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下经皮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边杰 杨笑宏 +1 位作者 王治华 毕建娜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67-69,共3页
近年来,X线电视下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PLD)已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但由于X线电视很难分辨穿刺路径上的组织器官,更不能显示术中间盘及其周围的相应变化,使操作过程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国内外相继有出现严重并发... 近年来,X线电视下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PLD)已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但由于X线电视很难分辨穿刺路径上的组织器官,更不能显示术中间盘及其周围的相应变化,使操作过程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国内外相继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报道[1-3]。为了防止术中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浸润型黏液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晓梅 王靖红 +3 位作者 吴重重 聂永康 赵绍宏 高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91-694,共4页
目的原发性肺浸润型黏液腺癌极少见,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探讨其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浸润型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MSCT平扫,其中27例行CT增... 目的原发性肺浸润型黏液腺癌极少见,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探讨其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浸润型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MSCT平扫,其中27例行CT增强扫描。分析病灶数量、分布、形态、密度,测量病灶主体密度和强化幅度,比较不同类型的病灶扫描前后CT值和增强幅度的差异。结果 41例患者病灶数量:单发40例,多发1例。单发病灶分布:右肺上叶5例、中叶1例、下叶17例,左肺上叶5例、下叶12例;多发病灶1例(左肺下叶、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形态:圆形(类圆形)29例,不规则形12例。密度:磨玻璃密度4例,单纯实变密度11例,混合实变密度26例。圆形(类圆形)病灶的扫描前后CT值、增强幅度均高于不规则形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0、6.51、14.06,P<0.05)。结论原发性肺浸润型黏液腺癌MSCT征象以单发圆形(类圆形)病灶、双肺下叶、混合实变密度多见,实性病灶平扫密度低于肌肉,增强扫描呈轻度至中度异常强化,圆形(类圆形)病灶比不规则形病灶密度高,强化幅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黏液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对乳腺癌患者静息态局部脑活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刘伟 宋晨 +5 位作者 张喜友 刘亚洁 沙琳 秦冬雪 杨超 伍建林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3期174-178,共5页
目的通过临床神经心理测试方法及静息态功能MRI技术探讨化疗是否会引起乳腺癌患者认知功能损伤和(或)局部脑活动的改变。材料与方法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Ⅰ~Ⅲ期)术后未进行放疗及辅助化疗者21例,平均年龄(50.14±13.12... 目的通过临床神经心理测试方法及静息态功能MRI技术探讨化疗是否会引起乳腺癌患者认知功能损伤和(或)局部脑活动的改变。材料与方法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Ⅰ~Ⅲ期)术后未进行放疗及辅助化疗者21例,平均年龄(50.14±13.12)岁。于化疗前和化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6项神经心理测试和常规横轴位T2加权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T2-FLAIR)序列、平面回波成像血氧水平依赖(echo planar imaging-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EPI-Bold)功能序列采集。采用DPARSF软件包对静息态功能MRI数据进行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化疗结束1个月后乳腺癌患者Stroop字测试和干扰测试评分、数字广度倒背测试、听觉词语学习延迟5 min记忆评分均较化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化疗结束1个月后乳腺癌患者ALLF增加的脑区包括: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左侧颞中、上回、双侧楔前叶。结论乳腺癌患者常规化疗后短期内记忆、注意、执行功能和处理速度等认知领域的功能减低。化疗改变了静息态局部脑区的神经活动,主要为双侧楔前叶、颞中回活动增强,是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的构成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化疗反应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肺内病变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多层螺旋CT与PET/CT表现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晓梅 王靖红 +3 位作者 吴重重 赵绍宏 高杰 关志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77-681,共5页
目的探讨以肺内病变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多层螺旋CT(MSCT)与PET/CT影像表现,总结该病的影像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以肺部病变为首发症状的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淋巴瘤患者,包括霍奇金淋巴瘤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5例。18例... 目的探讨以肺内病变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多层螺旋CT(MSCT)与PET/CT影像表现,总结该病的影像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以肺部病变为首发症状的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淋巴瘤患者,包括霍奇金淋巴瘤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5例。18例患者均行MSCT扫描,其中11例行PET/CT扫描。MSCT征象分析包括病灶数量、形态、密度及支气管改变。PET/CT分析全身其他部位有无病灶及肺内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结果 18例患者MSCT表现:单发6例,多发12例;结节肿块型9例,非结节肿块型7例,混合型2例;单纯实变密度3例,混合实变密度15例,空气支气管征15例。18例患者CT前瞻诊断:淋巴瘤3例,肺癌5例,肺炎7例,肉芽肿1例,性质待定2例。11例PET/CT检查肺内病灶均表现为异常高代谢,SUVmax值3.0-20.9,其中5例发现其他部位异常高代谢病灶,纵隔淋巴结异常高代谢3例,单侧锁骨上淋巴结增大1例,胰尾肿块、胃壁增厚及臀部肿块1例。11例均前瞻诊断为恶性肿瘤,诊断为淋巴瘤8例。结论以肺内病变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MSCT表现以多病灶、多形态、多密度、空气支气管征为特征性表现,PET/CT对该病诊断准确率较高,PET/CT较MSCT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肺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前MSCT评估 被引量:3
5
作者 郭冬梅 边杰 张秀丽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07-310,共4页
目的:探讨MSCT三期扫描及三维血管造影在肝移植受体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63例肝脏病人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扫描时间为注射造影剂后22~25s、60s和120s,注射速率为3mlFs)。用VR法重建动脉期和门脉期血管,测量肝癌... 目的:探讨MSCT三期扫描及三维血管造影在肝移植受体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63例肝脏病人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扫描时间为注射造影剂后22~25s、60s和120s,注射速率为3mlFs)。用VR法重建动脉期和门脉期血管,测量肝癌病灶大小、肝总动脉和腹腔动脉干直径,依据Michel’s标准对肝动脉分型。测量门静脉血栓的范围、肝脏容积,观察脾动脉瘤及静脉血管吻合情况。结果:63例中肝细胞肝癌15例(其中小肝癌3例),胆管癌2例,胆囊癌1例。MichelsIX型肝动脉2例,腹腔干狭窄3例,脾动脉瘤2例,肝动脉细小2例。门静脉癌栓12例(长段癌栓7例)。肝脏平均容积为1114.41cm3。结论:MSCT三期扫描及三维血管造影能明确肝脏病变的性质,显示肝脏供血动、静脉解剖结构及病变,可测量肝脏的容积,能为肝移植受体提供综合的术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肿瘤 肝移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非溶栓治疗出血性转化的MR分型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卑贵光 李松柏 +3 位作者 马虹 程志亮 蒋宝国 李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33-536,共4页
目的:①建立脑梗死非溶栓治疗出血性转化(HT)的磁共振(MR)分型方法;②验证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21例MR弥散加权(DWI)检查有高信号病灶的非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例,依据自定MR分型方法对其中的31例HT进行... 目的:①建立脑梗死非溶栓治疗出血性转化(HT)的磁共振(MR)分型方法;②验证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21例MR弥散加权(DWI)检查有高信号病灶的非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例,依据自定MR分型方法对其中的31例HT进行分型,并与3个月后神经功能修订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相关性研究,对伴或不伴有HT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χ2检验,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421个病例中,31例(7.4%)发生HT,其中Ⅰ级10人(2.34%),Ⅱ级4人(0.95%),Ⅲ级17人(4.0%)。3个月后神经功能mRs评分,165人(39.2%)出现神经功能减退(mRs 3~5)或死亡,其中35人(8.3%)死亡;发生HT的31人中,有21人(67.7%)出现神经功能减退或死亡。Ⅱ级、Ⅲ级与预后不良明显相关。结论:7.4%非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例发生HT,脑干或小脑HT、大面积梗死HT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急性脑梗死HT的MR分型与预后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大脑中动脉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肝移植受体手术前后的影像评估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冬梅 边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29-232,共4页
关键词 肝移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双期血管造影对肝移植受体术前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冬梅 边杰 张喜友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11期825-828,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MSCTA)对肝移植受体的术前评估。方法 :对临床上拟为肝移植受体的80例患者用容积再现 (VR)法进行双期CT血管重建 ,观察腹腔动脉干及其分支 (肝总动脉、胃左动脉、脾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血栓及...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MSCTA)对肝移植受体的术前评估。方法 :对临床上拟为肝移植受体的80例患者用容积再现 (VR)法进行双期CT血管重建 ,观察腹腔动脉干及其分支 (肝总动脉、胃左动脉、脾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血栓及侧支循环血管 ,依据Michels标准进行肝动脉解剖分型 ,与Michels的 2 0 0例尸体解剖结果间的差异进行 χ2 检验。 16例行肝移植手术患者的MSCTA图像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SCTA清晰显示了 80例患者的肝动脉和门脉系血管结构 ,其中 62例 (77.5 % )肝动脉解剖为常见型 ,18例 (2 2 .5 % )肝动脉解剖为变异型 ,此结果和Michels的结果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15例显示门静脉血栓 ,6例显示腹腔干狭窄 ,2例显示脾动脉瘤 ,2例显示肝动脉细小。 16例肝移植术受体的血管结构术前得到很好的显示。结论 :MSCTA作为无创性的检查方法 ,在血管方面能为肝移植受体提供综合的术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价原位肝移植受体血管
9
作者 边杰 沙琳 郭启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2-744,共3页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对原位肝移植(OLT)术前受体血管的评价价值。方法 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30例肝移植患者术前的3D DCE MRA图像,包括动静脉血管的信噪比、对血管变异的显示及血管管径测量的...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对原位肝移植(OLT)术前受体血管的评价价值。方法 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30例肝移植患者术前的3D DCE MRA图像,包括动静脉血管的信噪比、对血管变异的显示及血管管径测量的准确性。结果 30例OLT患者术前3D DCE MRA检查均获成功。动脉平均信噪比20.58±3.74,门静脉平均信噪比13.43±4.12;肝动脉解剖变异5例,其中MichelsⅡ型1例、MichelsⅢ型2例、MichelsⅤ型1例及MichelsⅥ型1例,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建立17例, 肝动脉轻度狭窄2处,中度以上狭窄4处,腹腔干起始部狭窄1处,第二肝门处静脉系统狭窄3处,3D DCE MRA均准确显示。结论 3D DCE MRA可以清晰显示肝动脉、门静脉及第二肝门处的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可以对肝动脉的变异和狭窄、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建立以及第二肝门情况做出准确评价。3D DCE MRA可以作为原位肝移植术前受体血管评价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肝移植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