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足血管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扬 王峰 +2 位作者 李克 李城 纪东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26-828,共3页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护理对接受介入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3例接受血管内球囊成形和支架植入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预后。结果围手术期护理有效促进肢体血供改善及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降...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护理对接受介入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3例接受血管内球囊成形和支架植入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预后。结果围手术期护理有效促进肢体血供改善及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降低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率。结论介入治疗结合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使越来越多的糖尿病足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介入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急症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6
2
作者 何瑛 王庆华 +1 位作者 许秀芳 林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02-604,共3页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急症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6年间300例介入治疗急症的破裂出血性脑动脉瘤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方法。结果急症介入治疗了所有动脉瘤,无一例发生与护理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急症...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急症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6年间300例介入治疗急症的破裂出血性脑动脉瘤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方法。结果急症介入治疗了所有动脉瘤,无一例发生与护理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急症破裂出血性脑动脉瘤的科学和规范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保证了患者治疗和康复的顺利进行,有效的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动脉瘤 介入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介入治疗体会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铭义 王峰 +1 位作者 纪东华 李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50-854,共5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可行性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56例确诊下肢TAO患者入组。所有病例均行下肢CTA及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及明确病变范围,联合采用"祛栓、导管溶栓、腔内成形、抗...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可行性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56例确诊下肢TAO患者入组。所有病例均行下肢CTA及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及明确病变范围,联合采用"祛栓、导管溶栓、腔内成形、抗凝"方案进行治疗。结果术后近期总有效率88.9%,治愈率32.1%,有效率60.8%,无效率7.1%。随访时间(37±12)个月,按照Cooley疗效标准,痊愈12例(21.5%)、良好30例(53.5%)、一般8例(14.3%)、差及截肢6例(10.7%)。大部分患者患肢疼痛缓解,溃疡愈合,行走距离延长,踝肱指数(ABI)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介入治疗对下肢TAO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下肢缺血分期与介入治疗疗效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分期越高,疗效及预后越差;远端流出道对于介入治疗下肢TAO的疗效至关重要;积极开通闭塞血管对TAO治疗具有正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下肢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的影像诊断及综合介入治疗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枫 王峰 +3 位作者 纪东华 王凝芳 刘永晟 李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92-194,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31例门诊疑诊为布加综合征患者的诊疗过程,探讨布加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影响介入疗效的因素。方法31例门诊疑诊为布加综合征的患者行DSA,17例证实为布加综合征,其中16例行介入治疗。结果16例行介入治疗的病人技术上... 目的回顾性分析31例门诊疑诊为布加综合征患者的诊疗过程,探讨布加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影响介入疗效的因素。方法31例门诊疑诊为布加综合征的患者行DSA,17例证实为布加综合征,其中16例行介入治疗。结果16例行介入治疗的病人技术上均获成功。治疗采用单纯球囊扩张7例,放置下腔静脉支架4例(5枚),放置肝静脉支架1例,下腔静脉支架结合下腔静脉滤器1例,单纯溶栓1例,行TIPSS术2例。术后30天症状明显改善13例,无变化1例,死亡2例。结论超声可作为布加综合征的筛查手段,最终确诊要依靠DSA。介入术后开通的静脉血管再闭塞是影响布加综合征疗效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显像 布加综合征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愈合情况预测模型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永晟 刘勇建 +3 位作者 王铭义 张国栋 王峰 李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建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愈合情况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04年7月至2016年6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与血管造影结果相关因素均纳入单因素显著性分析,P<0.25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简易lo... 目的建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愈合情况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04年7月至2016年6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与血管造影结果相关因素均纳入单因素显著性分析,P<0.25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简易logisitc模型,采用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模型评分系统区分能力。结果 19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212枚动脉瘤获血管造影随访。随访时动脉瘤闭塞状态与瘤体是否破裂(P=0.014,OR=2.490,β=0.912)、支架辅助(P<0.001,OR=6.473,β=1.868)、瘤体大小(P=0.014,OR=4.499,β=1.504)、即刻栓塞结果(完全栓塞P<0.001,OR=31.627,β=3.454,近完全栓塞P=0.022,OR=7.588,β=2.027)、瘤体位置(P=0.030,OR=2.823,β=1.038)有关。预测模型ROC下面积(AUC)为0.812,灵敏度为84.4%、特异度为64.8%。结论简易logistic评分可比较准确地预测动脉瘤介入治疗后血管造影随访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6
6
作者 宋磊 王峰 +1 位作者 纪东华 张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355-359,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介入方法治疗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13例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中,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8例,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纵隔恶性肿瘤2例,乳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1例,均经原发灶... 目的探讨采用介入方法治疗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13例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中,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8例,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纵隔恶性肿瘤2例,乳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1例,均经原发灶病理证实为恶性。经右侧股静脉入路,以猪尾巴导管于狭窄段近端或远端造影,明确狭窄部位、长度、程度,无局部血栓形成者直接置入Wallstent支架(Boston Scientific,USA),1例同时置入Z形支架(COOK,USA),合并血栓病例留置溶栓导管局部溶栓后再置入支架。结果13例全部开通成功,手术成功率100%,狭窄段平均长度4.3cm(3~6cm)。1例置入2枚支架,其余患者均置入1枚支架。6例在支架置入前行溶栓治疗。开通前后梗阻远侧卧位测静脉压,术前(26.2±1.6)cm H2O,术后降至(4.3±0.8)cm H2O,置入支架后造影示侧支静脉完全消失,上腔静脉阻塞症状于术后即刻至术后3d完全消退。8例术后4~10个月内死于肿瘤多处转移造成脏器功能衰竭,其余5例(包括后续治疗的3例)存活,随访8~26个月,中位数13个月,所有病例上腔静脉阻塞症状未再复发。结论上腔静脉支架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恶性肿瘤 内支架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侧支循环介入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狭窄一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新顺 王峰 李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57-958,共2页
肠系膜上动脉(SMA)狭窄致肠缺血是临床较少见的疾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新技术,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SMA狭窄PTA和支架置入术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都有报道。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SMA) 狭窄 侧支循环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泷爽 纪东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4-237,共4页
构建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hronic limb-threatening ischemia,CLTI)动物模型旨在研究CLTI病程中病理生理变化,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随着临床治疗进展,动物实验模型研究得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目前广泛应用的CLTI动物模型包括啮齿... 构建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hronic limb-threatening ischemia,CLTI)动物模型旨在研究CLTI病程中病理生理变化,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随着临床治疗进展,动物实验模型研究得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目前广泛应用的CLTI动物模型包括啮齿动物(如大鼠和小鼠)和大型动物(如兔和猪)。建立慢性缺血动物模型的方法包括结扎切除法、动脉电凝法、Ameroid环缩器以及腔内方法。该文就CLTI动物模型研究领域近年来主要进展做一综述,以便更清晰地了解不同动物和实验方法的优缺点,从而完善动物模型,为CLTI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 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颅高压静脉窦狭窄腔内介入治疗进展
9
作者 李克 王立艳 +6 位作者 孟然 段建钢 闫峰 吴艳 陈健 罗玉敏 吉训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特发性颅高压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高颅压综合征,可引起严重的头痛及视力障碍。作者系统性回顾了特发性颅高压发病机制中的静脉系统流出通路受阻机制,即静脉窦狭窄与颅高压的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回顾了腔内介入治疗特发性颅高压的... 特发性颅高压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高颅压综合征,可引起严重的头痛及视力障碍。作者系统性回顾了特发性颅高压发病机制中的静脉系统流出通路受阻机制,即静脉窦狭窄与颅高压的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回顾了腔内介入治疗特发性颅高压的相关文献,认为对于合并静脉窦狭窄的特发性颅高压患者,行静脉窦狭窄的腔内支架治疗成功率及症状缓解率较高,再治疗率较低,并总结了介入治疗方面仍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高压 支架 特发性颅高压 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科学地开展管腔内支架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王峰 徐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29-130,共2页
管腔内支架面世已经20余年了,在我国,近年来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支架不仅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血管管腔狭窄性病变,而且也还可以应用于诸如胆管、食管和气管等非血管管腔中。特别是近年来,支架还逐步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 管腔内支架面世已经20余年了,在我国,近年来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支架不仅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血管管腔狭窄性病变,而且也还可以应用于诸如胆管、食管和气管等非血管管腔中。特别是近年来,支架还逐步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之中。而在胸腹主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中,覆膜支架则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但是在我们国家,支架技术的发展还任重道远,基础研究尚不够深入,操作尚不规范、随访工作不够细致等,都是介入诊疗专业医生今后需要大力解决的问题。如何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架、并不断拓展支架的新用途、如何做到科学合理地应用支架,也是介入医生今后努力工作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开展 支架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重症胆囊炎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德辉 纪东华 +2 位作者 王峰 王凝芳 刘永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7期418-420,共3页
目的评价利用经皮胆囊造口术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7例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接受超声及DSA结合导引下的经皮胆囊造口术,并于术中置管引流。结果所有97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无任何并发症。93例(96%)患者临床体征如右上腹疼... 目的评价利用经皮胆囊造口术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7例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接受超声及DSA结合导引下的经皮胆囊造口术,并于术中置管引流。结果所有97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无任何并发症。93例(96%)患者临床体征如右上腹疼痛、发热在72h内缓解;同时,血常规中的WBC及中性粒细胞均于72h内降至正常范围。4例患者由于肝总管内结石合并胆管炎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而于第2天行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术后临床症状于72h内亦缓解。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是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胆囊炎 经皮胆囊造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阻断肝动脉灌注化疗用于不可切除肝细胞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
12
作者 刘剑飞 王峰 李枫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3-467,共5页
目的观察球囊阻断肝动脉灌注化疗(b-HAIC)用于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HAP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接受FOLFOX b-HAIC的不可切除HCC合并HAPF患者,记录技术成功率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并评价疗效。结果对... 目的观察球囊阻断肝动脉灌注化疗(b-HAIC)用于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HAP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接受FOLFOX b-HAIC的不可切除HCC合并HAPF患者,记录技术成功率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并评价疗效。结果对8例成功完成17次b-HAIC,技术成功率100%。首次b-HAIC后1个月,8例HAPF瘘口分流量降低或完全闭合,治疗有效率100%。2~3次b-HAIC后,HCC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7.50%(7/8)及100%(8/8)。8例治疗后均出现1~3级不良事件,以腹痛(7/8,87.50%)及转氨酶一过性升高(5/8,62.50%)为主,经休息或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未见4~5级不良事件。结论b-HAIC治疗不可切除HCC合并HAPF有效且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动静脉瘘 化学疗法 癌症 局部灌注 球囊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超声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性血栓切除术后监测的应用进展
13
作者 彭湃 朱虹 +3 位作者 刘永晟 王铭义 刘勇建 王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07,共6页
机械性血栓切除术(MT)是目前针对大血管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管再通最有效的手段。但是MT术后对患者并发症的监测及管理成为目前棘手的问题,也受到广泛的关注。神经超声技术以无创、灵活及快速诊断等优势在脑血流动力学和结... 机械性血栓切除术(MT)是目前针对大血管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管再通最有效的手段。但是MT术后对患者并发症的监测及管理成为目前棘手的问题,也受到广泛的关注。神经超声技术以无创、灵活及快速诊断等优势在脑血流动力学和结构病理学评估监测领域中已建立完善的体系。随着技术和设备的更新,针对AIS患者MT术后开启了无创监测颅内压、脑血流自动调节、颅内出血监测及其他占位性病变的导向模式,逐步成为MT术后管理的重要工具。本文对AIS患者MT术后神经超声监测技术的应用发展进行综述,目的是为临床实施前瞻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使MT术后管理达到最大获益化,减低AIS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超声 急性缺血性卒中 机械性血栓切除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OLFOX方案球囊阻断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
14
作者 安祥博 王峰 李枫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22-526,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FOLFOX方案球囊阻断肝动脉灌注化疗(b-HAIC)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u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接受FOLFOX方案b-HAIC治疗的uHCC患者资料,根据氟尿嘧啶剂量分为低(600 mg/m^(2)·22 h,8例)、中(1200 mg/m... 目的观察基于FOLFOX方案球囊阻断肝动脉灌注化疗(b-HAIC)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u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接受FOLFOX方案b-HAIC治疗的uHCC患者资料,根据氟尿嘧啶剂量分为低(600 mg/m^(2)·22 h,8例)、中(1200 mg/m^(2)·44 h,6例)及高剂量组(2400 mg/m^(2)·44 h,6例);记录b-HAIC治疗周期,评估临床疗效,计算客观反应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并通过甲胎蛋白(AFP)变化评估治疗有效性。记录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结果20例接受1~4个(中位数为2个)周期b-HAIC治疗。随访7~31周、中位随访时间15周,期间完全缓解4例(4/20,20.00%),部分缓解12例(12/20,60.00%),疾病稳定4例(4/20,20.00%),ORR达80.00%(16/20),DCR 100%(20/20);最佳疗效出现于开始治疗4~16周后,中位时间为6周。低、中、高剂量组ORR分别为75.00%(6/8)、83.33%(5/6)、83.33%(5/6),各组DCR均为100%;17例b-HAIC前AFP升高,治疗后均不同程度降低。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灌注期间上腹部疼痛、恶心和呕吐,以及b-HAIC后转氨酶及总胆红素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骨髓抑制等,均经对症处理后改善。结论基于FOLFOX方案的b-HAIC用于uHCC近期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球囊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在急性肾脏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城 王峰 +5 位作者 纪东华 张涛 刘永晟 李枫 王凝芳 李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712-714,共3页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肾脏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急性肾脏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肾外伤5例,医源性肾损伤3例,肾动静脉畸形7例,所有病例应用弹簧圈(14例)或onyx胶(1例)对其进行超选择性栓塞...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肾脏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急性肾脏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肾外伤5例,医源性肾损伤3例,肾动静脉畸形7例,所有病例应用弹簧圈(14例)或onyx胶(1例)对其进行超选择性栓塞治疗,随访6~18月(平均12月),观察术后疗效、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其中14例患者术后出血停止,1例患者术后当日血尿症状有所缓解,术后第一日再发血尿加重,失血性休克,急诊行肾脏切除术。所有患者未观察到明显的肾功损害,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血尿复发及其它中远期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是治疗急性肾脏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出血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指导下血管腔内成形术在非急性期症状性颅内大动脉闭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铭义 刘永晟 +6 位作者 徐放 李克 刘勇建 张国栋 吴邯 王峰 安祥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9-265,271,共8页
目的评估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指导下应用血管腔内成形术开通症状性非急性期闭塞颅内大动脉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治疗科连续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大动脉... 目的评估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指导下应用血管腔内成形术开通症状性非急性期闭塞颅内大动脉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治疗科连续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大动脉亚急性及慢性闭塞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使用HR-MRI对闭塞段管腔和斑块位置进行评估,明确闭塞性质(血栓或管壁实质性闭塞),获取颅内动脉斑块分布以及与穿支动脉开口位置之间的关系。根据评估结果筛选出26例患者,采用血管腔内成形术进行再通治疗,评价手术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临床和影像学的随访效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26例手术患者中,22例闭塞血管成功开通;4例开通失败,其中1例为颈内动脉C6段闭塞,2例为椎动脉颅内段闭塞,1例为基底动脉闭塞,术中均因导丝难以通过闭塞段而终止手术。术中发生并发症2例,均为无症状性末梢栓塞事件,无围手术期出血并发症及死亡患者。22例成功开通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2(3,21)个月,无死亡及失访病例,中位mRS评分为1(1,3),无新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发生无症状性支架再狭窄,无不良反应及不良后果发生。4例手术失败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1(3,18)个月,无死亡及失访患者,中位mRS评分为2(2,3),1例新发卒中,2例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论对于非急性期症状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经过HR-MRI对闭塞段的闭塞长度、病变性质和潜在腔隙等进行评价,结合其他临床情况,筛选合适病例,实施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安全可行,短期内能够改善患者的缺血症状,降低再发卒中率,远期疗效尚需长期随访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闭塞性疾病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 血管腔内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初步经验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涛 王峰 +1 位作者 纪东华 李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64-667,共4页
目的 总结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PEVAR)中应用ProGlide血管缝合器的经验,探讨PEVAR术适应证及禁忌证,评估该技术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采用PEVAR术治疗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主动脉瘤26例... 目的 总结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PEVAR)中应用ProGlide血管缝合器的经验,探讨PEVAR术适应证及禁忌证,评估该技术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采用PEVAR术治疗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主动脉瘤26例,主动脉夹层10例,胸主动脉瘤2例。观察PEVAR术中应用ProGlide血管缝合器治疗手术技术成功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全部患者经PEVAR术治疗即刻技术成功率为100%(38/38)。术中共缝合64处股动脉入路穿刺点,其中缝合24~25 F血管鞘7例次,20~22 F血管鞘19例次,18 F以下血管鞘38例次。血管缝合器一次成功率为78%(50/64),二次成功率为100%(14/14)。无缝合失败及入路动脉闭塞,无围手术期相关严重并发症,患者均顺利出院。 结论 PEVAR术中ProGlide缝合器使用安全有效,增强手术医师经验并严格掌握适应证, 有助于降低缝合器缝合失败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初步经验 围手术期并发症 血管缝合器 股动脉入路 并发症发生率 主动脉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李克 刘永晟 王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270-273,共4页
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y,DVA)最早由Lasjaunias等提出,并已经替代以前的“脑静脉畸形”、“脑静脉血管瘤”。DVA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畸形,由引流正常脑组织的穿髓静脉的先天发育异常造成的。
关键词 发育异常 静脉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胃造瘘胃肠道支架成形术 被引量:5
19
作者 纪东华 王峰 +5 位作者 李城 刘永晟 宫爱霞 宋康 丑仁章 殷晓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病情复杂的胃、十二指肠梗阻的支架成形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经口途径较难处理的胃、十二指肠支架成形术病例4例,其中2例Roux-en-Y吻合术后输入段十二指肠恶性梗阻并继发胆道梗阻的患者经肝途径置入支架;1例幽门区恶性... 目的探讨病情复杂的胃、十二指肠梗阻的支架成形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经口途径较难处理的胃、十二指肠支架成形术病例4例,其中2例Roux-en-Y吻合术后输入段十二指肠恶性梗阻并继发胆道梗阻的患者经肝途径置入支架;1例幽门区恶性狭窄和1例十二指肠降部恶性狭窄患者分别经胃造瘘置入支架。结果所有支架释放成功,患者均在术后第3天开始进流质,无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随访期内均无支架移位及再狭窄。结论掌握技巧,肠道支架成形术在复杂性胃、十二指肠梗阻的治疗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梗阻 支架 复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的膝下动脉成形术 被引量:24
20
作者 纪东华 王峰 +2 位作者 Dierk Scheinert 李城 Andrej Schmidt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28-331,共4页
目的探讨膝下动脉的球囊成形术在治疗糖尿病缺血性下肢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53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下肢病变患者64侧缺血性下肢进行膝下动脉Deep球囊扩张成形术。对比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变及足部溃疡的变化。结果53例患者共119支... 目的探讨膝下动脉的球囊成形术在治疗糖尿病缺血性下肢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53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下肢病变患者64侧缺血性下肢进行膝下动脉Deep球囊扩张成形术。对比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变及足部溃疡的变化。结果53例患者共119支动脉分支接受PTA治疗,50例患者的101个分支成功地开通,技术成功率为84.9%,所有5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足部溃疡均变小,无需截肢。结论膝下动脉的球囊成形术是治疗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 膝下的 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