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载药微球加载贝伐珠单抗介入栓塞治疗兔VX2肝癌的抗血管生成效果 被引量:6
1
作者 姚远方 高飞 +5 位作者 张雪松 王魁阳 隋成旭 张亮 吴杰 宋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加载贝伐珠单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兔VX2肝癌模型的抗血管生成效果。方法构建30只新西兰大白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HepaSphere载药微球加载贝伐珠单抗组(A组,n=10)、Embosphere微球联合贝伐珠单抗组(B组,n=...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加载贝伐珠单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兔VX2肝癌模型的抗血管生成效果。方法构建30只新西兰大白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HepaSphere载药微球加载贝伐珠单抗组(A组,n=10)、Embosphere微球联合贝伐珠单抗组(B组,n=10)、单纯HepaSphere载药微球组(C组,n=1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量检测TACE术前1 d,术后1、7、14 d各组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术前1 d、术后14 d腹部MRI检测各组肿瘤直径,计算瘤体体积和肿瘤增长率。结果术后7 d A组、B组血清VEGF水平与C组相比均较低(P<0.05),且A组低于B组;术后14 d 3组血清VEGF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最低,C组最高。术后14 d 3组肿瘤增长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最低。结论载药微球加载贝伐珠单抗TACE治疗可明显降低兔VX2肝癌模型术后血清VEGF水平和肿瘤增长率,疗效优于单纯载药微球或栓塞微球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药微球 贝伐珠单抗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兔VX2肝癌模型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褥期肠系膜静脉血栓栓塞介入治疗1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恩成 姚远方 +1 位作者 宋磊 关庆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34,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于2020年1月10日因“顺产后10 d,停止排气排便4 d,腹痛2 d”入院。患者10 d前顺娩1女婴,产后出现腹泻,4 d前停止排便、排气,2 d前脐上区阵发性钝痛,症状渐进性加重。CTV提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入院后予以禁食... 1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于2020年1月10日因“顺产后10 d,停止排气排便4 d,腹痛2 d”入院。患者10 d前顺娩1女婴,产后出现腹泻,4 d前停止排便、排气,2 d前脐上区阵发性钝痛,症状渐进性加重。CTV提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入院后予以禁食水、低分子肝素抗凝、抑酸、补液及对症镇痛治疗,治疗期间腹痛短暂好转后再发加重,查体提示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复查CT提示左侧腹部部分管壁增厚达17 mm,考虑肠缺血改变。因肠系膜静脉血栓负荷仍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静脉 血栓形成 产褥期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经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9
3
作者 贺红杰 宋磊 +2 位作者 赵丹懿 吴杰 夏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经病理检查证实或临床诊断的不可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53例,分为观察组(n=18,2013年3月—2014年4月),予雷替曲塞(3 mg/m2)联合...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经病理检查证实或临床诊断的不可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53例,分为观察组(n=18,2013年3月—2014年4月),予雷替曲塞(3 mg/m2)联合奥沙利铂(85 mg/m2)、表柔比星10 mg行TACE治疗;对照组(n=35,2012年1月—2014年4月),予5-FU(600 mg/m2)联合DDP(40 mg/m2)、表柔比星10 mg行TACE治疗。末次随访时间为2015年4月30日。主要研究终点是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 PFS),次要终点是:1术后1个月的疗效评价;2不良反应的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m PFS分别为10.3个月、7.2个月(P=0.047),疾病有效率(RR)分别为77.8%、77.1%(P>0.05),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4.4%、97.1%(P>0.05);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疼痛、骨髓抑制及转氨酶升高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应用到TACE治疗中可显著延长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替曲塞 原发性肝癌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无进展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许庆刚 伍建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68-1172,共5页
目的旨在探讨脑卒中后抑郁障碍(PSD)患者前额叶皮质、白质及小脑的1HMRS的变化特征及规律。方法38名PSD患者按卒中发病时间分为两组,急性期组20名,慢性期组18名,与17名年龄相当的健康自愿者进行对照研究。采用GE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行... 目的旨在探讨脑卒中后抑郁障碍(PSD)患者前额叶皮质、白质及小脑的1HMRS的变化特征及规律。方法38名PSD患者按卒中发病时间分为两组,急性期组20名,慢性期组18名,与17名年龄相当的健康自愿者进行对照研究。采用GE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行多体素PRESS序列扫描,定位于双侧前额叶皮质、白质及双侧小脑半球。分别计算各代谢物的绝对浓度及其与Cr的比值,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别。结果1HMRS显示脑卒中急(1.35±0.05)、慢性期组(1.26±0.05)左侧额叶白质区Cho/Cr较对照组(1.13±0.05)升高,且急性期组较慢性期组升高明显(P<0.05)。三组中的其余感兴趣区脑实质及小脑内各代谢物的绝对浓度及相对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HMRS能够提供PSD患者脑部各代谢物的绝对及相对浓度的代谢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脑卒中后抑郁 磁共振波谱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向散射积分技术评价大鼠原位肝脏移植病理损害 被引量:1
5
作者 蔡振刚 刘晓黎 +2 位作者 高晓军 蔡叶萍 王忠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2-434,共3页
目的应用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评价原位肝移植(OLT)后大鼠肝脏病理损害。方法32只SD大鼠,40只Wistar大鼠,按不同处理方法分组。建立SD-Wistar OLT模型,分为4组:对照组:8只未予药物干预;CsA组:8只给予环孢素A30 mg/(kg.d);SIN组:8只给... 目的应用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评价原位肝移植(OLT)后大鼠肝脏病理损害。方法32只SD大鼠,40只Wistar大鼠,按不同处理方法分组。建立SD-Wistar OLT模型,分为4组:对照组:8只未予药物干预;CsA组:8只给予环孢素A30 mg/(kg.d);SIN组:8只给予青藤碱40 mg/(kg.d);CsA+SIN组:8只给予青藤碱40 mg/(kg.d)+环孢素15 mg/(kg.d)。正常组:8只Wistar大鼠,为空白对照。术后4天、10天测量肝脏的IBS值[峰-峰强度(PPI),平均强度(AII),强度标准差(SDI)],术后10天处死大鼠取肝脏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术后4天AII对照组和SIN组较正常组、CsA组、SIN+CsA组增高(P<0.05);CsA组、SIN+CsA组高于正常组(P<0.05)。术后10天组间AII对比:CsA组、SIN+CsA组、SIN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PPI、SDI术后4天、10天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肝移植后肝脏病理损害程度与IBS呈正相关(r=0.814,P<0.01)。结论测定移植肝脏的IBS有助于判断移植肝脏损害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向散射积分 肝移植 病理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药微球加载贝伐珠单抗治疗难治性实体瘤4例 被引量:3
6
作者 于奇 吴杰 +3 位作者 高飞 刘静 张亮 宋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HepaSphere)加载贝伐珠单抗治疗难治性实体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6年8月—2017年3月,4例难治性实体瘤患者接受载药微球加载贝伐珠单抗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其中2例为胰腺癌腹腔转移,1例为胃癌术后复发,1例为直...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HepaSphere)加载贝伐珠单抗治疗难治性实体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6年8月—2017年3月,4例难治性实体瘤患者接受载药微球加载贝伐珠单抗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其中2例为胰腺癌腹腔转移,1例为胃癌术后复发,1例为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术后根据mRECIST标准评价疗效,同时评价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评价治疗的安全性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4例患者均可以评价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其中1例为PR,3例为SD。其中胃肠道反应3例,腹痛不适1例,骨髓抑制1例,均为Ⅰ~Ⅱ度,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载药微球加载贝伐珠单抗,在治疗难治性实体瘤中疗效肯定,方法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实体瘤 贝伐珠单抗 载药微球 TACE HepaSphere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术后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与静脉化疗对比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魏晓晴 吴杰 +4 位作者 宋磊 白建新 杨笑宏 高飞 高金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评价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减少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提高远期疗效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10月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Ⅱ期和Ⅲ期患者,选择术后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组,n=42)和单纯静... 目的评价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减少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提高远期疗效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10月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Ⅱ期和Ⅲ期患者,选择术后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组,n=42)和单纯静脉化疗(对照组,n=44)。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位置、TNM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级、术式选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定期复查及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肝转移和局部复发率、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截至2017年10月,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7.9个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3年内肝转移率7.1%对22.7%(χ~2=4.067,P<0.0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8%对20.5%(χ~2=4.744,P<0.0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8%对61.4%(χ~2=4.197,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预防性地进行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能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的发生率,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术后 局部灌注化疗 局部复发 远处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