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腰椎三维成像在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响 李春志 +1 位作者 唐光才 杨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80-584,共5页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MSCT)VR法腰椎三维成像在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收集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同一医师行椎弓根螺钉置入术者63例,依据术前是否行多层螺旋CT腰椎三维成像分成A、B两组。A组(n=37)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腰椎三...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MSCT)VR法腰椎三维成像在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收集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同一医师行椎弓根螺钉置入术者63例,依据术前是否行多层螺旋CT腰椎三维成像分成A、B两组。A组(n=37)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腰椎三维成像,并获得拟置入螺钉的椎弓根有关数据,依照测量数据确定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方向、深度及螺钉的长度和直径。B组(n=26)术前不做腰椎三维成像,采用传统方法置入螺钉。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和螺钉置入质量的差异。结果 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37例患者共置入164枚椎弓根螺钉,全部病例无硬膜损伤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7%。B组26例患者共置入104枚椎弓根螺钉,2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神经根轻度损伤。疗效评定优良率为73%。手术效果评估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位置评估A组亦优于B组。X线片评估A组与B组螺钉位置,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54,P<0.05);CT评估A组与B组螺钉位置,两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610,P<0.05)。结论 MSCT腰椎三维成像能为准确置入椎弓根螺钉并选择适当长度和直径的螺钉提供有利的依据,提高了椎弓根螺钉置入术的质量和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 内固定器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黏液腺癌的临床表现及CT征象 被引量:18
2
作者 秦冬雪 孙传恕 伍建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70-1074,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黏液腺癌(PPMA)的临床表现及CT征象。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27例PPM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归纳总结其临床表现及CT特征。结果 27例患者中,仅2例(2/27,7.41%)表现为典型的咳白色泡沫痰,余无特异性表现,其中13例(13/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黏液腺癌(PPMA)的临床表现及CT征象。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27例PPM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归纳总结其临床表现及CT特征。结果 27例患者中,仅2例(2/27,7.41%)表现为典型的咳白色泡沫痰,余无特异性表现,其中13例(13/27,48.15%)患者体检发现病灶。27例患者共检出28个病灶,24个(24/28,85.71%)为周围型,4个(4/28,14.29%)为中央型。实性病灶15个(15/28,53.57%),囊实性10个(10/28,35.72%),磨玻璃结节3个(3/28,10.71%);病灶内空泡征11个(11/28,39.29%),短毛刺10个(10/28,35.72%),浅分叶11个(11/28,39.29%),胸膜侵犯3个(3/28,10.71%)。对10例患者行增强扫描,9例表现为轻度强化,1例为中度强化。27例患者中11例(11/27,40.74%)发生淋巴结或/和脑、骨、胸膜转移。结论 PPMA临床症状不典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对提高其早期诊断率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黏液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A和3D-DCE-MRA在供肝移植术前评估供体血管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超 边杰 刘晶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影像的研究方式,探讨MSCTA与3D-DCE-MRA在活体供肝移植术前评估供体血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30例拟行活体供肝移植术的供体,术前分别行MSCTA和3D-DCE-MRA检查,4名医师评价图像满意度及观察变异血管例数,图像满... 目的:通过比较影像的研究方式,探讨MSCTA与3D-DCE-MRA在活体供肝移植术前评估供体血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30例拟行活体供肝移植术的供体,术前分别行MSCTA和3D-DCE-MRA检查,4名医师评价图像满意度及观察变异血管例数,图像满意度分为4级,变异血管主要观察非MichelsⅠ型肝动脉、肝Ⅳ段(肝左内叶)肝右动脉供血、门静脉三分支、肝右后下静脉、肝Ⅷ段静脉汇入肝中静脉,其中6例进行了供肝移植术并作术中比照,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二者显示肝动脉及门静脉的平均图像满意度无显著差异(P>0.05),显示肝静脉情况有显著差异(P<0.05)。二者显示肝右后下静脉及肝Ⅷ段静脉汇入肝中静脉情况有显著差异(P<0.05),余未见显著差异(P>0.05)。6例供体术中记录与3D-DCE-MRA结果完全吻合,MSCTA结果仅肝右后下静脉与肝Ⅷ段静脉汇入肝中静脉与术中记录不吻合,其它均吻合。结论:MSCTA与3D-DCE-MRA在评估肝动脉及门静脉方面无显著差异。在评估肝静脉方面,3D-DCE-MRA优于MSCTA。3D-DCE-MRA可作为活体供肝移植术前评估供体血管情况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增强时间密度曲线与肺癌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一平 刘白鹭 边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06-211,共6页
背景与目的新生血管形成与肿瘤细胞无限增殖密切相关。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肺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MVD)与CT增强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5例肺癌及35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行CT增强扫... 背景与目的新生血管形成与肿瘤细胞无限增殖密切相关。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肺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MVD)与CT增强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5例肺癌及35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行CT增强扫描,并应用PV法对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肺癌组COX-2(P<0.05)、VEGF(P<0.05)、MVD(P<0.05)及CT强化峰值(P<0.01)均明显高于肺良性肿瘤组。肺癌组织中COX-2、VEGF、MVD与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CT强化峰值之间有密切关系,与肺癌的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结论COX-2、VEGF、MVD可作为临床评价肿瘤发展、估计肿瘤预后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指征。CT增强检查可以反映肺癌的血供特点,可根据CT增强峰值来推测肿瘤的侵袭、转移及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免疫组化 环氧化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计算机体层成像 CT增强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增强联合免疫组化指标诊断肺癌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赵一平 刘白鹭 边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37-1041,共5页
目的研究肺癌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表达与CT增强表现相关性。方法对经病理证实25例肺癌及35例肺良性病变行CT增强扫描,并应用PV法对其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并研究COX-2、VEGF、MVD表达水平... 目的研究肺癌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表达与CT增强表现相关性。方法对经病理证实25例肺癌及35例肺良性病变行CT增强扫描,并应用PV法对其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并研究COX-2、VEGF、MVD表达水平与肺癌CT增强峰值、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肺癌组COX-2、VEGF、MVD表达水平及CT增强峰值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COX-2、VEGF、MVD表达水平与肺癌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CT增强峰值之间密切相关,与肺癌的分化程度无关。结论COX-2、VEGF、MVD可作为临床评价肿瘤发展,估计肿瘤预后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指征。CT增强检查可以反映肺癌的血供特点,可根据增强峰值来推测肿瘤的侵袭、转移及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免疫组化 环氧化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与DSA对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笑宏 边杰 +4 位作者 刘兴第 毕建娜 戴建平 高培义 詹炯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315-317,共3页
目的:探讨CT、MRI与DSA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定性、定位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和DSA的影像特点。结果:CT对26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均做出了100%的准确定位,而定性准确率为7.... 目的:探讨CT、MRI与DSA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定性、定位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和DSA的影像特点。结果:CT对26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均做出了100%的准确定位,而定性准确率为7.4%。MRI对兀例患者均100%准确定性、定位。DSA定位准确率为38.4%,定性准确率为0%。结论:MR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价值优于CT和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CT MRI DSA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O联合Gd-DTPA增强对大鼠肝癌结节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郭冬梅 邱天爽 +1 位作者 刘书峰 王长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749-1752,共4页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联合钆剂(Gd-DTPA)增强对诱发大鼠肝硬化肝癌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Wistar大鼠50只(实验组n=40,对照组n=10),前者饮水中加入二乙基亚硝胺到第12周,第13~19周随机抽取大鼠进行SPIO联合Gd-DTPA增强扫描...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联合钆剂(Gd-DTPA)增强对诱发大鼠肝硬化肝癌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Wistar大鼠50只(实验组n=40,对照组n=10),前者饮水中加入二乙基亚硝胺到第12周,第13~19周随机抽取大鼠进行SPIO联合Gd-DTPA增强扫描,取大于3mm结节送病理,区分肝硬化(RNs)和肝癌(HCC)结节;比较两种对比剂增强的肿瘤检出率,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106个结节中RNs24个,HCC82个,SPIO、Gd-DTPA增强肿瘤检出率分别为95.12%、89.02%,SPIO肿瘤检出率高于Gad-DTPA(P〉0.05)。结论SPIO较Gd-DTPA增强更易检出肝癌结节,SPIO联合Gad-DTPA增强对肝硬化、肝癌结节定性诊断有互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肝肿瘤 超顺磁性氧化铁 钆喷替酸葡甲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颈椎间盘切割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边杰 杨笑宏 +1 位作者 金淑贤 刘桂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95-95,共1页
经皮颈椎间盘切割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探讨边杰杨笑宏金淑贤刘桂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放射科【编者按】本期刊出两篇经皮间盘切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章。本法手术创伤小,近期效果较好,尚未发现并发症。但对本法在颈椎... 经皮颈椎间盘切割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探讨边杰杨笑宏金淑贤刘桂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放射科【编者按】本期刊出两篇经皮间盘切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章。本法手术创伤小,近期效果较好,尚未发现并发症。但对本法在颈椎的应用,意见尚未统一,供读者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及其并发症 被引量:3
9
作者 边杰 杨笑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6-56,共1页
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及其并发症边杰1杨笑宏1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991年4月至1996年4月,采用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1例。其中男189例,女72例。年龄16~61岁。病程3个月至... 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及其并发症边杰1杨笑宏1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991年4月至1996年4月,采用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1例。其中男189例,女72例。年龄16~61岁。病程3个月至19年。共行PLD281次,包括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切吸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益于诊断的磁共振伪影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沙琳 边杰 +2 位作者 孙文清 程绍玲 董敬东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648-650,共3页
目的:探讨有益于诊断的磁共振伪影。方法:以临床结果为标准,回顾性分析对诊断有益的磁共振伪影形成的原因及其对诊断的帮助作用。结果:13例具有化学位移伪影的病灶均证实含有脂肪成分;8例具有动脉搏动伪影的病变,7例为动脉瘤,1例为动静... 目的:探讨有益于诊断的磁共振伪影。方法:以临床结果为标准,回顾性分析对诊断有益的磁共振伪影形成的原因及其对诊断的帮助作用。结果:13例具有化学位移伪影的病灶均证实含有脂肪成分;8例具有动脉搏动伪影的病变,7例为动脉瘤,1例为动静脉畸形;2例头部微量出血所导致的多处磁敏感伪影最终被证实为播散性脑炎所致的微量出血。结论:由于病变本身组成成分或病变性质所造成的伪影能够提供病变的重要信息,应重视它们对诊断的帮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手术后并发Wernicke脑病的MRI诊断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冬雪 沙琳 伍建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7期496-500,共5页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Wernicke脑病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搜集4例腹部术后并发Wernicke脑病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中2例表现为嗜睡,1例表现为神志淡...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Wernicke脑病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搜集4例腹部术后并发Wernicke脑病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中2例表现为嗜睡,1例表现为神志淡漠,1例表现为精神萎靡、言语及运动减少。MRI上4例均可见内侧丘脑、第三脑室旁及导水管周围、对称分布的斑片状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FLAIR序列均呈高信号,DWI(b=1000 s/mm^2)上部分病灶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1例行增强扫描,病灶未见明显强化。结论 Wernicke脑病MRI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病史将有助于该病的提示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尼克脑病 维生素B缺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恶性肿瘤的CT表现
12
作者 程绍玲 董志 郑洪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0年第S1期124-125,共2页
关键词 肾脏恶性肿瘤 CT表现 增强扫描 肾脏肿瘤 肾血管肌肉脂肪瘤 肾恶性肿瘤 肾盂积水 医科大学 黄色肉芽肿 肾筋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齐丽萍 董志 +2 位作者 丛培生 范新 杨笑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综合分析影响接受介入治疗肝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材料和方法:采用Cox回归模型,对103例中晚期肝癌行介入治疗后进行随访,对影响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总体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7.57%,22.18%,14.66%。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包... 目的:综合分析影响接受介入治疗肝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材料和方法:采用Cox回归模型,对103例中晚期肝癌行介入治疗后进行随访,对影响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总体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7.57%,22.18%,14.66%。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包膜、肿瘤缩小率、临床分期、动静脉瘘、AFP变化、肿瘤数目、治疗方法、主瘤直径和性别。结论:对肝功良好的门脉癌栓病人应积极治疗,门脉癌栓病例可以通过化疗栓塞得到控制、治疗。化疗栓塞同时并用动脉内125I碘油内放疗,疗效优于单纯化疗栓塞,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介入性放射学 预后 介入治疗 肝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膜下肺腺癌脏层胸膜侵犯CT及临床风险因素 被引量:14
14
作者 汤敏 孙丹丹 +5 位作者 尹柯 朱瑞萍 沈晶 巴文娟 熊婧彤 伍建林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43-1248,共6页
目的:分析肿瘤-胸膜最小距离(DLP)≤1 cm且肿瘤直径≤3 cm肺腺癌CT特征、临床及病理资料,建立风险评分模型量化分析脏层胸膜侵犯风险因素。方法:分析大连市2家三甲医院共计356例DLP≤1 cm且直径≤3 cm肺腺癌患者CT特征、临床及病理资料... 目的:分析肿瘤-胸膜最小距离(DLP)≤1 cm且肿瘤直径≤3 cm肺腺癌CT特征、临床及病理资料,建立风险评分模型量化分析脏层胸膜侵犯风险因素。方法:分析大连市2家三甲医院共计356例DLP≤1 cm且直径≤3 cm肺腺癌患者CT特征、临床及病理资料,分为胸膜侵犯组(VPI)、非胸膜侵犯组(N-VPI)。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据胸膜侵犯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值建立预测胸膜侵犯风险评分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经病理确诊356例肺腺癌中VPI组94例(26.4%),N-VPI组262例(7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CEA、肿瘤直径、肿瘤实性成分长径及DLP是脏层胸膜侵犯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风险评分模型=3(术前CEA≥5 ng/mL)+8(肿瘤实性成分长径≥0.8 cm)+2(肿瘤直径≥1.6 cm)+7(DLP≤0.6 cm),该评分模型预测VPI cut-off值11,ROC曲线下面积(AUC)0.81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4%,68.7%。结论:术前CEA、肿瘤直径、实性成分长径及DLP是胸膜下肺腺癌脏层胸膜侵犯独立危险因素,其风险评分模型>11时提示很可能存在脏层胸膜侵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胸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技术对肾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于晓艳 冯令志 +2 位作者 边杰 韩万志 杨超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技术对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02年以来26例行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肾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在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上对肿瘤的大小、强化模式、肾周改变、邻近脏器及静脉的受侵情况和淋巴结转移...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技术对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02年以来26例行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肾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在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上对肿瘤的大小、强化模式、肾周改变、邻近脏器及静脉的受侵情况和淋巴结转移等征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6例小肾癌多呈较均匀等密度灶,其余20例直径>3 cm的肿瘤多呈混杂密度。6例小肾癌中4例于增强扫描时呈快进快出表现。余20例肾癌的强化模式有2种:①肿瘤于CMP 强化明显,NP强化减弱(n=15);②肿瘤于CMP和NP强化程度相近,EP强化程度明显减弱(n=5)。6例小肾癌均无肾周侵犯,其余20例肾癌出现肾周、邻近脏器和静脉的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结论:应用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技术能更加准确地对肾癌进行术前诊断和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肾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伴门静脉癌栓血流动力学变化的CT表现 被引量:3
16
作者 齐丽萍 赖声远 +1 位作者 张秀丽 边杰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CT表现,为肝癌的诊治及预后提供帮助。方法:经临床证实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34例为研究组,不伴门静脉癌栓的25 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结果:研究组3...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CT表现,为肝癌的诊治及预后提供帮助。方法:经临床证实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34例为研究组,不伴门静脉癌栓的25 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结果:研究组34例中24例出现动脉期高灌注,9 例出现门脉期低灌注,研究组与对照组间肝实质灌注异常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研究组肝动静脉瘘发生率明显增加;门静脉主干癌栓常并发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胆囊静脉曲张及胆旁静脉丛扩张;CT可显示门脉高压的侧支循环。结论: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可引起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正确认识其CT表现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血流动力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肺栓塞后肺实质病变的CT诊断研究
17
作者 黄东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9年第6期404-406,共3页
目的: 探讨肺栓塞疾病的CT表现及CT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建立兔肺栓塞模型。与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病理相对照, 总结分析肺栓塞后肺实质病变的CT征象。结果: 肺栓塞后肺实质病变的CT征象包括: ①多发性、多形态的... 目的: 探讨肺栓塞疾病的CT表现及CT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建立兔肺栓塞模型。与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病理相对照, 总结分析肺栓塞后肺实质病变的CT征象。结果: 肺栓塞后肺实质病变的CT征象包括: ①多发性、多形态的肺内实变影; 典型的以胸膜为底、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并不多见; ②血量减少; ③盘状肺不张; ④膈肌抬高;与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肺动脉造影相比某些方面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CT 肺动脉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