配。绘制NLR+PLR、NLR和PLR对AMI患者住院死亡风险预测价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为了更好地评估NLR+PLR对不同类型AMI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将患者分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并分析NLR+PLR、NLR和PLR对NSTEMI组和STEMI组患者住院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1)基于PSM按照1∶1的比例对住院期间死亡患者进行匹配,每组115例。两组匹配后匹配变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NLR+PLR预测AMI患者住院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54)大于NLR(AUC=0.731)和PLR(AUC=0.577)(P<0.05)。(3)NLR+PLR对STEMI患者住院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AUC=0.797)高于NSTEMI患者(AUC=0.739)。结论与单独的NLR或PLR相比,NLR联合PLR可以更好地预测AMI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风险,尤其是在STEMI患者中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倾向性评分 倾向性评分匹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 死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实习期间人文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宏利 辛志强 +1 位作者 于倩 朱宁 《医学与哲学(A)》 2018年第6期64-66,共3页
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行业的中坚力量,目前大多只重视专业技术的学习,忽视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以改进医学生人文素质为目的,从重视实习期间医学生的人文教育、每周固定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及进行案例教学、医院积极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师生... 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行业的中坚力量,目前大多只重视专业技术的学习,忽视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以改进医学生人文素质为目的,从重视实习期间医学生的人文教育、每周固定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及进行案例教学、医院积极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师生建立微信群讨论人文素养心得、转变考核方式、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发挥德高望重医学前辈的楷模作用等方面探讨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与途径,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人文素养 教育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可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瑜 陈焱 +6 位作者 韩元元 徐清 陈胜岳 吕智博 卢川 郑铭鑫 赵昕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4137-4142,共6页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心血管疾病的不良结局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但是较少有研究探讨PLR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目的明确PLR对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2...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心血管疾病的不良结局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但是较少有研究探讨PLR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目的明确PLR对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2月—2021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1423例老年AMI住院患者的病史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BMI、血压分级、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脂相关指标,心力衰竭、糖尿病患病情况以及住院期间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情况,最终结局定义为住院期间全因死亡。根据是否死亡分为未死亡组1315例和死亡组108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明确PLR对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通过决策曲线分析探究PLR及其联合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BMI、PLR、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肌钙蛋白I(CTNI)、eGFR分级、心力衰竭比例、抗血小板类药物使用比例、降脂类药物使用比例与未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预测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1(P<0.001);PLR联合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或CTNI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5和0.779(P<0.001)。基于Bootstrap法绘制的决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PLR的风险阈值在6%~82%以及PLR联合CTNI的风险阈值在2%~86%时可产生较大的净获益,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结论PLR可以有效预测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这种预测能力在联合CTNI后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住院期间死亡 死亡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设计伦理问题探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唐跃洺 张昌琳 王前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1-36,共6页
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作用对象是人类自身,这就导致了技术主体与客体的重叠、技术目的与手段的交叉、技术设计与评价的纠结,引发了生物身份设计、社会公正设计、人类自主性设计的伦理问题。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设计伦理,需要遵循“以人为... 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作用对象是人类自身,这就导致了技术主体与客体的重叠、技术目的与手段的交叉、技术设计与评价的纠结,引发了生物身份设计、社会公正设计、人类自主性设计的伦理问题。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设计伦理,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维护公平正义”“和谐共生”“考虑周全”和“责任前置”的伦理原则,充分考虑其对人的生命健康、社会公正和全面发展的潜在影响,避免出现不可逆的消极后果。为了保证设计伦理在新兴人类增强技术中应用的实践有效性,需要加强对新兴人类增强技术设计的风险评估、社会监督和伦理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增强技术 设计伦理 以人为本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粒脂蛋白胆固醇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不一致性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陈焱 吕智博 赵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010-3015,3021,共7页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血脂之间的不一致性与冠心病患者发生严重冠状动脉事件相关,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风险被高估或低估。目前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LP-C)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不一致性的临床意义尚不明确。目的研究...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血脂之间的不一致性与冠心病患者发生严重冠状动脉事件相关,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风险被高估或低估。目前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LP-C)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不一致性的临床意义尚不明确。目的研究RLP-C和non-HDL-C之间的不一致性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血压正常高值队列研究数据库中于2004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具备完整冠状动脉造影记录且Gensini评分可完整计算的冠心病患者共398例,根据队列中RLP-C和non-HDL-C水平的中位数将纳入患者分为4组:一致低RLP-C组(RLP-C<RLP-C_(中位数)且non-HDL-C<non-HDL-C_(中位数),n=129),不一致低RLP-C组(RLP-C<RLP-C_(中位数)且non-HDL-C≥non-HDL-C_(中位数),n=69),不一致高RLP-C组(RLP-C≥RLP-C_(中位数)且non-HDL-C<non-HDL-C_(中位数),n=67)和一致高RLP-C组(RLP-C≥RLP-C_(中位数)且non-HDL-C≥non-HDL-C_(中位数),n=133)。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比较4组患者的基线资料,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RLP-C和non-HDL-C之间的相关性,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RLP-C和non-HDL-C水平不一致性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的患者中有34%(136/398)合并血脂水平不一致现象。一致低RLP-C组、不一致低RLP-C组、不一致高RLP-C组和一致高RLP-C组中分别有15.5%、18.9%、32.3%和24.9%的患者出现严重冠状动脉狭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LP-C和non-HDL-C的不一致性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分别选取不一致低RLP-C组和不一致高RLP-C组与一致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和是否患有糖尿病等混杂因素后,不一致亚组中低RLP-C与患者发生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无关〔OR=0.958,95%CI(0.473,1.939),P=0.905〕,而高RLP-C与患者发生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相关〔OR=2.084,95%CI(1.110,3.912),P=0.022〕。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后,RLP-C仍是严重冠状动脉狭窄风险的强预测因子〔OR=1.911,95%CI(1.253,2.914),P=0.003〕。结论合并高RLP-C和低non-HDL-C水平患者中RLP-C和non-HDL-C水平不一致性与其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相关,未来有潜力成为在传统血脂指标基础上用以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新型预测因素,并且独立于年龄、性别和其他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残粒脂蛋白胆固醇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不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