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发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CT与MRI表现 被引量:9
1
作者 单明 孙博 +2 位作者 卢再鸣 刘兆玉 郭启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31-1335,共5页
目的分析单发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IHE)的CT与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单发IHE,其中3例同时接受CT、MR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仅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仅接受MR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12例单发IHE中,9例病灶在肝右叶,2例在肝左... 目的分析单发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IHE)的CT与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单发IHE,其中3例同时接受CT、MR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仅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仅接受MR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12例单发IHE中,9例病灶在肝右叶,2例在肝左叶,1例累及肝脏右前叶及左内叶;CT平扫8例病灶均呈低密度,边界清晰,其中4例病灶内可见钙化;增强扫描5例病灶动脉期明显环形强化,3例边缘结节条索样强化;2例病灶由肝动脉供血,增强各期强化程度逐渐下降,以向心性强化为主。MR平扫7例中,6例病灶T1WI呈低信号,1例低信号内混杂高信号,T2WI均为高信号内斑片条索样低信号,T2抑脂明显高信号;增强后均以环形向心性强化为主。结论单发IHE的特征性CT、MRI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瘤 肝脏 儿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弥散加权成像在近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王丽君 叶滨宾 +5 位作者 范国光 陈丽英 吴振华 郭启勇 孙宝海 郭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5期462-464,共3页
目的 探讨MRDWI在近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61例接受MRDWI检查的脑梗死患者的资料 ,其发病时间 4h~ 14天 ,83个独立病灶。比较DWI结合ADC图、T2 WI上责任病灶的信号特点及其检出情况。结果  7天内脑梗死灶DWISIR高于T2 WI... 目的 探讨MRDWI在近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61例接受MRDWI检查的脑梗死患者的资料 ,其发病时间 4h~ 14天 ,83个独立病灶。比较DWI结合ADC图、T2 WI上责任病灶的信号特点及其检出情况。结果  7天内脑梗死灶DWISIR高于T2 WI(P <0 .0 5 ) ;8~ 14天没有显著差异。脑梗死灶rADC在 7天之内为 5 2 .78%~ 78.2 1% ;8~ 14天可能高于正常。结论 DWI结合ADC图在近期脑梗死诊断中应用价值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脑梗死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动静脉畸形所致血尿 被引量:2
3
作者 单明 孙博 刘兆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572-574,共3页
目的:评价经动脉栓塞治疗静脉曲张型肾动静畸形(ravM)所致血尿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因肉眼血尿为主要表现的rAVM患者,随访观察行微钢圈栓塞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10例经DSA检查后均诊断为静脉曲张型rAVM,均... 目的:评价经动脉栓塞治疗静脉曲张型肾动静畸形(ravM)所致血尿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因肉眼血尿为主要表现的rAVM患者,随访观察行微钢圈栓塞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10例经DSA检查后均诊断为静脉曲张型rAVM,均获得成功栓塞,术后15-48h(平均28h)血尿消失,随访12-36月未见血尿复发,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动脉微钢圈栓塞治疗静脉曲张型rAVM所致的血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肾疾病 血尿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梗死再灌注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志宏 苗延巍 +3 位作者 伍建林 张清 张竞文 蔡兆诚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对脑梗死再灌注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脑梗死各期患者进行MR及随诊检查,超急性期(〈6h)9例,急性期(7-24h)18例,亚急性期(1.5-7天)18例,稳定期(8-14天)3例,慢性期(〉15天)6...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对脑梗死再灌注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脑梗死各期患者进行MR及随诊检查,超急性期(〈6h)9例,急性期(7-24h)18例,亚急性期(1.5-7天)18例,稳定期(8-14天)3例,慢性期(〉15天)6例。对其中21例大面积脑梗死病例行SWI随诊。观察脑梗死内有无出血、出血程度及梗死区周围小血管的改变,并与患者的临床NIH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1例大面积脑梗死随访中,SWI发现梗死后出血为16例,占76.8%。梗死后重度出血程度与临床NIHSS评分改变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s=0.765,P=0.001)。14例发现梗死灶周边有增多的微小血管,明显显示10例(占47.6%),显示程度与临床NIHSS评分改变无明显相关性(rs=0.408,P=0.066)。结论:SWI能够敏感检测梗死灶内的出血灶,预测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程度与发展趋势;SWI通过显示梗死灶周围微小血管的影像改变,有助于判断其周围血流再灌注情况,对临床的治疗及预后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再灌注损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压缩感知技术在腰椎磁共振快速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诗瑜 张浩南 +3 位作者 王楠 陈丽华 王旭 宋清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压缩感知(ACS)技术不同加速因子(AF)对腰椎磁共振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招募36例受检者应用联影Omega 3.0 T MR扫描仪行并行采集技术(PI)以及ACS的腰椎矢状位T1WI、T2WI、T2WI STIR序列扫描。测量L1、L3、L5椎体、椎...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压缩感知(ACS)技术不同加速因子(AF)对腰椎磁共振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招募36例受检者应用联影Omega 3.0 T MR扫描仪行并行采集技术(PI)以及ACS的腰椎矢状位T1WI、T2WI、T2WI STIR序列扫描。测量L1、L3、L5椎体、椎间盘及肌肉信号值和噪声强度,以肌肉为背景计算SNR、CNR,对10例检出有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椎间盘突出区CNR的评价。结果:矢状位T1WI、T2WI、T2WI STIR不同AF椎体、椎间盘的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WI、T2WI STIR不同AF椎体、椎间盘的主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T1WI不同AF主观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矢状位T1WI采用ACS AF=4时主观评分低于PI AF=2.0(P<0.05)。结论:基于ACS的腰椎MR扫描,临床推荐ACS AF分别为3.5、4.0、4.0行腰椎矢状位T1WI、T2WI、T2WI STIR序列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压缩感知 磁共振成像 腰椎 加速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