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心力衰竭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后恰当放电情况以及序贯管理
被引量:
1
1
作者
许菲
李品睿
+3 位作者
苟成
邓明洁
王莹琦
刘金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9-593,共5页
目的:了解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以及CRT-D诊断和治疗情况,分析CRT-D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明确CRT-D放电对死亡率的影响,探讨CRT-D恰当放电的管理措施...
目的:了解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以及CRT-D诊断和治疗情况,分析CRT-D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明确CRT-D放电对死亡率的影响,探讨CRT-D恰当放电的管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2009-01至2015-04期间我科成功植入CRT-D的42例患者进行随访,缺血性心肌病组12例,其中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一级预防8例,ICD二级预防4例;非缺血性心肌病组30例,其中ICD一级预防19例,ICD二级预防11例。对恰当放电的患者采用药物调整、器械参数调整、血运重建及射频消融的序贯治疗。结果:缺血性心肌病组平均随访(38.1±24.0)个月,7例患者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5例患者CRT-D恰当放电。非缺血性心肌病组平均随访(27.5±17.8)个月,11例患者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10例患者CRT-D恰当放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心肌病组患者的数阵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成功率高于非缺血性心肌病组(69%vs 55%,P<0.05)。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CD二级预防是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影响因子(P=0.001)。随访期间,CRT-D放电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CRT-D无放电患者(43%vs 0%,P<0.05)。经药物调整、器械参数调整、血运重建及射频消融的四步序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组中80%的恰当放电患者未再放电。经药物调整、器械参数调整及射频消融的三步序贯治疗,非缺血性心肌病组中90%的恰当放电患者未再放电、10%的患者放电减少。结论:ICD二级预防是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影响因子;植入CRT-D的患者,如果出现放电事件,死亡风险会增加;药物调整、器械参数调整以及血运重建、射频消融的序贯治疗对减少CRT-D恰当放电相当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力衰竭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后恰当放电情况以及序贯管理
被引量:
1
1
作者
许菲
李品睿
苟成
邓明洁
王莹琦
刘金秋
机构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心力衰竭与结构性心脏病科
出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9-593,共5页
文摘
目的:了解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以及CRT-D诊断和治疗情况,分析CRT-D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明确CRT-D放电对死亡率的影响,探讨CRT-D恰当放电的管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2009-01至2015-04期间我科成功植入CRT-D的42例患者进行随访,缺血性心肌病组12例,其中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一级预防8例,ICD二级预防4例;非缺血性心肌病组30例,其中ICD一级预防19例,ICD二级预防11例。对恰当放电的患者采用药物调整、器械参数调整、血运重建及射频消融的序贯治疗。结果:缺血性心肌病组平均随访(38.1±24.0)个月,7例患者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5例患者CRT-D恰当放电。非缺血性心肌病组平均随访(27.5±17.8)个月,11例患者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10例患者CRT-D恰当放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心肌病组患者的数阵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成功率高于非缺血性心肌病组(69%vs 55%,P<0.05)。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CD二级预防是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影响因子(P=0.001)。随访期间,CRT-D放电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CRT-D无放电患者(43%vs 0%,P<0.05)。经药物调整、器械参数调整、血运重建及射频消融的四步序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组中80%的恰当放电患者未再放电。经药物调整、器械参数调整及射频消融的三步序贯治疗,非缺血性心肌病组中90%的恰当放电患者未再放电、10%的患者放电减少。结论:ICD二级预防是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影响因子;植入CRT-D的患者,如果出现放电事件,死亡风险会增加;药物调整、器械参数调整以及血运重建、射频消融的序贯治疗对减少CRT-D恰当放电相当重要。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死亡率
Keywords
Heart failure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Mortality
分类号
R5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心力衰竭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后恰当放电情况以及序贯管理
许菲
李品睿
苟成
邓明洁
王莹琦
刘金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