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腺病毒介导的白介素-24转移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和周期调节蛋白p21、p27及CyclinE的影响
1
作者 王晓浪 周建华 王从俊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IL-24转移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21、p27及Cyclin E的影响。方法采用10%FBS/DMEM培养293细胞,扩增腺病毒载体,GMCs培养4~6代细胞后用于分析。1观察IL-24对LPS诱导的GMCs...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IL-24转移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21、p27及Cyclin E的影响。方法采用10%FBS/DMEM培养293细胞,扩增腺病毒载体,GMCs培养4~6代细胞后用于分析。1观察IL-24对LPS诱导的GMCs凋亡影响:分为对照组、Ad.IL-24组、LPS组和LPS+Ad.IL-24组,其中对照组和LPS组GMCs不转染携带IL-24腺病毒(Ad.IL-24),Ad.IL-24组和LPS+Ad.IL-24组以Ad.IL-24转染GMCs,LPS组和LPS+Ad.IL-24组加LPS培养,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后24和48 h的GMCs凋亡率;2考察IL-24对GMCs周期蛋白影响:对照组为5%FBS/DMEM培养GMCs,Ad-GFP组采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对照载体(Ad.GFP)转染GMCs,Ad.IL-24+LPS组以Ad.IL-24转染GMCs,采用Western-blot检测p21、p27及Cyclin E表达。结果 1GMCs在培养后24和48 h细胞凋亡率:对照组分别为(0.86±0.15)%和(0.98±0.4)%;IL-24组分别为(1.02±0.22)%和(1.43±0.31)%;LPS组分别为(2.19±0.81)%和(2.49±0.12)%,LPS+Ad.IL-24组分别为(18.01±1.17)%、(26.82±5.01)%;2个观察时间点细胞凋亡率对照组与IL-2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P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PS+Ad.IL-24组细胞凋亡率最高(P<0.05)。2Ad-GFP组p21、p27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yclin E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d.IL-24+LPS组p21、p27表达较Ad-GFP组显著上调(P<0.05),Cyclin E表达较Ad-GFP组下调。结论 IL-24腺病毒载体对正常GMCs无影响,但可使LPS诱导增生的GMCs凋亡增加,其可能机制是上调关键细胞周期负调控蛋白p21、p27及下调Cyclin 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IL-24 系膜细胞 脂多糖 凋亡 细胞周期调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带状疱疹1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晓楠 王华 +3 位作者 于泳 张淑娜 李冉 韩世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47-347,共1页
患儿女,1岁零1周。因左头面部集簇性水疱3 d,于2014年6月6日就诊。患儿3 d前无明显诱因于眼睑出现红斑,水疱,迅速向周围扩展,累及额头、鼻周等处,无明显自觉症状。发病以来无发热,饮食、睡眠、二便、活动如常。既往身体健康,无水痘病史... 患儿女,1岁零1周。因左头面部集簇性水疱3 d,于2014年6月6日就诊。患儿3 d前无明显诱因于眼睑出现红斑,水疱,迅速向周围扩展,累及额头、鼻周等处,无明显自觉症状。发病以来无发热,饮食、睡眠、二便、活动如常。既往身体健康,无水痘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足月顺产,按时预防接种。发病前无水痘、带状疱疹患者接触史。父母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其母妊娠32周时曾患水痘,未用药自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羟基多巴胺损毁单侧内侧前脑束与单侧纹状体大鼠模型的病变早期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孙炜 吴春明 +1 位作者 刘张 难波宏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4-560,共7页
目的 比较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的单侧内侧前脑束(MFB)与单侧纹状体大鼠模型成模4周后多巴胺(DA)系统中神经递质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62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1位点模型组(n=18,1个位点纹状体损毁)、4位点模型组... 目的 比较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的单侧内侧前脑束(MFB)与单侧纹状体大鼠模型成模4周后多巴胺(DA)系统中神经递质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62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1位点模型组(n=18,1个位点纹状体损毁)、4位点模型组(n=18,4个位点纹状体损毁)、MFB模型组(n=18,MFB损毁)和假手术对照组(n=8)。运用免疫组织化学酪氨酸羟化酶(TH)染色方法统计阳性DA神经元脱失率,运用体外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实验、行为学实验和小动物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测四组模型DA转运蛋白(DAT)和D2受体的放射活性结合率的变化。结果 TH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1、4位点模型组和MFB模型组病灶侧TH阳性细胞脱失率分别为19.1%、 84.7%、97.1%,提示模型制作成功。DAT和D2受体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1、4位点模型组及MFB模型组病侧DAT放射活性结合率均下降(P<0.05、P<0.05和P<0.01),且4位点模型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1位点模型组(P<0.05),MFB模型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1、4位点模型组(P<0.01);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1、4位点模型组病侧D2受体放射活性结合率均下降(P<0.05),MFB模型组病侧D2受体放射活性结合率升高(P<0.05)而1、4位点模型组间的下降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AT和D2受体在假手术对照组大鼠病侧与健侧的分布无差异。甲基苯丙胺可诱导3个模型组产生朝向病灶同侧的旋转,但3个模型组之间的旋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溴隐亭可诱发1、4位点模型组产生朝向病灶同侧的旋转,但引发MFB模型组朝向病灶对侧的旋转,1、4位点模型组之间的旋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步行实验结果显示,3个模型组病侧肢体运动启动时间明显长于健侧、步长长度明显短于健侧、步伐调整数明显少于健侧(P<0.001),但3个模型组间病侧的启动时间、步长长度和步伐调整数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纹状体和MFB两种单侧损毁模型DA神经递质功能及行为学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MFB损毁模型类似于人类原发性帕金森病,而纹状体损毁模型则类似于某些帕金森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巴胺转运蛋白 多巴胺D2受体 6-羟基多巴胺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羟基多巴胺损毁单侧内侧前脑束和单侧纹状体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早期和晚期行为学 被引量:2
4
作者 孙炜 吴春明 +1 位作者 刘张 难波宏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比较6-羟基多巴胺损毁单侧内侧前脑束(MFB)和单侧纹状体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在不同时期行为学的差异。方法将6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n=18)、4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n=18)、MFB损毁模型组(n=18)和假手... 目的比较6-羟基多巴胺损毁单侧内侧前脑束(MFB)和单侧纹状体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在不同时期行为学的差异。方法将6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n=18)、4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n=18)、MFB损毁模型组(n=18)和假手术组(n=8)。通过甲基苯丙胺诱导的旋转实验、溴隐亭诱导的旋转实验和步行实验比较损伤后早期(4周后)和晚期(6个月后)大鼠行为学的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结合分析实验计算病灶侧阳性多巴胺神经元脱失率和多巴胺转运蛋白、D2受体结合率。结果甲基苯丙胺诱发1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4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和MFB损毁模型组大鼠均产生朝向病灶同侧的旋转;溴隐亭诱发纹状体损毁模型产生朝向病灶同侧的旋转,而MFB损毁模型组则产生朝向病灶对侧的旋转。成模早期和晚期不同模型组组间比较以及同一模型组中成模早期和晚期比较,旋转圈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步行实验结果显示,同一模型组中,成模早期和晚期病侧肢体运动启动时间明显长于健侧肢体(P<0.001),病侧肢体步长长度明显短于健侧肢体(P<0.001),病侧肢体前后步伐调整数明显少于健侧肢体(P<0.001);同一模型组中,病侧肢体成模早期与晚期、健侧肢体成模早期与晚期比较,上述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多巴胺神经元脱失率、多巴胺转运蛋白及D2受体结合率在不同时期的3种模型病变侧呈现出与行为学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动态变化过程。结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行为学活动并非仅由某些单一多巴胺能参数决定,而是由整个多巴胺能系统的综合效应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行为学实验 多巴胺能系统 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关怀在NICU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田聪亮 王子楠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37,共4页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是集中救治危重新生儿的科室,需要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较高的诊疗水平,另外更离不开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然而,在日常诊疗活动中,往往会过度依赖先进的医疗设备或是过度诊疗,只专注于如何治疗疾病而忽视了患儿的感受,...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是集中救治危重新生儿的科室,需要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较高的诊疗水平,另外更离不开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然而,在日常诊疗活动中,往往会过度依赖先进的医疗设备或是过度诊疗,只专注于如何治疗疾病而忽视了患儿的感受,从而对患儿病情的恢复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有可能会对患儿出院后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严重者影响患儿神经系统发育,或导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因此,为了避免以上的问题,亟需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理念,重视患儿感受,避免不必要的操作,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更为舒适、温馨和安全的医疗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