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治疗相关心脏毒性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银银 隋鸿平 +3 位作者 李婷婷 姜桐桐 史铁英 夏云龙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3072-3078,共7页
心脏毒性是乳腺癌患者癌症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增加了患者身心痛苦,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故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乳腺癌治疗相关心脏毒性风险预测模型是评估高危患者的重要方法,且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本... 心脏毒性是乳腺癌患者癌症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增加了患者身心痛苦,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故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乳腺癌治疗相关心脏毒性风险预测模型是评估高危患者的重要方法,且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本文根据研究对象所接受的治疗方法,将现有模型分为特异性模型和普适性模型,并对各模型的构建过程与方法、预测因子、效果验证与应用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比较分析。分析表明现有模型的构建方法主要采用Logistic回归和Cox比例回归等传统统计方法,少数使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因子多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BMI、蒽环类药物、曲妥珠单抗和紫杉醇,预测性能良好,但各模型预测因子差异较大,且呈现重开发而轻应用的不平衡局面。未来研究应注重模型临床应用和本土化验证,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丰富新型建模方法,开展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研究,提高模型稳定性,为临床医护人员识别心脏毒性提供有效筛查工具。本文能够为我国临床医护人员构建及应用乳腺癌治疗相关心脏毒性风险预测模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心脏毒性 乳腺肿瘤 风险模型 预测模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诊在癌症患者肿瘤心脏病学服务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隋鸿平 李婷婷 +2 位作者 姜桐桐 夏云龙 史铁英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4-719,共6页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这部分归因于癌症治疗的心血管毒性。肿瘤心脏病转诊可优化癌症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制定预防和治疗心血管毒性的策略。本文总结了癌症患者肿瘤心脏病的转诊策略、转诊现状,并提出我国肿瘤心...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这部分归因于癌症治疗的心血管毒性。肿瘤心脏病转诊可优化癌症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制定预防和治疗心血管毒性的策略。本文总结了癌症患者肿瘤心脏病的转诊策略、转诊现状,并提出我国肿瘤心脏病转诊模式的发展建议,以期提高我国医护人员实施肿瘤心脏病转诊的意识,并为推动肿瘤心脏病转诊模式的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心脏毒性 转诊与会诊 多学科团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碎裂QRS波的影响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李国草 刘艳军 +6 位作者 夏云龙 高连君 张树龙 杨延宗 董颖雪 尹晓盟 常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083-208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碎裂QRS波(fQRS)的影响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AMI患者137例,其中男109例,女28例;平均年龄(60.5±12.5)岁。按病情不同将患者分为急诊PC...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碎裂QRS波(fQRS)的影响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AMI患者137例,其中男109例,女28例;平均年龄(60.5±12.5)岁。按病情不同将患者分为急诊PCI组31例、择期PCI组61例、未行PCI(拒绝或无法行PCI治疗)组45例,于术前、术后当天、术后1周、术后2周及随访6个月时分别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fQRS的发生率;同时根据体表心电图有无fQRS将其分成两组〔fQRS组(70例)和无fQRS组(67例)〕,比较两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急诊PCI组、择期PCI组、未行PCI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高血压、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心房纤颤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7例患者中急诊PCI组、择期PCI组及未行PCI组患者术前心电图梗死部位对应导联可见fQRS者分别为14例(45.2%)、35例(57.4%)、21例(46.7%);术前、术后当天、术后1周3组心电图fQR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2周和随访6个月时3组fQR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2周急诊PCI组与择期PCI组患者心电图fQRS发生率较未行PCI组均降低(P<0.01),随访6个月时急诊PCI组心电图fQRS发生率较择期PCI组和未行PCI组降低(P<0.01)。3组患者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有fQRS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无fQRS组〔8.6%(6/70)与0%(0/67),P=0.028〕。结论 AMI后fQRS可能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早期开通冠状动脉血管可以降低心电图fQRS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律失常 心性 碎裂QRS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尹达 朱皓 +7 位作者 周旭晨 黄榕翀 张波 王少鹏 张佑生 贾玉卿 孙梦涵 崔哈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22-52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直接PCI治疗患者184例,随机分为血栓抽吸...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直接PCI治疗患者184例,随机分为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A组,78例)和常规PCI及静脉滴注替罗非班组(B组,10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肌染色分级、术后24 h ST回落>70%的比率、大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及随访30 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与B组比较,A组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减少(21.14%比5.67%,P=0.011),心肌染色分级提高(1.12±0.47比2.03±0.32,P=0.021),术后24 h ST回落幅度>70%的比率增加(85%比94%,P=0.003),围术期大出血发生率减少(9%比4%,P=0.03),30 d随访期间的严重不良心脏事件明显降低。结论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较常规PCI能有效改善心肌微循环的再灌注,降低围手术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以ST段抬高为特征的TakoSTubo心肌病与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28
5
作者 梁滨 黄榕翀 +5 位作者 康美丽 史晓利 李智 刘俊 朱皓 周旭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4-539,共6页
目的:分析单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年临床数据,探讨Tako STubo心肌病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连续入选2008-01至2014-04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初步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 042例。... 目的:分析单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年临床数据,探讨Tako STubo心肌病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连续入选2008-01至2014-04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初步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 0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更正诊断为Tako STubo心肌病有10例患者纳入Tako STubo心肌病组。选取同一时期内发病时间≤6 h,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前降支单支病变的32例患者纳入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血脂水平、心肌标志物水平、常规12导联心电图前壁导联病理性Q波发生率、QTc间期及倒置T波分布情况。结果:在初步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修正诊断为Tako STubo心肌病的比例为1.06%。Tako STubo心肌病组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中女性占9%(P<0.01)。Tako STubo心肌病组发病前存在应激史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70%vs 22%,P=0.02),Tako STubo心肌病组患者心肌标志物峰值水平显著低于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肌酸激酶:(486.0±249.0)U/L vs(716.0±132.0)U/L,肌酸激酶同工酶:(13.5±17.1)mg/L vs(47.5±21.9)mg/L,心肌肌钙蛋白I:(22.8±16.3)ng/ml vs(56.4±24.0)ng/ml,P均<0.01]。两组间发病年龄、高血压患者比例、糖尿病患者比例、血脂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前壁导联Q波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ako STubo心肌病组与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在QTc间期[(630.0±117.0)ms vs(540.0±62.0)ms,P=0.001]、12导联心电图Ⅱ、Ⅲ、a VF、a VR、V6导联倒置T波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0.00%vs 3.13%;60.00%vs 6.25%;90.00%vs 3.13%;100.00%vs 21.88%;100.00%vs 46.88%;P均<0.05)。结论:与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相比,心电图以ST段抬高为特征的Tako STubo心肌病患者发病前多伴精神或躯体应激因素,QTc间期显著延长,T波倒置分布更加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koSTubo心肌病 急性心肌梗死 前壁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肺超声彗尾征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 被引量:10
6
作者 钟雷 苏德淳 +2 位作者 王珂 张树龙 丛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1-564,共4页
目的探讨床旁经胸肺超声彗尾征诊断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因急性呼吸困难入院的患者58例,于药物治疗前行床旁经胸肺超声检查。将患者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与肺源性呼吸困难,比较经胸肺超声检查结果,判断经胸肺超声彗尾征... 目的探讨床旁经胸肺超声彗尾征诊断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因急性呼吸困难入院的患者58例,于药物治疗前行床旁经胸肺超声检查。将患者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与肺源性呼吸困难,比较经胸肺超声检查结果,判断经胸肺超声彗尾征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经胸肺超声彗尾征诊断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敏感度为93.75%(30/32,95%CI 77.78%~98.91%),特异度为88.46%(23/26,95%CI 68.72%~96.97%),阳性预测值为90.90%(30/33,95%CI 74.53%~97.62%),阴性预测值为92.00%(23/25,95%CI 72.50%~98.60%),诊断准确率为91.38%(53/58)。结论根据经胸肺超声彗尾征可以较准确地诊断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困难 肺疾病 超声检查 彗尾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心形态和功能变化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妍 王珂 +2 位作者 刘晓萍 旅朝霞 于文信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0-291,共2页
目的 :评价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和随访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方法 :入选病例 14例 ,房间隔缺损直径为 9~ 37( 2 2 7± 10 6 )mm。分别于术前、术后 1周和随访期 (平均 16 4±9 7个月 )行超声心动图... 目的 :评价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和随访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方法 :入选病例 14例 ,房间隔缺损直径为 9~ 37( 2 2 7± 10 6 )mm。分别于术前、术后 1周和随访期 (平均 16 4±9 7个月 )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与术前比较 ,术后及随访期右心室内径缩小 ,三尖瓣口、肺动脉瓣口血流峰值和肺动脉收缩压明显降低 (P <0 0 5~0 0 1) ,有显著性差异。未发现房室瓣和腔静脉梗阻以及主动脉壁受压 ,无新出现的心律失常和脑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在消除异常分流的同时可有效改善右心高容量负荷状态 ,降低肺动脉高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后 右心形态 超声心动描记术 Amplatzer封堵器置入术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评价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功能、运动同步性及预测消融术后复发的价值 被引量:12
8
作者 商志娟 顾金萍 +5 位作者 苏德淳 丛涛 孙颖慧 刘岩 陈娜 杨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评价孤立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左心房功能及运动同步性,并探讨2D-STE参数在预测房颤消融术后复发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3-06至2015-05期间诊断为孤立性房颤患者50例,为孤立性房颤组,另选我...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评价孤立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左心房功能及运动同步性,并探讨2D-STE参数在预测房颤消融术后复发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3-06至2015-05期间诊断为孤立性房颤患者50例,为孤立性房颤组,另选我院的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孤立性房颤组中,有34例患者的左心房无扩大为左心房无扩大亚组,另外16例为左心房扩大亚组。在窦性心律的条件下,应用2D-STE技术,获得左心房长轴整体及各个节段的应变及应变率曲线。测量左心房在心室收缩期峰值应变(PALS)及应变率(SRs)和舒张晚期峰值应变(ACLS)及应变率(SRa),并测量各个节段达峰值应变时间,并计算各个节段的达峰时间标准差(TPSD)。心室收缩期的TPSD,命名为SDs,舒张晚期的TPSD,命名为SDa。结果:孤立性房颤组的PALS(28.34±8.57 vs 38.73±6.13)、SRs(1.17±0.31 vs 1.57±0.25)、ACLS(14.11±4.91vs 18.86±3.57)、SRa(-1.41±0.58 vs-1.90±0.30)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SDs[(8.11±3.00)%vs(4.67±1.48)%]、SDa[(5.57±2.26)%vs(3.11±1.13)%]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大(P均<0.05)。另外,孤立性房颤组中的左心房无扩大亚组的PAL、SRs、ACLS、SRa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SDs,SDa大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Ds,SDa能够较传统参数更有效的区分孤立性房颤和对照组(SDs:敏感度83%,特异度72%;SDa:敏感度81%,特异度76%)。SDs,SDa的增大是预测孤立性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最佳因素(SDs:敏感度80%,特异度71%;SDa:敏感度86%,特异度79%)。结论:2D-STE技术能够检测出孤立性房颤患者的左心房功能降低和运动不同步,左心房无扩大的孤立性房颤患者,2D-STE参数仍有显著异常。SDs、SDa能够较传统参数更有效的区分孤立性房颤和健康者,而且是预测房颤术后复发的最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技术对比分析心房颤动及非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的形态学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赵宏伟 王照谦 +7 位作者 尹晓盟 杨东辉 杨志强 肖明 高连君 张树龙 杨延宗 夏云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评价心房颤动(房颤)及非房颤患者左心耳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入选的86例患者分为房颤组44例为拟行导管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42例为无房颤的患者。...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评价心房颤动(房颤)及非房颤患者左心耳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入选的86例患者分为房颤组44例为拟行导管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42例为无房颤的患者。所有患者经 MSCT 肺静脉成像检查,进行三维容积重建。测量左心耳容积、左心耳口长短径直径、左心耳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的关系、左心耳嵴的长度及宽度。结果:房颤组患者左心房容积(119.8±33.4)ml、左心耳容积(10.1±4.8)ml、左心耳口面积(293.2±113.7)mm^2、左心耳口长短径(24.3±5.3)mm、(15.6±4.4)mm 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分别为:(89.6±29.2)ml,(7.5±3.1)ml,(221.5±87.6)mm^2,(20.8±3.8)mm 及(13.0±3.3)mm,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房颤组患者左心耳口面积自54.0 mm^2~502.4 mm^2不等,对照组为111.0 mm^2~566.6 mm^2不等。而两组中左心耳嵴的长度及宽度、左心耳基部同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的距离没有显著差别。结论:在房颤患者中,除了左心房的增大,左心耳容积及左心耳口面积也显著地增大,提示左心耳形态学的改变同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房颤患者左心耳口面积相差很大,术前评价左心耳口对选择封堵器及其型号很有帮助。另一方面,左心耳非常接近冠状动脉回旋支,基于左心耳基部消融时,应谨慎选择消融策略以避免损伤回旋支。MSCT 可作为测量及评价左心房、左心耳相关指标,明确左心耳周围组织结构的有效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 心房颤动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患者照料者护理负担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国君 丛涛 +1 位作者 常栋 张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22-625,共4页
目的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照料者的护理负担程度,了解照料者的身心压力状况,探究心肌梗死患者照料者护理负担的有效预测因子,为改善其护理负担提供依据。方法以护理者负担量表(ZBI)为测量工具,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面对面结构化访谈收集调查... 目的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照料者的护理负担程度,了解照料者的身心压力状况,探究心肌梗死患者照料者护理负担的有效预测因子,为改善其护理负担提供依据。方法以护理者负担量表(ZBI)为测量工具,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面对面结构化访谈收集调查问卷,对心肌梗死患者主要照料者的护理负担进行评价。结果心肌梗死患者照料者的护理负担较重,护理负担在照料者的年龄、照料者收入、与患者的关系、每天护理时间和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照料者护理负担较重,照料者与患者的关系、患者的性别、护理总期限、每天护理时间以及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护理负担的预测因子,未来干预应加强心理一致感能力提升,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料者 生活自理能力 护理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追踪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位移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1
作者 商志娟 王珂 +2 位作者 孙颖慧 丛涛 安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4-477,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追踪技术(TT)测量收缩期二尖瓣环位移(MADs)在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6例(心衰组)及健康志愿者20名(对照组)。以二维超声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 目的探讨组织追踪技术(TT)测量收缩期二尖瓣环位移(MADs)在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6例(心衰组)及健康志愿者20名(对照组)。以二维超声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采用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心尖四腔及两腔切面,应用TT技术测量左心室侧壁、室间隔、前壁及下壁4个位置的MADs,并计算其平均值,与M型超声测量的MADs进行一致性及相关性分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心衰组的年龄、LVEDD、体表面积对LVEF与MADs均值的相关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的LVEDD、LVEDV、LVESV明显增高(P均<0.01),LVEF显著降低(P均<0.01)。心衰组4个位置的MADs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TT与M型超声测量的MADs平均值高度相关且一致性良好(r=0.97,P<0.01)。MADs平均值与LVEF的关系受LVEDD的影响(r2=0.69,P<0.01)。结论TT测量MADs结合LVEDD可以准确、简洁、快速地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功能 组织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导管消融后空白期复发机制及处理 被引量:9
12
作者 孙源君 常栋 高连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6-208,共3页
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消融)后空白期复发并非代表手术失败,其机制除了消融存在漏点外,主要包括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交感神经张力增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并不能改善长期预后,针对特有的机制,可予激素、秋水仙碱等抗炎治疗减... 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消融)后空白期复发并非代表手术失败,其机制除了消融存在漏点外,主要包括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交感神经张力增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并不能改善长期预后,针对特有的机制,可予激素、秋水仙碱等抗炎治疗减少炎症反应。针对远期复发高危患者必要时空白期内可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二次消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杜萍 常栋 陈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7-410,共4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组(n=18)、缺血再灌注组(n=18)和假手术组(n=18)。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从阿托伐他汀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各选取8只小鼠进行Evan...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组(n=18)、缺血再灌注组(n=18)和假手术组(n=18)。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从阿托伐他汀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各选取8只小鼠进行Evans blue和TTS染色,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梗死的面积,制备大鼠心肌组织匀浆,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于术后14 d检测剩余30只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室重构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大鼠与再灌注组比较,心肌梗死面积小于缺血再灌注组,缺血未梗死面积大于缺血再灌注组,心肌梗死面积占缺血总面积的比例小于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及阿托伐他汀组MDA、TNF-α和MPO均增加,但阿托伐他汀组增加较少。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室功能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减小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损伤的梗死面积,改善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依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忠 项美香 +2 位作者 马长生 张树龙 杨延宗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国产依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筛选18~75岁,持续时间≤90 d(1 h~90 d),心室率≥60次/min的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房扑患者共99例,随机分为依布利特组和普罗帕酮组各49和50例...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国产依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筛选18~75岁,持续时间≤90 d(1 h~90 d),心室率≥60次/min的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房扑患者共99例,随机分为依布利特组和普罗帕酮组各49和50例。依布利特组首剂1mg静注,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1 mg。普罗帕酮组首剂70 mg静注,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70mg。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房颤/房扑的心室率。转复率:依布利特组69.39%(34/49),普罗帕酮组44.00%(2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复时间:依布利特组显著短于普罗帕酮组(16.79±12.31)min对(36.92±11.38)min,P<0.01。不良反应:依布利特组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非持续性单形性室速,发生率6.12%(3/49),普罗帕酮组多为一过性低血压及长间歇,一例出现急性左心衰。结论:依布利特转复房颤/房扑的疗效高于普罗帕酮,转复时间短于普罗帕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须在严格监控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心律失常药 治疗应用 普罗帕酮 治疗应用 心房颤动 药物疗法 心房扑动 药物疗法 输注 静脉内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颖慧 商志娟 +2 位作者 丛涛 王珂 张树龙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0例SLE患者(SLE组)及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应用STI检测心尖四腔心左心室长轴平均应变(LS)、平均应变率(LSR)及平均应...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0例SLE患者(SLE组)及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应用STI检测心尖四腔心左心室长轴平均应变(LS)、平均应变率(LSR)及平均应变达峰时间(TPLS)和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平均圆周应变(CS)、平均应变率(CSR)及平均应变达峰时间(TPCS)。结果 SLE组LS、CSR及C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间LSR、LSTP及CST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TI技术能够检测出SLE患者亚临床型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并为探讨其心肌受累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神经重塑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姜晓晓 周祖华 +1 位作者 常栋 齐中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77-1080,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神经重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0,缝线穿过冠状动脉前降支下方但不结扎)、手术组(n=10,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手术给药组(n=10,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神经重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0,缝线穿过冠状动脉前降支下方但不结扎)、手术组(n=10,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手术给药组(n=10,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并给予白藜芦醇)。手术后4周,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PCR检测心肌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β蛋白、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手术给药组梗死周边区心肌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β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 <0.05);与手术组比较,手术给药组梗死周边区心肌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β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 <0.01)。结论白藜芦醇可减少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的神经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蛋白和mRNA的表达,进而抑制心脏神经重塑,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心肌梗死 神经重塑 神经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1Β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相关高血压的血压管理研究进展
17
作者 隋鸿平 李婷婷 +2 位作者 姜桐桐 夏云龙 史铁英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932-1936,共5页
近年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类药物逐渐增多且应用广泛,其诱发的高血压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诱发高血压难以被及时诊断且未受控制的高血压疏于管理,因此,积极的血压管理策略是十分必要的。本... 近年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类药物逐渐增多且应用广泛,其诱发的高血压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诱发高血压难以被及时诊断且未受控制的高血压疏于管理,因此,积极的血压管理策略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总结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治疗及其相关高血压的现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相关高血压的血压管理策略,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相关高血压的重视,并为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患者提供血压管理策略,以改善患者的血压控制和心血管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抗肿瘤治疗相关高血压 血压管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源君 尹晓盟 夏云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20-922,共3页
肺静脉狭窄是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因其症状缺乏特异性或部分患者早期无症状,漏诊、误诊率偏高,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治疗策略包括介入及外科治疗,介入治疗为常用方法,但术后再狭窄率偏高,治疗后需密切随访,必... 肺静脉狭窄是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因其症状缺乏特异性或部分患者早期无症状,漏诊、误诊率偏高,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治疗策略包括介入及外科治疗,介入治疗为常用方法,但术后再狭窄率偏高,治疗后需密切随访,必要时再次干预治疗,外科治疗对于严重肺静脉狭窄也有良好效果。本文对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肺静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侧房室旁路导管射频消融术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树龙 高连君 +1 位作者 杨延宗 林治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针对右侧旁路导管射频消融术较为困难,放电次数较多,射频电流能量较大的特点,对15例右侧房室旁路患者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后的心率变异性分析,旨在了解右侧旁路导管射频消融术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均... 目的:针对右侧旁路导管射频消融术较为困难,放电次数较多,射频电流能量较大的特点,对15例右侧房室旁路患者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后的心率变异性分析,旨在了解右侧旁路导管射频消融术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第1天大致同一时间、同一安静环境下采取5分钟的心脏搏动,并排除药物及其它影响心率变异性的因素,经短时心率变异性分析软件,得到心率变异性的时域及频域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小心率及平均心率升高,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R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百分比及高频能谱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侧旁路导管射频消融术在阻断异常传导的同时,亦导致以副交感神经功能损伤为主的心率变异性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 导管消融 射频 右侧旁道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导管消融的心房颤动患者远期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国草 赵威瑾 +6 位作者 夏云龙 高连君 张树龙 杨延宗 董颖雪 尹晓盟 常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25-528,共4页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包括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患者远期血栓栓塞的情况,以了解房颤导管消融患者远期血栓栓塞与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从而指导房颤导管消融患者远期抗凝策略的选择。方法:入选2000-01至2009-05于我院行...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包括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患者远期血栓栓塞的情况,以了解房颤导管消融患者远期血栓栓塞与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从而指导房颤导管消融患者远期抗凝策略的选择。方法:入选2000-01至2009-05于我院行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患者321例,其中阵发性房颤261例,持续性房颤60例,平均随访(66.7±26.9)个月,根据房颤是否复发分为无复发组204例和复发组117例,观察其血栓栓塞情况及与脑血管意外危险因素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结果:无复发组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复发组栓塞发生率(1.96%vs 7.69%,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复发组与复发组中CHA2DS2-VASC<2分者栓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HA2DS2-VASC≥2分者(0%vs 5%,P=0.023;4.45%vs 17.24%,P=0.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复发组中CHA2DS2-VASC<2分者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复发组中CHA2DS2-VASC<2分者栓塞发生率(0%vs 4.45%,P=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复发组中CHA2DS2-VASC≥2分者栓塞发生率与复发组中CHA2DS2-VASC≥2分者栓塞发生率(5%vs 17.24%,P=0.0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接受导管消融的房颤患者中,长期随访没有房颤复发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明显降低。CHA2DS2-VASC评分在评价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远期血栓栓塞发生率方面有重要意义。提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远期维持窦性心律患者中CHA2DS2-VASC<2分者可以酌情考虑停用华法林,但对于CHA2DS2-VASC≥2分者,仍继续应用华法林抗凝获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 射频消融 远期成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