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背向散射积分技术评价大鼠原位肝脏移植病理损害 被引量:1
1
作者 蔡振刚 刘晓黎 +2 位作者 高晓军 蔡叶萍 王忠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2-434,共3页
目的应用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评价原位肝移植(OLT)后大鼠肝脏病理损害。方法32只SD大鼠,40只Wistar大鼠,按不同处理方法分组。建立SD-Wistar OLT模型,分为4组:对照组:8只未予药物干预;CsA组:8只给予环孢素A30 mg/(kg.d);SIN组:8只给... 目的应用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评价原位肝移植(OLT)后大鼠肝脏病理损害。方法32只SD大鼠,40只Wistar大鼠,按不同处理方法分组。建立SD-Wistar OLT模型,分为4组:对照组:8只未予药物干预;CsA组:8只给予环孢素A30 mg/(kg.d);SIN组:8只给予青藤碱40 mg/(kg.d);CsA+SIN组:8只给予青藤碱40 mg/(kg.d)+环孢素15 mg/(kg.d)。正常组:8只Wistar大鼠,为空白对照。术后4天、10天测量肝脏的IBS值[峰-峰强度(PPI),平均强度(AII),强度标准差(SDI)],术后10天处死大鼠取肝脏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术后4天AII对照组和SIN组较正常组、CsA组、SIN+CsA组增高(P<0.05);CsA组、SIN+CsA组高于正常组(P<0.05)。术后10天组间AII对比:CsA组、SIN+CsA组、SIN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PPI、SDI术后4天、10天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肝移植后肝脏病理损害程度与IBS呈正相关(r=0.814,P<0.01)。结论测定移植肝脏的IBS有助于判断移植肝脏损害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向散射积分 肝移植 病理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as抗原致敏的DC诱导CTL对胰腺癌体内杀伤活性的研究
2
作者 谭广 徐立 +3 位作者 方艳秋 陶钢 王忠裕 谭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21-425,共5页
目的:研究K-ras多肤的致敏树突状细胞(DC)活化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胰腺癌的体内外杀伤作用。方法: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诱导培养外周血DC。表达K-ras突变体的胰腺癌细胞株全瘤、单纯K-ras突... 目的:研究K-ras多肤的致敏树突状细胞(DC)活化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胰腺癌的体内外杀伤作用。方法: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诱导培养外周血DC。表达K-ras突变体的胰腺癌细胞株全瘤、单纯K-ras突变体多肽和K-ras突变体表位肽阳离子纳米颗粒分别致敏DC。致敏DC刺激T淋巴细胞得到肿瘤抗原特异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Patu8988、SW1990细胞系制备荷瘤裸鼠模型评价CTL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负载全瘤抗原的DC其诱导产生的CTL对胰腺癌有较好的抑制,负载单纯K-ras(12-Val)突变体多肽、K-ras(12-Val)突变体表位肽阳离子纳米颗粒的DC其诱导产生的CTL对表达K-ras(12-Val)突变体阳性(Patu8988)的胰腺癌有较特异的抑制作用,而对K-ras(12-Val)突变体阴性(SW1990)的胰腺癌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负载肿瘤抗原的DC诱导的CTL可显著提高对荷瘤裸鼠的生存时间,抑制肿瘤的生长速度,并显示其可增加抗肿瘤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树突状细胞 K-ras多肽 细胞毒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癌细胞抗原致敏IL-23基因转染的树突细胞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研究
3
作者 谭广 王忠裕 殷朔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64-767,共4页
目的:探讨IL-23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负载癌细胞抗原后诱导的免疫应答对小鼠胰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克隆并构建IL-23基因真核双表达载体,转染DC并负载肿瘤抗原后制备成疫苗。观察各组脾脏T淋巴细胞IFN-γ和IL-4的分泌量以及DC... 目的:探讨IL-23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负载癌细胞抗原后诱导的免疫应答对小鼠胰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克隆并构建IL-23基因真核双表达载体,转染DC并负载肿瘤抗原后制备成疫苗。观察各组脾脏T淋巴细胞IFN-γ和IL-4的分泌量以及DC诱导的CTLs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基因测序证实IL-23基因克隆及双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后DC对共刺激分子MHC-Ⅰ和MHC-Ⅱ的表达增强。接种IL-23修饰DC疫苗后小鼠的免疫防御能力显著增强;DC介导的免疫应答促进了IFN-γ生成型Th1细胞的产生,IL-23转染组IFN-γ的分泌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IL-23转染组T细胞对抑制性细胞因子IL-4的分泌减少,与DC疫苗组和IL-23 D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转染的DC疫苗在体内诱导出高水平的CTLs活性(P<0.05)。结论:IL-23使DC抗原递呈能力更强,IL-23修饰DC疫苗可强化宿主针对特异肿瘤的CTLs免疫应答,使宿主不仅产生防御性免疫反应而且增强自动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IL-23基因 胰腺癌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