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晶状体连续环形撕囊与囊袋阻滞综合征 被引量:7
1
作者 才娜 卢苇 +2 位作者 牟雪松 宁雪琴 杨娜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3期195-196,共2页
目的 探讨连续环形撕囊 (continuous curvilinearcapsulorhexis,CCC)的大小及某些因素与囊袋阻滞综合征(capsular block syndrom e,CBS)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 6例术中、术后早期、术后晚期囊袋阻滞综合征的观察 ,分析其发生的原因 ,寻... 目的 探讨连续环形撕囊 (continuous curvilinearcapsulorhexis,CCC)的大小及某些因素与囊袋阻滞综合征(capsular block syndrom e,CBS)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 6例术中、术后早期、术后晚期囊袋阻滞综合征的观察 ,分析其发生的原因 ,寻找处理方法。结果  (1) CCC直径小于人工晶状体 (IOL )光学直径易发生 CBS;(2 )软性折叠式 IOL襻的前倾角小 ,光学面大的易发生 CBS;(3)分子量大、弹性大的粘弹剂 ,皮质残留易产生 CBS。结论  (1)一般以 CCC的开口恰好遮盖 IOL 光学面的边缘为佳 ;(2 )对于软性折叠式IOL 宜选用襻的前倾角稍大、光学面不宜太大的为佳 ;(3)术中应彻底清除分子量大、弹性大的粘弹剂 ,减少皮质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连续环形撕囊 囊袋阻滞综合征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术后泪膜功能改变与年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美玲 贡雅洁 滕岩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295-296,299,共3页
目的本研究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患者泪膜功能进行临床检测,旨在探讨LASIK术后泪膜功能改变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按年龄将双眼屈光度相差不超过-1.00D(等效球镜)的近视患者110例... 目的本研究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患者泪膜功能进行临床检测,旨在探讨LASIK术后泪膜功能改变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按年龄将双眼屈光度相差不超过-1.00D(等效球镜)的近视患者110例220眼平均分组,A组年龄为18—30岁,B组年龄为30~50岁,随后进行常规LASIK。分别在术前、术后3d、1周、2周、1个月及3个月时询问干眼症状,检测荧光素试验、虎红染色、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 Ⅰ试验和泪河高度。结果干涩感:术后1周、2周和1个月时,B组的干涩感明显重于A组(P〈0.01)。异物感:2组在术后3d和1周时存在差异(P〈0.05)。灼烧感:2组间在术后3d和1周时存在差异(P〈0.01)。荧光素试验:2组在术后1周、2周和1个月时存在差异(P〈0.01)。泪膜破裂时间:在术后所有时间点2组均存在差异(P〈0.01)。虎红染色:在术后1周、2周时,B组的虎红着色点明显多于A组(P〈0.01)。SchirmerⅠ试验:2组间在术后3d、1周、2周和1个月时存在差异(P〈0.01)。泪河高度:2组间在术后所有时间点均存在差异(P〈0.01)。结论30岁以上行LASIK患者较30岁以下者易出现干眼症,且缓解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泪膜 角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才娜 张劲松 +1 位作者 刘芙蓉 宋今丹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6期385-387,共3页
目的 为防治白内障术后因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而产生的后发性白内障 ,制备抗家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单克隆抗体 ,从而更进一步以其为载体与细胞毒素偶联 ,特异性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而不损伤眼内其他组织 ,为防治后发性白内障奠定实验... 目的 为防治白内障术后因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而产生的后发性白内障 ,制备抗家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单克隆抗体 ,从而更进一步以其为载体与细胞毒素偶联 ,特异性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而不损伤眼内其他组织 ,为防治后发性白内障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应用家兔晶状体上皮细胞与佐剂混合 ,免疫 BAL B/ c小鼠 ,通过聚乙二醇 (PEG -40 0 0 )使被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同系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 ,细胞融合之后 ,经过 HAT选择性培养液培养 ,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和免疫组化 SP法检测杂交瘤细胞上清夜中的抗体 ,筛选出呈阳性反应的杂交瘤细胞 ,再经 3次甲基纤维素克隆化培养以保证单克隆抗体的特性 ,最后将此单克隆抗体对人眼组织进行交叉反应。结果 被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 SP2 /0通过 PEG-40 0 0融合后 ,经 HAT选择性培养 ,16 d后杂交瘤细胞克隆产生 ,对其进行 3次甲基纤维素培养基克隆化培养 ,获得检测抗体阳性率达 10 0 %的克隆系为一株。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此抗体仅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抗原呈阳性反应 ,而对兔眼角膜、虹膜、人眼角膜、虹膜、晶状体上皮细胞呈阴性反应。结论 成功制备了抗家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单克隆抗体 ,此单克隆抗体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对人眼组织无交叉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白内障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合并水平斜视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琪 邵彦 王慧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84-185,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合并水平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合并水平斜视的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患者,采用主导眼中间带移位术联合斜视眼斜视矫正术。结果:在27例患者中,所有患者主导眼第1眼位视力均提高2行以上,22例代偿... 目的:探讨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合并水平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合并水平斜视的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患者,采用主导眼中间带移位术联合斜视眼斜视矫正术。结果:在27例患者中,所有患者主导眼第1眼位视力均提高2行以上,22例代偿头位消失,明显改善5例,术后25例患者眼位映光基本正位(±5°以内),2例患者眼位映光在±5°~±10°,部分患者双眼视功能较术前有所好转。结论:对合并水平斜视的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行主导眼中间带移位术联合斜视眼斜视矫正术,不仅能改善原在位视力,矫正代偿头位和斜视,还有利于双眼视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震颤 先天性 特发性 手术 斜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泪液及眼表改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陈连萍 张美玲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9期687-688,共2页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眼表病变进行临床检测,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与泪液及眼表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90例(180眼)2型糖尿病患者和90例(180眼)无糖尿病的健康体检者行对照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泪膜破裂时...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眼表病变进行临床检测,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与泪液及眼表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90例(180眼)2型糖尿病患者和90例(180眼)无糖尿病的健康体检者行对照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及Schirmer试验、泪河线高度、角膜地形图等,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泪膜破裂时间(6.46±5.00)s低于对照组(12.30±6.90)s(P<0.01),泪液分泌试验(10.20±7.83)mm低于对照组(18.30±7.05)mm(P<0.01),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24.4%,高于对照组14.4%(P<0.01)。糖尿病组的角膜表面规则指数和表面不对称指数值较正常人明显升高。预测视力值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易出现泪膜完整性的破坏及干眼症候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泪膜 眼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YAG激光做虹膜周边切除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连萍 吴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 激光疗法 虹膜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膜染色剂在环形撕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魏勇 才娜 +1 位作者 李宇 邵彦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5期371-371,共1页
关键词 前囊膜染色 环形连续撕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A滴眼液对损伤角膜上皮水通道蛋白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妍 贡雅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430-431,共2页
目的: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滴眼液在小鼠角膜上皮愈合过程中上调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protein3,AQP3)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机械法刮除小鼠角膜上皮的方法建立模型,观察角膜上皮修复情况。取角膜行AQP3免疫组化染色,观察AQP... 目的: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滴眼液在小鼠角膜上皮愈合过程中上调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protein3,AQP3)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机械法刮除小鼠角膜上皮的方法建立模型,观察角膜上皮修复情况。取角膜行AQP3免疫组化染色,观察AQP3表达。结果: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层可见AQP3的表达。应用125,250,500,1000mg/LCsA滴眼液点眼后AQP3的表达呈递增趋势。角膜上皮损伤后用500mg/LCsA滴眼液点眼,损伤后6h实验组与对照组愈合面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损伤后12,18,24h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500mg/LCsA滴眼液点眼,可通过增加AQP3表达而加快小鼠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角膜上皮 创伤修复 AQ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石家堃 王雪梅 吕品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7期52-54,共3页
目的探究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方法66例结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实行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数... 目的探究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方法66例结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实行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数目、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盆腔感染、吻合口出血)发生情况、生存期达1年情况、转移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数目、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2.09±26.13)min、(87.85±40.21)ml、(7.32±3.00)个、(3.99±1.50)d、(12.36±3.21)d;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数目、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20.09±20.11)min、(150.08±70.11)ml、(6.14±1.11)个、(6.23±2.00)d、(16.58±4.09)d。试验组手术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淋巴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生存期达1年占比高于对照组,转移复发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结肠癌患者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 结肠癌 常规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