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型离子阱质谱快速检测电子烟油中合成大麻素
1
作者 何亚锦 阮慧文 +9 位作者 张明建 赵无垛 宋贵云 张柯 王兵 杨娑娑 康健 李斌 王爽 王卫国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483,共9页
借助电子烟油进行合成大麻素相关毒品犯罪已成为一种新型犯罪形式。为了逃避监管,犯罪分子将合成大麻素添加到电子烟油中,制成所谓的“上头电子烟”。因此,迫切需要发展适用于电子烟油中合成大麻素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了一... 借助电子烟油进行合成大麻素相关毒品犯罪已成为一种新型犯罪形式。为了逃避监管,犯罪分子将合成大麻素添加到电子烟油中,制成所谓的“上头电子烟”。因此,迫切需要发展适用于电子烟油中合成大麻素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丙酮辅助光电离微型离子阱质谱的电子烟油中非法添加合成大麻素的快速检测方法。电子烟油中的复杂基质会显著降低合成大麻素的检测灵敏度,并且基质残留会严重污染质谱仪器,仪器恢复需要的时间长达360 min。为此,本研究提出了利用合成大麻素与电子烟油中组分的沸点差异进行加热处理,以实现合成大麻素目标检测物与电子烟油基质成分预分离的解决方案。以5F-EMB-PICA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预加热分离的温度和时间参数对其信号强度的影响。在最佳温度150℃,最优加热时间5 min条件下,可获得最佳灵敏度,且仪器恢复时间仅需1 min。为验证该方法的普适性,分别考察了不同风味电子烟油中5F-EMB-PICA、4F-ABUTINACA和4F-MMB-BUTINACA等3种典型合成大麻素的检测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检出浓度为5 mg/L的3种合成大麻素,灵敏度较高,且检出浓度远低于“上头电子烟”中合成大麻素的浓度范围(0.58%~2.71%)。本方法有望为电子烟油中合成大麻素的现场检测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大麻素 电子烟油 微型离子阱质谱 快速检测 预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吸-连续进样离子阱质谱快速检测血液中痕量毒物
2
作者 阮慧文 宋贵云 +4 位作者 樊志刚 杨娑娑 康健 花磊 王卫国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3-421,共9页
急性中毒已成为中国城镇居民死亡的第五大原因,如何快速对毒物进行确认以制定对应的诊疗方案是面临的挑战。传统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虽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通常需要复杂的样品预处理、专业的操作人员以及较长的周转时间,难以实... 急性中毒已成为中国城镇居民死亡的第五大原因,如何快速对毒物进行确认以制定对应的诊疗方案是面临的挑战。传统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虽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通常需要复杂的样品预处理、专业的操作人员以及较长的周转时间,难以实现现场快速检测。本研究基于热解吸-连续进样离子阱质谱开展3类9种常见毒物的检测,实现了血液样本中多类别毒物的快速筛查与准确定量。通过对农药、镇静安眠药、治疗药物标准品的检测,验证了质谱仪良好的毒物检测能力。为了提升血液中毒物定性识别的准确性,通过调节浮动直流电压,触发碰撞诱导解离,获取特征碎片离子。此外,结合简单高效的液液萃取方法,2 min内即可实现血液中毒物的快速、准确检测。仪器100次重复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41%,稳定性良好;基于3倍信噪比计算得到血液中毒物的检测限在1.3~3.9μg/L之间。该方法不仅能够通过精准的定性分析为针对性诊疗提供指导,还可对救治后血液中的毒物进行定量分析,及时掌握中毒抢救措施的效果。该方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适用于县级医院等资源有限的医疗机构,可用于急性中毒的快速诊断、药物浓度的实时监测以及疾病检测,为医生提供精准及时的信息,从而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离 连续进样离子阱质谱 急性中毒 热解吸 碰撞诱导解离(C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抑制Gpx4介导的铁死亡减轻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磊 蒯鑫 +1 位作者 李青松 李永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16-2120,共5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介导的铁死亡参与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及其姜黄素(Cur)的干预机制。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即假手术(Sham)组、Sepsis组、Cur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模...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介导的铁死亡参与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及其姜黄素(Cur)的干预机制。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即假手术(Sham)组、Sepsis组、Cur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模型,Sham组仅行开关腹手术,Sepsis组和Cur组行CLP,Cur组在建模后1 h腹腔注射姜黄素200 mg/kg,24 h后重复给药。术后48 h对大鼠肺组织取材,检测各组肺组织湿/干重(W/D);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试剂盒检测肺组织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Fe^(2+)含量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铁死亡关键调控蛋白Gpx4的表达;通过TUNEL检测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透射电镜下观察肺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Sham组比较,Sepsis组肺组织W/D升高(P<0.05),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和MDA、Fe^(2+)含量显著升高(P<0.05),GSH含量降低、核蛋白Nrf2表达上调、Gpx4表达下调(P<0.05);光镜下可见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水肿、充血、炎症细胞浸润,透射电镜下可见线粒体皱缩、双层膜密度增厚、嵴减少或断裂等铁死亡征象;与Sepsis组比较,Cur组肺组织W/D降低(P<0.05),TNF-α、IL-6、IL-1β含量降低,MDA、Fe^(2+)含量降低,GSH含量升高,核蛋白Nrf2表达下调、Gpx4表达上调(P<0.05),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结论:姜黄素可减轻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其机制与抑制炎症反应和Gpx4介导的铁死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姜黄素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炎症因子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示范案例建设的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被引量:14
4
作者 孙莉 史铁英 +6 位作者 李艳娇 刘蕊 曹文卓 庄长娟 赵静晗 田薇 王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0-42,4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示范案例建设的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及效果.方法建立静脉治疗专科小组,完善静脉治疗护理操作规范,开展多层级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比较实施前(469例)与实施后(558例)患者穿刺部位、静脉治疗工具使用情况、导... 目的探讨基于示范案例建设的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及效果.方法建立静脉治疗专科小组,完善静脉治疗护理操作规范,开展多层级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比较实施前(469例)与实施后(558例)患者穿刺部位、静脉治疗工具使用情况、导管固定方式及并发症.结果实施后,护士静脉穿刺部位选择、穿刺工具选择、输液附加装置使用、导管的固定与维护等指标显著改善,患者静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基于示范案例建设的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可提高护士静脉治疗质量,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治疗 国家标准 示范案例 护理质量 持续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杜萍 常栋 陈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7-410,共4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组(n=18)、缺血再灌注组(n=18)和假手术组(n=18)。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从阿托伐他汀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各选取8只小鼠进行Evan...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组(n=18)、缺血再灌注组(n=18)和假手术组(n=18)。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从阿托伐他汀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各选取8只小鼠进行Evans blue和TTS染色,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梗死的面积,制备大鼠心肌组织匀浆,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于术后14 d检测剩余30只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室重构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大鼠与再灌注组比较,心肌梗死面积小于缺血再灌注组,缺血未梗死面积大于缺血再灌注组,心肌梗死面积占缺血总面积的比例小于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及阿托伐他汀组MDA、TNF-α和MPO均增加,但阿托伐他汀组增加较少。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室功能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减小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损伤的梗死面积,改善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护理记录的探讨 被引量:11
6
作者 姜丽华 李连红 +2 位作者 孟辉 孙艳 丁淑贞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第6期56-57,共2页
目的:通过设计与评价首次与出院护理记录表的应用效果,探索简化护理记录、缩短间接护理时间的措施。方法:从我院抽取护士6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0例,分别采用传统的非表格式的护理记录书写方式和自行设计的首次与出院护理记录... 目的:通过设计与评价首次与出院护理记录表的应用效果,探索简化护理记录、缩短间接护理时间的措施。方法:从我院抽取护士6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0例,分别采用传统的非表格式的护理记录书写方式和自行设计的首次与出院护理记录表完成记录。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记录质量评分及书写记录所耗用的时间。结果:实验组护理记录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提高,书写记录时间缩短。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首次与出院护理记录表的应用,能够缩短书写护理记录的时间,简化护理记录,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记录 表格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心脏停搏/心肺复苏大鼠肠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立峰 陈俊杰 +3 位作者 李永宁 王玲 王磊 李雪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07-1613,共7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即对照组(Sham组)、姜黄素组...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即对照组(Sham组)、姜黄素组(Cur组)、CPR后肠I/R损伤组(I/R组)和姜黄素+CPR后肠I/R损伤组(Cur+I/R组)。4个组均行麻醉后气管插管,股动、静脉置管;I/R组和Cur+I/R组通过窒息法建立心脏停搏/CPR模型,Sham组和Cur组不进行该操作;Cur+I/R组于CPR开始前1 min腹腔注射姜黄素100 mg/kg,同一时间Cur组腹腔注射等量姜黄素,Sham组、I/R组注射同等体积二甲基亚砜。自主循环恢复后6、12、24 h静脉采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浓度;自主循环恢复后24 h处死大鼠,检测肠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肠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肠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Cur+I/R组3个时间点的TNF-α、IL-6的浓度均低于I/R组(均P<0.05),高于Sham组(均P<0.05)。Cur+I/R组的MDA含量低于I/R组(P<0.01),高于Sham组(P<0.01);Cur+I/R组的SOD活力和GSH浓度高于I/R组(均P<0.05),低于Sham组(均P<0.01)。Cur+I/R组的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R组(P<0.01),低于Sham组(P<0.01);而Cur+I/R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I/R组(P<0.01),高于Sham组(P<0.01)。病理学观察发现,I/R组可见回肠黏膜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绒毛顶端上皮脱落、粘连,固有层裸露、破溃,而Cur+I/R组肠黏膜损伤较I/R组明显减轻。TUNEL法检测显示,Cur+I/R组凋亡指数较I/R组显著降低(P<0.01),但较Sham组升高(P<0.01)。电子显微镜下Sham组、Cur组肠黏膜形态正常,I/R组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排列稀疏、倒伏,内质网脱颗粒,线粒体空化、嵴断裂;Cur+I/R组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排列密集、有序,结构清晰,细胞间的连接复合体完整,细胞器形态大致正常。结论·姜黄素对CPR后大鼠肠黏膜I/R损伤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炎症、降低氧化应激、抗凋亡及上调HIF-1α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姜黄素 肠黏膜 缺血/再灌注损伤 氧化应激 炎症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脓毒症大鼠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雷 邢静 李润玖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对脓毒症大鼠免疫抑制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经尾静脉注射给予20 ng/mL TGF-β1。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 (IL...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对脓毒症大鼠免疫抑制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经尾静脉注射给予20 ng/mL TGF-β1。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 (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免疫器官中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的蛋白表达,体外细胞实验检测TGF-β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系THP-1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 CLP大鼠给予TGF-β1处理后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升高,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下降(P <0.05);TGF-β1还可使CLP大鼠的脾、肝脏中Nrf2蛋白表达抑制;TGF-β1可抑制LPS诱导的THP-1增殖,促进凋亡(P <0.05)。结论 TGF-β1参与脓毒症大鼠的免疫抑制,可抑制免疫器官中Nrf2表达、抑制单核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脓毒症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配药安瓿承载器的研制与应用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慧芳 徐国君 +2 位作者 林冬梅 张红桥 赵春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22期71-73,共3页
目的分析医用配药安瓿承载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行设计医用配药安瓿承载器,对52名护士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其在配药流程中使用此装置的满意度。结果临床护士使用医用配药安瓿承载器的总满意率为96.1%(50/52)。结论使用医用配药安瓿... 目的分析医用配药安瓿承载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行设计医用配药安瓿承载器,对52名护士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其在配药流程中使用此装置的满意度。结果临床护士使用医用配药安瓿承载器的总满意率为96.1%(50/52)。结论使用医用配药安瓿承载器能保证患者药物治疗质量安全,提高临床护士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备设计 药物配制 输注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巴喷丁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DRG中TRPV1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阎妮 栾永 李润玖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研究加巴喷丁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大鼠DRG中TRPV1的影响。方法使用SD雄性大鼠建立CCI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CI组,CCI+GBP组。使用行为学检测机械性痛和热痛。术后第8天,搜集DRG,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DRG中TRVP1... 目的研究加巴喷丁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大鼠DRG中TRPV1的影响。方法使用SD雄性大鼠建立CCI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CI组,CCI+GBP组。使用行为学检测机械性痛和热痛。术后第8天,搜集DRG,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DRG中TRVP1的表达情况。结果 CCI手术后DRG中TRPV1基因的m RNA表达显著增加,GBP能够减少CCI后DRG的TRPV1基因的m RNA表达。结论在CCI手术后,DRG中TRPV1基因的表达升高,使用GBP后,其表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加巴喷丁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 大鼠 TRPV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临终前血浆TNFα、ET、SOD的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彧 梁名吉 李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98-399,共2页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临终前 TNFΑ ET 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氨基乙酰丙酸介导声动力诱导Hep G2细胞体外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永宁 熊小婧 +3 位作者 李青松 刘莹 胡铮 曹文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8-654,共7页
目的研究5-氨基乙酰丙酸(5-ALA)介导的声动力疗法(SDT)对人肝癌Hep G2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对数期生长Hep G2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5-ALA和超声干预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优化出声动力治疗最佳5-ALA药物浓度及超声辐照强度。取... 目的研究5-氨基乙酰丙酸(5-ALA)介导的声动力疗法(SDT)对人肝癌Hep G2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对数期生长Hep G2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5-ALA和超声干预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优化出声动力治疗最佳5-ALA药物浓度及超声辐照强度。取对照组(未处理细胞)、5-ALA组、超声组和SDT组Hep G2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坏死率及线粒体膜电位(MMP)的改变,荧光探针DCFH-DA检测活性氧类(ROS)的产生,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9和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5-ALA组和超声组比较,SDT组Hep G2细胞存活率较低,细胞凋亡率升高,ROS的产生增加,MMP降低,caspase-3、caspase-9和Cyt-C高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发现SDT组Hep G2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内质网和线粒体肿胀、凋亡小体产生。结论 5-ALA介导的SDT诱导Hep G2细胞凋亡以内源性线粒体凋亡为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 G2细胞 5-氨基乙酰丙酸 声动力治疗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靶点调控的整合医学模式探索治疗百草枯中毒的新途径
13
作者 刘莹 张彧 李润玖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80-984,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毒理学方法研究百草枯作用靶点,构建百草枯-多靶点网络,探究百草枯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为整合医学模式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CTD)获得百草枯靶基因,通过DAVID数据库综合比较分析百草枯靶点基因... 目的基于网络毒理学方法研究百草枯作用靶点,构建百草枯-多靶点网络,探究百草枯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为整合医学模式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CTD)获得百草枯靶基因,通过DAVID数据库综合比较分析百草枯靶点基因的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结果百草枯的靶基因主要包括TNF、NFE2L2、TGFB1、CAT、CASP3等2 364个基因;GO分析结果显示,百草枯涉及氧化应激反应、无机物质反应、凋亡、程序性死亡等生物学过程;KEGG分析结果显示,百草枯涉及凋亡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通路等。结论本方法为药物-中毒网络的预测提供了有效的策略,而且为抗百草枯中毒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从而为整合医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医学 百草枯 网络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sM结构域1基因甲基化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洪涛 李俊 孙锡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5-539,552,共6页
目的研究复发胶质母细胞瘤与无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组织的甲基化差异基因,并探讨其与患者无复发生存期(RFS)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相关数据,筛选差异甲基化基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 目的研究复发胶质母细胞瘤与无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组织的甲基化差异基因,并探讨其与患者无复发生存期(RFS)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相关数据,筛选差异甲基化基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RFS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鉴定胶质母细胞瘤独立预后标志物,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结果通过比较复发组和无复发组,筛选出23个差异甲基化的CpG位点,这些CpG位点对应20个基因。进一步分析发现,复发组和无复发组中仅LysM结构域1(LYSMD1)基因的表达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49)。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LYSMD1高表达患者的RFS较LYSMD1低表达患者明显延长(P=0.0313)。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LYSMD1(多因素分析,HR=0.583,95%CI:0.384~0.886,P=0.012)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RFS的独立预后因素,LYSMD1低表达提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具有高复发风险。转染LYSMD1 cDNA至胶质瘤细胞后,与阴性质粒转染组相比,细胞增殖活性减弱(P<0.05)。结论复发胶质母细胞瘤中LYSMD1基因甲基化水平升高,表达水平下调。LYSMD1可作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RFS的独立预后因素和潜在的治疗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无复发生存期 甲基化 预后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那曲市2015-2018年急性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7
15
作者 邱成 李润玖 +2 位作者 谈海玉 周强 周敏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7-549,共3页
目的分析西藏那曲市急性中毒原因及流行病学特点,初步给出应对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项目涉及患者性别、年龄、职业、中毒发生时间、中毒原因、毒物种类、毒物侵入途径、初诊、去向及... 目的分析西藏那曲市急性中毒原因及流行病学特点,初步给出应对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项目涉及患者性别、年龄、职业、中毒发生时间、中毒原因、毒物种类、毒物侵入途径、初诊、去向及转归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2例患者,其中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年龄集中于21~40岁,农民、牧民及无业人员占比高。自杀是中毒主要原因,家庭问题和情感问题是高发诱因。主要毒物是有机磷农药、酒精和一氧化碳。312例急诊中毒患者治疗后,病情好转及痊愈出院277例(88.8%),死亡35例(11.2%)。急性中毒患者预后与年龄、中毒途径、中毒物质和来源区域密切相关(P<0.05)。21~30岁的青壮年急性中毒后,更易被抢救而存活;服用有机磷农药的患者存活的可能性最小;农村户口患者急性中毒后发生死亡的风险更大。结论针对那曲市急性中毒流行病统计特点,可制定有效应对策略,降低中毒致残致死率,减轻社会健康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中毒 调查分析 治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重度三氯乙烯中毒报告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忠燕 张月秋 汪秋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518-518,共1页
三氯乙烯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难溶于水,广泛应用于金属表面的去污清洁,电镀板清洗,衣服干洗以及印刷油墨、粘合剂等.三氯乙烯的职业中毒时有发生,在工业相对发达地区多见,在北方少见,病死率在12%左右[1],重度中毒死亡率更高.2014年1... 三氯乙烯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难溶于水,广泛应用于金属表面的去污清洁,电镀板清洗,衣服干洗以及印刷油墨、粘合剂等.三氯乙烯的职业中毒时有发生,在工业相对发达地区多见,在北方少见,病死率在12%左右[1],重度中毒死亡率更高.2014年11月9日我院接诊一名三氯乙烯重度重度患者,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中毒报告 印刷油墨 衣服干洗 职业中毒 发达地区 重度中毒 粘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