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PE组织工程复合体中人造Bruch膜的生物材料研究进展
1
作者 魏莺(综述) 马翔(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6-282,共7页
退行性视网膜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可致永久性视力丧失。虽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和类固醇注射可有效治疗湿性AMD早期病变,但干性AMD及晚期地图样萎缩仍缺乏治疗方法。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对维护视功能至关重要,其... 退行性视网膜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可致永久性视力丧失。虽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和类固醇注射可有效治疗湿性AMD早期病变,但干性AMD及晚期地图样萎缩仍缺乏治疗方法。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对维护视功能至关重要,其功能障碍与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相关,行RPE移植可替换病变细胞保证RPE的正常功能,维持视网膜稳态。然而,研究显示单纯细胞注射的短期结果难以维持。成功的细胞移植治疗须同时改进功能异常的RPE细胞和细胞外微环境,生物材料支架的研发成为关键突破点。组织工程学为修复视网膜损伤并恢复其功能的提供了前景。功能性RPE单层移植需重塑极化RPE的紧密排列,组织工程化可实现RPE在生物材料支架——人造Bruch膜上的生长。联合支架培养使细胞生长和可移植性表现更佳。本文回顾了支持RPE培养的人造Bruch膜材料学研究现状,列举了典型案例,总结了RPE支架材料具体分类、机械及生物学特性,为开发新型材料、促进人造Bruch膜的RPE移植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变性 支架 生物材料 视网膜色素上皮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下注射t-PA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PCV合并黄斑下出血1例
2
作者 王子荀 马翔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3-664,共2页
患者,女,77岁。因左眼突发视力下降1周并加重3天于2022年6月25日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6,左眼视力FC/眼前(矫正无提高);右眼眼压14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1 mmHg;右眼人工晶状体位正,左... 患者,女,77岁。因左眼突发视力下降1周并加重3天于2022年6月25日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6,左眼视力FC/眼前(矫正无提高);右眼眼压14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1 mmHg;右眼人工晶状体位正,左眼晶状体核混浊(Ⅲ级),余双眼前节未见异常。左眼眼底可见视盘色淡界清,视盘周围及黄斑区视网膜下大片暗红色出血灶,直径约7 PD(图1);右眼眼底未见异常。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扫描显示左眼黄斑区视网膜显著隆起增厚,神经上皮层下均匀高反射信号遮蔽其下组织,视网膜色素上皮不规则隆起,可见拇指状突起(图2)。全身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脂、肝肾功能、HIV、乙肝病毒及梅毒等均正常。诊断:左眼息肉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左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右眼人工晶状体眼。于2022年6月10日在局麻下行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辅助玻璃体切割,切除中轴部及基底部玻璃体;5%吲哚菁绿进行内界膜染色,撕除上下血管弓范围内的内界膜;应用38G穿刺针自视网膜隆起最高处行视网膜下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4500 IU,并行气液交换(16%SF6),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0.02 ml,术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腔注射 黄斑下出血 T-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损伤诱导小胶质细胞表型变化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游添敬 杨元星 +3 位作者 何军材 阿洛丹 马翔 徐海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934-1942,共9页
目的探究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小胶质细胞表型改变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死亡的关系。方法将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造模后1、3、7、14 d损伤组和Sham组,每组4只。对损伤组进行视神经钳夹... 目的探究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小胶质细胞表型改变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死亡的关系。方法将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造模后1、3、7、14 d损伤组和Sham组,每组4只。对损伤组进行视神经钳夹(optic nerve crush,ONC),对Sham组行相同的手术操作但不夹持视神经;结合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和免疫荧光染色评估视神经损伤对小鼠视觉功能和RGCs数量的影响;RT-q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视神经损伤对视网膜小胶质细胞表型变化的影响。结果fVEP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损伤组的视觉传导功能随时间进展逐渐下降(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RGCs数量减少主要发生在损伤后7 d内(P<0.01);同时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数量在损伤后7 d达到峰值(P<0.01)。RT-qPCR显示与Sham组相比,ONC后7 d视网膜疾病相关型小胶质细胞(disease-associated microglia,DAM)及干扰素反应型小胶质细胞(interferon-responsive microglia,IRM)特征基因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免疫荧光染色提示DAM的数量在ONC后3 d达到峰值(P<0.01),但随着时间的进展比例逐渐降低(P<0.05);而IRM的数量及比例在ONC后7 d达到峰值(P<0.01)。相关性分析提示IRM的数量与神经节细胞死亡强烈相关(P<0.01)。结论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由早期的DAM型向IRM型转化可能是RGCs死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 视网膜 小胶质细胞 表型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联合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 被引量:31
4
作者 孔繁学 马翔 +3 位作者 范松涛 卢建民 秦秀虹 邹吉扬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37-1242,共6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联合青光眼引流阀(AGV)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将68例NVG患者根据AGV植入术前是否进行玻璃体腔注药以及药物的不同分为雷珠单抗组(n=26)、康柏西普组(n=21)和对照组(n=21)...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联合青光眼引流阀(AGV)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将68例NVG患者根据AGV植入术前是否进行玻璃体腔注药以及药物的不同分为雷珠单抗组(n=26)、康柏西普组(n=21)和对照组(n=21),分别于AGV植入术前3~7d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10g·L^(-1))或者康柏西普(10g·L^(-1)),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行AGV植入术;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或前房穿刺后待眼压(IOP)平稳行AGV植入术;对屈光介质清晰的患者,玻璃体腔注药和AGV术前行全视网膜光凝术(PRP),如果屈光介质不清晰,先应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待能窥清眼底时再行PRP。结果:雷珠单抗组、康柏西普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平均眼压均较术前降低(P<0.01);3组患者术后平均抗青光眼药物数目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3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雷珠单抗组和康柏西普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雷珠单抗组和康柏西普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AGV植入术可以有效、安全地治疗NVG,短期内提高患者视力,快速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雷珠单抗 康柏西普 青光眼引流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沭岩 刘莎莎 +1 位作者 刘丽华 李婧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3-647,共5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阐明这种联合治疗方法治疗DME的优势。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经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阐明这种联合治疗方法治疗DME的优势。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经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增殖性DR伴黄斑水肿的71例(85眼)患者被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42眼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和单纯光凝组(43眼仅行视网膜光凝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CMT)和眼压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患者BCVA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单纯光凝组治疗后患者BCV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凝治疗后1、3、6个月联合治疗组患者BCVA优于单纯光凝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光凝治疗后1、3、6个月时2组患者CMT均降低,且各阶段联合治疗组患者CMT均值小于单纯光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生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和感染性眼内炎等眼部及全身严重并发症。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DR并发黄斑水肿可以更快速有效地减轻黄斑水肿并改善视力,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全视网膜光凝 黄斑区格栅样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苏东风 张丰菊 +1 位作者 鲁智利 于芳蕾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LASIK治疗高度及超高度近视术后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接受LASIK治疗的高度和超高度近视患者47例(93眼),其中男18例(35眼)、女29例(58眼)。按术前屈光度不同分A、B2组,A组为高度近视(-6.00^-9.00D)30例(59眼),B组为超高... 目的探讨LASIK治疗高度及超高度近视术后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接受LASIK治疗的高度和超高度近视患者47例(93眼),其中男18例(35眼)、女29例(58眼)。按术前屈光度不同分A、B2组,A组为高度近视(-6.00^-9.00D)30例(59眼),B组为超高度近视(-9·25^-14.00D)17例(34眼)。分别记录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视力、屈光度、角膜中央厚度和眼轴长度。结果术后6个月A组正常眼54眼,回退5眼;B组正常眼22眼,回退12眼,2组之间屈光回退率差别具有显著性(χ2=10.39,P<0.05);回退的患者多伴有角膜中央厚度增加(82·4%);A、B2组LASIK术后屈光回退均与年龄、性别以及眼轴长度变化无关。结论LASIK术后屈光回退与术前屈光度的高低和术后角膜中央厚度增加有关,而与年龄、性别以及术后眼轴长度的变化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IK 近视 屈光回退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部注射透明质酸诱发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伴闭角型青光眼一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吴群 李爽 +1 位作者 史航 马翔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5-226,共2页
患者,女,48岁,因额部注射透明质酸后左眼眼痛、头痛、呕吐伴视力下降6h人院。患者在美容院行透明质酸额部注射,注射时即感左眼闪光、眼痛、视物不清,右眼雾视,伴头痛,就诊于外院急诊内科。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眼眶CT检查未见异常... 患者,女,48岁,因额部注射透明质酸后左眼眼痛、头痛、呕吐伴视力下降6h人院。患者在美容院行透明质酸额部注射,注射时即感左眼闪光、眼痛、视物不清,右眼雾视,伴头痛,就诊于外院急诊内科。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眼眶CT检查未见异常。就诊5h后仍感觉全身不适,恶心,头痛,遂至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入院体格检查:患者痛苦表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额部注射 透明质酸 闭角型青光眼 诱发 眼眶CT检查 附属第一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治疗兔角膜缘干细胞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卢建民 吕秀丽 马翔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86-792,共7页
背景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可引起致盲性眼病,但传统的治疗方法疗效欠佳。最近的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人羊膜上皮细胞(AECs)有分化成多种细胞的能力,但其对角膜缘于细胞缺乏的疗效仍有待研究和评价。目的观察和对比兔BM... 背景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可引起致盲性眼病,但传统的治疗方法疗效欠佳。最近的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人羊膜上皮细胞(AECs)有分化成多种细胞的能力,但其对角膜缘于细胞缺乏的疗效仍有待研究和评价。目的观察和对比兔BMSCs和人AECs移植治疗兔角膜缘干细胞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8只新西兰白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羊膜基质(AS)移植组、兔BMSCs移植组和人AECs移植组,每组6只。将浸有NaOH溶液的滤纸贴附于角膜表面建立碱烧伤角膜缘干细胞缺损的动物模型。抽取兔髂窝处骨髓并收集人胎盘组织分别分离、制备兔BMSCs和人AECs,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加贴壁培养法及胰蛋白酶多次分步消化法获取兔BMSCs和人AECs,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再接种于人去上皮AS上,按照动物的分组分别将上述材料缝合至动物模型的角膜表面。术后28d,对各组动物的角膜新生血管(CNV)评分以及角膜混浊度评分进行对比,对角膜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针对角膜上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细胞角蛋白3(CK3)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第3代兔BMSCs接种于AS载体上12h后贴附生长,第1代人AECs接种于AS载体上48h后呈单层膜状生长,传代细胞经RT—PCR鉴定符合目标细胞的特征。兔BMSCs移植组术后28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兔BMSCs移植组和人AECs移植组的角膜表面细胞CK3均呈阳性表达,而AS组CK3表达阴性。与AS移植组比较,兔BMSCs移植组和人AECs移植组CNV评分以及角膜混浊度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MSCs:Z=-2.983,P=0.003;Z=-2.844,P=0.004;AECs:Z=-2.817,P=0.005;Z=-2.041,P=0.041)。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AS组兔角膜组织有较多的炎性细胞生长,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兔BMSCs组术后角膜表层形成了角膜上皮样的复层结构,无明显杯状细胞,角膜基质内无新生血管生长,炎性细胞减少,胶原纤维排列更加规则,且兔BMSCs移植组角膜透明度明显优于人AECs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1,P=0.037),而2组间CNV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7,P=0.789)。结论移植至兔角膜缘干细胞缺损角膜表面的兔BMSCs和人AECs均能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样细胞,可抑制CNV,减轻角膜混浊。在改善角膜透明度方面,兔BMSCs优于人AE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羊膜上皮细胞 角膜缘干细胞 角膜新生血管 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信号对高糖诱导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秦秀虹 卢建民 +3 位作者 邵明阳 张珍珍 孙晓晶 马翔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06-809,815,共5页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对高糖情况下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1,PAR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p50亚单位(NF-κB50)介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对高糖情况下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1,PAR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p50亚单位(NF-κB50)介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VECs)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RVECs及HEK293T细胞,并进行传代,同时构建高糖(葡萄糖浓度为30 mmol·L-1)人RVECs细胞模型。构建p CMV-ScriptNotch1和p CMV-Script-DLL4质粒,酶切鉴定后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质粒表达目的基因的效果,同时合成si Notch1并转染高糖培养的人RVECs,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基因敲除效果。应用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i Notch1对高糖下PARP-1和NF-κB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高糖条件下Notch1/DLL4上调和下调后人RVECs中PARP-1、p-AKT、NF-κB50及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人RVECs复苏后24 h贴壁,细胞呈扁平梭形,3 d左右细胞开始融合呈铺路石样,单层生长,铺满瓶底,并可见接触抑制现象。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高糖组培养的人RVECs其PARP-1结合的NF-κB50的量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将si Notch1转染高糖组培养的人RVECs后或同时加入DLL4,则人RVECs中PARP-1结合的NF-κB50的量较前增加显著,提示Notch能抑制高糖下PARP-1和NF-κB50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高糖条件下,Notch1和DLL4上调后其PARP-1及caspase-3表达量较前显著降低;Notch1下调后其PARP-1及caspase-3表达量较前增加;p-AKT表达量则相反;提示Notch信号能抑制高糖诱导的PARP-1及caspase-3的激活及表达。结论高糖情况下Notch信号可调控PARP-1和NF-κB的相互作用,并抑制PARP-1激活引起的人RVECs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 核因子-κB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沭岩 苗林 +1 位作者 陈晗 刘莎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89-1292,共4页
目的:探讨球后注射曲安奈德(TA)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阐明这种联合治疗方法治疗DME的优势。方法: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伴黄斑水肿患者64例(64眼)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4眼行球后注射T... 目的:探讨球后注射曲安奈德(TA)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阐明这种联合治疗方法治疗DME的优势。方法: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伴黄斑水肿患者64例(64眼)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4眼行球后注射TA联合PRP治疗)和单纯光凝组(30眼仅行PRP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2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CMT)及眼压(IOP)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2组患者BCVA均获得提高,联合治疗组较单纯光凝组患者视力提高更多(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2组患者CMT均降低(P<0.05)。治疗后各阶段联合治疗组CMT均值小于单纯光凝组(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生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和感染性眼内炎等眼部严重并发症。结论:PRP治疗DR并发黄斑水肿时联合球后注射TA可以促进水肿吸收并改善患者视力,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后注射 曲安奈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全视网膜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地形图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角膜不规则散光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丰菊 于芳蕾 +2 位作者 鲁智丽 王越秀 殷路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31-733,共3页
关键词 角膜不规则散光 角膜地形图 个体化切削 治疗效果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LASIK 引导 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通过激活NF-κB途径导致高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5
12
作者 卢建民 张珍珍 +2 位作者 郑玥 马翔 秦秀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enosine diphosphate-ribose)polymeras-1,PAR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高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VEC)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人RVE... 目的探讨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enosine diphosphate-ribose)polymeras-1,PAR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高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VEC)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人RVEC中的表达定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RVEC及HEK293T细胞,并进行传代,同时构建高糖人RVEC细胞模型。构建PARP-EGFP及Flag-NF-κB质粒,酶切鉴定后转染高糖培养的人RVEC,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质粒表达目的基因的效果,并应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共沉淀法检测高糖人RVEC中PARP-1和NF-κB的相互作用。PARP-EGFP和Flag-NF-κB质粒共转染人RVEC,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PARP-1和NF-κB在高糖人RVEC中的定位及其相互作用。结果人RVEC复苏后24 h贴壁,细胞呈扁平梭形,3 d左右细胞开始融合呈铺路石样,单层生长,铺满瓶底,并可见接触抑制现象。成功构建PARP-EGFP及Flag-NF-κB质粒,并有效表达目的基因。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PARP-1和NF-κB是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高糖组NF-κB p50的条带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粗,并且高糖情况下PARP-1结合NF-κB的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结果显示PARP和NF-κB均表达于正常的人RVEC的细胞核和核周区域,当受到高浓度葡萄糖影响后,PARP-1和NF-κB均集中表达于细胞核内,尤以NF-κB最显著。结论 PARP-1和NF-κB是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血糖增高时,PARP-1可能进入细胞核内并结合同时进入细胞核的NF-κB,激活NF-κB信号通路,引起RVEC凋亡,导致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 核因子-ΚB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性晶状体囊膜剥脱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一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方石峰 卢建民 +2 位作者 秦秀虹 高锦展 马翔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7-438,共2页
患者,男,67岁,因左眼无痛性视力下降2年于2014年11月10日至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既往无葡萄膜炎病史,无内眼手术及眼外伤史,否认高温环境、热辐射接触史,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全身疾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晶状体囊膜 剥脱 附属第一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 药物过敏史 视力下降 葡萄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囊外摘出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24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罗肇文 张丰菊 +1 位作者 王岳秀 孙志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评价晶状体囊外摘出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24例(24眼),平均年龄(65.3±4.6)岁。术前平均视力0.20±0.13,平均眼压为(34.2±10.3)mmHg(1kPa=7.5mm-Hg)。术后... 目的评价晶状体囊外摘出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24例(24眼),平均年龄(65.3±4.6)岁。术前平均视力0.20±0.13,平均眼压为(34.2±10.3)mmHg(1kPa=7.5mm-Hg)。术后随访3~7个月,平均4.8个月,观察术后2周、1个月和3个月的视力和眼压变化情况。结果术后视力逐渐提高,术后2周、1个月和3个月的平均视力分别为0.37±0.03、0.53±0.05和0.62±0.03,术后各时间段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眼压呈下降趋势,且呈波动性。术后2周眼压均在21mmHg以下,平均为(17.5±3.5)mmHg。术后1个月时大部分患者眼压不同程度升高,平均为(28.9±5.4)mmHg,与术后2周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时平均眼压为(22.6±4.7)mmHg,与术后2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后1个月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晶状体囊外摘出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术后眼压虽然有波动但长期随访眼压控制效果满意。对于术后眼压波动的机制尚需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半脱位 继发青光眼 玻璃体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K-CXL: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角膜胶原交联 被引量:6
15
作者 秦秀虹(综述) 孙晓晶(综述) 卢建民(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70-575,共6页
感染性角膜炎是视力不可逆性丧失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多重耐药菌的出现,感染性角膜炎即使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也常会导致角膜混浊,甚至溶解穿孔,因此亟待开发新的治疗手段。最近的研究表明,角膜胶原交联(CXL)可通过直接杀伤病... 感染性角膜炎是视力不可逆性丧失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多重耐药菌的出现,感染性角膜炎即使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也常会导致角膜混浊,甚至溶解穿孔,因此亟待开发新的治疗手段。最近的研究表明,角膜胶原交联(CXL)可通过直接杀伤病原体和增强角膜耐酶消化性等机制发挥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作用。为突显CXL在该方面的应用,第九届CXL年会将应用于感染性角膜炎的CXL定义为PACK-CXL。由目前文献推断,PACK-CXL对细菌性角膜炎,特别是角膜溶解穿孔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对真菌性角膜炎和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疗效则较弱,对病毒性角膜炎则可能具有恶化作用。本文将对CXL技术原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预防,PACK-CXL的治疗机制及其在细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治疗学 交联/治疗应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范松涛 张丰菊 孙洪臣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5期367-367,共1页
关键词 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 巩膜瓣可调整缝线 临床观察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患者 继发性青光眼 术前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大小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阳光 何异 范松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73-1176,共4页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其他泪膜检测指标评估不同大小的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79例98眼分为2.2 mm组(46眼)和3.0 mm组(52眼),均行超声乳化...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其他泪膜检测指标评估不同大小的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79例98眼分为2.2 mm组(46眼)和3.0 mm组(52眼),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于术前、术后1 d、7 d、1个月及3个月检测基础泪液分泌(schirmer I 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干眼症状(dry eye symptoms,Sx)评分,并采用RTVue OCT检测泪河面积(tear meniscus area,TMA)、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及泪河深度(tear meniscus area depth,TMD),对两组各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 d、7 d、1个月时2.2 mm组及3.0 mm组的Sx评分均升高(均为P<0.05),术后3个月时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7 d时2.2 mm组及3.0 mm组的BUT、SⅠT均不同程度降低(均为P<0.05),至术后1个月时2.2 mm组的SⅠT仍较低(P<0.05),而BUT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mm组的BUT、SⅠT仍不同程度降低(均为P<0.05);术后1 d、7 d时2.2 mm组及3.0 mm组的TMA、TMH及TMD均比术前明显减小(均为P<0.05),术后1个月时2.2 mm组的TMA、TMH及TMD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3.0 mm组的TMA及TMD仍比术前明显减小(均为P<0.05),TMH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相比,2.2 mm组的Sx评分在术后1 d、7 d时均比3.0 mm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两组的Sx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2 mm组的BUT、SⅠT在术后7 d时均明显高于3.0 mm组(均为P<0.05),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7 d时,2.2 mm组的TMA、TMH及TMD均显著高于3.0 mm组(均为P<0.05),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与3.0 mm透明角膜切口相比,2.2 mm透明角膜切口对眼表泪膜的影响更小,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膜 白内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泪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巩膜炎为一种易误诊漏诊而可治性眼病 被引量:6
18
作者 卢建民(综述) 马翔(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57-760,共4页
后巩膜炎是一种发生在后部巩膜的炎症,好发于中年女性,并与全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后巩膜炎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易与眼部肿瘤、眼眶炎症以及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相混淆。因此,辅助检查对于后巩膜炎的诊断更为重要。如能早期正... 后巩膜炎是一种发生在后部巩膜的炎症,好发于中年女性,并与全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后巩膜炎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易与眼部肿瘤、眼眶炎症以及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相混淆。因此,辅助检查对于后巩膜炎的诊断更为重要。如能早期正确诊断和积极治疗,包括视力丧失在内的严重并发症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就后巩膜炎的发病情况、病因、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巩膜炎 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力霉素诱导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shRNA的1/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的包装及鉴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秦秀虹 范松涛 +1 位作者 卢建民 张珍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通过Helper-Free腺相关病毒包装系统包装由强力霉素(doxycycline,DOX)诱导的携带hVEGFA-shRNA-GFP的1/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测定病毒滴度并检测其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va... 目的通过Helper-Free腺相关病毒包装系统包装由强力霉素(doxycycline,DOX)诱导的携带hVEGFA-shRNA-GFP的1/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测定病毒滴度并检测其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RV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的敲除作用。方法将AAV-293细胞复苏、培养后传代。用磷酸钙转染法将质粒pAAV-hVEGFA-shRNA-GFP、1/2型腺相关病毒质粒(pAAV1/2)和pHelper质粒共转染AAV-293细胞,包装生成带有hVEGFA-shRNA-GFP的1/2型rAAV,将此rAAV感染AAV-293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病毒转染和感染效率。斑点杂交法测定病毒滴度。将HRVEC分为3组培养,正常对照组、HRVEC+rAAV组及HRVEC+rAAV+DOX诱导组,Western-blotting法检测VEGFA的敲除作用。结果 3种质粒共转染AAV-293细胞,发现病毒包装过程中细胞培养基颜色由红色变为橘黄色,细胞变圆并脱离培养皿底部,漂浮于培养基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24h后AAV-293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72h表达GFP细胞数比例可达95%~100%;共转染成功,包装得到DOX诱导的携带有hVEGFA-shRNA-GFP的1/2型rAAV,斑点杂交法检测病毒滴度为1015v.g.·L-1。HRVEC于重组病毒感染后第3天高表达GFP。免疫印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HRVEC+rAAV组及HRVEC+rAAV+DOX诱导组HRVEC中VEGFA表达量的变化发现:HRVEC+rAAV组其VEGFA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HRVEC+rAAV+DOX诱导组其VEG-FA表达量较HRVEC+rAAV组明显降低。提示rAAV对细胞内VEGFA具有显著的敲除作用,并且DOX有加强VEGFA敲除的作用,病毒包装成功。结论 DOX诱导的携带有hVEGFA-shRNA-GFP的1/2型rAAV的包装获得成功,收获病毒具有较高滴度,能成功地感染HRVEC,并对HRVEC的VEGFA具有明显敲除作用,同时DOX有加强VEGFA敲除的作用,为眼底新生血管疾病基因治疗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腺相关病毒 SHRNA 强力霉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隐斜和聚散功能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鲁智莉 张丰菊 王岳秀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0-542,共3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前后患者隐斜和聚散功能变化。方法 von Graefe法测定36例(72眼)近视患者LASIK前、后隐斜和正、负融像性储备,统计分析并比较各测定值差异。结果术前戴镜远、近...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前后患者隐斜和聚散功能变化。方法 von Graefe法测定36例(72眼)近视患者LASIK前、后隐斜和正、负融像性储备,统计分析并比较各测定值差异。结果术前戴镜远、近距隐斜分别为(-2.3871±2.0888)△、(-7.5161±4.5180)△,术后1个月裸眼远、近距隐斜分别为(-2.4355±1.4705)△、(-9.7984±4.3867)△,术前戴镜与术后1个月裸眼近距隐斜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822,P<0.01);而术前戴镜与术后1个月裸眼远距隐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2,P>0.05)。手术前、术后1个月远距正融像性储备分别是(13.2581±7.5805)△、(10.6774±7.3184)△,负融像性储备分别为(9.8710±4.3030)△、(9.9677±3.8777)△,近距正融像性储备分别是(21.2258±8.6283)△、(16.9032±6.9683)△,负融像性储备分别为(22.3871±5.4692)△、(22.5161±4.9724)△,手术前、术后1个月近距正融像性储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937,P<0.01),其余指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LASIK术后1个月,近距外隐斜增大,正融像性储备减低,LASIK术前全面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评估用眼疲劳,必要时进行训练,可以提高手术后患者用眼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近视 隐斜 聚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