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尔茨海默病不同阶段的临床神经心理学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韩杰 王琳 +1 位作者 张昱 许晶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不同严重程度时的临床神经心理功能的阶段性特征 ,为AD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认知功能测试量表MMSE、HDS和ADL对AD组、VD组及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 痴呆各组随着病程的延长痴呆的...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不同严重程度时的临床神经心理功能的阶段性特征 ,为AD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认知功能测试量表MMSE、HDS和ADL对AD组、VD组及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 痴呆各组随着病程的延长痴呆的严重程度加重 ;ADL得分越高 ,痴呆越重 ;轻、中度AD患者主要表现为定向、计算和记忆三方面智能亚项的下降 ,而重度AD患者则显示MMSE测试各亚项的普遍下降 ;中、重度AD患者的计算、图形描绘及智能亚项明显低于血管性痴呆 (VD)患者 ;HDS测试痴呆两组各亚项得分均明显下降 ,且与MMSE测试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MMSE、HDS和ADL等认知工具不仅可用于痴呆的检测 ,还可用于AD的早期诊断、AD与VD的鉴别诊断 ,并帮助判断痴呆的严重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认知障碍 心理测试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心理学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科门诊抑郁症伴躯体症状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曹红 雷征霖 洪晓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4-215,共2页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神经科门诊抑郁症伴躯体症状的特点。方法 对符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0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7分的73例神经科门诊患者进行临床及量表分析。结果 ...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神经科门诊抑郁症伴躯体症状的特点。方法 对符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0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7分的73例神经科门诊患者进行临床及量表分析。结果 头痛头晕为本组突出的躯体症状,成为第一主诉者占43.8%.患者均肯定有抑郁表现,各种抑郁症状出现率为67.1%~97.3%,且以兴趣减退者居多。SDS平均总粗分为(50.38±8.50)分,HAMD平均(19.50±7.43)分。医院焦虑情绪自评量表(HAD-A)≥9分者明显多于<9分者,前者的SDS评分明显高于后者.结论 神经科门诊抑郁症伴躯体症状患者以头痛头晕为第一主诉最多.抑郁常见症状以兴趣减退为常见。多为轻度抑郁,常伴焦虑,伴焦虑者的抑郁程度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病人 抑郁障碍 诊断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气象因素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林亚楠 郭岩 +4 位作者 杨西 陶梦醒 林永忠 马强 孙晓培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3-118,共6页
目的通过对大连地区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与同期气象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旨在为急性脑梗死的防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3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连续收治的3 5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 目的通过对大连地区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与同期气象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旨在为急性脑梗死的防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3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连续收治的3 5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和大连市同期气象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大连地区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季节规律,采用单项回顾性1∶1配对病例交叉研究设计,分析滞后0~3 d平均气温对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影响;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当日气象因素对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影响,同时探讨卒中亚型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1)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呈明显的冬季(12、1、2月)高发,夏季(6、7、8月)低发。(2)滞后分析:气温每降低1℃时,滞后0、1 d急性脑梗死发病的OR值分别为1.034(95%CI:1.012~1.056)、1.025(95%CI:1.008~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当日气温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相关性最高。(3)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与当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呈负相关(r为-0.392、-0.260,均P<0.01),与日平均气压呈正相关(r为0.403,P<0.01);其中心源性栓塞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最高,与日均气温、日均气压、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6、0.733、-0.629(均P<0.01)。结论寒冷、气压高的天气可能诱发急性脑梗死发病,尤其是心源性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气象学概念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神经重塑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姜晓晓 周祖华 +1 位作者 常栋 齐中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77-1080,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神经重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0,缝线穿过冠状动脉前降支下方但不结扎)、手术组(n=10,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手术给药组(n=10,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神经重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0,缝线穿过冠状动脉前降支下方但不结扎)、手术组(n=10,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手术给药组(n=10,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并给予白藜芦醇)。手术后4周,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PCR检测心肌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β蛋白、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手术给药组梗死周边区心肌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β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 <0.05);与手术组比较,手术给药组梗死周边区心肌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β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 <0.01)。结论白藜芦醇可减少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的神经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蛋白和mRNA的表达,进而抑制心脏神经重塑,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心肌梗死 神经重塑 神经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1Β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向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珊 梁战华 刘晶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3-551,共9页
目的:为了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EGb761)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DSCs)增殖及神经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EGb761作用下hADSCs的增殖情况;并用含有不同浓度E... 目的:为了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EGb761)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DSCs)增殖及神经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EGb761作用下hADSCs的增殖情况;并用含有不同浓度EGb761的联合神经诱导因子诱导hADSCs向神经分化。结果:EGb761对hADSCs增殖的影响具有时间差异性,1 d时无明显差异(P>0.05),3 d时显著促进(P<0.05),但5~7 d时细胞的增殖幅度减小(P>0.05);含有不同浓度EGb761的联合诱导因子促进hADSCs发生神经向分化。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均促进巢蛋白(Nestin)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P<0.05),但促进Nestin的表达有浓度依赖趋势;而促进NSE的表达则无明显浓度依赖。星形胶质细胞的标记物-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与阳性对照无差异(P>0.05)。结论:EGb761对hADSCs的增殖有促进作用,3 d时促进作用明显;EGb761显著促进hADSCs的神经向分化,不促进其向胶质样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神经向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空气污染物对脑出血发病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陶梦醒 王玉 +5 位作者 郭岩 杨西 曹谡涵 毛保义 费凡 孙晓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9期3557-3561,共5页
目的探讨大连市空气污染物对脑出血发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2015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首发脑出血患者1 688例,收集大连市同期空气污染物数据(包括PM2.5、PM10、N... 目的探讨大连市空气污染物对脑出血发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2015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首发脑出血患者1 688例,收集大连市同期空气污染物数据(包括PM2.5、PM10、NO_2、SO_2、O_3),相关数据来源于大连市环境保护局。采用单项回顾性1∶1配对病例交叉研究设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空气污染物对脑出血发病的影响;分析发病前0~3 d颗粒物(PM2.5、PM10)浓度对脑出血发病影响存在的滞后效应,根据所得OR值确定最佳滞后期。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M2.5、PM10、NO_2浓度与脑出血发病相关[OR=1.022,95%CI(1.003,1.040),P=0.022;OR=1.014,95%CI(1.000,1.028),P=0.045;OR=1.006,95%CI(1.001,1.110),P=0.018]。滞后效应分析显示,发病当天及发病前1 d PM2.5浓度与脑出血发病相关[OR=1.031,95%CI(1.008,1.054),P=0.007;OR=1.027,95%CI(1.004,1.050),P=0.023],发病当天OR值最大;发病当天PM10浓度与脑出血发病相关[OR=1.019,95%CI(1.003,1.036),P=0.020]。结论大连市PM2.5、PM10、NO_2浓度与脑出血发病相关;发病当天颗粒物(PM2.5、PM10)浓度与脑出血发病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空气污染物 大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海马组织钠尿肽B受体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关系探讨及逍遥散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胡俊秀 蔡正旭 郭慧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94-198,I0004,共6页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模型海马组织中钠尿肽B受体(NPR-B)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蛋白表达的关系及逍遥散的干预作用。方法每天通过慢性不可预知性的轻微刺激建立肝郁脾虚型FD大鼠模型;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记...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模型海马组织中钠尿肽B受体(NPR-B)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蛋白表达的关系及逍遥散的干预作用。方法每天通过慢性不可预知性的轻微刺激建立肝郁脾虚型FD大鼠模型;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记、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海马组织中NPR-B和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 BDNF和NPR-B在大鼠海马组织中均有表达。与正常组相比,肝郁脾虚型FD模型组中NPR-B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升高(n=9;P <0. 01),而BDNF则降低(n=9;P <0. 01)。逍遥散干预明显影响肝郁脾虚型FD大鼠海马组织NPR-B和BDNF的表达水平。与肝郁脾虚模型FD组相比,高剂量和中剂量逍遥散组大鼠的海马组织中呈现较低的NPR-B表达(n=9;P <0. 01),而BDNF则有较高的表达(n=9;P <0. 01)。此外,低剂量逍遥散组大鼠海马组织NPR-B的表达及BDNF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中相比没有显著差异(n=9,P> 0. 05)。结论钠尿肽B受体表达与BDNF表达有相关性,且成负相关,进一步推测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海马中钠尿肽B受体表达上调可能抑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且逍遥散对二者表达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钠尿肽B受体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投射神经元的单细胞分离与测序
8
作者 谢雯 周晓娟 +4 位作者 雷婉莹 张慧 高艳 王以政 张春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62-268,共7页
目的:开发一种适用于特异性投射神经元转录组测序的单细胞分离方法。方法:用逆行示踪腺相关病毒(AAV)特异性标记成年小鼠丘脑底核(STN)投射至丘脑前核(ANT)的神经元,通过梯度离心将其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利用显微操纵器逐个吸取被荧光标... 目的:开发一种适用于特异性投射神经元转录组测序的单细胞分离方法。方法:用逆行示踪腺相关病毒(AAV)特异性标记成年小鼠丘脑底核(STN)投射至丘脑前核(ANT)的神经元,通过梯度离心将其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利用显微操纵器逐个吸取被荧光标记的神经元,运用Smart-seq2构建基因文库并进行质检和测序。结果:利用该方案成功分离到STN投射至ANT神经元;所构建的cDNA文库质量满足测序要求;通过测序结果比对,在目标神经元内检测到病毒表达的荧光蛋白基因。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适用于转录组测序的单细胞分离方法,可高效、高质量分离特异性投射神经元,为未来在靶细胞数目稀少的组织样本中进行转录组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分离 投射神经元 单细胞测序 丘脑底核 丘脑前核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大医院无限扩张带来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9
作者 韩杰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0-51,共2页
以大医院无限扩张作为研究"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切入点,通过分析大医院无限扩张带来的问题,提出改革大医院一级格局的医疗服务模式,在大医院内部建立起小的"正三角形"医疗服务模式,进而将多个小的"正三角形&... 以大医院无限扩张作为研究"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切入点,通过分析大医院无限扩张带来的问题,提出改革大医院一级格局的医疗服务模式,在大医院内部建立起小的"正三角形"医疗服务模式,进而将多个小的"正三角形"组建成本地区大的"正三角形"医疗卫生体系的理想模式,促进"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真正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体系 大型医院 医疗服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皮层和皮层下形态学改变鉴别帕金森病伴或不伴抑郁 被引量:1
10
作者 屈明睿 高冰冰 +4 位作者 蒋玉涵 李媛 宋清伟 裴晨卉 苗延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0-525,共6页
目的 观察皮层及皮层下核团形态学改变鉴别诊断帕金森病伴抑郁(PDD)与不伴抑郁(PDND)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40例PDD患者(PDD组)和26例PDND患者(PDND组),并前瞻性招募33名健康对照者(HC组);对比3组间及两两组间皮层厚度及皮层下核团体... 目的 观察皮层及皮层下核团形态学改变鉴别诊断帕金森病伴抑郁(PDD)与不伴抑郁(PDND)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40例PDD患者(PDD组)和26例PDND患者(PDND组),并前瞻性招募33名健康对照者(HC组);对比3组间及两两组间皮层厚度及皮层下核团体积,并分析其用于鉴别诊断PDD与PDND的效能。结果 相比HC组,PDD组双侧额上回、左侧颞中回、右侧颞上回和右侧岛叶皮层厚度,PDND组左侧额上回、右侧前扣带回和右侧颞上回皮层厚度均显著下降(P均<0.05);相比PDND组,PDD组左侧外侧眶额回皮层厚度显著下降(P<0.05)。相比HC组,PDD组双侧海马、双侧杏仁核、左侧丘脑和右侧伏隔核体积显著缩小(P均<0.05),PDD组和PDND组双侧尾状核和壳核体积均显著增加(P均<0.05);相比PDND组,PDD组双侧丘脑、左侧杏仁核和右侧伏隔核体积显著缩小(P均<0.05)。以PDND组为对照,病程、左侧外侧眶额回皮层厚度、左侧丘脑体积及右侧伏隔核体积均为PDD的独立预测因素,其鉴别PDD与PDN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2、0.682、0.742及0.706;各参数联合的AUC为0.881,均高于单一参数(P均<0.05)。结论 左侧外侧眶额回皮层厚度、左侧丘脑体积及右侧伏隔核体积结合病程有助于鉴别诊断PDD与PD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大脑皮质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早期征象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4
11
作者 王爱明 王佼佼 +3 位作者 张凤佳 韩杰 孙大勇 李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影像学早期征象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发病4.5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1例,分为溶栓患者18例及对照组13例,发病24h后复查头颅CT脑梗死面积均>1/3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影像学早期征象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发病4.5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1例,分为溶栓患者18例及对照组13例,发病24h后复查头颅CT脑梗死面积均>1/3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溶栓患者根据治疗前头颅CT观察的>1/3 MCA供血区早期脑组织缺血影像学改变分为显影组6例与未显影组12例;对照组治疗前头颅CT均观察到>1/3 MCA供血区早期脑组织缺血影像学改变。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颅内出血及死亡情况。结果显影组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影组、未显影组与对照组并发颅内出血和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现>1/3MCA供血区早期脑组织缺血影像学改变的患者给予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不增加颅内出血及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早期诊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缺血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量化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曹红 孙长凯 +6 位作者 赵耿毅 汪秋艳 刘新胜 许晶 陶定波 唐树良 黄爱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C-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反预后的量化关系。方法对病程为2周以内的9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入院时和1周后血清C-应蛋白水反平测定。入院时C-应蛋白测定值为CRP11周后检测值为CRP2据入院...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C-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反预后的量化关系。方法对病程为2周以内的9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入院时和1周后血清C-应蛋白水反平测定。入院时C-应蛋白测定值为CRP11周后检测值为CRP2据入院时C-应蛋白测定值进行反,;根反分组。A组:CRP1≤2.00m g/L,B组:2.00m g/L<CR P1≤9.50m g/L,C组:CRP1>9.50m g/L。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S)及Barthel指数(BI)记分法,对入院时90例患者(NIH SS1及BI1)和随访的58例患者(NIH SS2及BI2)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入院时血清C-应蛋白水平与发病时反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P≤0.001),且这种相关性存在量化关系:CRP1≤2.00m g/L时,N IH SS1中位数为5.00分,BI2中位数为100.00分;2.00m g/L<CRP1≤9.50m g/L,NIH SS1中位数为7.00分,BI2中位数为85.00分;CR P1>9.50m g/L时,N IH SS1中位数为13.00分,BI2中位数为47.50分。入院时血清C-应蛋白水平与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治疗后3个月恢复期水平反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01)。血清CRP2水平与入院时及治疗后3个月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水平 量化研究 预后 血清C-反应蛋白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BARTHEL指数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reactive 病情严重程度 脑梗死患者 protein 量化关系 入院时 中位数 治疗后 水平测定 0.05 量化评估 测定值 B12 检测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内动脉狭窄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孙晓培 许晶 +3 位作者 宋凡 韩杰 胡志云 梁战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06-208,共3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与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41例频发TIA患者(TIA组)及25例单纯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对照组)进行检查。TIA组按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个亚组无狭窄组9例,轻度狭...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与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41例频发TIA患者(TIA组)及25例单纯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对照组)进行检查。TIA组按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个亚组无狭窄组9例,轻度狭窄组11例,重度狭窄组21例。结果①TIA组32例(78%)患者有颈内动脉狭窄,以颅外段狭窄居多。其中严重狭窄21例(5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②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症状持续时间小于无狭窄患者,差异有显著意义。③8例一过性黑患者出现于颈内动脉狭窄组,且均为重度狭窄。结论颈内动脉狭窄可能是频发TIA的主要病因。伴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频发TIA症状持续时间短,一过性黑可能预示颈内动脉严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内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颈内动脉严重狭窄 频发TIA 动眼神经麻痹 重度狭窄 持续时间 TIA患者 临床特点 狭窄程度 患者症状 对照组 一过性 相关性 颅外段 黑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焦虑及抑郁与其他症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8
14
作者 李金虹 钱进 +4 位作者 富欣然 徐陶 徐媛 李良媛 张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002-2006,共5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焦虑及抑郁与运动障碍、生活质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认知功能障碍及睡眠障碍等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180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项...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焦虑及抑郁与运动障碍、生活质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认知功能障碍及睡眠障碍等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180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项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定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HAMA评分≥14分或HAMD评分≥20分,满足一项即可入选情绪障碍组,不满足者入选非情绪障碍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和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39)评定运动能力和日常活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采用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定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程度;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定认知功能;采用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不宁腿综合征评定量表(RLSRS)评定患者日间嗜睡、夜间睡眠情况及不宁腿综合征程度。结果 180例帕金森病患者中情绪障碍组81例(45.0%),非情绪障碍组99例(55.0%)。情绪障碍组患者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高于非情绪障碍组(P<0.05)。情绪障碍组与非情绪障碍组MMSE评分、Mo CA评分、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障碍组UPDRS-Ⅲ评分、PDQ-39评分、SCOPA-AUT评分、PSQI、RLSRS评分均高于非情绪障碍组(P<0.05)。帕金森病患者HAMA评分及HAMD评分与UPDRS-Ⅲ评分、PDQ-39评分、SCOPA-AUT评分、PSQI、RLSR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焦虑和抑郁情绪障碍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合并情绪障碍的患者更易出现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焦虑 抑郁 认知障碍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急性期的血压调控新进展 被引量:26
15
作者 郭岩 刘艺 +3 位作者 刘彩丽 李明 王珊珊 孙晓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4-666,共3页
脑卒中是全球人口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脑出血作为脑卒中最严重的亚型,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均居脑卒中首位。据调查,脑出血占各型脑卒中的10%~15%,30 d病死率高达25%~50%,6个月后仅有12%~39%患者可以生活自理,严重威... 脑卒中是全球人口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脑出血作为脑卒中最严重的亚型,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均居脑卒中首位。据调查,脑出血占各型脑卒中的10%~15%,30 d病死率高达25%~50%,6个月后仅有12%~39%患者可以生活自理,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卒中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血肿 高血压 抗高血压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急性期强化降压对基底节区脑出血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郭岩 王海洋 +3 位作者 张翠宏 林亚楠 王玉 孙晓培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16-521,共6页
目的探讨超急性期强化降压对基底节区脑出血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基底节区脑出血(发病≤3 h)患者100例,患者均自愿随机接受强化降压或标准降压治疗。采用随... 目的探讨超急性期强化降压对基底节区脑出血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基底节区脑出血(发病≤3 h)患者100例,患者均自愿随机接受强化降压或标准降压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强化降压组和标准降压组,各50例。强化降压组在开始治疗的1 h内将目标收缩压控制在130-140 mm Hg,标准降压组则控制在160-180 mm Hg,并在随后7 d维持各自目标收缩压。治疗后24 h复查头部CT,评估颅内血肿扩大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其预后,同时比较两组累积病死率差异。结果强化降压组和标准降压组24 h血肿扩大发生率分别为12.0%(6/50)、30.0%(15/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2,P=0.027)。两组内及组间各时点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90 d,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强化降压组和标准降压组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率分别为36.0%(18/50)、18.0%(9/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411,P=0.043)。Kaplan-Meier曲线显示,治疗后24 h、7 d、90 d内,强化降压组累积病死率4.0%(2/50)、6.0%(3/50)、10.0%(5/50),标准降压组分别为10.0%(5/50)、24.0%(12/50)、30.0%(15/50),Log-rank检验结果发现,两组累积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0,P=0.012)。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超急性期强化降压治疗安全可行,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预后,降低血肿扩大发生率及90 d累积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降压 控制性 预后 血肿扩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后脑水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7
作者 张亚 刘艺 +2 位作者 王珊珊 林晓玲 孙晓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31-333,共3页
关于恶性脑梗死,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命名和定义。早在1996年,Hacke首次提出“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一词。大面积脑梗死的概念,一般是指由于颈内动脉远端和大脑中动脉(MCA)近端闭塞导致的大部分MCA供血区的脑梗死,也可同时累及... 关于恶性脑梗死,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命名和定义。早在1996年,Hacke首次提出“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一词。大面积脑梗死的概念,一般是指由于颈内动脉远端和大脑中动脉(MCA)近端闭塞导致的大部分MCA供血区的脑梗死,也可同时累及大脑前动脉或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恶性脑梗死能引起临床恶化和脑水肿形成,还与出血性转化、脑疝形成有关,病死率高达80%,又被称为恶性水肿。因此,恶性水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很重要,但是目前恶性水肿的治疗主要集中在脑水肿形成后的处理,而非预防其形成[1]。本综述主要讨论了恶性脑梗死后恶性水肿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水肿 梗死 大脑中动脉 脑疝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减压术 外科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急性期血压管理的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郭岩 孙晓培 +2 位作者 曹华 常庚 李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495-498,共4页
在我国脑出血约占全部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高血压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由高血压所致的脑出血占全部脑出血的60%~70%。
关键词 脑出血 急性期 降压 控制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致舌血管源性水肿一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明 孙大勇 +2 位作者 韩杰 孙晓培 雷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5-435,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4岁,主因意识不清2.5h入院。患者人院前2.5h被家人发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四肢不能活动,尿便失禁。既往患高血压20年,平素口服卡托普利降压治疗,糖尿病10年,急诊体检:血压145/97mmHg(1mmHg=0.133kP...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4岁,主因意识不清2.5h入院。患者人院前2.5h被家人发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四肢不能活动,尿便失禁。既往患高血压20年,平素口服卡托普利降压治疗,糖尿病10年,急诊体检:血压145/97mmHg(1mmHg=0.133kPa),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0级,双侧病理征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血管源性水肿 溶栓治疗 阿替普酶 口服卡托普利 意识不清 四肢肌力 病理征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罗西汀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俊平 许晶 +1 位作者 胡志云 赵萍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索帕罗西汀在慢性失眠症的治疗中是否有效,并比较帕罗西汀与艾司唑仑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74名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接受帕罗西汀与艾司唑仑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睡眠日记评定疗效。结果:... 目的:探索帕罗西汀在慢性失眠症的治疗中是否有效,并比较帕罗西汀与艾司唑仑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74名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接受帕罗西汀与艾司唑仑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睡眠日记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第8天,艾司唑仑组患者睡眠状况显著改善,而帕罗西汀组则无明显变化;治疗第15天时,帕罗西汀组患者睡眠状况显著改善,睡眠各项指标与治疗前及艾司唑仑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艾司唑仑组患者的睡眠状况又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帕罗西汀组患者的睡眠状况依然好于治疗前及艾司唑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罗西汀可以有效治疗慢性失眠症,远期效果好于苯二氮卓类药物艾司唑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罗西汀 治疗 慢性失眠症 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