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枚cage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群 吕德成 +3 位作者 姜长明 吴春明 马凯 唐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09-911,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单枚cage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及椎间融合器治疗需行内固定融合手术的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均有腰痛及一侧下肢疼痛)51例,男32例,女19例,年龄41~72岁。单节段47例,其... 目的:探讨后路单枚cage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及椎间融合器治疗需行内固定融合手术的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均有腰痛及一侧下肢疼痛)51例,男32例,女19例,年龄41~72岁。单节段47例,其中L3/41例,L4/525例,L5/S121例;双节段4例,其中L3/4和L4/51例,L4/5和L5/S13例。手术方法均采用单侧显露症状侧椎板及关节突,单侧置入椎弓根钉,经椎间孔入路(TLIF手术)切除椎间盘及软骨终板,植骨后放入单枚cage。根据日本JOA评分法评估术后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单节段平均100min,双节段平均150min。术中出血90~430ml,其中单节段平均140ml,双节段240ml。术前JOA评分平均11分,术后1年时平均25分。优38例(74.51%),良10例(19.61%),可2例(3.92%),差1例(1.96%),优良率为94.12%。经1~2.5年随访,所有患者椎体间融合良好,未发现断钉及cage移位。结论:单侧椎弓根钉及cage内固定术,手术方法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对脊柱结构破坏少,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可供选择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不稳 椎间融合 单侧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A3型爆裂骨折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宏 杨群 +7 位作者 吕德成 姜长明 吴春明 马凯 唐开 刘阳 王博 张德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2-466,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胸腰椎单椎体A3型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2005年3月~2007年10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胸腰椎单椎体A3型(AO分型)爆裂骨折患者16例,其中T112例,T122例,L15例,L25... 目的:探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胸腰椎单椎体A3型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2005年3月~2007年10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胸腰椎单椎体A3型(AO分型)爆裂骨折患者16例,其中T112例,T122例,L15例,L25例,L31例,L41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C级1例,D级4例,E级11例。均行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错误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25min;出血量200~600ml;平均330ml。随访10~38个月,平均14.6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骨折节段矢状面后凸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预计正常高度的比值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脊髓神经功能受损的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到E级。结论: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单椎体A3型爆裂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复位固定可靠,融合节段少,是治疗胸腰椎单椎体A3型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爆裂骨折 椎弓根螺钉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板间入路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茂 王博 +1 位作者 杨群 周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3-475,共3页
对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传统开放手术有确切疗效。经椎板间入路完全内窥镜(full-endoscopic.FE)下椎间盘摘除术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micm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是临床上用于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较... 对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传统开放手术有确切疗效。经椎板间入路完全内窥镜(full-endoscopic.FE)下椎间盘摘除术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micm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是临床上用于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较常用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下椎间盘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保守治疗 内窥镜 入路 椎板 传统开放手术 微创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单枚B-Twin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宏 杨群 +5 位作者 姜长明 吴春明 马凯 唐开 刘阳 王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3-456,共4页
目的:观察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减压、单枚B-Twin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例,其中17例伴腰椎不稳。均有腰痛伴单侧下肢痛。均为单节段病变,其中L3/41例,L4/51... 目的:观察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减压、单枚B-Twin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例,其中17例伴腰椎不稳。均有腰痛伴单侧下肢痛。均为单节段病变,其中L3/41例,L4/512例,L5/S18例。术前椎间隙高度7.73±1.61mm;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为31~45分,平均37.5±6.9分。均行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减压、单枚B-Twin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术。随访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进行ODI评分,并行影像学检查观察融合器位置、椎间隙高度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5~2.1h,平均1.7h;术中出血量75~190ml,平均90ml。术中无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无感染、血肿、神经功能损伤及融合器脱落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ODI为10~19分,平均(15.5±4.2)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末次随访时ODI为7~12分,平均(9.6±3.8)分,与术后1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个月椎间隙高度为10.23±1.49mm,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末次随访时为7.75±1.74mm,与术前比较无著性差异(P>0.05),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1);椎间融合器位置良好,植骨均融合。结论: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减压、单枚B-Twin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或术后可能发生不稳的患者创伤小、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融合术 内窥镜 B-Twin融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特立帕肽对骨质疏松症腰椎融合手术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曲小辰 王博 +1 位作者 刘阳 杨群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23-1127,共5页
腰椎融合手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在患有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患者中非常多见。腰椎融合手术的骨质疏松相关并发症包括内固定失败、假关节形成、邻近节段退变、继发椎体骨折、近端交界性后凸... 腰椎融合手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在患有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患者中非常多见。腰椎融合手术的骨质疏松相关并发症包括内固定失败、假关节形成、邻近节段退变、继发椎体骨折、近端交界性后凸等[1]。骨质疏松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腰椎融合手术的效果[2],而在腰椎融合术前后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后1年内发生骨质疏松相关并发症的概率[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关节形成 腰椎融合 邻近节段退变 相关并发症 骨质疏松症 腰椎退行性疾病 内固定失败 特立帕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