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顺铂对雌性大鼠骨密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孔繁斗 吕申 吴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本文通过对去势雌性大鼠的动物实验研究,观察顺铂对骨代谢、骨密度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三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化疗组,每组15只。各组大鼠均用1%戊巴比妥钠腹腔内麻醉,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1W开始用... 目的本文通过对去势雌性大鼠的动物实验研究,观察顺铂对骨代谢、骨密度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三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化疗组,每组15只。各组大鼠均用1%戊巴比妥钠腹腔内麻醉,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1W开始用药,每两周用药1次, 共6次。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 ml;化疗组腹腔内注射顺铂2mg/kg溶于1ml生理盐水中。术后13w处死各组动物,处死前用代谢笼收集24h空腹尿标本,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钙浓度并计算出24h排泌量。氯胺T氧化法测尿羟脯氨酸(HOP)浓度并计算出24h排泌量;麻醉动物, 开腹后下腔静脉取血离心,放免法测骨钙素(BGP)、血尿素氮(BUN);取腰椎L4-6椎体,双能X 线骨密度测量仪测腰椎骨密度。结果化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骨密度降低,24h尿HOP及24h尿 Ca定量升高,均有显著意义,血BGP无差异。结论本实验表明顺铂对大鼠的骨代谢存在直接的不良影响,使骨吸收增加,表现为松质骨骨密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 双侧卵巢切除术 生化分析仪测定 腹腔内注射 骨密度降低 动物实验研究 去势雌性大鼠 雌性SD大鼠 生理盐水 24h尿 戊巴比妥钠 尿羟脯氨酸 腰椎骨密度 对照组 可能机制 麻醉动物 静脉取血 血尿素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H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彦 王冬梅 +3 位作者 宫德正 许莹平 谢玲 赵赫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009-2012,共4页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E2)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过程中对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mRNA的表达影响并探讨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利用随机数字...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E2)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过程中对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mRNA的表达影响并探讨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即对照组)、17β-雌二醇作用后的缺血再灌注组(即E2作用组),每组20只。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20min,再灌注30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17β-雌二醇对心肌HGF表达的影响,同时测定心肌细胞的凋亡。结果心肌缺血20min及再灌注30min时,E2作用组HGF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相应时点显著增高(P<0.05)。TUNEL法检测E2作用组再灌注30min单位面积内心肌细胞凋亡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同时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E2作用组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再灌注30min及E2作用组再灌注30min的HGFmRNA表达变化与相应时间点的心肌细胞凋亡变化成负相关。结论17β-雌二醇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过程中可提高HGF的表达,来发挥抗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F 17Β-雌二醇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hMLH1、hMSH2、PTEN和PCNA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范凯 马坚妹 +4 位作者 王朝晖 刘敏 李梅 许国旺 吕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6-237,共2页
关键词 胃肿瘤 HMLH1 HMSH2 PTEN PCNA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癌患者尿中核苷排放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郑育芳 陈英杰 +5 位作者 逄涛 石先哲 孔宏伟 吕申 杨青 许国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8-501,共4页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核苷。通过苯基硼酸亲和色谱法提取尿中核苷,在色谱柱(4 6mmi d ×250mm,5μm)上以25m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pH4 55)和60%的甲醇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二元梯度淋洗,于22℃下进行反相色谱分离,260nm处紫...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核苷。通过苯基硼酸亲和色谱法提取尿中核苷,在色谱柱(4 6mmi d ×250mm,5μm)上以25m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pH4 55)和60%的甲醇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二元梯度淋洗,于22℃下进行反相色谱分离,260nm处紫外检测。用该法测定了41例肠癌患者和52例正常人尿中15种核苷的含量(用核苷与肌酐的摩尔比表示,下同),结果表明肠癌患者中有12种核苷的含量比正常人显著性增高(P<0 001)。以15种核苷的含量作为参量,结合主成分分析区分正常人和肠癌患者,对癌症病人的识别率达76%(31/41)。该方法灵敏、可靠,适合恶性肿瘤防治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核苷 尿 肠癌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配修复蛋白hMSH2 hMLH1表达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梅 刘丽娜 +4 位作者 王朝晖 王丽宏 刘志敏 许国旺 吕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1396-1399,共4页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hMSH2、hMLH1表达及其在细胞内表达位置对胃癌发生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癌标本172例、癌旁胃粘膜标本151例,非癌患者胃粘膜标本34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每例胃粘膜标本hM...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hMSH2、hMLH1表达及其在细胞内表达位置对胃癌发生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癌标本172例、癌旁胃粘膜标本151例,非癌患者胃粘膜标本34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每例胃粘膜标本hMSH2、hMLH1蛋白的表达情况(包括其在细胞内表达位置),应用χ2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在SPSS13.0统计软件上作相关统计。结果:胃癌、癌旁胃粘膜和非癌患者胃粘膜hMSH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9.8%(120/172)、49.7%(75/151)和32.4%(11/34),胃癌组显著高于后两组(P=0.000),而后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67);hMLH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73.3%(126/172)、57.6%(87/151)和41.2%(14/34),胃癌组显著高于后两组(P=0.000),而后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82)。hMSH2和hMLH1蛋白表达率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胃癌分化程度均无显著相关关系。胃癌、癌旁胃粘膜和非癌患者胃粘膜hMSH2蛋白细胞核表达率分别为70.0%(84/120)、58.7%(44/75)和36.4%(4/11),细胞浆表达率分别为30.0%(36/120)、41.3%(31/75)和63.6%(7/11);胃癌、癌旁胃粘膜、非癌患者胃粘膜中,hMSH2蛋白细胞核表达率逐渐降低,而细胞浆表达率则逐渐增高(r=0.161,P=0.020)。三种不同胃粘膜间,hMLH1蛋白在细胞内表达位置无显著性差异(P=0.878)。结论:同时检测胃粘膜错配修复蛋白hMSH2和hMLH1的表达及其细胞内表达位置可能有助于胃癌的早期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SH2 HMLH1 胃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hMSH2、p53和PCNA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范凯 马坚妹 +4 位作者 王朝晖 王彦 刘敏 吕申 许国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54-656,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中hMSH2、p53和PCNA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癌旁和胃炎粘膜中hMSH2、p53和PCNA表达情况。结果:1)3种基因产物在胃癌中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癌组织,其中,p53和PCNA在低分化癌中的阳性率... 目的:探讨胃癌中hMSH2、p53和PCNA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癌旁和胃炎粘膜中hMSH2、p53和PCNA表达情况。结果:1)3种基因产物在胃癌中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癌组织,其中,p53和PCNA在低分化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分化癌,有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5)。2)胃癌中hMSH2/PCNA及p53/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hMSH2、p53和PCNA的异常表达及hMSH2与PCNA之间的相互调节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HMSH2 P53 PCNA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癌“环/线”状CT强化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秀丽 吕申 +2 位作者 王朝晖 王晓梅 李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55-1159,共5页
目的分析输尿管肿瘤邻近的正常输尿管壁轻度增厚及CT"环/线"状强化(简称"环/线征")征象,探讨其对于评价输尿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意义。方法对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尿管癌患者行尿路多期CT增强扫描,应用统计方法观察&... 目的分析输尿管肿瘤邻近的正常输尿管壁轻度增厚及CT"环/线"状强化(简称"环/线征")征象,探讨其对于评价输尿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意义。方法对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尿管癌患者行尿路多期CT增强扫描,应用统计方法观察"环/线征"与输尿管癌的MVD计数、VEGF表达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具有"环/线征"的输尿管内膜镜下呈扁平状或乳头状增生,肿瘤中有炎性淋巴细胞浸润。重度与轻度"环线征"组间癌灶CT净强化峰值、纵径及横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环/线征"与癌灶的VEGF表达和病理分期呈正相关(r′s=0.471,P=0.004;r′s=0.450,P=0.006)。重度组MVD计数高于轻度组及无"环/线征"组(P=0.033、0.006)。肿瘤的淋巴细胞聚集程度与"环线征"程度及病理分期、VEGF表达呈正相关(r′s=0.638,P<0.001;r′s=0.461,P=0.005;r′s=0.347,P=0.038)。结论 "环/线征"可能是输尿管癌灶生长增殖旺盛和伴有炎症反应引起血供需求增加所致输尿管壁微血管充血的表现,提示肿瘤存在不良进展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肿瘤 输尿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炎症 尿路上皮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激动对内皮细胞粘附功能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虹艳 曲鹏 +2 位作者 于志红 姜华 周晓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14-1518,共5页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4(TLR4)激动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的调节和对单核细胞与HUVECs粘附率的影响,以及LOX-1在内皮细胞粘附功能中的作用,并观察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RT-PCR方法检测TLR4、LOX-1 mRN...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4(TLR4)激动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的调节和对单核细胞与HUVECs粘附率的影响,以及LOX-1在内皮细胞粘附功能中的作用,并观察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RT-PCR方法检测TLR4、LOX-1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LR4、LOX-1蛋白表达水平,细胞计数法计算单核细胞与HUVECs粘附率。结果:脂多糖(1 mg/L)孵育24 h上调HUVECs TLR4、LOX-1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单核细胞与HUVECs粘附率,抗LOX-1抗体部分抑制LPS介导的单核细胞与HUVECs粘附率的增加,阿托伐他汀(10μmol/L)抑制脂多糖介导的上述效应。结论:TLR4激动上调LOX-1表达及增加内皮细胞粘附功能,LOX-1在LPS介导的单核内皮细胞粘附功能中起部分作用,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TLR4表达及TLR4介导的LOX-1表达而发挥其内皮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脂多糖类 受体 Toll样 L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盂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秀丽 王朝晖 +2 位作者 王乃玉 吕申 李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2-214,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肾盂癌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6例肾盂癌病灶的VEGF及CD34表达情况,并计数MVD值,将两指标之间及其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的关系进行统计学...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肾盂癌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6例肾盂癌病灶的VEGF及CD34表达情况,并计数MVD值,将两指标之间及其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EGF表达强阳性18例,阳性8例,表达程度与肾盂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不同VEGF表达组间MVD表达差别无显著性;不同肿瘤分期中MVD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VEGF随肾盂癌临床分期增高而表达增强,但MVD在不同分期中无明显差异。MVD在恶性程度较高的高分期肾盂癌中不随VEGF表达增强而增高,可能与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血浆蛋白渗出过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抗原 CD3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幽门螺杆菌对hMSH2和hMLH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志敏 刘丽娜 +2 位作者 李梅 王朝晖 吕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02-704,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对hMSH2和hMLH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尿素酶快速检验法确定胃癌组织及同病例癌旁粘膜、胃镜非癌患者胃粘膜组织有无Hpylori感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所有标本的hMSH... 目的:探讨胃癌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对hMSH2和hMLH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尿素酶快速检验法确定胃癌组织及同病例癌旁粘膜、胃镜非癌患者胃粘膜组织有无Hpylori感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所有标本的hMSH2、hMLH1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的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和非癌组(P<0.05);而后两者无显著差别(P>0.05)。胃癌组、癌旁组和非癌组的hMLH1蛋白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别(P>0.05)。胃癌组织中,Hpylori感染组的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和hMLH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5);癌旁组织中,Hpylori感染组的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和hMLH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5);非癌患者胃粘膜中,Hpylori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及hMLH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胃粘膜hMSH2蛋白表达上调并hMLH1蛋白表达下调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标志;Hpylori感染导致的胃粘膜细胞hMSH2和hMLH1蛋白表达降低,可能是促进胃癌发生的一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癌 HMSH2 HMLH1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脂多糖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彦 赵英男 +2 位作者 许莹平 张彩华 赵赫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1-193,共3页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Gln)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异常增殖的影响。方法检测Gln对LPS作用下VSMCs的TLR4 mRNA及蛋白质表达,TNF-α、IL-10 mRNA表达及VSMCs增殖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应...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Gln)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异常增殖的影响。方法检测Gln对LPS作用下VSMCs的TLR4 mRNA及蛋白质表达,TNF-α、IL-10 mRNA表达及VSMCs增殖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应用LPS后VSMCs内的TLR4、TNF-α mRNA表达均增强,而IL-10 mRNA表达减弱(P<0.05,P<0.01)。应用Gln后,TLR4及TNF-α的mRNA表达[(0.926 9±0.108 2)及(1.021 4±0.190 1)]较单纯应用LPS[(0.965 0±0.146 3)及(1.369 8±0.290 4)]下降,而IL-10 mRNA表达由(0.228 9±0.049 1)增加至(0.468 9±0.109 9)。与LPS组相比,Gln干预后TNF-α与IL-10 mRNA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可以诱导VSMCs内TLR4蛋白表达增高(P<0.01),Gln作用LPS诱导的VSMCs后,TLR4蛋白质表达下降,并显著低于LPS组,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TLR4蛋白与TNF-α、IL-10 mRNA表达及VSMCs增殖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22 5、-0.867 4及0.989 2。结论谷氨酰胺可抑制LPS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炎症反应及增殖,增加抗炎症反应,TLR4可能是这一作用机制的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脂多糖 血管平滑肌细胞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动脉粥样硬化组织COX-2、mPGES-1表达及阿伐他汀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彦 施雪青 +2 位作者 曲振运 王冬梅 赵赫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3-646,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环氧化酶Ⅱ(cyclooxygenase-2,COX-2)、诱导型前列腺素合成酶Ⅰ(membrane associatedprostaglandin E-1,mPGES-1)在兔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的表达水平及阿伐他汀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取40只体质量为2.0~2.2 kg的3月龄健... 目的通过观察环氧化酶Ⅱ(cyclooxygenase-2,COX-2)、诱导型前列腺素合成酶Ⅰ(membrane associatedprostaglandin E-1,mPGES-1)在兔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的表达水平及阿伐他汀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取40只体质量为2.0~2.2 kg的3月龄健康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普通饲料);高脂模型组32只(高胆固醇饲料)。8周后将高脂模型组再分为模型组、阿伐他汀治疗Ⅰ组、Ⅱ组及Ⅲ组[剂量分别为2.5、5及10 mg/(kg.d),n=8]。6周后取各组兔冠状动脉,检测其COX-2及mPGES-1的表达;同时,采血检测各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浓度。结果模型组血清TC、TG、HDL-C、LDL-C及VLDL-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阿伐他汀治疗Ⅱ组及Ⅲ组上述各项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阿伐他汀治疗Ⅰ组各项血脂水平较之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动脉粥样硬化组织的COX-2及mPGES-1表达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Ⅱ组、Ⅲ组动脉粥样硬化组织的COX-2及mPGES-1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阿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COX-2/mPGES-1表达、降低血脂,进而发挥其对AS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环氧化酶-2 诱导型前列腺素合酶-1 阿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