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患共同决策在临床实践中的困境及对策 被引量:4
1
作者 汤叶丛 庄丽丽 +1 位作者 李秀文 刘珍竹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3,共5页
共同决策作为一种医患治疗决策模型,在临床工作中的实施可以在诸多方面获益。但是,目前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的限制,进而影响其积极作用的发挥,例如,患者的社会属性无法配合共同决策、当代医疗工作中的时间压力、现如今医患关系紧张,等等... 共同决策作为一种医患治疗决策模型,在临床工作中的实施可以在诸多方面获益。但是,目前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的限制,进而影响其积极作用的发挥,例如,患者的社会属性无法配合共同决策、当代医疗工作中的时间压力、现如今医患关系紧张,等等。因此,以提高医疗效果为目标,通过提高医务人员的共情能力、加强医患沟通和正确引导患者参与等方式,形成正确的医患共同决策的治疗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就医就诊服务体验感,同时也是提高医务人员医学人文关怀能力的有益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决策 医学人文 理论基础 临床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发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海平 梁振洋 +9 位作者 韩雅玲 荆全民 王效增 马颖艳 王耿 赵昕 刘海伟 李晶 王誉诺 李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9-284,共6页
目的探讨早发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11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诊断为早发STEMI(男≤55岁,女≤65岁)并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住院患者1428例,按年龄分... 目的探讨早发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11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诊断为早发STEMI(男≤55岁,女≤65岁)并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住院患者1428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年龄≤45岁,n=381)和中年组(年龄>45岁,n=1047),分析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青年组患者中男性(97.1% vs 76.7%,P<0.01)、吸烟(76.9% vs 65.7%,P<0.001)、超重(70.3% vs 64.9%,P=0.014)及高脂血症(53.3% vs 44.6%,P=0.004)比例均明显高于中年组,但高血压(35.4% vs 43.6%,P=0.005)、糖尿病(14.7% vs 23.9%,P<0.001)、肾功能不全(3.4% vs 8.5%,P=0.001)以及卒中史(1.6% vs 5.3%,P=0.002)的比例明显低于中年组。冠脉造影显示青年组多支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中年组(47.5% vs 63.6%,P<0.001)。青年组3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7.1% vs 4.8%,P=0.04)。结论青年早发STEMI患者的合并症较少,但可控性危险因素显著高于中年患者,且长期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青年人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马凤莲 刘奇志 +5 位作者 刘俊 李小林 郭远林 朱成刚 蒋立新 李建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因胸痛疑诊冠心病或已明确冠心病为进一步介入治疗的患者67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诊为冠心病499例为冠心病组,除外冠心病178例为对照组。记录2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冠心病...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因胸痛疑诊冠心病或已明确冠心病为进一步介入治疗的患者67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诊为冠心病499例为冠心病组,除外冠心病178例为对照组。记录2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探讨RDW与冠心病的相关性,采用改良Gensini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并分析其与RDW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RDW明显升高[(13.0±0.8)%vs(12.7±0.8)%,P=0.001],且RDW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37,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是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OR=1.34,95%CI:1.02~1.77,P<0.05;OR=2.23,95%CI:1.62~3.08,P<0.01)。RDW界值为12.9%,RDW的ROC曲线下面积=0.61,95%CI:0.56~0.66,诊断的敏感性为50.0%,特异性为65.2%。结论 RDW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独立相关,是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胸痛 冠状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ROC曲线 红细胞分布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因子TGF-β1、IFN-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莹莹 卢义 +2 位作者 孙敏 黄海燕 王越晖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4-405,共2页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研究发现,血管受损后的炎症反应与A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因此,大量炎症因子参与了AS的进程,并介导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2]。本研究通过探讨...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研究发现,血管受损后的炎症反应与A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因此,大量炎症因子参与了AS的进程,并介导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2]。本研究通过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的变化,尝试阐述TGF-β1和IFN-y在冠心病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冠心病患者 IFN-Γ 炎症因子 INTERFERON-Γ 转化生长因子β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冠脉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职业心理需求 被引量:19
5
作者 郑英花 张策 +5 位作者 沙丽艳 蒋晶 曲丽 张璐 栾华 曲云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1-35,共5页
目的了解职业生涯不同阶段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职业心理需求情况,为护士的分层次培养与动态管理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2015年4月,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大连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446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 目的了解职业生涯不同阶段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职业心理需求情况,为护士的分层次培养与动态管理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2015年4月,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大连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446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护士职业心理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除偏执因子评分外,本组护士其他因子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强迫、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等维度外,在其余维度上,各阶段护士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心理需求,在职业确定阶段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获得学习机会;在稳步发展阶段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提高工资待遇、职位晋升、职业发展;在职业中期危机阶段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职位晋升;在维持阶段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提高工资待遇、工作稳定、被认同和尊重。结论职业生涯不同阶段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职业心理需求是动态变化的,护理管理者应依据各阶段护士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层次培养与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职业生涯 心理健康状况 职业心理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诊疗过程中人文关怀的要点分析--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刘珍竹 栾华 +1 位作者 袁大军 王虹艳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18期50-54,共5页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临床中的急重症,由于其发病急、死亡率高,一直得到急诊室及心内科医护人员的重视。然而,在临床治疗中往往重视针对疾病的诊治,却忽略了对患者真实世界的了解、情绪变化的观察以及温暖真挚的沟通。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临床中的急重症,由于其发病急、死亡率高,一直得到急诊室及心内科医护人员的重视。然而,在临床治疗中往往重视针对疾病的诊治,却忽略了对患者真实世界的了解、情绪变化的观察以及温暖真挚的沟通。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人文关怀为目的,从患者急诊就诊、住院治疗到院外复诊过程中患者及家属可能出现的紧张、害怕、焦虑情绪等一系列问题进行逐步探讨,提高医护人员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意识,强调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疾病的真实世界是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评价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结构和心室功能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杨赟 张文华 +3 位作者 刘莉红 丁彦春 吴双 宋昕殊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4期258-262,共5页
目的应用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心室功能。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持续性心房颤动病史大于15年的老年患者5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50... 目的应用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心室功能。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持续性心房颤动病史大于15年的老年患者5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5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测量两组左心房舒张末期面积(LAA)、右心房舒张末期面积(RA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_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室间隔厚度(IVST_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_d)、二尖瓣反流(MR)、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RVD_d)、三尖瓣反流(TR)、下腔静脉塌陷率(ΔIVC)。应用频谱多普勒测定二、三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组织多普勒测定二、三尖瓣环运动频谱,计算左、右心室舒张功能指标E/E';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左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右心室射血分数(EF)。结果常规二维超声测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LVD_d、LVDs、IVST_d和LVPW_d均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LAA、MR、RAA、RVD_d、TR和E/E'升高,ΔIVC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三维超声参数测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RVEDV、RVESV增大,RVEF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VEDV、LVESV有增大趋势,LVEF有减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不依赖于心室的几何形状,能够准确直观测量左右心室的容积和射血分数。长期心室律控制不佳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发生变化,双心房及右心室增大,心功能减低,尤其右心功能减低较左心功能减低明显,三尖瓣反流较二尖瓣反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老年人 心房颤动 心脏结构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 被引量:4
8
作者 姜艳娜 林萍 +1 位作者 赵洋 王虹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40-1942,共3页
目的探讨组织追踪显像技术(TTI)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间及左心室内非同步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35例及CHF患者30例,应用TTI获得左心室壁运动位移曲线,测量QRS波起始至左心室壁12节段收缩期位移达峰时间(Ts)及各点向心... 目的探讨组织追踪显像技术(TTI)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间及左心室内非同步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35例及CHF患者30例,应用TTI获得左心室壁运动位移曲线,测量QRS波起始至左心室壁12节段收缩期位移达峰时间(Ts)及各点向心尖方向的最大位移(Ds),计算左心室12个心肌节段Ts的最大差值(Max-△Ts)及同一壁内2节段Ts的差值(Ts-diff);同时计算12个节段Ds的均值(mDs);并测量左右心室侧壁基底段Ts的差值作为左右心室间的延迟(L-RV-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Tei指数反映左心室整体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F组Max-△Ts、Ts-diff及L-RV-D明显延长(均P<0.01),mDs显著降低(P<0.01)。Max-△Ts与LVEF、mDs呈负相关(r=—0.68,P<0.01;r=—0.59,P<0.01),与Tei指数呈正相关(r=0.64,P<0.01),与QRS不相关,而mDs与LVEF呈正相关(r=0.61,P<0.01)。结论CHF患者心室间及左心室内存在明显的非同步运动,并且与左心功能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追踪显像技术 心力衰竭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CEL与PARTNER支架单一植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长期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琳 曲鹏 +11 位作者 娄大元 牛楠 王虹艳 袁大军 丁彦春 王纪文 Aswinee Kumar Karooa M.Fazil Moussa Rikesh Dayal 李雪梅 郑英花 张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64-1767,共4页
目的:比较EXCEL与PARTNER支架单一植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28例入选患者,分为EXCEL组(175例)与PARTNER组(153例),行PCI治疗并单一植入EXCEL或PARTNER支架。随访12~70个月观察两组MACE的发... 目的:比较EXCEL与PARTNER支架单一植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28例入选患者,分为EXCEL组(175例)与PARTNER组(153例),行PCI治疗并单一植入EXCEL或PARTNER支架。随访12~70个月观察两组MACE的发生率及两组生存时间。结果:两组间MACE发生率及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TVR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生存时间:EXCEL组:(58.77±1.51)个月;PARTNER组:(61.92±1.57)个月;两组生存时间比较,t=0.074,P=0.78。结论:国产生物可降解涂层与不可降解涂层药物支架在急性STEMI PCI治疗中有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长期的临床随访中,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靶血管血运重建以及MACE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本研究发现,术后很长时间(>59个月)内,EXCEL药物洗脱支架患者的生存率比PARTNER药物洗脱支架患者的生存率高,在冠心病真实世界中造成该现象可能与样本例数少有关,需要进一步进行多中心、更大样本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生物可降解涂层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抗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忠艳 李长育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3期153-156,共4页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时心肌纤维化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高蔗糖喂养形成的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大鼠(IRHR)和正常对照 SD大鼠为研究对象 ,观察其心肌纤维化指标 (心肌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胶原容积分数 )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形态学观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时心肌纤维化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高蔗糖喂养形成的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大鼠(IRHR)和正常对照 SD大鼠为研究对象 ,观察其心肌纤维化指标 (心肌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胶原容积分数 )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形态学观察。结果  IRHR组血压、血清胰岛素、左心室相对重量、心肌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胶原容积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降低。形态学观察发现其心肌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增多。相关分析发现左心室相对重量、心肌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胶原容积分数均与血清胰岛素呈明显正相关 ,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高蔗糖饲料喂养 SD大鼠可以形成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 ,其心肌纤维化的形成与胰岛素抵抗、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 高胰岛素血症 心肌纤维化 HIS IR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诊断PR间期过度延长综合征并起搏治疗1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萌 王艺儒 +2 位作者 姚松辰 魏国峰 高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63-1763,共1页
患者女,58岁,因胸闷、气短入院。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严重冠心病。心电图:I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T波融合,PR间期400 ms,心率75次/分。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内径38.5 mm,E峰减速时间120 ms,E峰持续时间252 ms(占心动周期的27%),A峰持... 患者女,58岁,因胸闷、气短入院。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严重冠心病。心电图:I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T波融合,PR间期400 ms,心率75次/分。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内径38.5 mm,E峰减速时间120 ms,E峰持续时间252 ms(占心动周期的27%),A峰持续时间188 ms(占心动周期的20%),E-A时间218 ms,Q波至E峰时间488 ms,E峰、A峰融合(图1A),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诊断:PR间期过度延长综合征。入院7日后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起搏模式为DDD,自动调节AV间期)。术后心电图示PR间期218 ms,症状消失后出院。术后半年随访,患者状态良好,复查心电图:PR间期134 ms,心率74次/分;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内径37.0 mm,E峰减速时间169 ms,E峰持续时间320 ms(占心动周期的35%),A峰持续时间148 ms(占心动周期的16%),E-A时间243 ms,Q波至E峰时间553 ms,E峰、A峰分离(图1B),左心室舒张功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延长综合征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右心室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茜 张文华 +2 位作者 夏稻子 丁彦春 刘莉红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4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联合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MAD)及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评价孤立性心房颤动(LAF)患者左、右心室功能。方法 LAF组为36例患者(左、右心室结构正常),对照组为30名健康成年人,应用M型超声测量左、右...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联合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MAD)及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评价孤立性心房颤动(LAF)患者左、右心室功能。方法 LAF组为36例患者(左、右心室结构正常),对照组为30名健康成年人,应用M型超声测量左、右心室结构常规参数,MAD及TAPSE;应用多普勒超声测定二、三尖瓣瓣口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E;应用QTVI测量左心室侧壁二尖瓣环处、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峰值速度Ve,并计算E/Ve。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AF组左心室E、E/Ve升高,Ve、Vs、MAD减低(均为P<0.05),LAF组右心室E、E/Ve升高,Ve、Vs、TAPSE值减低(均为P<0.05),IVSTd、LVPWTd、LVEDD、LVESD、LVEF、RVD1、RVD2、RVD3、RVAW、RVEF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LAF组较对照组左、右心室功能均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房颤动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追踪技术对心房颤动患者右心房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茜 张文华 +4 位作者 夏稻子 丁彦春 刘莉红 关晓韵 贾婷婷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4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应用心房追踪技术(AVT)评价高血压心房颤动(HAF)和孤立性心房颤动(LAF)患者右心房整体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方法实验组为60例心房颤动患者,包含LAF组36例,HAF组24例(左心室结构正常),对照组为30名健康成人,分别应用M型超声测量:舒张... 目的应用心房追踪技术(AVT)评价高血压心房颤动(HAF)和孤立性心房颤动(LAF)患者右心房整体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方法实验组为60例心房颤动患者,包含LAF组36例,HAF组24例(左心室结构正常),对照组为30名健康成人,分别应用M型超声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以校正立方体积法(Teich)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二维超声测量患者收缩末期右心房上下径(RAD1)、横径(RAD2),收缩末期左心房前后径(LAD1)、上下径(LAD2)、横径(LAD3);应用AVT测量右心房最大面积(RAAmax)、右心房最大容积(RAVmax)、右心房最小容积(RAVmin),计算右心房排空分数(RAEF),收缩期右心房充盈速率峰值(dv/dtS)、舒张早期右心房排空速率峰值(dv/dtE)。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心房颤动组的RAD1、RAD2、RAAmax、RAVmax、RAVmin、dv/dtE、LAD1、LAD2、LAD3明显升高,RAEF、dv/dtS明显减低(均为P<0.05),LVEDD、LVESD、RVEDD、IVSTd、LVPWTd、LVEF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HAF组相比,LAF组RAD1、RAD2、RAAmax、RAVmax、RAVmin、dv/dtE明显升高,LAD1、LAD2、LAD3、RAEF、dv/dtS明显减低(均为P<0.05)。结论 LAF患者右心房结构和功能损害程度较HAF患者更为明显。而AVT是一种简捷、准确评价右心房功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超声心动描记术 右心房功能 心房追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抗栓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曲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27-929,共3页
由于血栓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并发症发生中的重要地位,抗栓治疗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的基石。抗栓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针对冠心病不同临床类型,抗栓治疗的策略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抗凝药 阿司匹林 肝素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表面Fc受体γ链ⅡA和CD40配体的表达
15
作者 李忠艳 曲鹏 朱宁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9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表面Fc受体γ链ⅡA(FcγRⅡA)和CD40配体(CD40L)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对照组(30名)及冠心病患者(95例)血小板表面FcγRⅡA和CD40L的表达水平,...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表面Fc受体γ链ⅡA(FcγRⅡA)和CD40配体(CD40L)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对照组(30名)及冠心病患者(95例)血小板表面FcγRⅡA和CD40L的表达水平,并将冠心病组上述指标与该组患者冠脉造影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血小板表面FcγRⅡA和CD40L的表达水平叫显升高(P<0.01),血小板FcγRⅡA的表达水平(r_1=0.45,r_2=0.51,r_3=0.57,P<0.05)及CIM01.的表达水平(r_1=0.52,r_2=0.55,r_3=0.63,P<0.05)与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结论血小板表面FcγRⅡA和CD40L的表达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升高,可作为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CD40配体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住院患者心房颤动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倩 张鹏强 +1 位作者 丁彦春 杨东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了解高血压住院患者心房颤动(房颤)的患病率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831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高血压患者分为房颤组272例和非房颤组559例,比较... 目的:了解高血压住院患者心房颤动(房颤)的患病率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831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高血压患者分为房颤组272例和非房颤组55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数据,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发生房颤的相关因素。结果:831例高血压患者中有272例(32.7%)合并房颤,83例患者(10.0%)为新近发生房颤。与非房颤组相比,房颤组患者的年龄较大([69.8±9.6)岁vs(63.8±11.8)岁,P<0.001]、收缩压较高([150.2±21.9) mmHg vs(143.9±21.8)mmHg,P<0.001]、脉压较大[(63.8±19.0) mmHg vs(57.6±18.7) mmHg,P<0.001]、高血压病史>10年的比例较高(54.4%vs 43.1%,P=0.003)、左心房内径较大[(41.5±6.5) mm vs(35.8±4.9) mm,P<0.001]。新发房颤亚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和血压水平与非新发房颤亚组患者相似,但左心房内径明显较小[(40.0±5.9) mm vs(45.0±6.8)mm,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脉压、平均血小板体积、左心房内径、血清总胆固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与高血压患者合并房颤独立相关。结论: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合并房颤的比例较高,其房颤的发生与高龄、高血压病史时间长以及收缩压和脉压高有关。新发房颤的患者左心房内径明显小于长时间房颤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房颤动 患病率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E-Tracking技术评价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邱志敏 林萍 +2 位作者 牛楠 韩来福 邹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53-1956,共4页
目的应用E-Tracking技术探讨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颈动脉管壁弹性功能。方法对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37例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高血压合并房颤组)及35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记录颈动脉管壁的... 目的应用E-Tracking技术探讨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颈动脉管壁弹性功能。方法对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37例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高血压合并房颤组)及35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记录颈动脉管壁的硬度指数(β)、弹性系数(Eρ)、顺应性(AC),同时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内径(D)。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及高血压合并房颤组β、Eρ、IMT、D均增加,AC减低;与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组β、Eρ、IMT均增加,AC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当IMT≤1.0mm且管径无增宽时,各组β、Eρ比较结果同上。年龄、体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是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IMT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者颈动脉IMT增厚,弹性功能减低;年龄、体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是其危险因素。颈动脉无明显形态学改变时,颈动脉弹性功能已减低;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早期检测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高血压 颈动脉 弹性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明霞 朱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51-152,共2页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cells.ESC)是一类源于囊胚时期内细胞冽的特定细胞群.是具有分化为体内三个胚层来源的各种类型组织细胞潜能的全能干细胞。其基本特征是体外培养可长期保持未分化状态下的增殖能力.并且具备分化为三个胚...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cells.ESC)是一类源于囊胚时期内细胞冽的特定细胞群.是具有分化为体内三个胚层来源的各种类型组织细胞潜能的全能干细胞。其基本特征是体外培养可长期保持未分化状态下的增殖能力.并且具备分化为三个胚层组织的稳定发育潜能。1981年小鼠ESC的成功分离、建系揭开了干细胞研究的序幕。继之,ESC定向诱导分化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现就近年来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诱导分化 胚胎干细胞 心肌细胞 定向诱导分化 胚层组织 全能干细胞 组织细胞 发育潜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CD31及血浆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的测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齐蕊 李忠艳 +1 位作者 史坚 朱宁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2年第5期354-356,共3页
目的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析其与CH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研究对象97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43例)和正常对照组(33... 目的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析其与CH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研究对象97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43例)和正常对照组(3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CD31,凝固法测定血浆FIB的表达水平。结果 ACS组血小板表面活性标志物CD31[(93.85±14.84)%],血浆FIB水平[(3.66±0.91)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69±27.09)%,(3.06±0.62)g/L]和SAP组[(82.80±28.00)%,(3.14±0.56)g/L(均为P<0.05)];而对照组与SAP组CD31、FIB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相关分析显示CD31与FIB呈显著正相关(r=0.337,P<0.01)。结论检测CHD患者CD31、FIB水平,能较好地反映CHD严重程度,对临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房低电压区预测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陶依娆 王欣珂 +1 位作者 赵云飞 杨东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88-795,共8页
目的:探讨左心房低电压区与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建库至2020年9月3日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维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关于左心房低电压区与... 目的:探讨左心房低电压区与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建库至2020年9月3日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维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关于左心房低电压区与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相关性的研究。应用RevMan5.3软件制作森林图,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1832例房颤患者,平均年龄59.6岁,随访期间共441例复发。Meta分析结果显示左心房低电压区可显著增加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的复发风险(HR=2.13,95%CI:1.59~2.86)。结论:左心房低电压区与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的复发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房低电压区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