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大鼠结肠生长激素促释放激素受体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邱娟娟 唐旭东 +4 位作者 朱彤 万嘉嘉 邱阳 王凤云 郭慧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1-174,I0004,共5页
目的:观察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生长激素促释放激素受体(GHSR)表达的变化,探讨发病机制。方法:高乳糖饲料喂养及小平台站立制备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变化及粪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质印迹(Wes... 目的:观察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生长激素促释放激素受体(GHSR)表达的变化,探讨发病机制。方法:高乳糖饲料喂养及小平台站立制备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变化及粪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生长激素促释放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功能性腹泻脾虚的模型大鼠出现精神乏力、消瘦及便溏等现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模型组生长激素促释放激素受体的蛋白表达较正常组表达降低;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模型组生长激素促释放激素受体的蛋白表达较正常组表达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模型组生长激素促释放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表达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功构建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结肠组织生长激素促释放激素受体表达下降。推断生长激素促释放激素受体可能与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腹泻脾虚证 大鼠 结肠 生长激素促释放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免疫表型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20
2
作者 孙莹 方美云 刘越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381-384,共4页
本研究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及其意义。采用流式细胞仪多参数直接免疫荧光技术、CD45/SSC设门,对3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细胞标记CD138、CD38、CD56、CD117、HLA-DR、CD3、CD7、CD13、CD33、CD19、CD20、CD22、CD34... 本研究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及其意义。采用流式细胞仪多参数直接免疫荧光技术、CD45/SSC设门,对3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细胞标记CD138、CD38、CD56、CD117、HLA-DR、CD3、CD7、CD13、CD33、CD19、CD20、CD22、CD34进行检测,并辅以瘤细胞的形态学检查。结果表明:形态学检查观察到瘤细胞比例为10%-68%,CD45/SSC设门证实可疑瘤细胞比例为9.72%-67.77%;抗原阳性表达比例分别为CD13861.29%,CD38 100%,CD56 46.15%,CD13 70.00%,CD33 29.03%,HLA-DR74.19%,CD117 33.33%,其余抗原均为阴性表达。结论:CD45/SSC设门技术可以较准确地设定需要分析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群,与形态学分类瘤细胞的比例相接近;瘤细胞以表达CD138、CD38、CD56抗原为主,部分患者可伴有髓系抗原CD13、CD33、CD117表达,有关这些抗原表达的生物学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瘤细胞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茸健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宏 王玲 +2 位作者 李建军 刘玉槐 隋福革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44-346,共3页
目的 对鹿茸健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潜在的毒副作用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1 5年内分别用鹿茸健骨胶囊和骨疏康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各 30例 ,12个月为一个疗程 ,用药前及用药后 12个月分别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 目的 对鹿茸健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潜在的毒副作用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1 5年内分别用鹿茸健骨胶囊和骨疏康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各 30例 ,12个月为一个疗程 ,用药前及用药后 12个月分别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心电图等 ,同时用QCT测第 2~ 4腰椎的骨密度 (BMD) ,并对患者的腰背酸痛、腰膝酸软等肾虚症状进行评估。结果 鹿茸健骨胶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2 14 % ,骨疏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6 7 86 %。鹿茸健骨胶囊对心、肝、肾无毒副作用 ,对血常规及电解质无不良影响 ,且能改善心肌的血液循环。结论 鹿茸健骨胶囊是一个耐受性良好、安全有效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组 健骨胶囊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鹿茸 临床疗效观察 总有效率 骨疏康 心电图 患者 毒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虚4号方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胰高血糖素肽1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朱彤 唐旭东 +4 位作者 万嘉嘉 邱娟娟 李萍 王凤云 郭慧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3-186,I0004,共5页
目的:观察脾虚4号方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的作用及对大鼠结肠组织胰高血糖素肽1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高乳糖加小平台站立法制备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的腹泻指数和体重变化,比色法检测血清乳酸、淀... 目的:观察脾虚4号方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的作用及对大鼠结肠组织胰高血糖素肽1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高乳糖加小平台站立法制备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的腹泻指数和体重变化,比色法检测血清乳酸、淀粉酶、尿D-木糖含量变化。脾虚4号方治疗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大鼠后,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胰高血糖素肽1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大鼠的腹泻指数增加,体重增加减缓。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大鼠的血清乳酸含量升高、血清淀粉酶活力降低、尿D-木糖含量降低。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的GLP-1R表达水平较正常组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虚4号方治疗组GLP-1R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功复制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脾虚4号方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脾虚4号方使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结肠胰高血糖素肽1受体表达升高。推断胰高血糖素肽1受体可能与脾虚4号方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的治疗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4号方 功能性腹泻脾虚证 胰高血糖素肽1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色流式细胞术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 被引量:4
5
作者 邱阳 王刚 +1 位作者 刘越坚 单路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442-444,共3页
本研究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各亚型免疫分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利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40例ALL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显示: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法能清楚地区分骨髓或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 本研究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各亚型免疫分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利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40例ALL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显示: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法能清楚地区分骨髓或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有核红细胞和原始细胞群。40例ALL中B-ALL26例,T-ALL11例,HAL3例。26例B-ALL中CD19全部(100%)阳性表达,而11例T-ALL中CD7表达的阳性率最高(100%)。伴髓系抗原表达的ALL(My+ALL)比较常见,本实验中共有12例,约达到30.0%,经常累及B淋巴系统(占My+ALL的75.0%);在髓系抗原中以CD13表达阳性率最高;有3例患者为急性杂合性白血病(HAL),发病率为7.5%,且全部为髓系、B系共同表达,其中有2例患者CD34阳性表达,占66.67%。结论:在流式细胞仪上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分析,能排除正常细胞的干扰,使免疫分型的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细胞 免疫分型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核心岩藻糖基化修饰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间充质转化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大鹏 林洪丽 +6 位作者 沈楠 董毳 孙艳玲 谢华 于长青 王楠 单路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82-1388,共7页
目的:探讨阻抑核心岩藻糖基化修饰对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过程的影响。方法:利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建立肾小管上皮HK-2细胞EMT的模型,应用RNAi技术沉默HK-2细胞的α-1,6-岩藻糖基转移酶(FUT8)基因表达,光镜下观察FUT8... 目的:探讨阻抑核心岩藻糖基化修饰对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过程的影响。方法:利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建立肾小管上皮HK-2细胞EMT的模型,应用RNAi技术沉默HK-2细胞的α-1,6-岩藻糖基转移酶(FUT8)基因表达,光镜下观察FUT8基因沉默后细胞形态变化,免疫印迹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细胞表型标记物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结果:TGF-β1孵育48 h后,HK-2细胞失去原有的上皮细胞形态,呈现纤维细胞形态,纤维细胞表型标记蛋白α-SMA、FSP-1及N-cad-herin表达明显升高,而上皮细胞表型标记蛋白E-cadherin表达明显下降,同时伴有FUT8基因表达上调,细胞凋亡增加,而提前转染FUT8 siRNA能明显减弱上述这些反应。结论:FUT8催化的核心岩藻糖基化修饰参与HK-2细胞的EMT过程;阻断核心岩藻糖基化修饰,能有效阻断肾小管上皮细胞的EMT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岩藻糖基化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 核心岩藻糖基转移酶 HK-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海马组织钠尿肽B受体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关系探讨及逍遥散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胡俊秀 蔡正旭 郭慧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94-198,I0004,共6页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模型海马组织中钠尿肽B受体(NPR-B)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蛋白表达的关系及逍遥散的干预作用。方法每天通过慢性不可预知性的轻微刺激建立肝郁脾虚型FD大鼠模型;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记...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模型海马组织中钠尿肽B受体(NPR-B)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蛋白表达的关系及逍遥散的干预作用。方法每天通过慢性不可预知性的轻微刺激建立肝郁脾虚型FD大鼠模型;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记、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海马组织中NPR-B和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 BDNF和NPR-B在大鼠海马组织中均有表达。与正常组相比,肝郁脾虚型FD模型组中NPR-B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升高(n=9;P <0. 01),而BDNF则降低(n=9;P <0. 01)。逍遥散干预明显影响肝郁脾虚型FD大鼠海马组织NPR-B和BDNF的表达水平。与肝郁脾虚模型FD组相比,高剂量和中剂量逍遥散组大鼠的海马组织中呈现较低的NPR-B表达(n=9;P <0. 01),而BDNF则有较高的表达(n=9;P <0. 01)。此外,低剂量逍遥散组大鼠海马组织NPR-B的表达及BDNF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中相比没有显著差异(n=9,P> 0. 05)。结论钠尿肽B受体表达与BDNF表达有相关性,且成负相关,进一步推测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海马中钠尿肽B受体表达上调可能抑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且逍遥散对二者表达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钠尿肽B受体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