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代谢与椎间盘退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程孟婷 索默然 +1 位作者 王开众 李忠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0-663,共4页
在全球范围内,约60%~80%的人在其一生中会经历慢性腰痛,并且大多数慢性腰痛与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密切相关。慢性腰痛不仅对个人的健康状况造成了消极影响,也给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1、2]。近年来,研... 在全球范围内,约60%~80%的人在其一生中会经历慢性腰痛,并且大多数慢性腰痛与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密切相关。慢性腰痛不仅对个人的健康状况造成了消极影响,也给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1、2]。近年来,研究人员意识到免疫代谢与椎间盘退变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免疫细胞、炎症因子和代谢产物构成了免疫代谢研究的核心内容,在IVD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 慢性腰痛 IVDD 椎间盘退变 免疫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骨科矫形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孙天泽 魏宏亮 李忠海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78-984,共7页
3D打印技术已经成为各领域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3D扫描解剖结构或表面、3D数字重建、计算机辅助建模、STL格式转化、产品打印等步骤。因其制作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个体化设计等优点,3D打印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近年来,3D打印技术... 3D打印技术已经成为各领域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3D扫描解剖结构或表面、3D数字重建、计算机辅助建模、STL格式转化、产品打印等步骤。因其制作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个体化设计等优点,3D打印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近年来,3D打印技术逐渐开始应用于制作骨科矫形器,在关节、创伤、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3D打印矫形器的制作方法、分类和应用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矫形器 康复辅具 骨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诊断与临床诊断比较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高凯 王立德 +1 位作者 齐志明 张羽飞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1-525,共5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和临床检查对急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损伤诊断的价值。方法:自2000年9月~2003年12月,对76例急性创伤性膝关节血肿病例进行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两项临床检查和MRI检查,后进行关节镜手...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和临床检查对急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损伤诊断的价值。方法:自2000年9月~2003年12月,对76例急性创伤性膝关节血肿病例进行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两项临床检查和MRI检查,后进行关节镜手术检查。所有病例平均年龄28.0±7.9岁,关节镜手术距受伤时间平均为5.0±1.4天,其中男性58例,女性18例;左膝损伤25例,右膝损伤51例,运动损伤32例,交通伤25例,滑倒扭伤、摔伤19例。所有病例伤后8小时内均出现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标准,对临床检查和MRI检查诊断ACL损伤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关节镜检查发现ACL损伤52例,正常24例。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两项临床检查共诊断出ACL损伤31例,正常45例;MRI检查共诊断出ACL损伤51例,正常25例。以关节镜检查为标准,临床检查诊断结果:真阳性数28例,真阴性数24例,假阳性数3例,假阴性数21例,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8.4%、57.1%、88.9%;MRI诊断结果:真阳性数49例,真阴性数22例,假阳性数2例,假阴性数3例,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4%、94.2%、91.7%。MRI诊断急性ACL损伤的准确度显著高于临床检查(P<0.01)。结论:临床检查诊断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假阴性率较高,MRI是早期诊断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临床诊断 关节镜检查 前交叉韧带损伤 膝关节损伤 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 MRI诊断 临床检查 诊断比较 ACL损伤 关节镜手术 假阴性率 MRI检查 膝关节肿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TAN、PFNA和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4
4
作者 林杨景 李杰 +4 位作者 林炎水 宫福良 严小虎 贺军 蒲静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4-298,共5页
目的:比较第四代股骨髓内钉InterTAN、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髋动力钢板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InterTAN和PFNA两种不同器械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72例病例,并选择同期使用DHS的23例病例对比,其中总的83例... 目的:比较第四代股骨髓内钉InterTAN、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髋动力钢板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InterTAN和PFNA两种不同器械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72例病例,并选择同期使用DHS的23例病例对比,其中总的83例得到了4至16个月不等的随访.比较这三种手术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随访时记录术后下床时间以及参照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患者髋关节的功能进行评定.结果:DHS组比InterTAN组和PFNA组手术时间都长(P<0.05),而InterTAN组和PFNA组间手术时间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HS组、InterTAN组和PFNA组手术出血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出血最多的为DHS组,出血最少的是InterTAN组.DHS组比InterTAN组和PFNA组下地时间更延后(P<0.05),而InterTAN组和PFNA组间下地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后发现三组患者术后功能优良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FNA、InterTAN符合骨折的微创手术要求,与传统的DHS相比,PFNA和InterTAN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有更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TAN髓内钉 PFNA髓内钉 DHS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脊神经后内侧支毁损术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忠海 褚进 +2 位作者 刘谟震 李振宙 侯树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观察经皮脊神经后内侧支毁损术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收治慢性腰痛病人76例,所有病人均经对照性诊断阻滞确诊为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根据病人选择及知情同... 目的:观察经皮脊神经后内侧支毁损术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收治慢性腰痛病人76例,所有病人均经对照性诊断阻滞确诊为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根据病人选择及知情同意,42例经皮脊神经后内侧支毁损术治疗(射频组),34例采用保守治疗(对照组)。病人评价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病人满意度(patient Satisfaction Index, PSI),并行腰椎动力位X线检查,观察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的变化情况。所有病人接受6~30个月的随访。结果:治疗后4周、12周及末次随访时,对照组VAS评分、ODI指数和腰椎整体ROM与治疗后2周有显著差异(P <0.05)。治疗2周后各时间点,射频组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腰椎整体ROM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 <0.05),与治疗后2周无显著差异。结论:经皮脊神经后内侧支毁损术是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优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痛 脊神经后内侧支 毁损术 经皮 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颗粒与生物蛋白胶联合应用预防硬膜外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慈元 李正维 +4 位作者 敖强 吕德成 隋云先 刘云骄 王庆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486-489,i002,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FP)与医用生物蛋白胶(FG)联合应用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1组为对照组(C组),其它4组分别于L1~L2椎板切除术后在硬膜外腔放置FP(FP组)、自体游离脂肪片(FF组)、FG(FG组)及...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FP)与医用生物蛋白胶(FG)联合应用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1组为对照组(C组),其它4组分别于L1~L2椎板切除术后在硬膜外腔放置FP(FP组)、自体游离脂肪片(FF组)、FG(FG组)及FP+FG(FPFG组).术后分别于4、8、12周对各组动物进行大体、光镜观察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FPFG组硬膜外瘢痕较其它各组显著减少(P<0.05),脂肪坏死面积比率较FP及FF组显著降低(P<0.01),而移植脂肪中再生毛细血管数量较FP及FF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自体脂肪颗粒与医用生物蛋白胶联合应用可防止脂肪颗粒流失,提高脂肪存活率,起到三维的遮挡保护作用,能有效地防止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及神经根周围的纤维化与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切除术 粘连 脂肪片 脂肪颗粒 生物蛋白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初步体会 被引量:10
7
作者 齐志明 王立德 +3 位作者 于利 张卫国 王福生 崔兵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用法国产LARS人工韧带对16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等距点钻胫骨、股骨骨道,将肌腱拉入骨道,韧带游离部分位于...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用法国产LARS人工韧带对16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等距点钻胫骨、股骨骨道,将肌腱拉入骨道,韧带游离部分位于关节腔内,拉紧后2枚螺钉固定韧带,合并损伤同期处理. 结果手术时间51~86 min,平均64 min.术后无滑膜炎、韧带断裂、活动明显受限等并发症.16例均随访1.5~6个月,平均3.8月.按照IKDC评分标准:术前C级6例,D级10例;术后A级6例,B级9例, C级1例(χ2=6.264,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36~76分,(63.7±7.3)分;术后86~97分,(94.8±9.6)分(t=10.356,P<0.05). 结论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ACL,操作简便,可使膝关节获得即时稳定性,早期康复锻炼,最大限度的防止关节功能受限,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人工韧带 膝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折围手术期血清25羟维生素D及钙水平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长洲 于利 +2 位作者 汤欣 刘谟震 陈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8-623,共6页
目的:研究骨折围手术期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钙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骨折手术患者160例,其中男77例,女83例;年龄30~90岁,平均年龄(59.4±16.9)岁;93例为低能量损伤,67例为高能量损伤;均于伤后1~5天手术... 目的:研究骨折围手术期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钙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骨折手术患者160例,其中男77例,女83例;年龄30~90岁,平均年龄(59.4±16.9)岁;93例为低能量损伤,67例为高能量损伤;均于伤后1~5天手术。分别于骨折后第一天及手术后第一天晨起测定空腹血清25(OH)D及血清钙水平。同期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150例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围手术期血清钙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术后较术前进一步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除手术后血清钙水平略低于正常范围外,其余均在正常水平范围内波动;不同年龄及性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对照组、术前和术后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18.2±5.18)ng/ml、(12.24±7.46)ng/ml和(8.85±6.21)ng/ml。术前比对照组降低32.7%,术后比术前降低27.7%,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围手术期血清25(OH)D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女性较男性血清25(OH)D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30~50岁组中高能量损伤血清25(OH)D水平比低能量损伤明显降低,50~70岁组和70~90岁组低能量比高能量损伤血清25(OH)D水平明显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围手术期血清25(OH)D水平与血清钙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1.维生素D水平在骨折后明显不足,手术后进一步加重,可能与骨折消耗或参与骨折修复有关。2.年龄、性别、损伤程度对围手术期维生素D水平变化均有影响。3.骨折后围手术期应早期持续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和适量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围手术期 25羟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五谷虫促进创面愈合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振 刁云鹏 +1 位作者 王寿宇 吕德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4期761-763,I0014,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五谷虫对大鼠背部急性创面愈合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于SD大鼠背部制作急性全层皮肤缺损创面,A组(实验组)每个创面外敷五谷虫0.3 g;B组(阴性对照组)每个创面外敷凡士林0.3 g;C组(阳性对照组)每个创面外敷京... 目的:研究中药五谷虫对大鼠背部急性创面愈合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于SD大鼠背部制作急性全层皮肤缺损创面,A组(实验组)每个创面外敷五谷虫0.3 g;B组(阴性对照组)每个创面外敷凡士林0.3 g;C组(阳性对照组)每个创面外敷京万红软膏0.3 g。于造模后第1,3,7,10和14 d定量分析创面愈合率,HE染色观察创面愈合质量,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创伤后第7 d和第10 d,A组和C组的愈合率比B组高(P<0.05),且愈合质量高。创伤后第3 d,各组创面可见VEGF蛋白表达,且A组和C组的表达高于B组,A组的表达高于C组(P<0.05)。其它时间点各组VEGF蛋白表达未见差异。结论:五谷虫可以促进大鼠背部急性创面愈合,并且促进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谷虫 创面愈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元城 张卫国 +1 位作者 秦建华 林炳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6-480,共5页
目的在微流控芯片平台上探索三维培养环境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软骨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微流控芯片上,分别在IGF-1、bFGF以及二者组合浓度梯度下三维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2周后计算软骨细胞... 目的在微流控芯片平台上探索三维培养环境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软骨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微流控芯片上,分别在IGF-1、bFGF以及二者组合浓度梯度下三维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2周后计算软骨细胞增殖率并与传统的96孔板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IGF-1在57.14ng/ml产生最大增殖效应,平均倍增2.38倍;bFGF在5.72ng/ml产生最大增殖效应,平均倍增3.85倍;85.71ng/ml IGF-1+1.43ng/ml bFGF的组合可使软骨细胞产生最大的增殖效应,平均倍增4.76倍。微流控芯片与96孔板传统培养的软骨细胞增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定浓度组合的IGF-1和bFGF可协同产生最大的增殖效应;微流控芯片技术可用于软骨组织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组织工程 微流控芯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密度在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长洲 庞炎旭 +1 位作者 于利 汤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23-1027,共5页
目的评估骨密度在髋部脆性骨折风险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创伤骨科住院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2例,作为病例组,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31例,股骨颈骨折41例;对照组选择同期我院骨外科门诊老年体检者63例... 目的评估骨密度在髋部脆性骨折风险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创伤骨科住院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2例,作为病例组,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31例,股骨颈骨折41例;对照组选择同期我院骨外科门诊老年体检者63例。使用DXA方法测量患者腰椎和健侧髋部(全髋部、转子间、股骨颈、Ward’s区)的骨密度;对照组测量腰椎和左侧髋部骨密度,统计分析测量结果。结果①骨折组腰椎、髋部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转子间骨折组和股骨颈骨折组在腰椎和髋部区域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骨折组与对照组在转子间区的T值降低比例最大为122.1%,腰椎降低幅度最小为31.3%,余髋部的T值均有不同程度降低;④骨折后髋部和腰椎T值比存在倒置现象;⑤对照组和骨折组髋部骨质疏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腰椎骨质疏松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髋部骨折患者骨密度均显著低于体检者,提示骨密度与髋部骨折具有一定相关性,但与髋部骨折类型无关;②在髋部骨折风险评估中,髋部骨密度相比腰椎更有价值;③当髋部与腰椎T值比出现倒置时,将不可避免发生髋部骨折;④骨量正常的部分患者发生了脆性骨折,而骨质疏松的部分患者却未发生骨折,表明影响骨折发生的因素除了骨密度外,可能和骨骼的微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软骨损伤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元城 张卫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3-427,共5页
软骨是一种无血管、无神经的终末分化组织,一旦受损很难自主修复。近年来在软骨损伤治疗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以期恢复受损关节的结构及功能。本文就软骨损伤的传统治疗方法如关节镜下关节腔灌洗、关节软骨磨削成形术、激光磨蚀与软骨成... 软骨是一种无血管、无神经的终末分化组织,一旦受损很难自主修复。近年来在软骨损伤治疗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以期恢复受损关节的结构及功能。本文就软骨损伤的传统治疗方法如关节镜下关节腔灌洗、关节软骨磨削成形术、激光磨蚀与软骨成形术及软骨下骨钻孔术等进行综述,并对利用组织工程学方法治疗软骨损伤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关节 创伤和损伤 矫形外科手术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茸健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宏 王玲 +2 位作者 李建军 刘玉槐 隋福革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44-346,共3页
目的 对鹿茸健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潜在的毒副作用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1 5年内分别用鹿茸健骨胶囊和骨疏康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各 30例 ,12个月为一个疗程 ,用药前及用药后 12个月分别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 目的 对鹿茸健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潜在的毒副作用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1 5年内分别用鹿茸健骨胶囊和骨疏康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各 30例 ,12个月为一个疗程 ,用药前及用药后 12个月分别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心电图等 ,同时用QCT测第 2~ 4腰椎的骨密度 (BMD) ,并对患者的腰背酸痛、腰膝酸软等肾虚症状进行评估。结果 鹿茸健骨胶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2 14 % ,骨疏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6 7 86 %。鹿茸健骨胶囊对心、肝、肾无毒副作用 ,对血常规及电解质无不良影响 ,且能改善心肌的血液循环。结论 鹿茸健骨胶囊是一个耐受性良好、安全有效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组 健骨胶囊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鹿茸 临床疗效观察 总有效率 骨疏康 心电图 患者 毒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五谷虫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寿宇 张振 +1 位作者 李旭东 吕德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9期1843-1845,I0001,共4页
目的:分离纯化五谷虫的有效抗菌物质,同时研究五谷虫抗菌物质对大肠杆菌的杀伤作用,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抗菌机制。方法:将五谷虫与大肠杆菌共培养使五谷虫获得二次免疫。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柱和sephacryls-200HR凝胶... 目的:分离纯化五谷虫的有效抗菌物质,同时研究五谷虫抗菌物质对大肠杆菌的杀伤作用,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抗菌机制。方法:将五谷虫与大肠杆菌共培养使五谷虫获得二次免疫。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柱和sephacryls-200HR凝胶过滤层析柱分离纯化,浊度法检测,获得五谷虫抗菌物质。用荧光探针、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五谷虫的抗菌机制。结果:五谷虫粗提物浓度>1.0 mg/mL时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效果较强,分子量在10KD左右。荧光探针技术示20 mg/mL的抗生素变化率为35.4%,50 mg/mL的抗生素变化率为40.0%,100 mg/mL的抗生素变化率为42.3%,2 mg/mL的粗提物变化率为1223.1%,80 mg/mL的粗提物变化率为1300.0%。琼脂糖凝胶电泳图示含2 mg/mL和80 mg/mL粗提物的泳道无质粒DNA条带。结论: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柱和sephacryls-200HR凝胶过滤层析柱可以纯化得到有效的五谷虫抗菌成分,呈单一蛋白条带。其抗菌机制可能是破坏了大肠杆菌的细胞膜以及影响了质粒DNA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谷虫 二次免疫 抗菌肽 分离 纯化 抗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和有限切开复位治疗不同类型胫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宫福良 李杰 石兴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2-436,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闭合复位和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不同类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4例胫骨横形骨折、93例斜型骨折、71例粉碎骨折的患者分别采用闭合和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和不同方法的手术时间、... 目的对比分析闭合复位和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不同类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4例胫骨横形骨折、93例斜型骨折、71例粉碎骨折的患者分别采用闭合和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和不同方法的手术时间、射线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不愈合率、感染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上横形骨折患者切开与闭合复位没有差别,斜形骨折的切开复位时间更短,而粉碎骨折的切开复位时间更长;射线使用时间横形骨折患者闭合与切开复位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斜形和粉碎骨折闭合复位均使用更长的放射线时间;粉碎骨折的切开复位延长了住院时间;横形和粉碎骨折闭合与切开复位的不愈合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斜形骨折闭合复位不愈合率高;不同类型骨折各组间感染率没有差别;各种骨折类型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对术后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结论应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于斜形、螺旋骨折和复位困难的粉碎骨折可选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而横形骨折和多数粉碎骨折尽量选用闭合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髓内钉 有限切开复位 闭合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POSSUM与P-POSSUM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评估价值初探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元城 张卫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33-1336,共4页
目的利用改良POSSUM(生理学和手术严重程度评分系统)和PPOSSUM(Portsmouth生理学和手术严重程度评分系统)对入选病例的手术风险进行预测,判定改良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评估的效果。方法查阅1998年... 目的利用改良POSSUM(生理学和手术严重程度评分系统)和PPOSSUM(Portsmouth生理学和手术严重程度评分系统)对入选病例的手术风险进行预测,判定改良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评估的效果。方法查阅1998年1月--2006年10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POSSUM系统中的12个术前生理因素变量和6个手术严重性因素变量。按照改良的POSSUM系统及P-POSSUM系统计算患者的预测死亡率和预测并发症率,利用观察值和预测值的比值(O:E值)来比较预测值与观察值的接近程度。结果共纳入206例患者,将其分为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死亡组和非死亡组,χ^2检验显示预测值与观察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POSSUM系统能较准确地预测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但是过高估计了术后死亡率,误差主要来自低风险组(预测死亡率〈10%);改良P-POSSUM系统能较准确地预测术后死亡率,其误差主要来自超低风险组(预测死亡率0%~1.9%)。结论改良P-POSSUM系统能较为准确地预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死亡率,而改良POSSUM系统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和手术严重程度评分系统 Portsmouth生理学和手术严重程度评分系统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死亡率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下肢自体植皮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寿宇 张振 +1 位作者 吴青松 吕德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6-969,共4页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和交通事业的发展,由车祸伤、机器绞伤、重物挤压伤和烧伤等引起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日益增多,由于其愈合速度慢,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近年来,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创伤后形成的软组织,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引流术 皮肤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骨折术后骨密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长洲 高天虎 +1 位作者 于利 赵祖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01-1208,共8页
目的研究下肢骨折术后骨密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02例,其中男55例,女47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3.5±12.5)岁;84例为单侧骨折,18例为双... 目的研究下肢骨折术后骨密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02例,其中男55例,女47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3.5±12.5)岁;84例为单侧骨折,18例为双侧骨折;22例为开放性损伤,80例为闭合性损伤;均于骨折后2 h~7d手术治疗。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应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双侧跟骨骨密度。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9例检测双侧跟骨骨密度一次,取双跟骨平均骨密度作为对照组,观察下肢骨折术后骨密度变化规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单侧下肢骨折术后骨密度表现为1~3月快速降低,3~6月缓慢降低,术后6个月时骨密度最低,6~12月缓慢升高但仍未恢复伤前水平的变化规律。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健肢、患肢、对照组BQI值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侧下肢骨折术后男性与女性相比,不论健肢还是患肢男性比女性BQI值均略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侧单发骨折不同解剖部位之间相比,术后各月份健肢、患肢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骨折与双侧骨折患肢相比,术后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单侧患肢较双侧患肢骨密度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开放性损伤Gustilo-AndersonⅢ型与闭合性损伤患肢相比,术后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性损伤Gustilo-AndersonI、Ⅱ型与闭合性损伤患肢相比,术后各月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愈合过程中,下肢骨密度出现快速降低(1~3月)-缓慢降低(3~6月)-缓慢升高(6~12月)的变化规律,可能与骨折术后肢体活动量减少、骨机械性应力减低和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程度有关,骨折解剖部位、性别对术后骨密度变化无显著影响。为防治骨密度下降、预防废用性骨质疏松发生,需要早期积极功能锻炼及联合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用性骨质疏松 骨密度 下肢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伸颈结构的椎板成形术 被引量:6
19
作者 姜长明 张羽飞 +3 位作者 蔡荣铭 孙作令 王立德 于天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5年第3期134-136,共3页
保留伸颈结构的椎板成形术姜长明,张羽飞,蔡荣铭,孙作令,王立德,于天庆颈后路椎管扩大术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有效的方法,随着手术病例增加,发现术后可发生畸形。术中保留伸颈结构,克服了上述缺点。从1992年6月~1994年... 保留伸颈结构的椎板成形术姜长明,张羽飞,蔡荣铭,孙作令,王立德,于天庆颈后路椎管扩大术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有效的方法,随着手术病例增加,发现术后可发生畸形。术中保留伸颈结构,克服了上述缺点。从1992年6月~1994年2月共手术23例,报告如下。1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成形术 伸颈结构 脊椎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融合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唐开 党耕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89-191,共3页
关键词 脊柱融合 实验研究 进展 生物学研究 移植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