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期心脏CT成像在左心耳自发显影(≥2级)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波 徐俊青 +1 位作者 赵埴飚 贾崇富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52-1155,共4页
目的:以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为金标准,探讨双期心脏CT(CCT)定性及定量评估2级以上左心耳自发显影(LAASEC)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明确诊断房颤且行CCT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两项检查的住院患者267例。以TEE为金标准,计算CCT定性评估L... 目的:以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为金标准,探讨双期心脏CT(CCT)定性及定量评估2级以上左心耳自发显影(LAASEC)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明确诊断房颤且行CCT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两项检查的住院患者267例。以TEE为金标准,计算CCT定性评估LAASEC(≥2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诊断符合率。测量左心耳(LAA)及升主动脉(AA)CT值,计算LAA/AA,绘制LAA/AA的ROC曲线。结果:TEE诊断LAASEC 0~1级患者共192例,CCT阴性162例(84.4%),阳性30例(15.6%)。LAASEC 2~4级75例,CCT全部为阳性。以TEE为金标准,CCT定性检测LAASEC(≥2级)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及符合率分别为100.0%、84.4%、71.4%、100.0%及88.8%。LAA/AA最佳截断点为0.524时,CCT评价LAASEC(≥2级)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及符合率分别为98.7%、92.7%、84.1%、99.4%及94.4%。结论:双期CCT在评估LAASEC(≥2级)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排除和预警价值。当CCT首期左心耳部无充盈缺损时,可以排除2~4级LAASEC的可能,避免不必要的TEE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显影 心脏CT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房颤 左心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CT肺动脉成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孙喜霞 季颖群 +3 位作者 贾崇富 郑飞 王照谦 杨志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第2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Flash模式)肺动脉成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行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肺动脉成像并诊断为肺栓塞患者的影像资料,总结肺栓塞的直接、间接征象及分型。结果 19例... 目的探讨第2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Flash模式)肺动脉成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行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肺动脉成像并诊断为肺栓塞患者的影像资料,总结肺栓塞的直接、间接征象及分型。结果 19例肺栓塞共显示肺动脉1 614支,发现栓子381支,栓塞发生率为23.6%。381支栓子中累及肺动脉主干1支,左右肺动脉干7支,叶肺动脉16支,段肺动脉83支,亚段肺动脉274支。直接征象为肺动脉管腔内的充盈缺损,其中中心型113支(占29.7%),偏心型24支(占6.3%),混合型8支(占2.1%),闭塞型236支(占61.9%)。间接征象包括马赛克征1例,肺梗死2例,肺动脉高压1例,胸腔积液7例。结论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肺动脉成像简单、快捷、安全、无创,可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子,对诊断肺栓塞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腹部血管成像 被引量:2
3
作者 安攀 王照谦 +4 位作者 杨志强 贾崇富 刘欣 李琳 孙喜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58-1762,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应用于腹部CTA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临床疑诊腹部血管疾病、接受腹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A组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模式扫描,B组采用常规螺旋模式扫描,分别测量两组腹主动脉、腹腔干... 目的探讨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应用于腹部CTA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临床疑诊腹部血管疾病、接受腹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A组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模式扫描,B组采用常规螺旋模式扫描,分别测量两组腹主动脉、腹腔干、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右肾动脉、左肾动脉、腹主动脉分叉处、背部肌肉CT值及图像噪声,记录扫描时间及剂量长度乘积,并计算SNR、CNR和有效辐射剂量(ED)。比较两组各动脉的CT值、噪声、SNR、CNR、扫描时间、ED及图像质量差异。结果两组腹主动脉、腹腔干、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右肾动脉、左肾动脉、腹主动脉分叉处的CT值、SNR、CNR和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图像噪声、扫描时间及E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B组相比,A组的扫描时间缩短86.45%、ED降低72.56%。结论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腹部CTA可在获得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图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诊断颈外静脉瘤 被引量:2
4
作者 郑飞 杨志强 +2 位作者 贾崇富 孙喜霞 王照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05-1808,共4页
目的探讨MSCT诊断颈外静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接受MS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颈外静脉瘤,评价MSCT显示颈外静脉瘤的位置、大小、载瘤静脉、引流静脉、是否伴钙化和(或)血栓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等。结果 11例颈外静脉瘤均为... 目的探讨MSCT诊断颈外静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接受MS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颈外静脉瘤,评价MSCT显示颈外静脉瘤的位置、大小、载瘤静脉、引流静脉、是否伴钙化和(或)血栓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等。结果 11例颈外静脉瘤均为单侧单发,男1例,女10例;左侧6例,右侧5例;8例引流静脉为同侧锁骨下静脉,3例为同侧颈内静脉;5例伴附壁血栓,2例伴钙化。结论 MSCT能清楚显示颈外静脉瘤,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外静脉瘤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辐射剂量CT肺动脉成像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卢晓娟 王照谦 贾崇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38-439,共2页
肺动脉栓塞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急重症之一,漏诊和误诊率可高达60%~80%。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至关重要。目前,CT肺动脉成像(CTPA)以其无创、操作简便快速以及诊断准确度高等优点已经成为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一线影像学... 肺动脉栓塞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急重症之一,漏诊和误诊率可高达60%~80%。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至关重要。目前,CT肺动脉成像(CTPA)以其无创、操作简便快速以及诊断准确度高等优点已经成为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一线影像学检查方法[1]。但常规CTPA辐射剂量偏高,为3~5 mSv[1-2]。因此,在CTPA检查过程中如何降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剂量 肺动脉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诊断先天性单纯双孔二尖瓣畸形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安攀 杨志强 +3 位作者 王照谦 贾崇富 刘欣 李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9-159,共1页
患者男,62岁,因胸闷来院就诊。查体:发育正常,无紫绀,心界正常,心率71次/分,心律不齐,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无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CT冠状动脉成像:舒张期轴位图像示二尖瓣被纤维膜性结... 患者男,62岁,因胸闷来院就诊。查体:发育正常,无紫绀,心界正常,心率71次/分,心律不齐,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无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CT冠状动脉成像:舒张期轴位图像示二尖瓣被纤维膜性结构分成两个大小不等的瓣口(图1A);MPR示平行于室间隔左心室长轴面(两腔心)呈双"V"型血流征,在左心室二尖瓣环短轴面呈二尖瓣双孔样改变(图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迭代重建算法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肺动脉双源CT成像的图像质量
7
作者 孙喜霞 季颖群 +6 位作者 郑飞 赵承琳 贾崇富 杨志强 卢晓娟 刘兴众 王照谦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6期376-380,共5页
目的与滤波反投影(FBP)算法比较,探讨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AFIRE)算法大螺距肺动脉双源CT(DSCT)成像的图像质量。方法对临床怀疑肺栓塞的69例患者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肺动脉CT扫描,分别采用SAFIRE和FBP算法进行图像重建,比较两... 目的与滤波反投影(FBP)算法比较,探讨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AFIRE)算法大螺距肺动脉双源CT(DSCT)成像的图像质量。方法对临床怀疑肺栓塞的69例患者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肺动脉CT扫描,分别采用SAFIRE和FBP算法进行图像重建,比较两种重建算法的肺动脉CT图像质量、噪声、SNR和CNR。结果 SAFIRE算法图像的肺动脉CT图像质量显著优于FBP算法[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28±0.36)分和(1.99±0.56)分,P<0.001];SAFIRE算法的噪声显著低于FBP算法[分别为(14.60±2.11)HU和(18.52±2.65)HU,P<0.001];SAFIRE算法的SNR和CNR显著高于FBP算法(SNR分别为26.57±4.99和20.23±3.94,P<0.001;CNR分别为23.41±4.58和17.77±3.62,P<0.001)。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肺动脉DSCT成像时,与FBP算法相比,SAFIRE算法的肺动脉CT图像噪声更低,图像质量更高,显示肺动脉细小分支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质量 迭代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诊断窦房结支动脉瘤1例
8
作者 安攀 杨志强 +2 位作者 贾崇富 孙喜霞 王照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87-1187,共1页
患者女,72岁,无明显诱因间断发作心悸2年,伴胸闷、乏力,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自行缓解;本次心悸症状再发并加重1天。心悸发作时心电图:窦性心率,124次/分,下壁导联QRS波终末见逆行P波,V1导联逆行P波位于ST段,提示房室结折返性... 患者女,72岁,无明显诱因间断发作心悸2年,伴胸闷、乏力,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自行缓解;本次心悸症状再发并加重1天。心悸发作时心电图:窦性心率,124次/分,下壁导联QRS波终末见逆行P波,V1导联逆行P波位于ST段,提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可能性大。发作间歇期心电图:窦性心率,56次/分,Ⅲ、aVF导联窄Q波。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左心室功能减低,主动脉瓣和二尖瓣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进展为主动脉夹层一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雪 王照谦 +3 位作者 杨志强 贾崇富 何春丽 孙喜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24-425,共2页
主动脉壁内血肿为没有内膜破口的主动脉夹层,被认为是一种变异的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夹层的早期阶段,占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10%-20%。目前对其病理学发展过程尚有争议,随着研究的深入,认为主动脉壁内血肿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体。典型的临床... 主动脉壁内血肿为没有内膜破口的主动脉夹层,被认为是一种变异的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夹层的早期阶段,占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10%-20%。目前对其病理学发展过程尚有争议,随着研究的深入,认为主动脉壁内血肿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体。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背部疼痛,多呈撕裂样,临床转归各异,严重时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对本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血栓形成 血肿 动脉瘤 夹层 早期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痉挛致冠状动脉CT成像假阳性一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学燕 王照谦 +5 位作者 孙喜霞 杨志强 张波 王浩 陈爱军 贾崇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89-90,共2页
痉挛可导致冠状动脉CT假阳性,但鲜见报道。本例提示当冠状动脉CT出现常见原因无法解释的假阳性且狭窄处未见明确斑块时,应考虑冠状动脉痉挛这一少见征象。
关键词 冠状血管痉挛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戒烟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意外检出自发孤立性颈总动脉壁内血肿一例
11
作者 梁杉 王照谦 +4 位作者 杨志强 孙喜霞 邹玉洁 贾学燕 贾崇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16-316,共1页
自发孤立性头颈部动脉夹层少见报道,其中以颈内动脉最常见,占头颈部动脉的70%~80%,年发病率为2.5~3/10万。本例为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意外检出左侧颈总动脉不典型夹层(壁内血肿),罕见文献报道。
关键词 颈内动脉 血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周脂肪绞窄征与支架内反复再狭窄二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雅琪 潘瑶 +3 位作者 王照谦 孙喜霞 杨志强 贾崇富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12-1415,共4页
病例资料病例1,女,61岁,因“发作性胸痛3个月,加重20 d”入院。患者3个月前起多于劳累后出现胸痛,为胸骨后压榨感,偶伴大汗,持续时间约10~20 min,休息后可缓解。行心电图检查示Ⅲ、avF导联异常Q波。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控制可,无糖... 病例资料病例1,女,61岁,因“发作性胸痛3个月,加重20 d”入院。患者3个月前起多于劳累后出现胸痛,为胸骨后压榨感,偶伴大汗,持续时间约10~20 min,休息后可缓解。行心电图检查示Ⅲ、avF导联异常Q波。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控制可,无糖尿病、吸烟、饮酒及家族遗传病史。2017年6月首次入院,实验室检查示超敏肌钙蛋白I 1.799 ug/L(参考值0~0.10 ug/L),总胆固醇5.66 mmol/L(参考值<5.2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3.54 mmol/L(参考值<3.12 mmol/L),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4.9 mg/L(参考值0~3.0 mg/L),血沉32 mm/h(参考值0~20 m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脂肪 支架 冠状动脉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力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冠状动脉成像时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检出中的补充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兴众 杨志强 +4 位作者 王照谦 贾崇富 孙喜霞 陈爱军 邹玉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7-421,共5页
目的 :探讨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检出率,并分析其特征,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2011-09至2013-03筛查冠心病而接受高分辨力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11 241例患者中,意外检出25例AHCM(组... 目的 :探讨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检出率,并分析其特征,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2011-09至2013-03筛查冠心病而接受高分辨力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11 241例患者中,意外检出25例AHCM(组)。分析其CT图像特征,并与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对照。测量左心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心尖部最大厚度及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计算左心室心尖部舒张末期最大厚度与后壁比值、心尖部室壁增厚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另取正常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意外检出AHCM 25例,检出率约为0.2%。25例AHCM患者在CT横轴面、两腔心面或四腔心面图像上均存在左心室心尖部室壁节段性或弥漫性肥厚,均伴有不同程度左心室腔变形等征象,其中17例患者在舒张末期两腔心面上左心室腔呈"黑桃A"形状,在收缩末期左心室心尖心室腔闭塞。7例行磁共振成像患者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CT成像结果一致。AHC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HCM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心尖部室壁增厚率降低,左心室心尖部舒张末期最大室壁厚度、左心室心尖部舒张末期最大室壁厚度/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室壁厚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室壁厚度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等CT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5例AHCM患者中,9例伴冠状动脉狭窄(中度狭窄2例,轻度狭窄7例);10例伴心肌桥。结论 :高分辨力CT冠状动脉成像意外检出的AHCM具有典型CT特征,可作为磁共振成像诊断AHCM的辅助检查手段。每一位临床影像医师都应利用冠状动脉CT图像评价是否存在AHCM,尤其是可疑冠心病合并AHCM者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意外检出心外病变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俊青 卢晓娟 +2 位作者 司富雨 余红 贾崇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6-419,共4页
目的:量化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CCTA)心外病变的意外检出,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方法:2011-06至2013-03临床怀疑冠心病并接受CCTA检查的1 169例患者,入选患者共1 030例,其中住院患者589例,门诊患者441例;年... 目的:量化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CCTA)心外病变的意外检出,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方法:2011-06至2013-03临床怀疑冠心病并接受CCTA检查的1 169例患者,入选患者共1 030例,其中住院患者589例,门诊患者441例;年龄≥60岁患者549例,<60岁481例。由三名医师在扩大扫描视野的图像采用相应窗宽和窗位对肺、纵隔、胸廓和上腹部等病变进行评价并记录病变检出结果。同时根据心外病变的临床意义进行评分:有意义病变组,包括1分为严重病变,需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2分为病变有临床及预后相关性,要求临床重视,需要随访和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的病变。无意义病变组,包括3分为轻微病变,不需要随访和进一步检查。结果:1 030例患者中意外检出心外病变197例(19.1%),共224处,其中27例(2.6%)患者有2处病变。90/1 030例(8.7%)患者共106处有意义病变。其中肺癌意外检出3例(0.3%),肺动脉栓塞意外检出8例(0.8%)。107例患者共118处无意义病变。住院患者检出114/589例(19.4%),门诊患者检出83/441例(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的患者心外病变检出76/481例(15.8%),年龄≥60岁的患者心外病变检出121/549例(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增加额外有效辐射剂量的情况下,在扩大扫描视野的CCTA上心外病变检出率为19.1%,其中有意义病变检出率为8.7%。每一位影像诊断医师都应常规利用CCTA评价是否存在心外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病变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患者肾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灌注成像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余红 徐俊青 +1 位作者 丁文静 贾崇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63-1066,共4页
目的:利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的肾皮质血流灌注情况及其变化特点。方法:90例资料完整者,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9例,分为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n=30)和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组(n=29),31... 目的:利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的肾皮质血流灌注情况及其变化特点。方法:90例资料完整者,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9例,分为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n=30)和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组(n=29),31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行128层双源CT全肾容积灌注扫描,测量肾皮质血容量(BV)、血流量(BF)、达峰时间(TTP)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等灌注参数。结果:97例检查者完成全肾CT容积灌注成像,其中90例(92.8%)成功行灌注后处理分析。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组BF增加,BV、MTT和TTP减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BF较对照组显著减小[(214.6±36.1)ml/(min·100 ml)vs(262.1±26.6)ml/(min·100 ml),P<0.01],但两组BV、TTP和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组比较,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BF显著减小[(268.9±33.1)ml/(min·100 ml)vs(214.6±36.1)ml/(min·100 ml),P<0.01],TTP和MTT亦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肾CT容积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价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患者的肾皮质血流灌注变化情况;在所有灌注参数中,BF较其他参数更能敏感地反应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患者的肾微循环灌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器官损害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前期患者升主动脉可扩张性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埴飚 刘波 +2 位作者 徐俊青 周祖华 贾崇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患者的升主动脉可扩张性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我院接受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成像检查的健康体检或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所有患者。共206例纳入研究,其中理想血压组85例和高血压前期组121...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患者的升主动脉可扩张性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我院接受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成像检查的健康体检或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所有患者。共206例纳入研究,其中理想血压组85例和高血压前期组121例。采用128层双源CT。将原始数据每间隔5%RR间期进行全时相重建。以垂直于左冠状动脉主干发出主动脉根部层面为参考平面,取其上25 mm作为感兴趣层面。计算升主动脉可扩张性。结果:高血压前期组升主动脉可扩张性明显小于理想血压组(P<0.01)。高血压前期组升主动脉标化Ss较理想血压组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主动脉可扩张性在性别、高血脂与血脂正常之间均无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升主动脉可扩张性与年龄(r=-0.69,P=0.001)、收缩压(r=-0.37,P=0.001)、脉压(r=-0.43,P=0.001)和糖化血红蛋白(r=-0.43,P<0.05)之间呈负相关。年龄(标化β=-0.66,P=0.001)和收缩压(标化β=-0.44,P=0.001)是升主动脉可扩张性减退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在不增加造影剂用量和辐射剂量的前提下,利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成像早期检测高血压前期人群升主动脉可扩张性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有助于识别危险性较高的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升主动脉 血管舒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升主动脉弹性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波 赵埴飚 +1 位作者 徐俊青 贾崇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48-252,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升主动脉弹性与靶器官损害(TOD)的关系及敏感指标。方法纳入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192例患者,按伴发TOD个数分为A组51例(不伴TOD),B组73例(伴发1个TOD),C组48例(伴发2个TOD),D组20例(伴发3个TOD)。回顾性分析心电门控...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升主动脉弹性与靶器官损害(TOD)的关系及敏感指标。方法纳入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192例患者,按伴发TOD个数分为A组51例(不伴TOD),B组73例(伴发1个TOD),C组48例(伴发2个TOD),D组20例(伴发3个TOD)。回顾性分析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采用动脉可扩张度(AD)、动脉顺应性(AC)、动脉僵硬度(ASI)指标评价升主动脉弹性。结果 4组AD、AC、ASI、舒张期标化最小直径(Ds)、舒张期标化最小面积(Ss)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与B组AD[(3.1±1.2)10^(-3)/mm Hg vs(1.7±0.8)10^(-3)/mm Hg(1mm Hg=0.133kPa)]、AC[(2.2±0.6)mm^2/mm Hg vs(1.4±0.7)mm^2/mm Hg]、ASI(6.8±2.6 vs 13.7±7.2)和baPWV[(1404.0±123.0)cm/s vs(1638.0±307.0)cm/s]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B组与C组AD和AC比较,差异显著(P<0.01)。C组与D组ASI比较,差异显著(P<0.01)。A组与B组,B组与C组标化Ds和Ss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中分位组患TOD风险是低分位组的7.2倍。高分位组患TOD风险是中分位组的9.8倍。结论冠状动脉CT检查升主动脉弹性指标中,AD较AC和ASI更能敏感地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亚临床TOD,并优于传统baPWV和形态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主动脉 血压监测 便携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合并二尖瓣腱索断裂、脱垂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欣 王照谦 +5 位作者 孙喜霞 杨志强 卞晓明 邹玉洁 李琳 贾崇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95-795,共1页
患者,女,49岁,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心悸乏力,伴有夜间端坐呼吸,休息后可逐渐缓解。双下肢水肿。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4/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电图提示:心电轴左偏,心房颤动,心室率85次/分,部分导联ST-T改变。超声... 患者,女,49岁,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心悸乏力,伴有夜间端坐呼吸,休息后可逐渐缓解。双下肢水肿。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4/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电图提示:心电轴左偏,心房颤动,心室率85次/分,部分导联ST-T改变。超声心电图提示:二尖瓣后叶脱垂、断裂并重度反流;左心系统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约60%;中度肺动脉高压。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入院后给予对症处理后择期手术。术前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冠造)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腱索断裂 左心室瘘 右冠状动脉 脱垂 超声心电图 ST-T改变 冠状动脉造影 双下肢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主动脉窦瘤破裂手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安攀 杨志强 +6 位作者 王照谦 贾崇富 孙喜霞 李琳 刘欣 陈爱军 邹玉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在主动脉窦瘤破裂(RSVA)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8至2014-06 MSCT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12例RSVA患者的MSCT影像特点,并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12例RSVA患者中右冠状窦瘤9... 目的:初步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在主动脉窦瘤破裂(RSVA)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8至2014-06 MSCT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12例RSVA患者的MSCT影像特点,并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12例RSVA患者中右冠状窦瘤9例,无冠状窦瘤2例,左冠状窦瘤1例;其中窦瘤破入右心室流出道7例,破入右心室3例,破入右心房2例。MSCT诊断RSVA发生部位和破入心腔位置方面与手术结果一致。但MSCT分别漏诊室间隔缺损5例和室间隔膜部瘤1例。结论:MSCT在RSVA术前诊断中具有优良价值。但在临床工作中应仔细观察,避免漏诊RSVA合并的其他心血管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窦瘤 破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升主动脉弹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孟令红 徐俊青 贾崇富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升主动脉弹性特征。方法:192例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128层双源CT行冠状动脉CT成像。将原始数据每间隔5%RR间期进行全时相重建。以垂直于左冠状动脉主干发出主动脉根部层面为参考平面...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升主动脉弹性特征。方法:192例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128层双源CT行冠状动脉CT成像。将原始数据每间隔5%RR间期进行全时相重建。以垂直于左冠状动脉主干发出主动脉根部层面为参考平面,取其上25mm作为升主动脉兴趣层面。采用三个较常见的指标可扩张度(AD)、动脉顺应性(AC)、动脉僵硬度(ASI)评价升主动脉弹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伴LVH组52例(26.6%),不伴LVH组140例(73.4%)。伴LVH组和不伴LVH组间高血压病程和24h平均收缩压及脉压有统计学差异。伴LVH组的升主动脉AD[(1.71±0.96)×10^(-3) mmHg^(-1) vs(3.14±1.21)×10^(-3) mmHg^(-1)]和AC[(1.03±0.49)mm^2 mmHg^(-1) vs(1.72±0.79)mm^2 mmHg^(-1)]较不伴LVH组显著降低,而ASI(11.07±6.6vs 21.39±15.22)显著增加(P均<0.001);俩组间升主动脉标化舒张期最小直径无统计学差异,最小面积和肱踝脉波传导速度(baPWV)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LVH患者的升主动脉弹性较无LVH者明显减退,其程度强于传统baPWV和形态学。在不增加医疗成本前提下,利用冠状动脉CT成像获得升主动脉弹性指标,对早期识别高血压LVH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主动脉 弹性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